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浅析论文_任志正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浅析论文_任志正

甘肃省灵台县蒲窝中学 744400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为了寻求更好的发展机会和发展空间,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开始大规模地转移向城市。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形成了一个特殊群体:留守儿童。父母外出打工后,孩子留在了家中(主要是农村),他们被称为留守儿童。

从调查情况看,父母外出打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家庭经济状况,为留守儿童教育成长提供了必需的物质条件,利于留守儿童自立自强性的锻炼。但同时,也使留守儿童教育生活面临以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习方面的困境

留守儿童在山区农村往往由自己的爷爷奶奶或者是外公外婆看护,他们的文化水平偏低以及文化觉悟不高。在对孩子的监管上缺乏科学性,通过对山区农村留守儿童学习成绩的调查发现,由于监护人不能对其进行严格地管理和指导,或者就管教不了孩子,从而导致留守儿童学习习惯差,学习认识不到位,对学习被动应付,有的甚至放弃了学习,大多数留守儿童不服从老人的管教,老人也奈何不了他们,学习成绩令人担忧。

2.不良的行为习惯

很多农村的留守儿童由于从小缺乏完整的家庭教育,养成了不好的行为习惯。这主要归结为留守儿童往往不听从年迈监护人的劝导,认为自己的爷爷奶奶不能理解自己,更有甚者不但不听从长辈的教导还顶撞自己的长辈。大部分留守儿童我行我素,不愿意听从长辈的教导,从而出现了留守儿童不听管教、违反校规的现象,尤其是正处于叛逆期的男孩子,逃课上网,结伙闹事。正是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让留守儿童养成了不好的行为习惯。

3.情感教育的缺失

目前,留守儿童存在十分严重的心理问题,主要是由于孩子的家庭教育,尤其是父爱的缺失。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通过对留守儿童的调查发现,大多数儿童难以感觉到幸福,并且会产生负面情绪,加之农村德育教育和心理教育的缺失,让留守儿童遇到情感和心理问题时无处倾诉,渐渐变得自卑、沉默寡言,不愿与人交流,加之,随着父母外出打工时间的延长,心理问题更加严重。此外,部分学生出现严重的性格问题,不懂得与人和睦相处,并对别的伙伴存在敌意,这些问题的出现都要归结为学校教育的不完善,无法及时发现留守儿童的心理变化,让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越来越严重。

二、留守儿童出现教育问题的原因分析

1.家庭因素

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外出打工,使留守儿童的第一任老师由父母变成爷爷奶奶,爷爷奶奶将自己的人生观念传授给留守儿童,而爷爷奶奶的观念往往是陈旧的、落后的,如认为学习是没有必要的,劳动才是最重要的。正是留守儿童的父母关爱不足,没有让留守儿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念和意识形态,或者说留守儿童是输在了教育的起跑线上。

2.学校因素

留守儿童出现教育问题与学校有紧密的联系,由于农村学校对留守儿童不够重视,没有形成科学的配套措施和有效的管理制度,没有充分关爱他们、帮助他们,让留守儿童无法感受学校教育的温暖和教育的公平性,从而让他们对自己失去信心,对学习失去信心,打击了留守儿童的学习积极性,使山区留守儿童的教育出现问题。

3.社会因素

根据认知发展规律及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少年儿童处于身心发展的转折期,其生理和心理成长发育均不成熟,可塑性大,自制力差。“留守儿童”一旦失去或脱离家长适当地约束与科学引导,极易受到不良诱惑与影响,很多少年儿童由于无人管理或管理不当而与社会上的不法分子混在一起,养成了不良的行为习惯,导致留守儿童误入歧途,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

留守儿童作为农村的未来,其素质的高低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影响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应得到社会各方的重视。

论文作者:任志正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9年7月总第18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3

标签:;  ;  ;  ;  ;  ;  ;  ;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浅析论文_任志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