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鸭山农场小学 周宇
语文素养是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也是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素养在语文学科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那么语文的素养究竟是什么,简单的说:“语文素养”就是不仅要求我们的学生有比较强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还要表现为在生活中学生可以熟练运用语文的能力和不断更新语文知识的能力。想要发展使学生适应社会的发展,必须从小培养良好的语文素养,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在终身学习中不断进取,做一个综合素养高、全面发展适应多元社会的人。
一、语文素养的理论研究
语文素养其实就是语文学习的综合素质,它包括积累语言知识、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认知能力,学以致用在生活中运用语言知识。最基本的语文素养从三个方面来理解:首先是培养学生对语言的热爱。第二,是引导学生理解和使用语言文字,注意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培养读和写的能力以及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能力;最后,是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和谐发展。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全面促进学生的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和道德品质,使其成为高素质的健康个体。
二、影响语文素养的因素
(一)教育
我们的孩子们从一年级开始,我们教师都是通过考试的成绩来衡量孩子的学习。然后以偏概全,忽略学生是发展中的个体;没有对学生因材施教,因而就忽视了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而传统“死记硬背”的教学方法使低分的学生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应试教育”是“淘汰式”教育,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要求学生的发展是相同的,那些发展比较慢的学生逐渐失去对学习的信心。
(二)教师的专业素质
语文是一个极为广泛、极为丰富的学科,要求教师有很高的读写能力。有较高文化底蕴的教师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他的学生。然而,基本功不过关,不能为学生树立榜样的教师仍然存在。在课改的今天,教师教学的方法和专业知识的水平,决定了课堂教学的质量,这直接影响学生的兴趣和习惯。
(三)家庭教育的缺失
学生个体的发展受到家庭、社会和学校共同的影响。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体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家庭教育密切相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现在大多数的父母为了家庭更好的生活,出外打工;许多孩子成了留守儿童,和爷爷奶奶在一起生活,爷爷奶奶文化素质水平低,溺爱孩子的,忽视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导致孩子们不喜欢阅读,喜欢游戏。然而,孩子的阅读量严重不足,知识面窄,严重影响了语文素养的提高。
(四)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对于爱学习的孩子,即使是在艰苦情况下,他也能学到知识,但是一个学生如果对学习不感兴趣,即使你严格要求他,他也不会认真读书。孩子的态度和对知识的渴望也会影响他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愿意探索使他感兴趣的东西。
针对这些问题,为了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我有一些浅薄的想法:
1、丰富教学方式,优化教学环境,注重兴趣的培养
孩子们总是对他们感兴趣的东西专注自己的注意力。单一的教学方法容易使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尤其是在低年级,兴趣是很重要的。老师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他们喜欢什么,然后把它和教学结合起来。运用生动的语言,结合画面、视频、音乐等一些形式表演,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让孩子热爱学习。
2、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首先,做好准备工作,学习课文之前一定要先预习,上课之前提前准备好课本和学习资料。其次,学会听课,认真听老师说的每一句话,学会倾听同学的话,不要随便打断别人,等别人说完,然后举手回答问题。最后,养成写作和阅读的好习惯。愿意读书,和书交朋友,养成写读笔记的习惯。
3、关注学生思维的培养
作为一名教师,要以正确的思维方式来引导学生。第一,创新思维。创新是激发学生以创新的方式认识汉字的一个概念,这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其次,发展学生发散性思维,使其在学习中“举一反三”。例如:使用关联词语造句,让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在理解意思的基础上进行造句,这是知识的扩展和巩固。
4、与孩子沟通,培养学生的想法
由于低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不成熟,他们受老师的影响很大,需要老师来指导。很多学生不知道他们为什么要学习,有些学生认为是为了他们的父母学习,所以他们缺乏动力。我们应该帮助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设定目标。清楚知道学习是为了什么,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为了这一目标而去努力奋斗,学习是为了将来,为我们的生活服务。
5、提高教师本身的素质
老师应该建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活到老、学到老”提高自身的修养和文化内涵。灵活的使用各种教学方法,给与学生正确的指导。充分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针对每一个学生制定独立的学习目标,因材施教。一个好的老师可以教优秀的学生,而在小学,是塑造学生良好个性的关键时期。因此,我们教师应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努力为祖国的花朵浇水。同时值得注意的是,我们的教师和学生应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创造一个民主、宽松的氛围。在课堂上,一切为了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实现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
教育工作就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面对性格迥异的学生,日新月异的教学改革,我们教师作为课程发展的主体,在工作中需要有创造性。让我们在课程资源开发的过程中,不断发展自我,重塑自我,超越自我,为了我们祖国教育最基层农村孩子的发展,我们祖国未来的新生力量,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真正有效地提升每个学生的语文素养。
论文作者:周宇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7年10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9
标签:学生论文; 素养论文; 语文论文; 孩子论文; 教师论文; 兴趣论文; 能力论文; 《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7年10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