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研究综述_爱国主义教育论文

新时期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研究综述_爱国主义教育论文

新时期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研究综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时期论文,爱国主义教育论文,高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爱国主义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永恒主题。在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意识形态领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我国高校爱国主义教育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挑战。新时期赋予高校爱国主义教育以新的内容与时代特征,对其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回应这种新挑战、新要求,我国学者对新时期高校爱国主义教育进行了研究和探讨。现将近十年学者们对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研究的成果综述如下:

一、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存在问题的主要症结

学者们普遍认为,党中央、国务院历来十分重视对青年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各级各类学校认真贯彻中央和国家教育部的有关文件精神,从本地本校的实际出发,开展了各具特色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总的来说,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是成功的。但也不容否认,高校爱国主义教育仍存在不少问题,亟待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其症结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大学生在思想上存在着模糊认识和困惑。当代大学生作为我国青年中知识文化层次较高的群体,绝大多数有着正确、积极的爱国主义思想观念。他们热爱祖国,有较强的民族自尊心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具有较强烈的忧患意识和报效祖国的思想准备。但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在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的新形势下,在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下,一些大学生对爱国主义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某些困惑,其主要表现为:(1)虽然有强烈的爱国热情,但这种热情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不稳定性;(2)价值观念趋向多元化,价值标准趋向对自己的实用;(3)面对我国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现实,有的学生对国家、民族的前途信心不足;(4)一些大学生对于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及其在现阶段所表现出的特点缺乏正确的认识。

第二,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本身存在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爱国主义教育的意义和重要性的认识有待于进一步提高;(2)爱国主义教育机制和制度有待于进一步健全;(3)有些高校的条件、保障机制不能很好地适应爱国主义教育的需要;(4)当前我国高校爱国主义教育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形式主义等弊端,对新形势下爱国主义教育研究、探索不够。

二、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应遵循的主要原则

爱国主义教育要开展得生动活泼、富有成效,就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从我国学者的研究成果来看,这些原则主要应包括:针对性原则、层次性原则、实践性原则、规范化原则和重在建设的原则。针对性原则要求高校必须联系大学生的思想状况、生活实际和心理需求等特点,结合时代特征、社会热点等问题和本校本专业的特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层次性原则是指高校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既要区分学生的思想层次,增强针对性,又要把握好爱国主义的情感层次、理念层次和行为模式这三个层次之间的循序渐近与相互促进的关系。规范化原则是指高校在爱国主义教育中,应当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和学生的专业特点,制定和完善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细则和教学大纲,制定一些切实可行的爱国主义行为准则和规范,并定期对爱国主义教育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使爱国主义教育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实践性原则要求学校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条件,组织他们走出校门,开展丰富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重在建设的原则是指要搞好爱国主义教育的理论建设、教材建设、制度建设和基地建设。理论建设,即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理论研究,建立行之有效的爱国主义教育理论体系。教材建设,即充分利用各种素材编写出有针对性、史料翔实、内容丰富、具有一定理论深度的高校爱国主义教材,用爱国主义教育内容丰富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课教材及各类专业课教材。制度建设,即建立和完善唱国歌、升国旗、爱国主义知识学习、竞赛制度和爱国主义专题学术讨论、讲座制度等,建立爱国主义行为准则和规范。基地建设,即把有关博物馆、纪念馆、烈士纪念建筑物、文物保护单位、历史遗迹、风景名胜和属于我国两个文明建设成果的重大建设工程、城乡先进单位等作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组织学生进行参观、瞻仰等活动和社会考察、社会实践活动。

三、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内容

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非常丰富。正如《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指出:“爱国主义教育的素材非常广泛。从历史到现实,从物质文明到精神文明,从自然风光到物产资源,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蕴藏着极为丰富的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瑰宝,要善于运用国情材料,并注意挖掘各种宝贵的教育资源,不断丰富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具体地说,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内容有: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教育、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党的基本路线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成就的教育、中国国情教育、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教育、国防教育和国家安全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教育等。学者们提出,根据新的形势和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对象的特点,高校应着重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教育:

社会主义教育。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爱国主义为社会主义提供思想基础和精神动力,社会主义又为爱国主义指明了正确的方向;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一致的,爱国就要热爱社会主义的中国。所以,必须把爱国主义教育同社会主义教育结合起来,要从历史的发展、现实的国情以及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等不同角度使学生明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也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道理,从而引导他们确立起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

民族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教育。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最深层次的东西,是千百年来历史的积淀,是维系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纽带。大学生只有了解中国的历史,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有良好的传统文化的底蕴,才能抵御外来文化中消极因素的侵蚀,树立起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才能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面对西方强势文化对弱势文化的渗透,在学习和吸收包括资本主义的文明成果在内的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同时,弘扬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

国家主权和国家安全教育。国家主权是一个国家独立自主地处理自己国家的内外事务,管理自己国家的权力。爱国就要保护国家主权。同时,面对经济全球化给国家安全带来的潜在威胁,必须加大对大学生进行国家安全教育的力度,使他们明白,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家安全已不仅仅局限于军事安全,而且已经扩展到经济、政治、科技、信息等领域,从而提高他们对国家安全的警觉性和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在思想上筑起一道自觉维护国家安全的坚实屏障。

爱人民的教育。人民大众是国家和民族的主体,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也是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决定性力量。对人民的热爱与忠诚是爱国之情的最重要的体现和必然归宿,是爱国主义的应有之义。大学生只有关心人民群众的疾苦,自觉地贴近群众,与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其爱国之情才有坚实的根基。因此,在学校的爱国主义教育中,必须教育学生树立历史唯物主义的群众观,主动贴近群众,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努力培养为人民服务的人生价值观。

艰苦奋斗教育。爱国主义的情感和思想,最终要体现在报效祖国的行动中。当前,我国正在进行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最集中、最深刻地反映了全体人民的共同利益,代表了历史发展的方向,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而要完成这一宏伟、艰巨的历史任务,需要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奋发图强,进行长期的艰苦奋斗。可以说,艰苦奋斗与实干兴邦是爱国主义优良传统在当代中国的具体体现。大学生是建设祖国的新生力量,更需要清醒地认识到自身所肩负的历史责任,走艰苦奋斗、实干兴邦的创业之路。

四、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方法

当前高校实施爱国主义教育的效果不甚理想与教育过程中选择的方式、方法有很大关系。因此,探索和创新爱国主义教育的方法,是切实提高教育效果的关键。学者们对研究和探索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方法高度重视,有大量文章对此进行探讨和总结。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

情感教育与理性教育相结合的方法。情感教育是指学校要采取多种形式,营造爱国主义教育的氛围,以此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让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随时随处都能受到爱国主义精神的感染和熏陶。理性教育是指要启发学生对一些社会现象进行理性的分析和思考,引导他们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统一起来,以提高大学生的爱国主义觉悟,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使爱国主义教育具有恒久的理性意志和感染力、驱动力,就必须使爱国主义的情感教育和理性教育很好地结合起来。

历史教育和现实教育相结合的方法。这一方法是指把中华民族悠久历史、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和国情教育紧密结合在一起,使之成为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内容。这是因为,只有深刻了解本民族的历史和当前的基本国情,才能找到中华民族发展的动力,激发起爱国主义情感;也只有具备良好的传统文化的底蕴,才能抵御外来文化中消极因素的侵蚀,弘扬和创新民族文化,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以及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

专题教育和渗透教育相结合的方法。专题教育能使爱国主义教育理论化、系统化、科学化,把爱国主义教育引向深入。高校要把爱国主义作为思想品德课的基本内容之一,进行专题教育。同时,还要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其他学科之中,渗透到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渗透到学校的各项活动之中。渗透教育能扩大爱国主义教育的范围,使学生时时处处都能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的熏陶和感染。

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的方法。课堂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主渠道,它能使爱国主义教育正规化、制度化。除此之外,还必须有计划地选择、加工和创设各种各样的课外教育环境,通过多种途径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自我教育和参加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自我教育是对爱国主义主体内部潜能的利用和发挥,是教育发生作用的内在依据。自我教育的形式多种多样,如读书、理论研讨、演讲、诗朗诵、专题音乐会、书法、绘画等。参加社会实践是接受教育的最终目的。通过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各样社会实践活动,使爱国情感转化为爱国行动。自我教育和参加实践相结合,既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要求,也是爱国主义思想情感产生、发展规律的要求。

集中性教育与经常性教育相结合的方法。集中性教育是指在一个时期内,学校比较集中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集中性教育有宣传态势猛、信息量大、针对性强等特点,能够取得明显的教育效果。但是,开展这种教育活动必须注意其扎实性和实效性,不能流于形式。因此,集中性教育必须和经常性教育相结合。经常性教育就是要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于日常生活之中,持之以恒。集中性教育只有与经常性教育相结合,才能使爱国主义教育更扎实、更持久。

言传和身教相结合的方法。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师不仅要认真钻研业务,增加爱国主义方面的知识和修养,而且要以身作则,做学生的表率。只有这样,教师的言传才会有吸引力、感染力和号召力。

树立先进典型,用榜样的力量教育学生。爱国主义典型就是指具有代表性的爱国主义人物和事件。先进典型对爱国主义教育具有示范引导、感化激励、强化鼓舞和自我评价等作用。实践证明,树立看得见、信得过的先进典型,进行生动、具体、形象的教育是行之有效的爱国主义教育的方法。

五、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途径

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面对新形势,高校必须在实践中努力探索和寻找既符合时代特征,又适应大学生特点,还能发挥高校优势的爱国主义教育途径。学者们对这一问题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进行了广泛的探讨,总结出下列主要途径:

第一,强化课堂主渠道的作用,特别是要加强“两课”教育的力度。课堂是大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主要场所,也是高校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渠道。爱国主义教育本身就是“两课”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两课”在对学生实施系统的爱国主义教育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作用。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就是要培养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祖国的无比热爱之情,激发他们对国家、民族和社会的强烈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这与高校“两课”教育的目的和宗旨是完全一致的。因此,在“两课”教育中进一步突出爱国主义教育的主旋律,充实和拓展“两课”教育中爱国主义的内容,改进教育方法,提高教育质量,是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中心环节。

第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爱国主义教育的氛围。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更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载体。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可以在校园内形成浓郁的爱国主义氛围,使青年学生身处其中,耳濡目染,收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

(1)通过各种媒体,营造爱国主义氛围。通过报纸、广播、电视、橱窗、板报等宣传媒体,开辟爱国主义教育专栏,宣传历史和现实中的爱国英雄人物和先进事迹,宣传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和奋斗历史,宣传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形成浓郁的爱国主义教育氛围。

(2)开展丰富多彩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增强爱国主义信念。比如,通过讲座、报告会、主题班会、党团组织活动,举行爱国主义歌咏比赛、演讲赛、辩论赛、知识竞赛、爱国主义征文活动等,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3)加强爱国主义礼仪制度建设。爱国主义礼仪制度是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手段。学校要坚持在每周周一、开学、毕业典礼以及其他各种大型活动、大型集会中的升国旗、唱国歌制度,帮助同学们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并养成必要的礼仪习惯。

(4)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利用基地进行具体、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如可以利用教育基地开展党、团组织生活;结合重要的节日、纪念日,组织参观、瞻仰活动;结合一定的教育主题,组织社会考察和社会实践活动,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征文、主题演讲会、专题讲座、知识竞赛等教育活动。

(5)利用各种有利于振奋民族精神的重大事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高校要抓住各种契机,组织大学生参与各种有利于振奋民族精神的重大活动。通过活动,来激发学生们的爱国热情,增强他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以及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

(6)利用网络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由于网络具有可增加受教育者参与的主动性,传播不受时空的限制,灵活快捷,易于使用,运行成本低,表现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受教育者和教育者容易沟通等特点,互联网已经越来越为广大学生所喜爱。因此,利用网络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已经成为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的新课题和新任务。

第三,加强社会实践,升华爱国主义情感。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空洞的说教,而是具体的知、情、意、行的统一。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最终必须落实到爱国主义的行为实践之中。因此,让大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了解国情、民情,亲身感受各行各业的劳动者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奋力拼搏、无私奉献的精神,感受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对大学生进行的最形象、生动、具体的爱国主义教育,也是最能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的教育。因此,要把社会实践活动纳入学校的教学计划之中,与日常的教学、科研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结合起来,使之经常化、制度化。学校社会实践活动的方式很多,比如青年志愿者活动、社会实践调查活动、科技合作开发以及智力支农支边活动等。内容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不仅能够增进学生的知识,丰富他们的社会阅历,而且能使其思想更接近于实际,感情更接近于群众,认识更趋于客观,有利于学生从根本上提高认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把自己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转化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实际行动。

六、高校爱国主义的理论研究

加强爱国主义的理论研究,是高校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深化高校爱国主义教育,使之具有说服力的基础。只有加强爱国主义的理论研究,才能使教育者本人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修养和教学效果,也只有加强爱国主义的理论研究和探索,才能使爱国主义教育更具有理论上的说服力和指导性。学者们对如何加强爱国主义的理论研究进行了探讨,主要观点有:

第一,认真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爱国主义理论研究上的成果,深刻领会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关于爱国主义的精辟论述;第二,认真总结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优良传统和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优良传统发展、演变的规律:第三,系统研究其他国家的爱国主义理论和实践成果,进行中外爱国主义的比较研究,为我们进行爱国主义理论创新提供借鉴;第四,科学区分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的本质区别,科学阐述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国际主义的必然联系;第五,全面阐述爱国主义对于中华民族走向世界、走向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作用;第六,从心理学、民族学和人学等不同方面加强对爱国主义情感、观念、行为三要素之间互动关系的研究;第七,结合大学生的特点和学校的特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规律的研究和探讨,以提高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

标签:;  ;  ;  ;  ;  

新时期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研究综述_爱国主义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