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河道管理工作的现状及对策论文_张亚超,赵鹏

浅析河道管理工作的现状及对策论文_张亚超,赵鹏

兰陵县水利建筑安装公司 山东临沂 277700

摘要:河道管理是生态治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河道整治与管理需要河道管理部门、环保部门等的积极协调与配合,河道治理是一项复杂而又艰巨的任务,要注意先进治理技术的运用,同时,又要强化政策法规等的制定与实施,积极加大管理力度,采用先进的技术和方法来提高河道管理工作质量,提高河道管理工作水平。

关键词:河道管理工作;现状;对策

1河道管理工作现状

1.1职责划分不明

河道管理涉及多部门、多机构,绝非某一机构或部门就能实现,要想达到预期的管理质量,就必须注重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与沟通,例如:海事部门负责码头管理,环保部则负责水质监管等,实际工作中各部门需要集中配合、有效互动,形成清晰的职责划分,然而,现实的河道管理工作中各部门多孤立开展工作,缺少协调互助与配合,使得河道管理工作面临多重矛盾和问题。

1.2采砂恢复较慢

不同地域在采砂方面都形成了属于自己的政策法规,然而,个别采砂单位不按照正常的法规规定履行职责和义务,或者而由于采砂控制不善也使得采砂管理未形成统一规范,采砂管理一片混乱,导致采砂后河道无法有效恢复,缺少严格的政策法规的履行与监管,导致采砂问题与矛盾十分突出。

1.3管理力度较差

采砂是一个具有难度、高风险的工作,需要健全完善的管理,然而,采砂管理人员数量有限,对应的河道采砂点则较多、分布范围广,缺少充足的人力、物力以及多种管理力量的辅助与支持,从而使得采砂管理力度较弱,个别管理人员由于缺少积极的工作意识,技能素质与责任意识相对落后等,都为采砂工作的展开带来了难度。同时,非法采砂是河道管理面临的一大挑战,更多的不法分子在利益驱动下,非法操作,执法人员由于缺少保护性法律与工具,也无法强行执法。

1.4河道抗汛功能落后

由于缺少防洪抗汛的知识,忽视了自然规律,个别地区由于河道监管不善,在河道四周大范围造田,或者出现了移民搬迁,导致大量的护岸地、护堤地等遭受占领,护堤处甚至成为农田开垦区,甚至延伸到河道中心,这些都使得河道里面出现大量的淤泥,使得湿地面减小,对应的沼泽面积上升,河道防汛功能显著下降,一些水生动物、植物也会伴随着水体的减少而逐渐衰减,水生动植物的数量显著减少,导致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1.5生态环保意识落后

河道管理的一大原则与思路就是保护生态健康、维持生态平衡,然而,实际的河道整治与管理过程中多忽视了生态环保问题,当地人民的环保意识淡薄,未能切实保护河道安全,使得河道遭受一定程度的污染,四周居民任意向河道内部排放污染物、污染性杂质,导致河道受到极大的污染,河道整体生态平衡被打乱。

2河道管理工作的的有效对策

2.1合理定性,养护分离

根据基层河道管理的要求,按照《水利工程人员定岗标准》、《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定额标准》,实施分类管理。将行使行政执法权的人员参照公务员管理,按照河道的规模,确定其职责权限、确定编制、设置相应的职位;对于河道养护人员,则参照企业管理,运用市场机制,建立市场化运作的专业维修养护体系,提高养护工作效率。

2.2加强河道管理各部门的协作,避免权力分散和利益抢夺

基层河道管理的多个部门,都代表社会整体利益,存在利益一致性。其在工作中应该加强协调运作,提倡效率原则、协调原则、公平原则、稳定原则和发展原则,避免因为部门间职能的交叉、各自为政产生的管理混乱、资源浪费和效率低下等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全面推进人事制度改革,优化人才结构

在河道基层管理单位建立和推进事业单位人员聘任制度,对于领导干部建立健全岗位绩效管理制度并以此推进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在这项改革中,一定要贯彻党的干部路线,坚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方针,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坚持走群众路线。加强对领导干部的任期目标管理、任期绩效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任用及奖惩挂钩。在人才队伍的建设上,要对现有工作人员按需施教,分层管理,培养技能型人才;有计划的招聘急需的专业人才,充实基层单位的技术力量;建立人才培训与管理任用的长效激励机制,并在资金上对人才培训项目提供支持,把职工培训、接受继续教育与晋升、评聘职称挂钩,提升工作人员自我学习的积极性。

2.4推进水利信息化、现代化建设工作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基层河道管理单位应该加大能力建设。建立OA自动化办公系统,积极创建单位的门户网和局域网,改善办公条件,配备必要的交通工具,选购堤防管理维修养护机械设备,提高机械自动化水平,减轻基层职工的劳动强度,调动他们的工作热情,提高堤防管理等级。在资金许可的前提下,建议推广应用河道管理可视化等信息系统,提高管理工作中的科技化含量,用信息化引领管理现代化。

2.5河道曝气生态净化

水生生物为主体,辅以适当的人工曝气,建立人工模拟生态处理系统,以高效降解水体中的污染物,改善或凈化水质,是人工净化与生态净化相结合的工艺。该工艺实用污染较轻的水体,优点是能快速提高水体中的溶解氧;缺点是曝气工程量大,施工复杂。如采用新型太阳能曝气设备,虽然工程量小了,但设备投资增大,经济性降低。

2.6污水稳定床(氧化塘)处理技术

利用重力沉淀、微生物分解转化、水生动植物的吸收多种途径来净化水体。该工艺需要人工修整建成池塘,设置围堤和防渗层,依靠塘内生长的微生物来降解水体中的污染物,主要利用菌藻的共同作用。该工艺工程量较大,需要对河道修整,建设池塘等,投资费用较高。

2.7底泥生物氧化技术

该工艺适用于黑臭水体,且有较多底泥沉积。原理是土著微生物定向扩增,就地大量繁殖土著微生物氧化底泥,通过靶向给药技术直接将药物注射到河道底泥表面,对河道黑臭底泥进行生物氧化,通过土著微生物的生物降解作用,净化水质。该工艺优点是不需要人工清淤,节省大量劳动力;缺点是微生物药剂成本较高,微生物消解底泥需要周期较长。

2.8做好河道检测与督查

河道管理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必须强化河道督查与监测管理,其中河道检测主要指的是河道内部的水体检测、检查,要高度切实开展地域性截污工程建设,确保河道污水排放达到合格标准,以清洁的水源对河水进行补给,同时,也要设置河道排水口、取水口,通过勘测、调查、统计等计算得出一个河道范围内水体容纳量,最终形成河道的排污指标,参照河道的现实规划来建设河道功能分区。河道的督查需要严格、深入落实,遇到问题需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严格处理,坚决打击一切破坏河道的行为,例如:河道内部胡乱采伐、违规建设等,积极整顿堤防,维护河道基础设施安全,对于任何违法违规行为严惩不贷。国家行政机构间需要积极协作、努力配合,共同致力于河道整治工作中,一切涉及到河道整治工作的部门都应该做好沟通,例如:环保部、园林工程建设部门、环保卫生部门等也要积极配合河道管理工作部门的工作,各方必须努力协调、相互配合,加大河道水质监测力度,做好河道环卫与保洁工作,各部门与机构间的协调配合是确保河道管理工作质量的有效措施。

3结论

河道管理直接关系到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同时也与当地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基层河道管理部门要提高自身责任感和使命感,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精神,深入实施水利战略,全面加强基层单位能力建设,形成体制机制顺畅、责任任务明确、管理队伍精干、治理手段先进的基层河道管理服务体系,努力实现新形势下河道管理现代化。

参考文献:

[1]刘栓明,周莉,张喜泉.强力推进水管体制改革实现黄河工程管理新跨越[J」.水利建设与管理,2009,(4):43一44.

[2]高玉琴,方国华,韩春晖,等.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内涵、目标及内容分析[J」.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4):45一48.

论文作者:张亚超,赵鹏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0

标签:;  ;  ;  ;  ;  ;  ;  ;  

浅析河道管理工作的现状及对策论文_张亚超,赵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