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出课本,让学生的思维到生活中去论文

跳出课本,让学生的思维到生活中去论文

跳出课本,让学生的思维到生活中去

文 | 张光明

美国哲学家、教育家杜威被视为新教育的旗手及现代教育的代表,他的“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等教育思想,强调了教育与生活、教育与社会、教育与实践紧密结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就是要促使老师放开思想放开手脚,引导学生投入生活、适应生活、创造生活。在学校教育中,如何运用杜威教育思想,引导学生与生活相联系,多角度、多层次地分析思考,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试以个人点滴教学实践为例。

在教学活动中持续培养 。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把“创造性提问”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每学完一篇课文、一个章节、一个框题内容后,鼓励学生大胆提问、质疑反思,有意识地把学生的思维从课本引到生活中去,鼓励他们运用批判性思维,在课内学习与课外生活的有机联系中,碰撞出新的思想火花。如讲授《神奇的极光》时,我要求学生“以极光为话题展开想象,自由问答”。一学生提问:如何开发利用极光?有的说作为极地旅游资源,有的说研制成可以摧毁或拦截核武器的设备;一位女生则说要研制出像极光一样美丽的衣服……再如,讲授《滕王阁序》后布置想象作文:“如果王勃不是英年早逝,他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将会怎样发展?”要写好这个文章,需要阅读大量的资料,经过综合分析,用历史的、发展的、辩证的思维方法,才能写出不同之处来。

杜威说:“兴趣是一种黏合剂,它标志着自我在行动上、欲望上、努力和思想上与客体融为一体。”“兴趣并非学习的前提,而是与所学习的事实或所建议的行动和正在成长的自我之间取得一致。”实践证明,学生们十分乐意插上想象的翅膀,运用创造性思维,将课内探究性思考与课外实际生活有机结合。研学旅行、实践活动等亦是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创新热情,开启学生智慧的“第二课堂”。

皮雕工艺起源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大部分皮雕创作素材都以欧洲古典装饰纹样为主,典型代表是巴洛克和洛可可时期的绘画作品,深受欧洲贵族皇室的喜爱。后来经由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传入美洲,并在美洲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中东地区以阿拉伯、阿富汗等地区为代表,其皮雕工艺很有地域特色,如透雕和线雕等工艺。中国的皮雕历史也十分悠久。在《周礼考工记》中,记载:“攻皮之工有五: 函、鲍、韗、韦、裘。函人制造甲裳、鲍人制造兵器套、韗人制造鼓、韦人制造熟皮、裘人制造裘衣”。随着时代的进步,皮雕工艺已经从生活必需品上升到艺术审美层次。而谈到现代皮雕工艺的纹样风格,大致分类如下。

在教材的“课后思考题”设计中持续培养 。根据学科特点,有意识地在各个学科的“课后思考题”中,设计一些有利于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问题,要求老师在这个“问题”的启发下,引导学生“继续追问”,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创造能力等将会在“不断追问”中得到发展。在课外阅读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驰骋想象,自由发挥,填补“空白”,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极好途径。如阅读《江河之恋——记水利水电工程专家张光斗院士》后,我让学生想象三峡工程完工后高峡平湖的旅游盛况。有个学生的描绘十分生动感人:“那高峡平湖一尘不染,就像一块巨大的碧玉,晶莹剔透又波光粼粼……湖水四周青山环抱而游人如织,万头攒动而怡然开怀。西江石壁,巫山云雨,高峡平湖,远离尘嚣,‘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在大中小学各种考试、教育评价中持续培养 。有意识地增设“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试题”,让课堂上的“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辩证性思维”等思维能力在考试中较大范围地应用。与之配套,如果老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方式改变了,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加强了,教育评价方式、考试录取方式等均需相应的改革。

在借鉴熊德国提出的生产性生态足迹的核算公式基础上,修正方恺(2018)提出的以全球平均生物生产力核算土地足迹的生态足迹模型,本文给出生物生产型生态足迹计算公式:

作为老师,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时,不一定需要多么高深、丰富、完善的知识技能,但一定要有博大、宽广、包容的人文情怀,要有乐于倾听、敢于肯定、善于抛出话题的“机智和理智”。当教科书上的结论不能完全让学生信服,当老师感觉到学生的提问完全超越了自己的认知能力,当学生敢于和老师共同论辩,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得到了有效培养,我们的“课堂革命”也走入了新天地!

(作者系中国教育学会特约观察员)

责任编辑:周丽

标签:;  ;  ;  

跳出课本,让学生的思维到生活中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