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在预防冠心病介入患者术后并发症中的效果观察论文_周静

循证护理在预防冠心病介入患者术后并发症中的效果观察论文_周静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六六医院 河北承德 067000

摘要:目的:分析循证护理在预防冠心病介入患者术后并发症中应用效果。方法: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将130例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个组别,每组65例,分别采取循证护理、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生存质量较对照组高,并发症发生率3.1%低于对照组15.4%,P<0.05。结论: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采取循证护理,可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循证护理;冠心病;并发症

介入治疗是近几年来临床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方法,取得一定效果。而在介入治疗冠心病时,术中导管、导丝及造影剂会对冠脉血管产生刺激,易发生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因此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采取合理的护理措施则显得十分重要。因此本文以65例患者为例,采取循证护理,其效果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30例冠心病患者于2013年4月-2015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介入治疗,与国际心脏学会[1]中冠心病诊断标准相符;男78例,女52例;年龄40-78岁,平均(63.1±8.3)岁;经桡动脉穿刺路径117例,经股动脉穿刺路径13例;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经统计学处理,P>0.05,可进行对比。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行冠脉介入治疗,101例患者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术治疗,29例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及冠状动脉腔内支架植入术治疗。

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患者介入治疗前后,护士需及时告知患者介入治疗前后注意事项,加强介入手术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协助患者在床上训练大小便,合理饮食,采取心理干预缓解患者消极情绪,并帮助患者制定合理的饮食习惯,摆放舒适体位。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循证护理。(1)建立循证护理小组。患者在入院后,需根据患者疾病状况、身体状况、文化程度等差异性,成立循证护理小组,由护士长、责任护士、主治医师等组成。(2)查找相关文献资料。在成立循证护理小组后,需明确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及围术期并发症预防等工作,并根据其问题开展文献搜索和查阅工作。查找关于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循证护理方面文献资料,制定并发症预防措施以及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措施。(3)循证护理:心理护理:护士需掌握患者情绪变化,与患者积极沟通交流,关心、体贴、鼓励、尊重、爱护、同情患者,掌握患者焦虑、不安、恐惧、抑郁等消极情绪,以认知干预、情绪转移法、放松疗法、倾诉宣泄法等手段调整患者情绪,帮助患者消除不良情绪。健康教育:护士需根据患者文化程度、个性差异采取针对性宣教方式,如一对一教育、健康教育手册、冠心病介入治疗座谈会等,并组织患者观看视频,发放疾病知识册子等,使患者能够基本认识到冠心病发病机制、致病因素、诱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注意事项、配合措施以及术后并发症,并反复教导患者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方法,使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并发症预防:术后拔出血管鞘时,需同时压迫肢体穿刺点近端和远端,准备好急救物品,观察患者心率、血压等变化,是否发生迷走神经反应。若发生血管迷走反射,需帮助患者去枕平卧位或头低足高位,头偏向一侧,绝对卧床休息,减少活动。指导患者正确咳嗽,多喝水,术前指导患者排尿训练,预防尿潴留,并适当按摩腹部,以免发生便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术后指导患者做下肢主动、被动活动,适当抬高下肢,以免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术后术侧肢体制动,应在腰部垫软枕,定时腰部按摩;在弹力绷带包扎伤口时,可变换体位,卧床24h后下床活动;同时卧床期间通过听音乐、看电视、放松训练等方式,帮助患者减轻疼痛。

1.3 评价指标[2]

采取SF-36量表评估患者生存质量,包括精神状况、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及日常生活四个维度,每个维度100分,分数越高,生存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中的数据采取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取均数±标准差(±s)表示,在检验时利用t,计数资料n(%)在进行检验时,采取x2,P<0.05时,表示两两数据对比,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生存质量对比

观察组精神状况(81.5±6.3)分、躯体功能(82.4±8.1)分、社会功能(80.9±9.3)分、日常生活(83.5±7.4)分,对照组精神状况(69.3±10.1)分、躯体功能(71.1±11.5)分、社会功能(69.9±10.5)分、日常生活(70.4±8.9)分,两组对比,P<0.05。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3.1%(2/65),即1例尿潴留,1例腰痛;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15.4%(10/65),即2例尿潴留,5例腰痛,1例血肿,1例皮下淤血,1例感染,两组对比,P<0.05。

3 讨论

冠心病是目前危及患者生命安全的常见疾病,冠脉介入治疗是目前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手段,可有效恢复患者心肌再灌注,且手术创伤小,易于患者接受[3],在临床治疗中得到推广使用。但对冠心病患者采取冠脉介入治疗时,冠脉介入治疗属于创伤性操作,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影响患者预后。因此对于冠心病介入患者,需采取必要护理措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在此次研究中,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3.1%低于对照组15.4%,P<0.05。结果显示,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采取循证护理,可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介入治疗安全性。

循证护理是目前临床护理科新型的护理理念和方法,针对某种疾病,通过分析大量临床资料,采取具有科学依据的护理措施。该种护理方法结合了患者的护理经验,也能够满足患者护理需求,有效解决了患者治疗期间的实际问题。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精神状况、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及日常生活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循证护理在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效果显著。总而言之,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采取循证护理,可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临床价值高,值得在临床推广并进行使用。

参考文献:

[1]杨中银.循证护理在冠心病介入治疗围术期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2,9(16):147-149.

[2]梁琬屏,杨柳枝,苏小妹,等.以循证护理为基础的临床护理路径在冠心病介入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15):100-101.

[3]王慧.循证护理在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34(2):194-196.

论文作者:周静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2/18

标签:;  ;  ;  ;  ;  ;  ;  ;  

循证护理在预防冠心病介入患者术后并发症中的效果观察论文_周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