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学术讲政治”的科学内涵论文

“用学术讲政治”的科学内涵论文

“用学术讲政治”的科学内涵

顾俊剑

中共扬州市广陵区委党校,江苏 扬州 225000

摘 要: “用学术讲政治”凸显党校普遍性的“学校”属性,又同时要凸显党校特殊性的“姓党”属性。党校以“学校”为其功能属性、“姓党”为其本质属性,功能属性的外化即为“用学术”,本质属性的外化即为“讲政治”,二者须臾不离。本文通过对“用学术”、“讲政治”、“用学术讲政治”内涵进行剖析,以更好把握“用学术讲政治”的科学内涵、实践要求。

关键词: 党校姓党;用学术;讲政治;用学术讲政治

自2017年末“用学术讲政治”观点的出现,逐渐成为各党校普遍之共识,也逐渐内化为党校教师的自觉行动,如此反响,在于此“观点”或“要求”能直指党校自身属性,直指党校教师内心自觉。党校是“学校”,但又不是“一般的”学校。从普遍性来看,作为轮训党员干部的学校,教学与科研是党校事业的基础;从特殊性来看,党校的“不一般”恰恰说明了党校的本质所在,即“党校姓党”,此点作为本质的“特殊性”界定,自然会反映在对“普遍性”的要求上,此要求必然会落脚于党校教学科研、办学活动等一切工作上来。对党校性质的界定,从办学功能层面看,党校是培训党员干部的学校,承载着各级党员干部培训作用;从办学实践层面看,党校一切工作又体现为政治性实践。如此,理解“用学术讲政治”就比较容易,通俗地讲就是要凸显党校普遍性的“学校”属性,又同时要凸显党校特殊性的“姓党”属性,又以“学校”为其功能属性、“姓党”为其本质属性,功能属性的外化即为“用学术”,本质属性的外化即为“讲政治”,二者须臾不离。

一、“用学术”之解

从“用学术讲政治”的提出,讨论范围大体是限定在党校教学层面。何毅亭校长讲:“中央党校的课,既要有政治要求,也要有业务要求,两个要求加在一起,才是全面的要求。”[1]两方面要求的结合归结为“用学术讲政治”。“业务要求”即要求有“学术性”,以适应“学校”之功能性诉求。如此,党校作为“学校”,那么学术性自然成为“学校”之本质属性。

第三年夏天的时候,温简在街上遇到了夏小春,再后来的第二次见面是夏小春提出来的,她是来送请柬的。温简虽然已经有了心理准备,但面对烫红的请柬时她还是听到自己心里嘭嘭嘭的声音,肺就似快要炸开来一样难受。

先谈“学术”。蔡元培认为“学与术可分为二个名词,学为学理,术为应用”,认为纯粹科学与哲学为“学”,以“学理”与“适用”为目的则为术,“学必借术以应用,术必以学为基本,两者并进始可”,蔡元培将学术分为以探究“学理”为主的“学”与以“适用”为目的的“术”[2];王国维则讲:“今之言学者,有新旧之争,有中西之争,有有用之学与无用之学之争。余正告天下曰:学无新旧也,无中西也,无有用无用也。”[3]王国维认为并无纯粹之“学术”,且当“必视学术为目的而不视为手段”,倡导学术之独立性“士子读书治学,盖将以脱心志于俗谛之枉格,真理因得以发扬。思想而不自由,毋宁死耳。”[4]综合此二公论,“学术”当以“学理”为本,以“独立”为特质。我国近代学术是传统学术向现代学术的过渡期,在此间形成的“学理”诉求与“独立”诉求为“学术”奠定了内在特质。但现代学术的存在与发展又离不开社会之“用”,从此角度来界定“现代学术”,大体可形成如此共识,即:现代学术是“独立”探索“学理”,开展科学性的研究,其研究成果又应用于社会服务与人才培养。

再看“用学术”。“用学术讲政治”的表述已然将“学术”视之为实现“讲政治”目的的手段。之所以要突出“学术”这一手段,主要还是基于现实的不足与现实的需要。即何毅亭校长所指那样,“现在党校有的教师课堂教学的科研含量不高,授课内容不够厚重,存在用文件解读文件的现象,学员听了不解渴;有的教师对学员关注的问题回应不够,授课的针对性实效性有待提升。”[5]何毅亭校长所指“用文件解读文件”在党校系统还是普遍性存在,讲不清“道”,说不清“理”,学员只知“文件”而不“精神”,不能形成“理所当然”的受众效果。王东京校长在谈及“用学术讲政治”时,指出“不仅要讲中央精神是什么,而且要讲中央精神背后的学理是什么,要回答为什么。”[6]并围绕“不用学术”列举三点现象,一是“用文件解读文件”,二是“用事实解释事实”,三是“引用经典著作的个别词句”[6]如此看来,“用学术”本身又不仅仅强调“学术”的手段性,也强调了“学术”本身的目的性,此目的性即学术的独立性表现:“学理”。也就是说,“用学术讲政治”就是要讲清“政治”背后的“理”,以“理”服人方可育人。讲清了“理”,自然会彰显政治理论的力量、政治思想的力量,放可让学员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实现党校培养好党员干部的根本目的。“用学术”说到底就是讲清“所以然”,让学员能“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譬如当下正在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集中培训过程中,对思想本身的理论逻辑、思想内在核心要义、内涵实质以及在实践层面对各级党员干部的要求,就要讲透、讲清楚、讲出其所以然,如此才能更好地将新思想内化为各级党员干部的新认识,才能引领党员干部自觉对标找差距、自觉对标找不足、自觉对标快行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年初指出党员干部在学习贯彻新思想过程中,要“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7]此“所以然”就是对“用学术”的要求。

“用学术”,需要党校教师自觉提升自身学术能力,也需要党校系统加强师资队伍的教研培养。从基层党校实践来看,关键的是方法论上的切入,以问题为导向是基层党校教师教科研工作方法论的不二法门,以“问题”为研究对象,以“研究”带动教学,自然而然就能“用学术”。在此方法论指引下,要提高教学层面的“用学术”,唯有加大科研层面的“学术化”,实践层面的“下沉化”,深入基层调研,紧扣基层实际问题,结合学员学习需求、利用学员对基层掌握的一手资料,围绕基层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把决策咨询研究与日常教学工作充分结合起来,如此才有更好提升,继而推动教科研工作的良性互动。

在“用学术讲政治”语境中,“讲政治”又体现为“目的”。从目的上看,就是通过理论上的解读、学理上的探究来实现学员政治上与党性上的坚定,用“学术”手段来实现“政治”层面上的目的。“政治上的坚定、党性上的坚定都离不开理论上的坚定。”(习近平)实现学员“政治上与党性上的坚定”,首先要为人师者的党校教师自身在理想信念上要“坚定”,此目的又体现为要求,根本上的要求就是党校一切的教学活动、一切工作的前提性在于“政治上与党性上的坚定”,就是要“旗帜鲜明讲政治”,态度上不能模糊,要“旗帜鲜明”,内容上不能跑偏,要始终围绕“讲政治”。新时代,培养造就拥有坚定信仰与信念、自觉遵守纪律、自觉担当使命的党员干部队伍,是党组织培养教育党员干部的出发点,也是最终目的,反之也是作为党组织培养教育党员干部的教育主体的立身之本,落脚点就是“旗帜鲜明讲政治”。反之,若以“传播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念”为出发点,甚至“口无遮拦、对党和国家大政方针妄加议论”抑或“专门挑刺、发牢骚、说怪话”[9],如此等等,就是典型的不讲政治,典型的违反政治规矩与政治纪律。作为目的的“讲政治”,对作为手段的“用学术”,又是要有选择性与辨别性的。作为中介手段的“用学术”要服从于作为目的的“讲政治”,不能以“学术”为由,行不“讲政治”之实,“这是党的政治纪律,党校必须模范遵守。”[10]

二、“讲政治”之解

厘清何为“用学术”与何为“讲政治”,那么何为“用学术讲政治”就自然明晰。“用学术讲政治”讲的就是“用学术”与“讲政治”二者辩证统一性,且要统一于党校一切工作中。党校教员要坚持“用学术”的探索性与“讲政治”的严肃性相统一,坚守政治立场,严守政治规矩是立身前提,探究学理、开展科学性研究是业务本分。“用学术讲政治”是党校教师应有的学术情怀与政治担当。作为特殊领域的党员干部教育工作者,当具备“特殊”的情怀与使命。为人师者,当以情怀感人育人,以担当立本立身。此情怀来源于自身对党的经典理论、党的方针政策加以研究性学习、研究性教学而自然形成的独有学术情怀;此担当,来源于自身承载着党组织所期待的应有作为,来源于广大党员干部所期待的应有素养,来源于自身对党校工作由衷的敬畏。

1)“目标—发展”开发模式。人的发展是三维目标的整合,能力发展是核心,知识是结果的基础,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是灵魂,过程与方法是关键。该模式是较低层次,是最基本的微课(程)开发模式,但具有普遍性,适用于各层次学者选择,具有较强的可接受性、可操作性和指向性。微课(程)“目标—发展”开发模式流程简图如图1所示。

三、“用学术讲政治”之解

“讲政治”是党校的本质属性,“讲政治”就是“党校姓党”的属性界定。“党校姓党”原则与“讲政治”原则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如果党校不姓党了,那党校就没有必要存在了。”(习近平),“讲政治”是党校之办学基础、办学价值、办学使命,我们的一切教科研活动、办学活动,都必须高举党的旗帜、彰显党的意志、承载党的使命,将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作为所有工作的基本红线、基本准则,做到“在党爱党、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8]作为党校工作者,在此层面应是集体共识,更是个人自觉,这是我们的立身之本。

(4)打造“书香校园”项目,汇总老专家推荐的名著,做好学生思想工作,陶冶学生情操,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奖励和引导读书有感的学生。

“用学术讲政治”彰显了“党校姓党”的办学原则。“归根到底一句话,就是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自觉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11]就是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在“两个维护”、“党校姓党”的大前提下开展工作,这是根本原则、根本纪律、根本规矩。“用学术讲政治”遵循了“主阵地”的办学规律,在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科研专题时,在把握基本原理、理论框架、思想背景的同时,要充分结合自身学术背景,运用学术“手段”,有针对性地重点研究,授教者要“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更要学术语言、政治语言、艺术语言讲清其“所以然”,从而帮助学员“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用学术讲政治”也凸显了党校科研的重要性。知不足当而后勇。“科研基础弱,成果档次低”、“咨政成果少,当地党委、政府采纳率低”是目前基层党校科研工作的普遍现状。之所以形成如此局面,大体有以下因素:科研队伍太薄弱,人才匮乏学历层次低;科研专项经费,科研激励考核机制缺失;重视低层次教学任务,忽视高层次科研任务,人才使用以教学为主,科研为副业;应付式科研多,主动式科研少,短期性研究多,长期性研究少;平台低,影响小;当地党委政府关注度低,无外部支持;与地方其他部门咨政联系少,无外部沟通。然而,知不足当而后勇,切不可将这些不利因素放大。概言之,基层党校,要树立加快科研能力大提升的责任意识,才能有所为,有所突破,才能更好做到“用学术讲政治”。

“用学术讲政治”也是新时代党校工作的客观要求。从教学层面看。一方面当前党校教学内容本身客观上就要求党校教员本身在学习、消化教学内容过程中要自觉进行“学术性”探究,如果缺少学术性探究,那么对教学内容本身就存在天然隔膜,如此又怎能做到“活学活教”,同时党校教学内容又天然具备“政治性”,作为党校教师在把握其政治性的过程中,政治方向、政治纪律、政治规矩的坚守是前提,如此,从教学内容层面来看,“用学术讲政治”是理所应当的“必然”;另外一方面,从受众层面来看,参加党校培训或者听取党校教师政策宣讲,本身就是带着一种提升水平、受教解惑、开拓眼界、坚定理想信念的目的。当前党员干部整体学历水平较高,都有各自学科背景,都经历过严格的学术训练,都或多或少有自己的学术判断力,若党校教师死搬硬套,自己都未“学术性”消化,又怎能让学员信服、解渴?又怎能帮助学员提升水平、受教解惑?同理,党校教师自己对党的理想信念都不够坚定,又怎能让学员更加坚定,如此看来,唯有“用学术讲政治”,才能做一名新时代合格的党校教师,这是基础,也是前提。党的事业任重而道远,新时代,党校教师唯有始终走在“用学术讲政治”的道路上,才能不负“党校教师”之身份,才能不负组织的期望、学员的期盼。

[参考文献]

[1]何毅亭.党校教员要用学术讲政治[J].学习月刊,2017(03):29-30.

[2]蔡元培全集:第4卷[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339.

[3]王国维遗书:第4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6.

[4]陈寅恪,陈美延.金明馆丛稿二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218.

[5]同1.

[6]王东京.关于用学术讲政治的几个问题[N].学习时报,2017-08-04(005).

[7]习近平.在中央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讲话[Z].2019-3-1.

[8]习近平.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Z].2015-12-11.

[9]同8.

[10]同8.

[11]同8.

中图分类号: D261.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4379- (2019 )31-0232-03

作者简介: 顾俊剑(1981- ),男,汉族,江苏兴化人,哲学硕士,中共扬州市广陵区委党校,讲师,从事党史党建教学研究工作。

标签:;  ;  ;  ;  ;  

“用学术讲政治”的科学内涵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