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患者痰培养标本送检率的应用论文_徐玉磊

徐玉磊 上海市宝山区仁和医院呼吸科 200431

【摘 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提高住院患者痰培养标本送检率的效果。方法:由六名护士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以提高住院患者痰培养标本送检率为活动主题,对活动前后影响呼吸科住院患者的痰培养标本采集的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并制定和落实整改措施。结果:通过品管圈的活动使患者痰标本的送检率由58%提高到76%。结论:品管圈活动能提高患者的痰培养标本的送检率。

【关键词】品管圈;痰培养标本;送检率【中图分类号】R86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5)-04-128-01

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就是由相同、相近或互补之工作场所的人们自动自发组成数人一圈的小圈团体(又称QC 小组,一般6 人左右),然后全体合作、集思广益,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活用品管七大手法(Qc7 大手法),来解决工作现场、管理、文化等方面所发生的问题及课题[1]称为品管圈活动。痰培养检查是呼吸内科常见的也是非常重要的检查项目之一,提高痰培养标本送检,对疾病的诊断和指导用药有重要的意义[2],影响了医院的病历质量水平和护理质量。我科针对痰培养标本送检率低的现状在2015 年7—11 月采用品管圈方法对其实施质量改进。

1 方法

1.1 成立圈:由科室的六名护士自发组成QCC 小组,取“呼啦圈”作为圈名,四个呼啦圈交织在一起作为圈徽,象征医生、护士象征着医生、护士、患者、家属为了共同的目标相互支持、拉动。其中主管护师1 名,护师5 名,通过推荐的方式选出一名圈长,护士长作为辅导员。

1.2 选定主题:通过科室全体护士参与讨论,头脑风暴方式集思广益,提出了四个主题,以评价法进行主题评价,共18 人参与选题过程,票选分数:5 分最高、3 分普通、1 分最低,第一顺位为本次活动主题。见下表:

1.3现况把握:统计20l4年4—6月住院患者留取痰培养标本的情况,送检率为58%,并统计影响痰培养标本送检率的主要原因。根据80/20原则,得出最主要的原因是患者及家属缺乏配合意识、医务人员未做好指导、痰培养标本采集方法不正确,故将其确定为本次活动改善的重点。

1.4目标设定:通过品管圈活动的目标值设定公式,对活动后痰培养标本送检率进行了目标设定。目标值=现况值+改善值=现况值+(不完善率×圈能力×改善重点)。改善重点即患者及家属缺乏配合意识、医务人员未做好指导、痰培养标本采集方法不正确的累计百分比81.25%,圈能力设定为51%,不完善率=100%-58%(现况值)为42%,故本次活动的目标值即将痰培养标本送检率升至58%+(42%× 51% ×81.25%)=75% 依选题过程之圈能力得分, 本问题之圈能力应为51-75%,但因考虑本圈为第一圈,如目标设定太高,完成困难,会打击积极性,考虑到实际情况,故将圈能力设定为51%。

1.5 确认真因:明确目标后,通过讨论及调查的方法,确认患者及家属缺乏配合意识和痰培养标本采集方法不正确的真因有:对留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未认真落实留取痰标本、宣传不到位。

1.6 对策拟定:全体圈员通过头脑风暴寻求改善对策,并就每一项对策依据可行性、经济性、效益性指标进行评分,拟定4 项对策进行实施。

1.6.1 加强护士培训及考核 组织圈员学习正确留取痰培养标本等知识,考核通过100%,提高护士督促患者留取痰标本的主动性及认识。

1.6.2 各班护士协助患者留取痰标本 夜班护士每天清晨对前一天的新患者做好痰标本留取;晨间床边交班时对未留取标本的患者做好交接,由责任护士督促留取;对未留取的患者分析原因,通知医生采取相应措施;重新制定痰标本留取流程。夜班留取率由原来的17%提升到41%,责任班的留取率由25%提升到51%。

1.6.3 制作健康教育手册及宣传展板 针对宣传工具缺乏,在病员健康教育手册上制作痰标本留取内容的相关宣教知识;整理健康教育展板内容,设置宣传展板悬挂走廊墙面上进行宣教。患者的知晓率由61%提升到83%。

1.6.4 通过医护查房做好宣教 从10 月份开始进行医护查房,针对宣教未引起患者重视、对宣教依从性差的患者由床位医生加强宣教;责任护士再次协助留取。痰标本留取由7月69%提升至10 月的87%。

2 结果有形成果:目标达成率=(改善后-改善前)/(目标值-改善前)×100%,为=106%,进步率=(改善后-改善前)/改善前×100%为31%,患者痰标本的送检率由58%提升到76%。

无形成果:通过品管圈活动,每名圈员对品管圈手法的运用、团队精神、专业知识、沟通协调、活动信心、责任荣誉等6 方面圈员进行评分,每人每项10 分进行打分,总分由改善前35 分提升至51 分。

3 讨论品管圈活动有效提高了住院患者痰培养标本的采集,医护人员在留取痰液时有效地采取相应的措施,通过修改痰培养标本采集流程,为痰培养标本及时送检提供了保障。品管圈活动需要患者、家属、医生、护士以及标本送检人员,共同参与,才能为临床提供及时、准确的诊疗信息,不断提高诊疗、护理质量,减少患者的经济负担,促进疾病的早日诊断和治疗[3]。

品管圈活动作为实施护理质量改进的一种方法应用于护理质量管理中,使每位圈员得到不同程度的锻炼与提高[4]。

4 结论通过本次品管圈活动,提高了呼吸科痰标本送检率,由原来的58%,达到改善后76%,完成初期目标,加强了医护协作和圈员之间相互合作,提高了圈能力。为今后的QCC 活动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1] 叶文琴,朱建英.现代护理管理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76.[2] 张佩英.提高痰培养标本质量的研究进展[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9,26(5B):33-35.[3] 骆泉.痰培养标本的正确留取与选择[J].河北医学,1998,4(9):75[4] 何晓英.呼吸内科患者痰培养标本送检的持续质量改进[J].护士进修杂志,2009,(19):1746—1747.

论文作者:徐玉磊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5年4月第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13

标签:;  ;  ;  ;  ;  ;  ;  ;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患者痰培养标本送检率的应用论文_徐玉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