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_银行论文

论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_银行论文

论发展我国的资本市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资本市场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资本市场为什么从1996年开始,在中国成了一个上下都关注的热点问题

资本市场提得最早的应该说是学术界,前几年就开始提这个问题,也讲得不少,但是从1996年开始到1997年,资本市场已经成为上下都比较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不仅仅是学术界,政府界也很关心,企业界也很关心,我们党的文件里面,政府工作报告里面,频繁地出现有关资本市场的问题,那么资本市场成为热点有什么背景呢?据我的观察,有五个背景。

第一个背景,就是我国调整经济结构的需要。大家知道,经济结构的调整是我国未来几年经济工作的中心之一,国务院反复强调这个问题,但是,我国这次的结构不合理和以往不一样。我国以往的结构不合理都是短缺条件下的结构不合理,就是说市场是短缺的,但是这一次表现为过剩条件下的结构不合理,过剩条件下的结构不合理和短缺条件下的结构不合理根本不一样。如果说短缺条件下的结构不合理是各种产业之间结构不合理的话,那么过剩条件下的结构不合理,就标志着中国的经济结构从一个档次上升到更高一个档次的前兆,也就是我国现在的经济结构不是以往的一般的结构不合理,而是要从现在的中、低档次的经济结构,向更高层次的经济结构过渡的前夜,所以表现为过剩条件下的结构不合理,什么东西都多,什么东西都有。它标志着我国的经济结构从一个层次向另外一个层次飞跃了。

这次的结构不合理既然不是一般的经济结构不合理,而是标志中国的经济从一个阶段走向另一个阶段,那么,这个结构调整就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因此,中央这次关心经济结构不合理问题也和以往不一样。怎么调整?我看就是两种办法;第一种办法叫增量投入,靠增量投入的方式来解决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过去我们都采取这种办法,但是这一次这种办法用不成了。用不成的原因有三个:

第一,增量投入解决结构问题,都带来一个非常大的恶果,就是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因为增量投入解决结构问题,主要靠弥补短线来解决结构不合理问题,往往是把长线扔掉了,浪费掉了。所以这次不能用这个办法。

第二,就是我国这次是过剩条件下的结构不合理,过剩条件下的结构不合理要靠这种增量投入的方法,很显然不解决问题。

第三,就是我们现在增量没了,财政吃紧,银行吃紧。我国的增量投入,过去就靠两个主体:一个是财政,一个是银行,现在财政能用于企业经营这一块的,只占财政支出的11%。很显然靠这一点财力去调整结构是不可能的。银行现在不断地喊他是信用危机,金融危机,金融风险,这说明银行已经不可能再增量投入了。增量没了,还想靠增量的办法调整这次结构不合理,显然是纸上谈兵。所以,这次靠增量投入这个办法调整结构,可以讲已经没有希望,要死掉这条心。

既然这个办法不行,那就要靠第二个办法,就是存量调整。靠调整存量的方式实现结构的调整,一个是证券化的存量的调整,证券化的存量调整就是我们讲的股市、债市;再一个是非证券化的存量调整,就是我们讲的产权交易。不管是证券化的存量调整还是非证券化的存量调整,实际上都需要一个资本市场。因为证券化的存量调整属于资本市场的组成部分,非证券化的存量调整也属于资本市场的组成部分,所以,存量调整必须有资本市场的存在。

第二个背景,是中国经济的发展要寻找新的推动力,就是资本市场要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新的推动力。我历来有一个观点,中国的经济改革与发展像三级火箭式推进。第一级是财政,从1978年到1986年,我们的经济发展完全靠财政推进,财政是我们中国经济发展在改革开放的第一级火箭。当时我国搞物价改革,企业承受不了,因为生产出来的产品降价,后来老百姓承受不了,因为消费的时候涨价,最后靠财政补贴。当时我们搞国企改革有两个途径,一个是放权让利,一个是承包制,放权让利和承包制的结果都是财政收入减少,等于靠财政支持。所以说,从1978年开始到1986年财政确实给中国的改革与发展出了很大的力,但是财政推动得满身伤痕,使我国的财政赤字增加,同时财政用于经济建设的支出越来越少,那就标志着到1986年财政已无力推动了。

第二级是银行,从1987年一直到1994年,这一段的推动主要靠银行贷款,这个阶段我国乡镇企业发展很快,但是95%是银行贷款,全靠银行推动。国企改革呢,也全靠银行推动,我国1987年搞了一项改革叫拨改贷,就是把财政拨款改成向银行贷款,1986 年我国国有企业负债是18%,现在平均负债80%以上,为什么这段时间急增了这么大呢?就是因为靠第二级火箭银行的贷款来推动了,这一段时间应该说银行确实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推动了中国的改革与发展。但是银行也被搞得满身伤痕,留下了两个恶果:一个是不良债务大大增加。现在不良债务有多少,谁也说不清楚,但是就我国国有经济我算了个帐,现在国有企业欠银行的钱是6万个亿,另一个是银行的自有资金占有率下降, 按国际惯例银行自有资金占有率要达到8%以上,我国现在是3.3%。这两项加起来,就标志着银行已进入风险非常大的时期,谁也不敢再用银行来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

在财政和银行这两个推动力已经不能承担这个任务的时候,那么资本市场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三级火箭,也就是我们的资金的云集统统靠资本市场来实现,进一步带动和推进中国的发展。因此资本市场实际是我国经济发展一个新的推动力所在。最近我看有的地方政府清楚了,发现了这个问题,开始探讨这个问题了。我估计,如果谁家清楚得晚,谁家又失去了一次推动力,那么地区差别就会更进一步拉大。我最近去中西部地区多次呼吁这个问题,我说现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上海市明白了,把它的资本市场建到海南,标志着它已经向全国扩散,标志着它的力量进一步增强,为什么呢?它比别的地方早建立一家资本市场,这是个大问题,就是未来的发展靠什么。所以,我观察为什么到处都欢呼资本市场、呼吁资本市场,因为它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三级火箭,第三个推动力,因此成为非常热点的问题,这是我观察的第二个背景。

第三个背景,就是资产重组的需要,也就是资产重组呼唤资本市场。资产重组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叫行政划拨,一种叫市场交易。行政划拨确实是一种很重要的方式。但是行政划拨搞资产重组有个非常大的问题,就是行政干预,1996年我们靠行政划拨实现资产重组全国一个最大案例就是黄河与阿里斯顿,黄河与阿里斯顿都是上市公司,但是这两个企业一个是有市场有产品没规模,一个是有规模没产品没市场,所以省政府强行划拨。因为这两个上市公司分属于不同级别的政府,最后省政府强压,谁不签字就换掉你,后来地方政府都签字了,还搞得不错,但是这个行政干预太大,因此人们越来越考虑第二种办法,就是市场交易。

市场交易的前提是要有资本市场,如果没有资本市场,靠市场交易来推动资产重组很艰难,因此市场交易和资产重组也呼唤资本市场。

第四个背景,是国企改革呼唤资本市场。我认为有四个原因:第一,在国企改革中,国有企业真正搞活不能光搞生产经营,要有资本经营,应该是资本经营与生产经营相结合。而要搞资本经营就要有资本市场,没有资本市场就无法搞资本经营。最近,我们看到我国有几个大的企业集团资本经营搞得很好,兼并的企业很多,但是搞资本经营兼并企业不是为了生产经营,兼并企业是要把企业更进一步转让出去。我发现中国兼并企业容易,转让出去难,因为中国缺乏资本市场。因此兼并比较多的集团现在已经感到撑不住了。中国没地方转让怎么办呢?纷纷想在海外上市,这个倾向就表示着我们的资本市场不完善。因此,国有企业改革也在呼唤着资本市场。

第二,国企改革中国有资产必须流动,不流动是死路一条,而且这种流动还不能仅仅是实物性的资产流动,国有资产如果要增值和保值必须采取证券形态,这是国企改革呼唤资本市场的第二个原因。

第三,国企的资金来源呼唤资本市场。过去国企的资金来源一靠财政二靠银行,现在国企与财政和银行的这种依赖关系已经断裂,财政没有钱,银行不想给,那么国企就需要找新的资金来源,这个新资金来源就是资本市场。

第四,国有企业全背在政府身上是不行的,风险太大了,包袱太沉重了。而且从社会化大生产来看,必须要走向社会化,而国有资产要走向社会化,他的中介和连接点就是资本市场。只有通过资本市场才能实现向社会化的转变,才能实现所谓政企分开,走向社会化。

第五个背景,就是我国改革需要资本市场。大家知道,我国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市场的角度来讲,应该是一个完善的市场,这个完善的市场就由三大市场构成:一个是商品市场,一个是劳动市场,一个是资本市场。现在我国,已经有了商品市场,劳动市场已经初具规模,就是没有资本市场。那么没有资本市场的条件下,我国的商品市场和劳动市场的运作就比较困难,因此,需要加大对资本市场的培育。全国如果没有一个统一的资本市场,我国的经济发展就会停顿,一切事情全干不成,什么结构调整、资产重组、国企改革,那都是空话。所以资本市场已经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二、我国怎么样发展资本市场

我认为,资本市场应该包括间接融资、直接融资和产权交易三个方面,所以完善资本市场也应该从这三个方面去进行。

第一个方面,间接融资(有一部分属于资本市场)。所谓间接融资就是指银行融资。银行融资这一块有一部分属于资本市场,但是商业银行从本质上讲不属于资本市场。商业银行法规定,银行不能直接投资,也就是商业银行只是货币市场,不能进入资本市场。所以,我国的四大商业银行,从严格意义上讲不属于资本市场,因为,它是货币市场的主体。但是,商业银行中间有一部分活动应该属于资本市场,那就是一年期以上的长期贷款,应该属于资本市场。所以,我觉得从完善资本市场的角度来看,商业银行要加大一年以上长期贷款,而且一年以上的长期贷款要商业化,要把这一功能充分地利用起来,加大这一块的发展和力度。

第二个方面,直接融资(统统都属于资本市场)。所谓直接融资,就是我们讲的证券(证券又分债券和股票)、基金、期货、投资银行,都属于直接资本市场。现在应该说资本市场的主体是直接融资这一块。因此,我们对直接融资要进一步发展和推进。

基金,我主张要进一步大力发展,中央也有放的趋势,这一块要大力推进。产权交易中心也要考虑基金问题,发展企业债券。国库券现在主要是吃饭财政,我觉得国库券应该不属于资本市场,严格意义来讲比重不大,所以企业债券要进一步发展。而且,企业债券一旦发展起来也要流通,那么企业债券的流通问题产权交易中心也需要考虑。

期货,河南有个郑交所搞得不错,但是也碰到很大的竞争,这个你千万不要把它丧失掉,中国期货丧失掉一块再建就没戏了,现在是怎么减少的问题,不是怎么增加的问题,所以已有的一定要想办法把它搞好,很重要。

投资银行,投资银行属于直接投资,大家不要把投资银行理解成一般的银行,投资银行背后都是大财团。我觉得产权交易中心未来要搞这个方案,上海的华源搞得不错,它的唯一的经验就是自己给自己加了个投资银行的功能,所以,它就到处可以进行重组,可以进行融资。

股票,股市的问题,股市是资本市场相当重要的一块。但是现在中国的股市不断地出问题,很难完成它作为资本市场的功能,所以要改革,要研究。

1.股票的划分方法要研究。我国现在把股票划分为国家股、法人股、个人股,个人股包括公众股与内部股。全世界的股票都按功能划分,只有中国按经济成分划分,这个肯定就出问题。所以,最近我们反复强调是不是也搞成优先股和普通股,它是责任与功能的划分。而我国按经济成分划分,结果就很难做到同股同权。

2.我国的股市不成体系。我国的股市只有上交所和深交所,股市没有成为一个体系。我的看法是股市应该是一个体系,包括两个组成部分,第一个叫场内交易,场内交易就是通过交易所交易。我国现在搞了深交所和上交所,深交所和上交所是功能一致层次一样,这两家在竞争,竞争就出问题,所以,我国的场内交易还没形成体系。

第二个层次就是场外交易,场外交易必须存在。场外交易能弥补场内交易不足,实际上它是一个补充,也可以减缓场内交易的压力,而且场外交易作为地方性资本市场,它会和全国性资本市场融为一体。

3.股市的交易主体问题。我国的股市交易主体主要是个人,西方国家主要是机构。一个完善的股市应该主要是机构,个人是辅助的,而我们现在主要是个人,这就出问题。1996年我国股民增加了800万人, 现在全国涉足股市的两亿人,而且所有有股票的人都想交易,同时,现在机构虽少但问题太多,机构是赚了钱就跑,亏了都挂在国家帐上,而且好多机构是券商和信托投资公司,它既有自营业务,还有帮别人委托的业务,赚了钱都是自己的,赔了钱都是委托的,这就出问题啊,不解决这个问题,我看股市永无宁日。

第三个方面,产权交易。严格界定的话产权交易一般是企业整体的兼并、分离的问题。产权交易现在比较冷清,主要原因是产权交易要求企业证券化,证券化才能分割化,不能证券化就不能分割化。现在看来,搞这个自动报价系统,既要搞证券化的交易,还要搞非证券化的交易,那么证券化与非证券化的交易搞起来后,产权交易中心就比较活起来了,而且对地方经济发展很有意义。

标签:;  ;  ;  ;  ;  ;  ;  ;  

论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_银行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