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寓言教学的道德审视论文_顾于炀

小学语文寓言教学的道德审视论文_顾于炀

顾于炀 湖北省宜昌市西陵区外国语小学 443000

摘 要:寓言是一把钥匙,巧妙的比喻是其组成部分,而且能够开启学习者的智慧之门,使其思想更加的活跃。基于教育的视角来看,又当如何去定义寓言,如何去进行寓言教学?本文对小学语文寓言教学的道德审视进行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 寓言教学 道德审视

寓言犹如魔袋一样,口袋虽小,但却蕴含着很多的东西,其所容纳的东西不可估量。同时,寓言又像是怪物一般,分明是在讲述故事,形象而生动,然而转身之间却变成了哲理,严肃而又认真。

一、教育视角下的寓言之德育内涵

寓言是隐含讽喻意的简短故事,其主题非常的鲜明,而且故事中隐含的寓意也比较明显,可以用简短的故事来体现哲理。同时,寓言的语言也非常简练,而且概括性比较强,更为重要的是可以给人以深度思考的空间。寓言教学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寓言故事,揭示其中蕴含的深刻哲理,并以此来启发学生理解和探索人间世界的积极性,从而塑造他们的性格。在教学实践中,应当准确掌握讽刺与劝诫的主旨,切忌过早地涉及故事中的寓意,而是应当通过分析艺术形象,在理解内容以及情感共鸣基础上,引导学生领悟文中的寓意。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切忌直接提出寓言故事的寓意,而中高年级的学生可引导他们分析和概括故事的寓意。在此过程中,应当注重观察插图,从中领悟寓言故事的寓意。

二、寓言对青少年道德品质养成的影响机制

1.寓言特性与青少年身心发展契合。对于处于小学阶段的青少年而言,他们的认知与发展的界限并不精确,因生长环境、受教育程度以及父母影响等因素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不同的学生认知水平参差不齐。故事与寓意相结合是寓言的特点,而且其喻体连结着更为形象的思维,本体与理性逻辑思维相连接,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较之于其它形式更适合促进广大青少年的思维能力培养。人教版教科书中入选的寓言故事,篇幅一般都比较短小,而且结构相对简单,多以人、动植物以及无生物体作为对象。诸如此类的性质,使寓言更加趣味性、故事性,而这些正适宜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特征,既可以培养青少年的“诗性智慧”,又可以促进他们的理性逻辑思维能力提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于青少年而言,他们的逻辑更加得自由奔放,而且无拘无束,充满了奇思妙想,有时甚至是非常“荒唐”和“古怪”的想法。

2.提升道德思考水平。从简短精湛的寓言故事中发掘其语义,然后上升到深刻哲理;一方面接地气,另一方面又高高在上的寓言故事,最容易提高学生的道德思考水平。在寓言故事中,孩子们不仅可以理解故事的内容,而且能够尝试着在故事中更加准确地认知自己、反省自己,并且对生活的环境和全世界有所感悟。事实上,我们将寓言故事中所包含的真理告知学生时,也会在学生的头脑中注入很多荒唐甚至是错误的东西。无论对小学生还是成年人,采用说教的模式进行教学,难免会让人产生一种厌烦的情绪。寓言的载体是具有趣味性的故事,表达深刻的道理,在寓言教学过程中强调的是“明理”,这符合学生的特点。寓言以有趣、生动的故事来揭示哲理,这有利于避免说理的教条与刻板,而且容易被小学生们所接受。随着学生年龄的不断增长,学生对寓言道理的理解更为深刻,这对学生的道德知识、判断能力和思维迁移,会产生较大的影响。通过寓言故事的学习,使学生产生思想上的冲击,这有助于学生正确道德认知以及涵养道德情感的培养与提高。

3.寓言可提高学生的思维空间张力。寓言故事生动形象,而且表现出趣味性与活泼性,然而其背后所隐含的道理严肃、认真,并且传递着深刻的人生哲理。从文本及其解读,亦或是从故事至寓意,小学生的思考空间也非常的大,他们对寓言故事有个人的理解和认知。学生对寓言故事、“人物”的创造性理解,可以游戏反射出个人的观念和态度。在理解寓言故事时,小学生也逐渐理解了自己,并且寻求个人的价值与存在意义。需要强调的是,小学生对寓言故事的多元化解读过程中,老师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营造多元化的理解氛围,并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去思考问题、表达个人的想法和情感。

三、小学语文寓言教学过程中的认知

1.寓言教学旨在明理。寓言教学的重点应当放在明理上,字词、句子等工具性教学也不可偏废。寓言教学是明理过程,同时也是解开趣味故事“外衣”、展现精神内涵的动态过程。寓言教学过程中,寓意应当以何种方式来揭示呢;如何让学生自主“悟出”其中的道理,由于寓言很简单,而且其中有很多有趣的故事,部分学生读完后即可明白蕴含的道理。

2.深挖文本价值。寓言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注重文本的内在价值,在求异过程中努力追求平衡。寓言应当具有故事性,在讲故事、讲道理过程中,使故事对学生更具吸引力。通过演、说、议,可以使学生对寓言故事所蕴含的道理,基本上可以体会得到。 故事性既是寓言的基本特点,又是寓言的特性,对学生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值得一提的是,寓言传递着价值观,然而个体对寓言文本可能产生多样化解读,小学生在面对鲜活的寓言故事时,他们的想法或质疑、或远离宗旨。

通过研究发现,寓言教学实践中,虽然我们中间的很多同仁对寓言的德育认同性存在较大的差异,但是几乎一致认为小学语文学科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结合的一门学科,德育教育具有潜移默化性,教书、育人,二者缺一不可。从教师的视角来看,应当深挖文本价值,使其对学生的影响更加得持久和深远。

论文作者:顾于炀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7年10月总第1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5

标签:;  ;  ;  ;  ;  ;  ;  ;  

小学语文寓言教学的道德审视论文_顾于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