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城市规划设计中的地域性设计要点论文_陈鸿江

浅谈我国城市规划设计中的地域性设计要点论文_陈鸿江

清远市城乡规划设计院

摘要:城市地域性设计是根据我国国情所提出来的现代城市设计理念,是地域性设计理论在现代城市规划设计层面上的体现。近年来,我国各级政府对现代城市规划设计和现代城市环境品质的重要性有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有关加强城市地域性文化和城市地域性生态建设的主张也越来越多。有了这样的共识与思想基础, 地域性设计将会成为我国城市规划设计发展的趋势。

关键词:城市规划设计;要点;探讨

1. 地域性设计对城市形象的重要性

1.1 地域性城市规划设计有助于保护地域文化

自然的地缘地理资源既是城市形象形成的基础和源泉,也是城市形象设计的依据和前提,同时也是城市形象差别的本原要素。强调城市的地缘识别,将使得城市形象很有个性。每个城市的产生和发展都与所处的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城市适时、适地生存和发展,必然会无意识地带有浓厚的地域特色,这将成为地域特色文化生存的土壤和环境,使其在现代城市文明建设中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能在新时代里继续传承,焕发光芒。

1.2 地域性城市形象有助于提高城市魅力和吸引力

好的城市形象能有效地提高城市魅力和吸引力。优美的城市生态环境、高品质的地域性文化、优良的人文社会环境将大大提高城市的品质和声誉,将为城市的持续发展注入强有力动力和保障。可以说构建和营造城市地域性形象,将是城市健康长久发展的必由之路。

1.3 有助于加强居民的人文素养和爱家意识

城市要发展,物质建设是必需的,但人们不仅需要物质文明, 还要精神文明;不仅要生存环境,还要情感世界。地域性设计正是为了满足提高市民文化水平和艺术修养等现代城市居民所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的要求。

1.4 地域性城市形象是城市健康、全面发展的标志

地域性文化就是一个城市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积累的文化底蕴,现代城市中的传统民居与文物古迹就是最好的地域文化的见证,因此在现代城市“千城一面”的现状中充分制定符合城市传统的规划设计方案才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体现。可见在关注物质文化建设的同时要关注对地域性文化的建设,要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 城市规划设计应考虑的地域性影响因素

2.1 自然因素

人类的生存、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从一开始就受到了自然的制约,自然环境对城市的这种支撑与限制作用决定了地域特征与自然的密切关系。尽管城市作为自然中的人造环境,本身具有与自然相对立的性质,但是这种矛盾使人们更加向往城市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从霍华德的“田园城市”到我国的“山水城市”理念无不体现出人们对这一城市理想的追求。

2.2 建筑技术因素

建筑是一个地区的产物,世界上是没有抽象的建筑的,只有具体的地区的建筑,它总是扎根于具体的环境之中,受到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建筑材料、建筑手段及技术的影响,受具体的地形条件、自然条件、以及地形地貌和城市已有的建筑地段环境所制约,这是造就一个城市建筑形式和风格的基本点,如我国江南的水乡和陕北的窑洞。

经济发展水平城市规划设计应满足当地总体的发展状况,要以当地经济发展和当地居民需求为基础,结合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而不能盲目的追求高尚、品位。也不得随意地模仿。

地方建筑材料城市规划设计中的建筑材料与建构技术的选择和形成,通常与其地理地貌、生产技术等因素息息相关,为节约建造成本,建筑材料应就地取材,长期以来便会使建筑打上浓重的地区烙印,形成独特的地域建筑特色。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 地域文化环境

城市是由人创造的文化景观,“不同集团的人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所以其创造的文化景观也各有明显的特征。”而地域性城市设计的深层含义是要使城市体现出本区域历史所遗留的种种文化痕迹,要在设计中吸收本地的、民族的、民俗的风格,使城市具有非常明显的可识别性。

2.4 政策因素

任何城市的地域特征都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力的作用及人为的作用产生动态的变化,在人为的作用中政治因素成为影响地域特征的主要因素。城市从产生到发展, 每一过程无不与政策有关,从行政区划、投资区位、城建政策、经济政策到意识背景、权力干预等无不带有政策色彩。在这些政策因素中,有些是促进地域特征继续发展的、有些则是令其逐渐消失的。

3. 彰显城市地域特色的规划设计策略分析

将地域特色作为城市规划设计的基础,不仅是彰显城市特点和形象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城市旅游经济的发展和招商引资工作顺利进行基点。因此,必须紧密结合城市的规划设计现状和未来发展的需要,加强对城市地域特色的研究,并在设计过程中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结合城市战略发展目标,纵观全局,切实加强城市的规划设计,达到最大化的利用城市空间的目的,从而更好地将城市的地域特色彰显出来。因此,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必须紧密结合实际针对性的制度近期、中长期的建设规划,对不同阶段的规划设计重点进行确定,着力实现城市建设和规划之间的协调统一。例如在对城市的老城区进行改造时,只要其建筑具有较强的历史意义,就应在进行规划设计时加强对其的保护,及时的改造建筑周边的环境,从而成为城市的标志性建筑,在彰显城市文化的同时突出城市的艺术魅力。

二是结合城市建筑给城市文化带来的影响,必须在整个城市规划设计中注重城市文化的突出,将城市文化特色作为基础,致力于地域特色的突出,最大化的确保城市的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得到保护,同时也不乏之神的特点,并以城市文化为基点,在体现城市地域特色的同时助推城市特色经济的发展。

三是结合所在城市的地域特点,将其作为建筑主体的设计重点,从而更好地符合城市特色彰显的需要,并结合所在城市内不同民族的聚居情况,在城市规划时充分融入民族特色,结合民族特点对城市的规划区域进行划分,从而将城市的风格和特点等区域特色彰显出来,最大化的促进城市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例如国家级森林公园张家界,就充分结合了其地域特点,所修建的建筑具有较强的土家特色,古朴的土家族吊角楼上,开启两扇吱吱叫的木头门,便见苍翠的山峰,昔日长于野外、无人问津的葛粉、山竹笋、香椿、蕨菜、木瓜等,如今被制作成精美的旅游食品, 深得游人喜欢。而这些都是极大的利用了本土城市的地域特色, 也是促进张家界旅游业发达的根本原因之一。所以只有在设计过程中结合城市的地域特点,才能更好地促进城市规划设计工作的开展。

四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更好地在城市规划中突出地域特色,在进行城市规划设计之前,作为规划设计人员还应加强城市的了解,调研城市的生态基础,调研城市的历史文化建筑,结合城市居民的民族特点和构成,并利用现代化的遥测技术掌握更多的信息数据,并在空间科学、文化特征和人文学科等理论的指导下开展现代城市的规划设计,在符合城市居民工作和生活的同时彰显城市的生机与活力。

五是地域文化来源于自然、存留于生活。地域性的塑造不仅是建筑师的创造,而更多的是自然和生活的主动呈现,它需要的是建筑师倾听自然与理解生活的能力。地域性的呈现没有固定的模式,假如我们能够运用新思维与新视角加以审视,那么地域性又会以崭新的方式予以回应。例如,在对泉州住宅的地域特色进行规划设计时,而茶文化又是泉州文化特色的代表之一。因此,“茶艺居”的设置与布局成为生活服务配套设施考虑的重点。规划以组团为单元,在组团中心结合住宅底层设置茶艺居,使之成为大合院的公共会客厅。结合住宅单体以及户外空间,形成多层次规模不等的交往场所。

4. 结语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地域性城市设计将会成为我国城市设计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城市规划设计人员一定要掌握城市设计的地域特色,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结合当地的自然与文化特点,充分尊重地区的内在特性,对地域特征进行发掘、保护、提炼和继承,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提高城市品位。

参考文献:

[1] 凯瑟琳斯莱塞. 地域风格建筑[M].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3 .

[2] 应方德. 地域文化与地域志[J]. 建筑学报,2005(10).

论文作者:陈鸿江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7

标签:;  ;  ;  ;  ;  ;  ;  ;  

浅谈我国城市规划设计中的地域性设计要点论文_陈鸿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