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运维防误技术论文_吕鑫,叶兴华,王晓鹏

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运维防误技术论文_吕鑫,叶兴华,王晓鹏

国网哈密供电公司 新疆哈密市 839000

摘要:智能化变电站在运行的过程中,如果人们出现错误的操作的话便极易导致智能化变电站出现事故,严重的话还会危及电力操作人员的生命。因此,智能化变电站的防误系统的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对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运维防误技术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运行维护;防误技术

引言

智能化变电站在运行的过程中,如果人们出现错误的操作的话便极易导致智能化变电站出现事故,严重的话还会危及电力操作人员的生命。因此,智能化变电站的防误系统的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概述智能变电站,同时说明了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运维防误技术的具体应用对策,希望此次研究的内容与结果,能够得到有关智能变电站管理工作人员的关注和重视,并且从中获取一定的启发与帮助,以便增强防误技术在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运维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推动我国电力工程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1智能变电站相关概述

通过构建信息处理管控系统到智能变电站当中,能使变电站的信息收集与传输能力得以增强。在智能变电站当中涵盖了数字化技术与网络技术,不但凸显出相关设施的智能性,而且便于统一管控变电系统内的相关配电设备。对于智能变电站而言,其中以一次智能化和二次网络化为主要的特点,借助此种经营模式,让变电站的经营成本进一步下降,使变电站相应的送电效率获得提高。显然,智能变电站运用智能管控模式,对从前变电站运行中的互感器饱和的问题进行了彻底解决,并使光缆运用形式也发生了变化,攻克了交直流串扰的难题。通过利用科学的继电保护装置,使从前不佳的变电环境获得有效改进,确保了电力系统的稳定可靠性。实际上,针对智能变电站来说,主要涵盖了变电的过程层、站控层以及间隔层等部分,当变电间隔层与站控层实施相关数据信息管控的时候,能实现数据的共享,让变电站数据信息的处理水平得以提升,而过程层则凸显出过渡的功效,以便确保变电站运行的稳定和安全性。

2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运维防误技术的具体应用

2.1确保硬压板防误技术

硬压板的特点只可以是人为操作,无法实现主动式的防误控制,假设出现了误投操作时,就可以选择利用硬压板来检修。可是这项技术在具体应用的时候,工作人员需要注意到硬压板的检修工作会影响到其他的装置,如果不小心误投了硬压板,这个操作系统就会闭锁,严重时,甚至会引起一些危险事故。因此,运维人员一定要时刻注意硬压板的具体位置,这样在出现异常情况时,也能及时选择一些有效的应对策略,确保变电站的稳定运行。例如某次检修硬压板的误投事故中,事故原因主要是2#断路器检修,在断开2#的时候,1#处于一个合位的状态,而且Ⅰ线路在经过Ⅰ母线的时候仍旧可以正常的带电运行。还有则是当Ⅰ线在发生接地故障的时候,保护拒动,进而致使整个变电站都出现了停电故障。针对这类问题,工作人员就可以在压板投入的时候,便开始启动投入风险判断机制,按照具体风险去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避免保护功能出现闭锁的情况。而在具体补救的时候,可以对其进行实时的监视,定期读取压板的状态,假设出现了变位信号时,就需要立即实行风险判断机制。还有则是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通过改变二次设备的运行状态,满足一次设备的运行状态。补救的方式也能分为两种,一种是风险告警模式,可以给出一些手动式的操作指导意见。还有一点就是自动式的下发一些遥控指令,这样可以更好的调整二次设备的状态,然后生成一些详细且具体的操作记录。

2.2装置检修隔离防误技术

继电保护装置在检修的过程中,需要从整个系统中隔离开,这样就不会出现误操作的情况,也能确保其他运行装置的正常运行。变电站中继电保护二次回路选择利用光纤组网来代替电缆连接,装置上无物理端子,这样就可以将装置将的传输信息都隐蔽在光纤中,让二次回路变得愈加虚拟化。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于是在这种虚拟化的二次回路中也存在着SV接收、GOOSE发送和保护功能软压板等,装置在正常运行的时候,二次回路软压板应该处于投入状态。可是如果压板的个数过多,这样就会增加检修隔离的不确定性,很容易就出现顺序错误等操作。

就以虚拟二次回路可视化技术为例,展示虚拟回路中软压板的状态时,需要确保整个操作过程的可视化。同时,在具体实践的时候,运维人员还应该准确的了解到装置检修中的各个细节点,避免出现误操作的情况,这样也能提高整个装置的检修效率,让设备得以长时间处于一个正常运转的情况下。选择隔离检修防误技术的时候,可以将其分为四个不同的层次,如装置层→检修状态切换任务编辑层→图形展示层→检修状态执行层。检修的时候,只需要点击界面中的按钮,就可以顺利地完成相应的安措任务,而且还能实现整个过程的可视化。

2.3装置就地操作防误技术

装置中的就地操作防误技术存在的目的是方便运维人员的工作,避免发送一些错误的控制指令。在对整个防误因素来进行综合性的分析的时候,可以将防误技术分为三个不同的环节,第一,在装置控制的时候,运维人员按照相关要求,对其中的控制因素进行综合性的分析,提高就地装置的应用性能。第二,实际操作的时候,相关人员可以从装置中的部分现象出发,根据实际情况,去选择合适的防误技术,这样才能协调好各个设备之间的关系。第三,就地运行阶段,操作者应该对装置中的部分自动化控制技术进行具体的探讨,然后根据控制指令去执行相应的操作工作。装置就地误操作的主要原因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数据采集,由于数据采集的时间有限,致使整个防误规则出现了异常。另一方面,这是装置中存在着许多相同的面板,由于运维人员的疏忽,很可能会误入到其他的间隔中。针对上述两个问题,相关人员便可以构建一个完善的就地操作三层防误体系,运维人员在操作的时候,需要从一体化监控系统中发送遥控指令,这样就可以点亮整个液晶屏,达到防误操作的目的。同时,运维人员在实际操作的时候,还可以向监控系统发送相应的请求报告,根据防误规则判断这项操作是否正确。

2.4防误操作库

防误操作库是实现整个防误操作信息化网络化的重要部分,整个防误操作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部分就是防误信息库的构建,防误信息库可以通过对信息库中数据的调用比对实现对操作人员的操作是否合理进行判定,一旦判定操作人员操作失误便会促使其停止操作,进而促进整体的安全性。防误操作信息库一般可以分为两大类:(1)错误操作信息库。错误操作库主要是对操作人员的一些错误的操作和指令进行汇总的一个信息库,这个信息库可以有效地实现对信息的调取与处理。同时在储存了大量的错误信息之后,它还可以作为智能判误云平台的后台信息库,人们在进行错误操作判断时,可以根据已知的信息对未知的操作是否合理进行判断,进而有效地提升整个操作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同时该信息库还可以分析二次设备状态随一次设备状态变化的规律,进而提升变电操作的效力。(2)错误操作补救规则库。一些设备中可能没有搭载主动阻止错误的设备或是该类设备失灵,这时错误的操作便会发生针对这样的情况,则需要进行相关的补救措施。这个数据库主要就是存储了相关错误的类型与相关的解决方式。

结束语

综上所述,相关人员应该提高对继电保护工作的重视程度,针对当前运维防护现状,掌握运维阶段中存在的各种误操作,然后选择采用合适的防误技术,提高对一次设备的防误效果。另外,在对不同状态下的继电保护设备进行维护的时候,可以确保变电站更加稳定、安全的运行,进而促进电力企业获得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高新华,周克林,余南华等.数字化变电站在线式防误操作系统技术综述[J].南方电网技术,2011(02):811-814.

[2]戴志辉,张天宇,刘譞等.面向状态检修的智能变电站保护系统可靠性分析[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6(16):114-121.

[3]彭少博,郑永康,周波等.220kV智能变电站检修二次安措优化研究[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4(23):1143-1148.

论文作者:吕鑫,叶兴华,王晓鹏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6

标签:;  ;  ;  ;  ;  ;  ;  ;  

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运维防误技术论文_吕鑫,叶兴华,王晓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