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经济和教育行业的快速发展,高校教学阶段,体育教学能够明显加强学生身体素质。现阶段,在社会发展过程,高素质人才呈现严重紧缺现状,因此,为了更好达到目前高校教学要求,体育教学改革的贯彻落实显得尤为重要,即在进行人才培养时,体育教学一直占据重点地位,只有根据当代教学理念对其教学管理、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并进行传统教学的创新,才能改变当前教学格局,确保整个教学模式的有效性,进而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为体育事业发展起到一定促进作用。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培养;创新能力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知识经济已经逐步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主流,社会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人们的思维和生活都开始有了新的转变。众所周知,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源泉,是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推动力,是一个国家走向兴旺发达的前提,只有在知识、技术、管理以及制度等各方面进行创新才能有效的促进社会的不断发展。随着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逐步成为高等教育的一个关注焦点。在高校高等教育目标中有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培养高校学生的创新能力,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为高校体育教学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时机。对于体育教师来说,要把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进一步深入研究和不断实践以探索出高校体育教学创新发展的新途径,进而推动高校体育事业的不断进步。笔者在本文中对高校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了一些分析和阐述,为高校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1高校体育教学的困境分析
1.1体育教学内容不够丰富
在当前高校体育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材内容过于宽泛的问题,有着许多竞技运动技术不符合学生实际学习能力和需求,脱离了基本的规律要求,体育运动教学项目内容难度过高,学生无法适应高强度的体育锻炼。此外,高校体育教师过于注重学生竞技体育教学,缺乏对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和健康意识的培养,在这方面教学内容有待进一步完善,帮助学生有效树立起终身体育学习理念。高校在体育教学中缺乏较为系统的理论知识,学生在体育选修课程上往往凭借自身的主观爱好意愿进行选择,体育教师未提供指导相关意见,学生在学习过程容易出现半途而废的现象,未能够真正了解并坚持该门体育课程的学习。
1.2理念比较滞后
目前,在体育事业持续发展下,体育人才需求随之呈现明显提升,尤其是整体素质比较优秀的综合型人才,若要实现积极培养人才的目的,则会对高校教学提出较高要求。结合当前高校发展现状,其体育教学仍然存在问题,主要表现为教学理念比较滞后方面,其原因为:多数高校会以体育技能人才为重点,以此实现教学目标,并未对体育事业外部环境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最终无法实现教学理念的创新,致使体育教学缺少科学性。此外,在进行课程设置时,教师通常会将技能培训作为重点,没有结合学生个人发展情况,最终影响体育教学整体质量。
2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
2.1完善和优化体育课程结构,探索多模式教学
如果要最大幅度的提高课堂效率,提升教师体育教学水平,积极发挥高校体育教学效果,就必须完善和优化高校体育课程的结构,确保体育课程科学、合理的设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课程是指在体育教师的积极引导下学习者进行学习活动的一个完整体系,结构则是指在构成这一完整体系的各种要素间的各种联系,它是对不同要素进行的重新排列与组合。若要构建科学的、合理的、完整的课程结构,就必须充分去发挥师生的各种有效资源,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尽力体现出教师的价值所在,作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高校体育教学能够顺利开展和实施。要做到尽可能的合理优化和配置课程结构,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①在调整和配置体育课程中具体的运动项目时,要充分结合学生的体育认知水平、能力以及身心发展的特点与一般规律,充分调动大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②可适当的对比较具有实用性的体育教学内容进行增加,如:健身、瑜伽、民族传统体育等课程,进一步更新体育教学的模式,使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体育学习,学校可以利用体育项目选修课程,使每一位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以及自身的身体状况去选择适合自己的体育选项课,为学生尽可能的提供最大的学习和发挥空间,激励学生积极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2.2丰富优化体育教学内容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师除了要树立起先进的体育教学理念,还必须充分认识到优化设置课堂教学内容的重要性。体育教学不仅仅是为了帮助学生增强自我体质,还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促使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因此,在体育教学内容优化调整工作上,高校要做好以下方面工作:1)合理降低竞技体育教学内容在体育教学中的所占比例,提高社会体育活动教育的内容比例;2)科学优化设置体育理论专业课程、体育选修课程,保障高校体育教学客户才能具有弹性特征,这样才能够最大程度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对体育学习的需求,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爱好和特长选择体育学习项目,促使校园每个学生都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到体育学习中,提升学生的体育素质和体育学习能力。
2 .3对评价体系进行不断优化
当体育教师进行学生评价时,往往是以主观判断为主,并未正确掌握学生实际情况,使学生面临一定困扰。对此,在新时期下,体育教师需要将教学评价的完善作为重点,通过淡化学生体育成绩的方式,减轻学生学习压力。例如:教师通过进行体育评价的细化研究,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可以根据学生出勤情况与常识掌握等进行相应考核,在获取学生考核结果后需要对其进行具体划分,即A、B、C、D等级,对于A级学生来讲,其分数应该超过90分,判定为优秀;B级学生分数在75-90分期间,判定为良好;C级学生分数为60-70分,判定为一般;D级分数在60分以下,表明学生需要不断努力。在对学生进行相应评价后,教师可以等级划分的方式告知学生所处范围,避免成绩过差者出现自卑心理,以达到调动学生兴趣的目的。与此同时,此项方式还能养成学生自信心,在提升整体体育水平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结语
总而言之,在高校体育教育当中,体育教师任重道远,需要长期坚持不懈的去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断地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大胆尝试新的教学手段、方法和模式,在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充分结合学生的个人特点和个性差异,运用好现代化多媒体教学工具,利用启发式教学去激励学生积极探究和学习,形成良好的创造性思维意识,从根本上提高高校体育教学的效果,实现高校体育教育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杨建平.对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存在问题及对策的探讨[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7.
[2]徐向荣.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现状与改革思路探析[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8.
论文作者:寇鸿超
论文发表刊物:《青年生活》2018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9
标签:体育论文; 学生论文; 高校论文; 体育教学论文; 创新能力论文; 课程论文; 教学内容论文; 《青年生活》2018年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