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英语学习中的情感--以教育叙事为例_英语论文

农村留守儿童英语学习中的情感--以教育叙事为例_英语论文

农村留守儿童英语学习的情感——教育叙事个案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个案论文,英语学习论文,农村论文,儿童论文,情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据全国妇联调查,2014年全国农村有留守儿童6102.55万,占全国儿童总数的21.88%。留守儿童的教育关乎着祖国的未来,一些学者从社会学、人口学、心理学等角度开展了研究,但是有关留守儿童英语学习情感的研究比较鲜见。笔者在湖北省某乡镇小学支教期间,采用教育叙事个案研究的方法,对一名11岁的留守儿童严丹(女;化名)进行了观察、访谈,了解和分析留守儿童英语学习情感的现状、成因和对策,希望这项教育叙事个案研究能够提高广大英语教师对农村留守儿童英语学习情感的关注,提升英语教学质量,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一、英语学习情感对儿童学习的意义

      英语学习中的情感指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合作精神等,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祖国意识和国际视野。小学英语学习的情感目标包括培养对英语的好奇心,喜欢听他人说英语;能体会到英语学习的乐趣;对各种英语学习活动有兴趣;与其他同学积极配合和合作,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对英语学习表现出积极性和初步的自信心等(教育部,2012)。

      保持积极的学习情感是英语学习成功的关键,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持续发展(教育部,2012)。同时,儿童的积极情感是身心健康的必要保障,对儿童的终身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克拉申(Krashen,1982)的“情感过滤假说”认为,在二语习得过程中,习得者的情感会影响其习得语言的速度和质量。积极的情感,如兴趣、自信心、动机等能创造有利于英语学习的心理状态,有助于输入语言的内化,促进语言学习。如果学生有兴趣、有信心,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融入学习环境,更易在语言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而消极的情感,如焦虑、抑制、恐惧、紧张、怀疑、沮丧、害羞等则阻碍语言的学习。学习者如果兴趣不高、不自信、易焦虑,在接受语言输入时会出现“思想阻碍”,难以取得进步。

      二、留守儿童英语学习情感的现状及其成因

      1.缺乏学习动机,伴随高度焦虑——家庭因素

      初次见面:开学第一天,严丹由奶奶带到学校报名。我和颜悦色地招呼她:“Hi,What's your-name?”黑黑瘦瘦的她吓得立即躲到奶奶身后。她眼睛睁得大大的,直直地盯着我,眼神中的畏惧,一刻都没有褪去。她奶奶喋喋不休地诉说生活的艰难:“老师们,你们看这孩子多可怜,她爸妈都不要她,也不管她了,就靠我卖卤鸡蛋,挣点钱给她买文具。这孩子可怜啊,我不想将来她进一趟城都不知道坐哪班车。”“她还这么小,学什么英语哦,学英语也没用,反正将来也不可能出国。”

      印象中的严丹:常常教室还没开门,严丹就在外面等候了。我问她为什么不来叫老师开门?她不说话,总是一股脑儿钻进教室。我问她在家里读英语吗?她怯怯地摇摇头说,“不会”。

      她的头发经常乱糟糟的;眼睛里永远有擦不干净的眼屎;早上有时候没钱吃饭;看起来骨瘦如柴;天气降温时穿着短裤……有时,我帮她梳头并关心地说:“老师今天想起一个新发型,来试试!”一开始她还畏缩,次数多了就自然多了。

      上英语课严丹极少举手答问,提问她时,她总惶恐地摇摇头。有一次,她竟然迟到了20分钟,上课时心不在焉。课后我问她怎么了,她说“奶奶病了,我要给奶奶做饭”。

      分析和讨论:

      (1)家庭监护缺失,留守儿童缺乏英语学习环境与动机

      由于父母进城务工,留守儿童成了隐形孩子(invisible children)(21st Century,2015)。2015年,某机构对华东、华中、东北、西南地区六个省的调查发现,约1000万留守儿童终年见不到父母,2600万留守儿童一年与父母甚至没有一次电话联系(21st Century,2015)。留守儿童的监护有四种方式: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的隔辈监护;叔叔、婶婶、舅舅、舅妈、姑姑、姑父的上辈监护;哥哥、嫂嫂或姐姐、姐夫的同辈监护;“留守儿童”的自我监护。这都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黄昊文、蒋小云,2008)。监护与家庭教育的缺失导致留守儿童缺乏英语学习的环境和英语学习动机。严丹的监护人奶奶是文盲,年纪大,对英语一无所知,无法提供英语学习的环境支持,也无法有效监督与辅导严丹的英语学习。同时,“留守儿童”因为没人管束,自律性不强,容易受外界不良行为或习惯的影响,不能自主学习,英语成绩日趋下降,最终丧失英语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2)家庭关爱与亲情缺失,留守儿童的心理危机与高度焦虑阻碍英语学习

      由于家庭关爱与亲情的缺失,留守儿童群体有较严重的心理危机,如脾气暴躁、焦虑自闭、自暴自弃、消极自卑、做事无恒心、孤僻不合群等。部分留守儿童任性霸道、自私冷漠、敏感多疑、固执己见、情绪多变、逆反心理重,有的甚至出现暴力、蛮横、仇视的畸形心态(周青云,2008)。严丹缺失父母温暖的怀抱与关爱,幸运的是,奶奶全身心地疼爱与呵护着她。但是,这份爱又对严丹造成了很大的心理负扭,认为这个世界爱自己的人极少,连父母都不要自己、不爱自己,也许生来就没人关注、没人爱。家庭亲情与关爱的渴求,沉重的经济负担,让年幼的严丹显得与众不同,她不轻易说话,内向且自卑。超负荷的心理压力,怎能让一个孩子积极地投入到英语学习中去?

      留守儿童长期缺乏亲情的抚慰和关怀,往往感到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较差;性格往往变得内向、自卑、悲观、孤僻(殷世东、朱明山,2006)。他们常把生活中过高过多的焦虑复制到课堂上,注意力变得狭窄,注意的转移力降低,不能检测情境中的重要线索,容易紧张、慌乱,行为失常,思维混乱,极大地束缚其认知能力(胡敏,2007)。严丹怕见生人,在生人面前怯懦、不自信,面对他人开玩笑常常出现愤怒、焦虑的情绪,都显示了她的消极情感占了主导,而英语学习以表达、交流等外显行为为主,像严丹这样焦虑自闭的孩子很难积极参与课堂,要求他们主动举手答问、自信积极地在同学们面前展示自己,就变得更难了。

      2.缺乏英语学习兴趣与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学校与教师因素

      笔者的第一节英语课:笔者在执教《小学英语》(人教版)四年级Unit 2 “My school bag”的导入环节,播放了视频歌曲“Ten little candles dance”,孩子们好奇地盯着屏幕笑着,少数学生听懂了one,two,three的意思,显得异常兴奋与自豪,但大多数学生很茫然。我反复教读little,candles,dance以及一些词组,终于在课堂进行到二十分钟时,大多数学生能齐唱了。接着,我播放幻灯图片并向学生提问“What can you see?”,要求学生快速浏览图片,并能准确回答“I can see a book/picture/computer/box.”。然而,大部分孩子茫然无措,没人举手;少数人在翻阅单词表,寻找对应的单词。于是,我只好教孩子们熟悉单词、句型。由于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参与不积极等原因,我只完成了三项教学活动,预期的另外三项教学活动被迫放弃了。

      分析和讨论:

      学校环境、教师素养、教学方式等各种因素都可能导致留守儿童缺乏英语学习兴趣与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农村学校对英语课程不重视,英语教学环境差,多媒体、英语儿童读物等相当匮乏,缺乏专业、合格的英语教师,教师对现代教学方式不熟悉,教材解读不到位,课堂活动单一,不注重调动、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直接导致儿童英语学习基础薄弱,缺乏英语学习兴趣。

      笔者刚到这个乡镇小学,第一次上课就遭到了严重的“排异反应”——没法按照预先设计的步骤开展教学,甚至有一个孩子悄悄地说:“英语课好烦!”严丹的表现和其他儿童一样,兴奋地看着视频,沉默应对老师的问题,被动地跟读单词,期盼早点下课。

      笔者观察了该乡镇小学唯一的英语教师王老师(之前教语文)的几节课后发现:由于王老师本科毕业于中文专业,未受过系统的英语语言的基础训练,部分发音不准,缺乏英语教育学、心理学等专业知识的支撑,在教学过程中力不从心。具体表现为:第一,教学模式传统;英语教学方法、教学活动单一;不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上课只靠一支粉笔、一本书,以教为中心;灌输书上内容,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孩子的主动性、积极思维受到压抑,缺乏学习英语的兴趣。第二,没有注重留守儿童英语学习的身心特点,没有关注到留守儿童不自信、易焦虑、紧张害羞等消极情感,难以引导他们融入到课堂活动中。

      3.缺乏自信——同伴因素

      同学A是严丹的亲戚,家里比较富有。她说:“严丹又穷、成绩又差。每次去我家玩,我爷爷看她可怜,总是给她钱。”同学B是班上一个调皮的小男孩,活泼好动。他对严丹的意见挺大,经常骂严丹,上课期间也不例外。他说:“看着她就烦”、“一副蠢样子”、“说英语像鸡叫”。同学C给严丹取了绰号“盐蛋(严丹)”。下课时,如果有一个人开始骂严丹了,其他人就会起哄,围着她、笑话她。

      在一次课上,我提问严丹:“What color do you like?”她迟疑半天后答:“Red.”全班一阵哄笑,因为她[r]的发音不准。

      分析和讨论:

      同伴的积极或消极评价影响儿童的自尊与自信,直接影响英语学习。自信心较低的学习者往往不敢练习,导致语言运用能力降低,同时又反过来大大影响自信心,从而更加不敢练习。儿童自信心不足又导致高水平的焦虑,不能踊跃参与课堂,不敢大胆用英语表达。同伴的嘲笑、孤立甚至辱骂严重伤害了严丹的自尊,使她更加缺乏自信。她本来就胆怯,在英语课上被同学嘲笑后,更加沉默,不敢大声读英语、说英语。

      三、“以情融情、以情促教”——留守儿童英语学习积极情感的培养

      1.“我来!”“我来!”

      第一次上课遭遇失败后,笔者在巩固学生基础知识后,把相同内容重新上了一遍。在导入环节,笔者播放了视频歌曲“Ten little candles dance”,严丹很认真跟着唱。

      任务一:复习

      我以问答方式复习了book,picture,computer,box等单词,并以“Good!”、竖起拇指、鼓掌等方式表扬、鼓励学生;反复请学生回答,并给予积极性评价,让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功感,初步建立了学生的自信心。严丹能跟着大伙一起答问。

      任务二:呈现新单词、句型

      笔者借助实物和“What's this? It is a Chinese book.”等句型,通过学生问答的方式,讲授Chinese,math,English等单词。采取集体、小组等多种方式开展练习,但是严丹始终“无动于衷”。在学生逐一回答中,轮到她时,她脸红着站起来小声地回答正确了,我也给予了积极性评价。在自由回答环节,我曾多次想请她回答问题,可是我的眼神一落到她的脸上,她立马低下了头。也许,她心理上还没准备好。

      任务三:听指令做动作

      我以讲台和书本为道具,用全身反应法巩固所学知识,一边给出指令put your Chinese/English/math book on/in your desk,一边做出滑稽的动作。孩子们咯咯地笑了,都积极地参与了课堂活动。几乎每一个同学都能正确地根据老师的指令完成任务,甚至有些孩子还在比赛谁做得快。严丹聚精会神地盯着我,听我的指令,并迅速做出反应。她不躲闪、专注的眼神令我很欣慰。

      任务四:游戏(通过声音找书)

      笔者藏好一本书,请一个同学寻找,其他同学通过音调变化帮助该同学找到书本。离书越近,孩子们声音越大,离书越远,孩子们声音越小,直到找到那本书为止。游戏帮助留守儿童克服害羞、焦虑等消极情感,孩子们放松了,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在我示范后,孩子们个个跃跃欲试,很快就能自行开展游戏,此时我看到了严丹难得一见的兴奋、激动、大笑……

      任务五:合作表演

      讲台上放一个装了很多物品的书包,请孩子们两人一组上讲台,运用所学的内容配对问答。我想检验一下孩子们是否真的能够突破自身的情感限制,独立、自信地上讲台展示。在我示范后,有孩子举手!我以极大的热情请他们上台展示。虽然他们带着些许羞涩与不自然,但是毕竟迈出了这一步,我大加赞扬。我注意到严丹直直地盯着他们,眼神从未离开过。在请第二组同学上讲台展示时,“我来!”“我来!”,突然听到了严丹的声音,我喜出望外,迫不及待地叫严丹这一组上台。她虽然声音有点小,但是她们组圆满地完成了任务。我发动全班同学齐声叫道:“Good! Very good!”她听到赞扬后脸上露出了自豪的微笑。

      分析和讨论:

      (1)以情融情,循序渐进培养儿童的积极情感

      要想让学生动情,教师必须动情。教师应通过情感与关爱的投入,以情融情,循序渐进地培养儿童的英语学习情感。“以情融情”是指,英语教师以情感渗透为切入点,给予留守儿童心灵上的关爱与呵护、学业上的指导与激励、心理上的疏导与沟通,帮助他们克服因为“留守”形成的情感缺陷,消解心理危机,信任他人,亲近教师,主动融入学校生活,积极参与英语课堂,初步形成英语学习的兴趣与热情。

      情感培养有五个层次:第一,接受,如觉察、注意;第二,反应,如默认、遵从;第三,价值评价,如认可、喜爱;第四,信奉,如相信、奉行;第五,举止,如显示、改变(Hauenstein,1998)。最初,严丹脸红害羞,缺乏自信,我便放慢节奏,首先让她感受到课堂是一个舒服、安全的学习环境,再逐渐让她接受、默认和参与课堂教学。在重复课中,她和其他儿童一起跟唱歌曲“Ten little candles dance”,并在其后的课堂环节中,自主地投入到学习中。经过反复练习单词和语句,轮流答问时,她害羞地、小声地给出了正确回答,说明她已认可我的教学,并投入训练。最后,她对自己“从不动口”的行为有了实质性的突破与改变,主动上台表演,说明她喜爱这些活动,对英语课堂产生了兴趣。

      可见,恰当的教学方式、有趣的教学活动和积极情感的投入都能激起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强化他们的内部学习动机,促进他们积极参与课堂。

      (2)以情促教,优化情感教学策略

      以情促教是指,英语教师采用从情感角度优化教学环境、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多维度融入情感的教学策略,培养儿童英语学习的积极情感。

      教师从情感维度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提炼、加工和组织,优化教材中显性的情感因素、挖掘教材中隐性的情感因素,并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在课堂里通过丰富的语言和略带夸张的非言语语言,如表情等,引发、调动学生的情感,帮助学生对学习内容有更好的情感体验。如:设计循序渐进的任务与教学活动,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创设安全、自由和愉悦的学习环境,采用集体、小组、个体等多种形式开展活动,减少儿童的焦虑、不自信和羞涩;让学生充当“小老师”,发挥其参与课堂教学的主动性;根据课文角色、男女性别、座位次序等进行灵活多样的分组,以游戏、情景表演、角色扮演、歌谣、歌曲、绕口令、小组竞赛等方式开展活动。上述措施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从中体验并获得乐趣,在互助互进、自由轻松的合作氛围中愉快学习,感受成功,激发起英语学习的兴趣。

      小学英语教学评价旨在激励儿童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培养他们对英语学习的自信心。留守儿童更渴望得到教师的关注、赞扬和认可,因此教师应多采用赞赏性评价,帮助其克服心理障碍,建立学习自信,通过积极的反馈和点评,帮助儿童了解自己是否顺利、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以及如何改善自己的学习。同时,评价要关注儿童的个体差异,对外向、基础较好的儿童给予赞赏性评价后提出建设性建议,激励他们挑战自我,发挥创新思维;对内向、基础较差的儿童则用放大镜多找其闪光点,及时给予积极评价,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另外,农村地区班级规模大,教师要引导儿童进行自我评价,在反省中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

      课堂上教师最重要的任务是“创造有利于学习的环境”(王笃勤,2002)。优化教学环境的前提是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和留守儿童建立如父母子女般的情感关系,让留守儿童感觉到心理上的安全,让老师温柔地走入他们内心,用爸妈般的关爱来融化其内心的孤独。其次,要营造自由、轻松和愉悦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的心灵感到安全和自由,提升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满足感,促进学生创造性的发挥。再次,要充分尊重每一位留守儿童,给每个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和体验,积极、公正地评价每一位学生。

      2.我想表演!

      每天中午,孩子们都早早来到学校,他们常常无所事事,我觉得这是浪费光阴。于是,我把宿舍布置成了电影室,每周观看一次英文视频,播放“ABC”“Happy birthday to you” Ten little candles dance”“我有一只小毛驴”等英文儿歌和“跳跳虎之圣诞历险”等英文动画片。

      刚开始时,孩子们情绪激动、欢喜、兴奋,他们蜂拥而上,挤进老师的房间,坐在席子上,一动不动地认真看视频。但是,我总觉得缺了点什么——孩子天真活泼的特质没有充分地释放出来。留守儿童往往内向、害羞、心理早熟,他们更需要在做、演、玩中体验童年的欢笑与欢乐啊!我提议孩子们把视频内容表演出来,他们马上举手赞同,内向的孩子却满脸惊异。我们初步确定排练英文版儿歌“我有一只小毛驴”(英文版),每天中午一至两点成了孩子们彩排、表演的时间。起初,孩子们都很害羞,表演时把门锁上,窗户捂得严严实实。外向的孩子站在前排,他们高声地演唱,而严丹总站在后面慢慢地跟唱,但她很投入,只是羞于表现。同学们积极性很高,气氛很热烈,屋子外面就听得见他们的声音——唱歌、嬉笑、高声读英语台词、鼓掌,吸引不少其他孩子趴在窗口看热闹。

      时间长了,孩子们不再害羞了,不掩窗户、不锁门了,严丹也开始大声演唱。虽然有时候调皮点的孩子会嫌严丹的演唱比较生硬,嘲笑她的僵硬动作,但是渐渐地,在一片其乐融融的气氛中,同学们开始接受、认可和喜欢严丹了。严丹脸上露出了自信的、幸福的微笑!

      分析和讨论:

      多样化的课外活动不仅能丰富留守儿童的生活,有助于他们巩固、延伸和运用课堂所学的内容,而且能极大地激发他们的英语学习兴趣,培养合作精神,促进他们自信、大声地说英语。

      由此可见,教师应灵活选择内容,设计丰富多样的活动,如:改编并表演英语童话、英语会话或短剧;演唱英语歌曲;组织各类英语竞赛,如英文书写、朗诵、单词听写、单词接龙比赛等。我组织学生自编自排“我有一只小毛驴”(英文版)的表演,歌词简单易学,舞蹈生动有趣,孩子们都非常喜欢。我还教孩子们唱英文歌,为英文歌曲伴舞。这极大地激发他们的英语学习兴趣,当其他班级孩子看到我们的表演时,眼神、语言里流露出的好奇与羡慕,让我班的留守孩子们感到无比自豪。

      同时,在课外活动中教师要善于用积极评价鼓励孩子们。我在编排歌曲、舞蹈中,热情且耐心地进行示范,通过面部表情、声音变化、口头语言甚至较为夸张的措辞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放大孩子们的闪光点,使他们对英语产生持久的兴趣。

      情感教育是英语课程目标之一,是以人为本,全人教育和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的重要元素。历经半年的实践和研究,笔者发现家庭关爱与教育、学校环境、教师教学方式、学生自身心理、学生同伴等各种因素都可能导致留守儿童缺乏英语学习的动机与兴趣,他们参与课堂活动不积极,焦虑程度高,自信心缺乏。“以情融情,以情促教”的情感教学策略提高了留守儿童英语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应给予留守儿童父母般的关爱,使其亲其师、信其道。同时,从情感维度优化教学环境、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教学组织和教学评价,结合丰富多彩的英语课外活动,激发了留守儿童英语学习的动机,帮助他们树立了自信心,他们对英语学习产生了兴趣,从而积极参与英语课堂活动,提高了英语学业水平,促进了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

标签:;  ;  ;  ;  ;  ;  

农村留守儿童英语学习中的情感--以教育叙事为例_英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