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以工会职工的职业化为视角_企业工会论文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以工会职工的职业化为视角_企业工会论文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以工会工作者敬业精神为视角,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视角论文,敬业精神论文,工作者论文,工会论文,核心价值观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41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375(2014)05-0033-04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的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中国梦的价值观建设的基础工程。党的十八大报告用“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24个字,分别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表述。作为工会工作者如何在工作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呢?笔者认为:从个人层面要做到爱国、敬业、诚信和友善。从工会工作者敬业的角度来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要有群众观念

      群众观是对待群众的一种基本观点,这种观点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坚持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荀子曾提出:君主似舟,民众似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唐贞观后期,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说:“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意思是说:怨恨不在大小,可怕的是人心背离。唐太宗对荀子和魏征的观点十分欣赏,提出了“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正是这一治国思想创造了初唐时期贞观之治的奇迹。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共产党人一切理论和实践的基石,它为共产党人一切理论和实践提供了价值定位;为共产党人的党群关系定位;为规范党的组织及其成员的行为定位;为正确把握社会发展方向定位。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根据不同的环境条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提出了一套完整系统的、一脉相承的群众观。毛泽东有关重要论述是:“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拥护革命的群众。这是真正的铜墙铁壁,什么力量也打不破的,完全打不破的”。“为群众服务,这就是处处要想到群众,为群众打算,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邓小平的重要论述是:“我们所做的一切事情,都必须符合人民的利益,对于损害人民利益的事情就应该加以反对,加以纠正;对于人民的困难就必须毫不犹豫地采取办法,有步骤、有方法地加以解决。”[1]“中国共产党员的含意或任务,如果用概括的语言来说,只有两句话: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以人民利益作为每一个党员的最高准绳。”[2]江泽民的重要论述是:“各级干部一定要牢记,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团结群众为实现自己的利益而奋斗,这是我们党的根本力量和优势所在,也是我们各项工作的取胜之道”。[3]胡锦涛的重要论述是:“坚持艰苦奋斗,根本目的就是要为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努力,不断把人民群众的利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4]习近平的重要论述是:“我们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时刻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及时准确了解群众所思、所盼、所忧、所急,把群众工作做实、做深、做细、做透。”[5]“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6]等等。

      从中国共产党的几代领导人关于群众工作的论述中可以看出:一是中国共产党历来坚持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并在实践中进一步得到发展、丰富和完善;二是始终坚持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形成了“群众利益唯天”的理念,这种理念始终贯穿于党的全部工作。工会工作者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要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的几代领导人关于群众工作的相关论述,要经常对照检查自己在工作中是否牢固树立了群众观,是否做到了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扎实做好联系职工群众、宣传职工群众、组织职工群众、服务职工群众、团结职工群众的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更多了解职工群众的所思、所诉和所求,才能更好地为职工群众服务,营造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

      二、要有宗旨意识

      工会作为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是职工群众之家,工会工作者是职工群众的娘家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做到全心全意为职工群众服务。在新的时期,工会工作者要学习焦裕禄的公仆情怀、求实作风、奋斗精神和道德情操。坚持做到走进基层、走访职工,广泛听取职工群众对工会工作者提出的意见建议,推动工会工作者直接联系和服务职工群众,与职工群众交心,为职工群众谋利。

      (一)要树立“为民”价值观

      为民贵在自觉。工会工作者树立“为民”价值观,首先要有一种魂魄支持。即:自觉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自觉坚持为职工群众服务,只有这样才不会在困难面前低头,才不会在利益面前折腰。其次要坚持道路自信。即:自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再次要正确履行工会职责。即:自觉维护职工群众合法权益,自觉代表和组织职工代表参与国家和社会治理,参与企业、事业和机关的民主管理,自觉组织动员广大职工群众积极参与改革和建设,努力完成经济和社会发展任务等,自觉教育引导职工群众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建设高素质职工队伍。最后要有一种胸怀。即:自觉培养海纳百川的胸怀,这种胸怀可以让工会工作者宁静致远、攻坚克难。

      (二)要树立“务实”价值观

      务实贵在奉献。“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工会工作者在工作、生活中如果只会夸夸其谈,而不见实际行动,就会失信于职工群众。工会工作者树立“务实”价值观,要做到无论社会如何发展、无论条件如何艰苦,都要牢固树立艰苦奋斗的事业观、价值观以及生活观,做到勤奋工作、埋头苦干、勇于创新,经常到困难的地方,到职工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和工作难以开展的地方去工作,坚持不懈地带领职工群众艰苦创业,以踏实的作风和求实的精神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

      (三)要树立“清廉”价值观

      清廉贵在坚持。清正廉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国之四维”。从中国的历史可以看出:凡是吏治严明、官风清正的时代,必然国运昌盛;凡是吏治松散、官风腐化的朝代,必然国运衰败。清正廉洁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党的十八大以后,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干部要清正、政府要清廉、政治要清明的治国方略。工会工作者树立“清廉”价值观,要在工作、生活和社交等方面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坚持做到自警、自律,坚持做到做事公正清廉、公道正派,不被金钱所诱惑,不被美色所迷恋,不被人情所困扰,不负职工群众所期待。

      三、要有具体行动

      工会工作者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要有群众观念和宗旨意识,更要转化于行,做到知行合一。

      (一)工作思路上,实现“五个转变”

      1.工作重心的转变

      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做好群众工作的要求和充分发挥工会组织在大局工作中的优势和作用,中华全国总工会提出了“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服务职工在基层”的工作要求。所以,工会工作者要把工作重心转向基层,使工会工作更加贴近职工群众,要经常深入到职工群众生产一线,及时了解职工队伍的状况,及时反映职工群众的诉求,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总结推广基层工作中的先进经验,积极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使职工群众工作做得富有成效,真正体现工会组织是职工群众与党或政府的桥梁和纽带。

      2.工作内容的转变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职工群众的需求也在不断地提升,职工群众已不再满足于生理、安全两方面需求的实现,而是更多地追求社交、获得人们尊重和自我实现方面的需求。工会工作者除了做好以往的诸如法律维权、困难帮扶、组织建设、经费管理、文体活动、劳模评选、劳动监督、职工培训等工作外,在新的形势下,还要认真研究职工群众的心理状况,及时做好职工群众思想沟通和教育引导工作,要在感情上贴近职工群众,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站在职工群众的立场上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要把职工群众当亲人,只有这样才能同职工群众零距离接触,主动到职工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了解职工群众的诉求,到职工群众最困难的地方去帮助职工群众排忧解难,到职工群众矛盾最突出的地方去化解矛盾,真正当好职工群众的娘家人。

      3.工作方式的转变

      由于工作的性质、特点和对象不同,其工作方式也有很大的差异。工会组织作为职工之家,工会工作者作为职工的娘家人,不应该只是理论上说说而已,更主要的还是要看实际行动,在工作方式上要实现由活动型工会向服务型工会的转变,只有情为职工群众所系才能固本,利为职工群众所谋才能强基。工会工作要让职工群众信服、认可,最根本的还是要忧职工群众之疾苦,念职工群众之安危,要通过工会工作者为职工群众办理一件件小事、实事、好事,增进同职工群众的感情,赢得职工群众对工会工作者的信任的和对工会工作的支持。

      4.工作措施的转变

      维护社会稳定不能靠动用警力,同样,化解劳动关系矛盾犹如大禹治水,可疏不可堵,可顺不可激,可解不可结。工会工作者在协调劳动关系矛盾时要做到及时疏通诉求渠道,保证诉求渠道的畅通。要防止使用简单粗暴的手段或方式解决劳动关系矛盾,要通过调解、协商的方式解决劳动关系矛盾,以实际行动取信于职工群众。

      (二)工作要求上,增强“七种能力”

      1.研判力

      即要提高工会工作者调查研究,分析判断事物的能力。工会工作者在调研过程中一要掌握调研程序。即要确定调查目的、任务或选题,选择调查对象并通知其做好准备,确定调查方案或方法,进行实地调查,对调查素材进行整理、统计、分析、研究,制定解决或改进的计划和方案,实施解决或改进计划的方案。在调查时,不能加入个人主观因素。二要掌握调研原则。即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有明确的目的和准备,坚持实事求是,内容要全面系统,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本质特征及发展规律。三要掌握调研方法。即要根据实际情况,从不同的实际需要和条件出发,选择调研方法。可采用书面调查或口头调查的方式进行调查。四要对调查材料进行分析和研究。在分析和研究的过程中可采取定性研究、定量研究、系统研究、动态研究和概率研究等方式。经过去粗取精和去伪存真的加工处理之后,得出正确的结论,引出规律性的认识,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或相关建议。

      2.服务力

      即要提高工会工作者服务基层,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使互联网在较短的时间内成为人们生活、交流、工作和学习等方面的重要平台,影响了社会各个领域。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活动方式,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时空距离。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当前党的群众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工会工作者提升服务力,要善于运用网络舆情对问题进行分析判断,对职工群众进行正确引导,缩小工会与职工群众之间的距离。除此之外,还应当注重新型传播渠道的建立。譬如建立工会微信公众平台,通过这一平台,实现工会工作者和职工群众的文字、图片、语音的全方位沟通和互动。

      3.公信力

      即要提高工会工作者依法办事,赢得职工信任的能力。工会工作者一方面要及时善于运用法律来解决劳动关系双方的矛盾,另一方面要求工会工作者要善于教育、引导职工群众自觉运用法律和制度来维护自身权利。通过从思想、观念、态度、情感、信息等方面的沟通交流,改善工会与职工群众的关系,塑造工会形象。通过工会工作者述职机制的建立,扩大工会工作者个人情况“透明度”,让职工群众产生亲近感,创造良好的职工群众基础。通过加强工会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保障职工群众知情权的落实,与此同时,要充分发挥工会新闻发言人的作用,及时发布工会有关信息,不断增进工会凝聚力。

      4.沟通力

      即要提高工会工作者沟通交流,协调劳动关系的能力。工会工作者在工作中一要善于倾听职工的诉说,从中发现问题,归纳总结出问题是个性的还是共性的,根据性质的不同,提出解决的方案。二要善于用生动语言向职工群众宣传有关政策法规制度,疏导职工群众不良情绪。三要善于向本单位党组织汇报工会工作,向本单位行政通报工会工作,向本单位职工报告工会工作,取得本单位党组织、行政和职工群众对工会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5.整合力

      即要提高工会工作者统筹兼顾,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职工群众工作积累到一定的矛盾时,不是一下两下就能够解决的,工会工作者要能够统筹兼顾。要了解职工群众工作主体的丰富性、多样性、综合性、创新性,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工会工作者认真思考各个方面的因素,进行综合处理,以达到知职工群众之情、听职工群众之意、聚职工群众之智、解职工群众之忧的效果。

      6.学习力

      即要提高工会工作者自身学习,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时代在不断前进,知识在不断更新,科技在不断发展,工会工作者只有加强学习,才能更好地为职工群众服务,只有做职工群众的学生,才能够做职工群众的先生。所以,工会工作者要深入到职工群众当中去,拜职工群众为师,在同职工群众朝夕相处中增进对职工群众的深厚感情,在协调劳动关系中提高为职工群众服务的本领。另外,提高学习力要实现三个转变:一是学习愿意的转变。实现由培养自己的学习愿望到形成强烈的学习欲望的转变;二是学习态度的转变。实现由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转变;三是学习方法的转变。实现由指导学、痛苦学到创新学、快乐学的转变。

      7.应变力

      即要提高工会工作者创新思维,善于随机应变的能力。工会工作者要提升应变力,一要提高观察能力和情报意识,要搜集一切对工会工作有帮助的情报。二要掌握应变的基本功。在工作中要做到处变不惊、以变应变、蓄以应变、静观待变、以不变应万变等。三要打破既定的思维模式,使自己的思想处于一种放松状态,用心专注于做某一件事情,充分激发自己的想象力,通过想象找到解决问题的灵感,在众多方案中寻找最佳方案,解决实际问题。

标签:;  ;  ;  ;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以工会职工的职业化为视角_企业工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