经营小城镇路径选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小城镇论文,路径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 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720(2002)01-0001-02
所谓经营小城镇,就是充分运用市场经济手段,对小城镇所有资产进行集聚、重组、营运,从中获取收益,谋求小城镇的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经营小城镇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科学规划小城镇建设
搞好小城镇建设,需要有正确的指导、科学的规划。目前不少小城镇规划的整体协调性差,虽然绝大多数小城镇都编制了总体规划,从局部角度看,按规划建设是对“自发无序”建设的改进,但从全局的角度审视,仍然没有走出无序发展的窠臼,造成基础设施共享率低,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因此,通过适当的制度设定,合理布局和科学规划小城镇在目前显得尤为紧迫。要科学规划小城镇必须采取如下措施:一是要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要根据当地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产业优势、经济结构、人口分布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因素对小城镇进行合理定位,正确选择自己的经济发展方向和发展模式。二是要坚持扶优扶强,突出重点。对有一定发展规模和优势的小城镇,要集中力量,重点扶植,使其迅速发展,力争建成经济强镇和中心镇,再带动其他小城镇的发展。比如湖南省委、省政府决定,全省要重点抓好5个县城、50个重点镇的示范工作,同时,实行省级领导定点联系,省直单位对口扶持,推动小城镇快速健康发展。三是坚持合理布局,明确划分出城市功能区,以形成中小城镇的简明风格。四是要搞好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二、盘活土地资产
土地是政府掌握的最大的小城镇资产。土地批租不是什么新思路,关键在于怎么运作,达到收益最大化。如何运作小城镇土地资产?一要加强对土地一级市场的垄断,加强宏观控制。土地是一切经济活动最基本的载体,又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土地的重要性及其稀缺性,决定了政府必须对土地一级市场实施垄断,国有土地必须掌握在政府手中,属于农村集体所有的土地要出卖,也只能由政府统征。政府垄断了土地一级市场后,对规划用地先行投资,通过完善基础设施优化开发环境,将生地养熟,然后以拍卖的方式出让该块地皮的使用权,回笼数目可观的土地出让金。二要根据市场供求关系有步骤地分期分批出让土地,尽可能谋求土地效益最大化。随着小城镇的不断发展,可用空间越来越小,土地供给曲线将趋向于零。因此政府要控制好已经为数不多的土地资源的交易,只有不急着把地卖光,才能卖出好的价钱。三要营造环境,提高土地附加值。经营小城镇,不能忽视环境要素。要树立小城镇的形象,保护小城镇的环境,营造小城镇的特色,打造小城镇的品牌,提高小城镇的档次,从而使小城镇地土资产不断增值。同时,要着力营造有利于投资创业和经济运行的政策环境、法制环境、政府服务环境,不断提高小城镇的吸引力、凝聚力,以此造商机、造人气,带动土地升值。在实际工作中,邵东、双峰两个县都制订出台了一系列加快小城镇建设的优惠政策,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对农民进镇,他们建立了小城镇常住户口制度,并优先提供经营场地,优先办理证照,在参军、录干、子女入托入学等方面与原来的城镇居民一视同仁,并允许在未就业前,保留所承包的田土山林。对企业进镇,他们在工商管理、土地管理、税费收缴、经营规范等方面,做到了在政策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优惠,尽可能放开,尽可能让利。邵东县城开发区几条主要街道和市场,政府没拿一分钱,都是引进外地企业投资,联合开发建成的,这个新区规划起点高,人气也相当旺,自然也就使土地升值了。
三、激活民间资产
民间资产包括民营企业及个人资产。目前,我国银行的居民存款6万多亿,手持现金1万多亿。但由于没有必要的政策引导,没有十分理想的投资载体和投资环境,很大一部分民间资金只能到股票市场上投机逐利。充分调动社会民间资产的积极性,吸引民间资金,是解决小城镇建设资金紧缺的重要途径。为此,一要鼓励民间资金投资房地产市场。在户籍、物业管理及房产价格等方面采取政策,努力形成一个更为灵活、更具活力的私人住房市场。二是加快民营经济的发展。要制定政策鼓励老百姓投资创办各类民营企业,鼓励民间资本购买集体企业产权,鼓励现有民营企业扩大生产流通规模。三要有偿转让公用行业的无形资产,吸引民间资本。通过出让公益设施冠名权,将街名、路名、桥名、站名、校名、医院名、文体场馆名、黄金路段广告位等,有偿有期转让给社会法人和自然人。
四、走好产业兴镇的路子
要引导乡镇企业、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向小城镇适当集中,走好产业兴镇的路子。一要把产业纳入小城镇建设的整体规划。要根据各地比较优势,大力发展各具特色的产业、产品,逐步形成特色规模和专业化生产经营,形成一乡一品,一县一业的格局。象常德的金健米、株洲的唐人神、益阳的油中王、江永的香柚、祁东的黄花菜、郴州的临武鸭等等,就是目前我省有影响的产品和产业,要纳入到小城镇建设的整体规划加以发展壮大。二要以工业化作为城镇化的支柱。工业化是城镇化的基础,没有农村工业化,就不可能实现农村城镇化,农村的第三产业也发展不起来,苏南地区多数县市的工业产值占GDP的70%-80%,而我省大多数县市工业产值占GDP的比重只有30%-40%,特别是一些传统农业县,农村工业更少。要发展乡镇工业,把工业小区建设和小城镇建设融为一体,依靠发展乡镇工业是加快小城镇建设的必然趋势,其好处在于:基础设施可以共用,污染可以集中治理,便于形成集聚效应。过去,受乡镇企业的归属和土地使用权的限制,再加上城乡分割的二元户籍制度给农民进城造成的困难,我省乡镇企业大多办在本乡本土,且形成了分散零乱的布局结构。它导致占用耕地过多;造成基础设施的重复建设,投资效益低下,且不能形成规模效应;同时还使资金和其他生产要素的流动困难,带来乡镇企业产业雷同、结构重复、规模相似现象严重。因此当前要大力引导乡镇企业集中连片发展,加快工业小区建设。尤其要注意在小城镇兴办产业化龙头企业,引导好农业结构调整。在粮食等大宗农产品相对过剩、价格难以提升的情况下,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是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战略性选择。要做到这一点,小城镇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小城镇建设搞好了,把一批产业化龙头企业建在小城镇,可以成为农副产品的集散地,成为农民收集信息、了解市场、学习科学技术的中心,可以成为农产品加工运输销售的中心。三要把第三产业作为繁荣小城镇的支撑点。重点发展以搞活流通为主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农工贸产加销一体化进程,促进第三产业快速发展。要坚持“建一处市场,兴一门产业,活一方经济”的原则,在发展资金、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市场的同时,重点发展有利于资源开发和产业带动以及能形成规模的集贸市场、专业批发市场、综合批发市场等,形成大开放、大市场、大流通、大循环、大发展的新格局。引导和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富裕户进镇、进市场经商做买卖,以商业繁荣带动小城镇的繁荣。发展小城镇必须以各类特色市场为依托,做到以市活镇。可以立足于本地的资源特点,如邵东县的廉桥中药材市场;可以利用交通优势,形成大型农产品集散中心,如双峰县的青树坪镇。
收稿日期:2001-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