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麻醉深度监测研究的新进展论文_姚豆

全身麻醉深度监测研究的新进展论文_姚豆

山西医科大学 山西 太原 030001

摘要:麻醉是临床手术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具有镇痛、肌松的效果,进而保证手术安全顺利的进行。但是由于全身麻醉患者的麻醉状态无法准确予以判断,显然不利于手术安全顺利的进行。为了更好的保障患者术中安全,需要加强对全身麻醉深度的监测,了解麻醉药物的药效,进而为手术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本文围绕全身麻醉深度监测进行研究,结合临床应用实践进行探索,不断予以改进和完善,并予以详细分析和阐述。

关键词:全身麻醉;深度监测;研究进展

引言:麻醉技术的应用例数已有千余年的历史,经过不断的发展和革新,在手术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具有缓解疼痛的作用。患者在全身麻醉状态下,其麻醉深度难以准确判定,给手术操作增加了一定的安全风险,容易引起医疗事故,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为了保障手术安全顺利的进行,给予合理、可靠的监测,具体了解全身麻醉状态下的麻醉深度,探讨全新的麻醉技术。

1.全身麻醉的基本概念

全身麻醉是指麻醉药物起效后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起到抑制的作用下。全身麻醉的麻醉深度较大,患者神志暂时消失。麻醉药物接收的方式主要是通过吸入或静脉注射来完成。全身麻醉过程主要包括诱导、维持以及恢复等3个阶段。麻醉诱导是第一阶段,患者吸入或静脉注射麻醉药后,能够在短时间由清醒状态转为麻醉状态,其意识基本消失。麻醉诱导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的呼吸状态,需要采用气管插管的方式来进行呼吸的控制和调节,进而保持患者呼吸的顺畅。这一阶段,手术操作给患者身体所带来的疼痛感,会在麻醉诱导的作用下暂时得以缓解[1]。

在麻醉维持期,需要持续给予麻醉药物,以保持麻醉状态的稳定性,保证足够的麻醉深度,进而延缓患者意识的恢复。该阶段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指标和生理状态,并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为患者的健康安全提供有力的保障。在麻醉恢复其,停止给药的同时,给予药物干预来逆转药效,以促进患者意识的恢复。密切监测患者的呼吸功能状态,然后拔出气管导管。待患者完全恢复意识和感觉后,会不可避免的产生疼痛感,需要给予有效的疼痛护理,帮助患者尽快的恢复。作为临床手术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麻醉具有良好镇痛效果,能够有效保证手术安全。

2.全身麻醉深度监测新技术的应用

加快麻醉诱导,延长麻醉持续时间,保证手术过程中麻醉药效的持续性和稳定性,通过药效逆转来缩短患者意识恢复时间。但是由于全身麻醉患者的麻醉状态无法准确予以判断,不利于手术安全顺利的进行,因此全身麻醉深度监测技术得以有效的应用,提高临床手术的安全性[2]。

2.1脑电双频指数

在全身麻醉深度监测的过程中,脑电双频指数是重要的监测数据,能够准确的反映出患者的大脑意识以及脑代谢情况,同时与药物的使用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在意识暂时性消失状态下,脑电双频指数<55,特异度高达100%。而意识苏醒阶段的监测特异度同样也达到90%以上。脑电双频指数的取值与葡萄糖代谢率、中枢神经代谢率等脑代谢反应指标存在相关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除了大脑意识、脑代谢之外,麻醉药物吸入或静脉注射的浓度,与脑电双频指数值存在相关性,对于七氟醚和地氟醚药物的监测具有很高的特异性,但是对于其他麻醉药物监测的特异性不高,这也在某种程度上说明脑电双频指数的应用局限性较大,不适合普及应用[3]。

2.2听觉诱发电位指数

听觉诱发电位指数是根据生物电反应活动来判断患者的意识状态,声音刺激听觉系统后,在传导通路中经过脑干、听觉皮层以及联合皮层,进而产生生物电反应,其差异向并不十分显著,麻醉药物剂量是主要的影响因素。患者在全身麻醉状态下,评估大脑皮层的信息处理、认知状态等功能指标,进而对全身麻醉深度进行准确的判断。另外,伤害性刺激反应的监测与评估同样可以参考听觉诱发电位指数。听觉诱发电位指数>60分,即为清醒状态;听觉诱发电位指数40~60分,即为睡眠状态;听觉诱发电位指数30~40分,即为浅麻状态;听觉诱发电位指数<30分,即为临床麻醉状态。以上即为根据听觉诱发电位指数监测全身麻醉深度的重要标准[4]。

2.3麻醉深度监测新技术的应用

目前在麻醉深度监测的过程中,麻醉深度监测新技术开始得到不断的开发,进一步提升了麻醉深度监测的效果。Narcoternd麻醉深度监护仪是一种先进的仪器,通过参数统计和微机处理,将自发性脑电活动转变为量化指标。麻醉深度监护仪统计和处理参数所得出的量化指标分别代表着患者的清醒、镇静、浅麻、普麻、深麻以及消失等几种阶段状态,可以更加具体了解患者全身麻醉深度,为临床手术做好充分的准备,保证手术安全顺利的进行。该麻醉深度监护仪的预测相关系数>0.9,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同时在临床应用中的得以验证,较于脑电双频指数和听觉诱发电位指数,其适用于更为广泛的麻醉药物当中,更加准确的判断麻醉深度。随着全身麻醉深度监测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并在临床实践应用中不断予以改进和提升,同时开发出更为先进的技术和仪器,为全身麻醉深度监测提供着有力的支持,为患者的手术安全提供保障[5]。

总结:全身麻醉深度监测是为了更加具体和准确的了解手术患者麻醉后的意识状态,保证患者在深度麻醉状态下施行手术,避免发生医疗事故。采用全身麻醉深度监测技术及相关仪器,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不同技术手段的优势,全面提升监测效果。总而言之,全身麻醉深度监测目的就是为了保证手术的安全进行。全身麻醉深度监测研究也将深入进行下去,以寻求突破性进展。

参考文献:

[1]田可耘,康茵,邓龙姣,等.不同麻醉深度对老年肠癌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J].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4,05:694-698.

[2]张学琴. 全身麻醉深度监测研究的探讨[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8:260+263.

[3]许宪辉. 全身麻醉深度监测研究的探讨[J]. 中国保健营养,2013,08:1830-1831.

[4]洪文学,张仲鹏,宋佳霖,等.功能近红外光谱用于麻醉深度监测的研究

进展[J].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2,11:2939-2945.

[5]朱耀民,景桂霞,刘翔,等.脑电双频谱指数和心率变异指数联合用于监

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麻醉深度的临床观察[J].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5:623-627.

论文作者:姚豆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7月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23

标签:;  ;  ;  ;  ;  ;  ;  ;  

全身麻醉深度监测研究的新进展论文_姚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