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邓小平理论的新贡献:如何处理资本主义_邓小平文选论文

论邓小平理论的新贡献:如何处理资本主义_邓小平文选论文

论邓小平理论的新贡献:如何对待资本主义,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邓小平理论论文,资本主义论文,如何对待论文,贡献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如何对待资本主义?这是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必须面对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经典著作都曾在不同程度上对此作过探索、思考。作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在这一问题上所取得的成果,创造性地解决了如何对待资本主义的问题。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在这一问题的新贡献,必将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

一、问题提出:落后国家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首先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就是如何对待资本主义的问题

在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那里,最初的理论成就是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运动来说明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历史必然性,其理论的根据就是唯物史观。这一成就充分展现在《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等经典著作之中。但是这一成就是对当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据统治地位的国家进行理论思考的结果,或者说是以资本主义已有充分发展的现实情况为前提的结果。至于资本主义还没有充分发展的“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的现实情况并没有成为马克思、恩格斯研究的出发点。只是在他的晚年,由于俄国民粹派的空想社会主义理论以及它与自由主义者围绕《资本论》第一卷的争论,才使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落后的俄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此,关于像俄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社会发展的道路问题就成了马克思恩格斯晚年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为此马克思恩格斯作了长期的、深入的思考。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思想是:关于俄国能否如民粹派所愿跃过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的论述。在这些论述中,马克思恩格斯明确地肯定,像俄国这样的落后国家,可以不经过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就取得资本主义所创造的一切肯定成果,并借此进入社会主义(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第431、451页;第1卷第231页;)。同时他们反复强调,要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必须得到西欧资本主义所创造的一切成果,必须有西欧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革命胜利的有力支持,必须与资本主义生产同时存在。(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第437页,第22卷第500、502—503页;)由此可见,像俄国这样的一切落后国家,要不经受资本主义制度的一切苦难而从前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直接成为共产主义的起点,进入社会主义,其关键是要在与资本主义同时存在的情况下能够取得资本主义制度下所取得的一切肯定成果,“为我所用”。这实际上是一个对待资本主义的态度问题。但是,在马克思恩格斯的思考中,资本主义的一切肯定成果,只有借资本主义国家里夺取革命胜利的无产阶级之手才能得到。然而,在马克思恩格斯身后,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迟迟没有胜利完成无产阶级革命。这就为后来新的历史进程,留下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革命没有完成,而只是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像俄国、中国等这样一些国家里,无产阶级胜利地夺取了国家政权的情况下,如何从革命前的落后状态进入社会主义的问题。这实际上也是一个落后国家,无产阶级革命胜利之后,应该如何对待资本主义的问题。

二、列宁在苏维埃俄国的社会主义实践中,关于如何对待资本主义的辩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跨跃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在批评空想社会主义缺少达到自身目的的手段时说:“所以,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不应当在人们的头脑中,在人们对永恒的真理和正义的日益增进的认识中去寻找,而应当在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更中去寻找;不应当在有关的时代的哲学中去寻找,而应当在有关的时代的经济学中去寻找。”也就是说,“应当通过头脑从生产的现成物质事实中发现出来。”(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425页;)空想社会主义一心想消灭资本主义,在他们看来,资本主义社会是富人的天堂,穷人的地狱,是一切罪恶的渊薮,是复活了的奴隶制,是黑白颠倒的世界,然而他们没有找到达到这一目的手段。这主要是因为,从客观上来说,“解决社会问题的办法还隐藏在不发达的经济关系中,所以只有从头脑中产生出来。”从主观上来说,则是因为这些思想家本人还没有摆脱唯心史观的束缚,所以要消灭资本主义,超越资本主义,在社会历史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深刻分析社会“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更”,在社会“生产的现成物质事实中”,即在新的历史形势中,去寻找达到目的的具体手段。

作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列宁就是这样去寻找的。二月革命后,俄国出现了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大好形势,在这样的形势下,列宁仍然坚持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国际性,即坚持认为如果没有社会主义在先进资本主义国家的胜利,俄国就不可能完成社会主义革命。落后的俄国只能利用自己特有的形势“开始”世界性的社会主义革命,只能作为这场世界性的社会主义革命的序幕,而社会主义在俄国的命运,取决于它与资本主义在国际范围的最后决战,而决战的结果又取决于“欧洲和美洲的社会主义无产阶级。”(注:《列宁全集》第42卷第90—91页;)然而,当十月革命胜利后,世界性质的社会主义革命尽管有一定程度的响应,却没有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于是新生的苏维埃俄国就像是陷落在资本主义汪洋大海中的一座孤岛,随时可能会有被淹没的危险。严峻的形势,迫使列宁必须解决这样一个问题:如何在资本主义的包围中坚持苏维埃政权?并借此使落后的俄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列宁反复强调,要从世界范围、世界历史的现实出发,分析形势,考虑问题,制订对策。列宁指出:“我们是……生存在资本主义国家的体系中。一方面是殖民地国家,它们还不能帮助我们;另一方面是资本主义国家,它们是我们的敌人。现在形成了某种均势,很不可靠的均势。但我们还是应当考虑这个事实。我们要生存,就不应当闭眼不看这个事实。或者立刻战胜整个资产阶级,或者是向他们缴纳贡赋。”(注:《列宁全集》第42卷第142页;)这里, 列宁清醒地意识到一个人类历史发展的新纪元已经来到:一方面,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形成了某种均势”,社会主义已能成为与资本主义并存的事实;另一方面,由于新生的社会主义仍然比资本主义弱,随时都有被资本主义颠覆的危险,即这是一种“很不可靠的均势”,所以要想生存下去,就必须想方设法维持这一“均势”。为此必须正视这样的事实,面对资本主义,采取正确的态度。

为了维持与资本主义的均势,并进一步壮大社会主义的力量,列宁对待资本主义的态度开始逐渐形成一个较为系统的思想,主要包括以下五点:

第一,要善于利用资本主义各国之间的矛盾,在夹缝当中求生存。他指出:“对我们来说,社会主义在全世界最终胜利以前很长的时期内,这将是一个基本原则。只要我们还没有夺得全世界,只要从经济和军事的角度来看我们仍然比资本主义世界弱,就应该坚持这一个原则:应该善于利用帝国主义者之间的矛盾和对立。”(注:《列宁全集》第42卷第51页;)

第二,建设社会主义,必须利用资本主义文明所创造的一切成果。列宁说:“我们不能设想,除了建立在庞大的资本主义文化所获得的一切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的社会主义,还有别的什么社会主义。没有邮电和机器的社会主义,不过是一句空话而已。”(注:《列宁全集》第40卷第59页;)“共产主义是从资本主义成长起来的,只有用资本主义遗留下来的东西才能建成共产主义,诚然这些东西是很糟糕的,但是没有别的东西。”(注:《列宁全集》第34卷第252页;)

第三,要控制住国内的资本主义,使其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全部问题,无论是理论上的还是实践上的问题,在于找到正确的方法,即应当怎样把不可避免的(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期限内不可避免的)资本主义的发展纳入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靠什么条件来做成这件事,怎样保证在不久的将来把国家资本主义变成社会主义。”(注:《列宁全集》第38卷第242页;)

第四,要辩证地对待资本主义,不能简单地认为“资本主义是祸害、社会主义是幸福。”因为,“同社会主义比较,资本主义是祸害。但同中世纪制度,同小生产、同小生产者涣散性引起的官僚主义比较,资本主义则是幸福。”(注:《列宁全集》第41卷第211页;)

第五,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里,资本主义的存在有其必然性,要允许资本主义的存在和发展。“既然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作为小生产和交换的自发产物的资本主义,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特别是要把它纳入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注:《列宁全集》第217页;)

列宁关于如何对待资本主义的思想,实际上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关于在落后的俄国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的那样:“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39页。)新经济政策,尽管人们对它的认识一直是处在逐渐深化的过程中,但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原先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俄国,无产阶级在掌握了国家政权以后,如何在经济建设上充分利用资本主义的一切积极成果向社会主义过渡和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新经济政策形成的一个关键,就在于对待资本主义的态度从简单地抛弃转变为积极的扬弃。可惜的是,由于列宁的早逝,新经济政策很快就停止了。与此相应的是对待资本主义的态度又重新回到了简单抛弃上去了,从而“苏联的模式”后来就僵化了,失去了它原先的活力了。

列宁关于资本主义的辩证态度,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有关思想,是世界社会主义建设的宝贵精神财富,特别是对于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搞社会主义建设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三、邓小平关于资本主义的辩证法,是邓小平理论成功指导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取得辉煌成就的关键

我国是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状态下,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进入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的。就我国的实际情况来说,在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之初,面对的国际形势也是世界资本主义的力量远远强大于世界社会主义力量,处在世界资本主义势力的重重包围和疯狂的封锁中。就国内而言,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在这样的历史起点上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毫无疑问,也存在一个如何在资本主义势力的重重包围中求生存,求发展的问题。与此同时,当时的中国,还面临一个如何对待已经开始僵化的苏联模式问题。这就在客观上造成了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之初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难度历史课题。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到“文化大革命”前夕的10年,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对中国搞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艰巨的探索,尽管在这段时间里没有完全找到建设社会主义的客观规律,但却提出了许多有创见性的观点,尤其是毛泽东本人,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认识到在建设社会主义时,中国不能照搬苏联的经验,必须“走自己的路”。在对待资本主义的态度上,也曾有过正确看法。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说:“我们的方针是,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一切真正好的东西都要”,“外国资产阶级的一些腐败制度和思想作风,我们要坚决抵制和批判。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去学习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企业管理方法中合乎科学的方面。”“工业发达国家的企业,用人少,效率高,会做生意,这些都应当有原则地好好学过来,以利于改进我们的工作。……对外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化,不加分析地一概排斥,和前面所说的对外国东西不加分析地一概照搬,都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态度,都对我们的事业不利。”可见,毛泽东对待资本主义的态度在总体上是特别强调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态度,是主张学习和利用资本主义的,但是这一态度后来因为毛泽东过分强调小生产会自发地、大量地产生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认为若不加以限制,会导致资本主义的复辟而发生根本的变化。为了防止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复辟,他主张要在思想上、政治上获得以资本主义为革命对象的社会主义的彻底胜利,在经济上,赞成“割资本主义尾巴”、“堵资本主义的路”。正是这一转变,使毛泽东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探索半途而废了。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在总结社会主义运动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实事求是、大胆探索、勇于开拓,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提供了一个强大的思想武器——邓小平理论,从而使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抚今追昔,我们不难发现,在这辉煌的深处,邓小平同志在对待资本主义的问题上表现出来的远见卓识和革命胆略,是至为重要的关键。

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中国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是一项全新的事业,在实践中,一切都要从实际出发,要紧紧抓住合乎中国实际情况这一条来建设中国的社会主义。他冷静地从国内和国际两个角度抓住了中国的实际情况,来思考和规划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他指出,中国国内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社会主义还处于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即不发达阶段,中国现在的社会主义事实上“不合格”,“社会主义的中国在经济、技术、文化等方面现在还不如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这是事实。”(注:《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66页;)就当今世界整个国际形势而言,尽管仍然是资本主义处于优势和支配地位,中国的发展将面临着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压力,面临着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竞争中占有优势的压力,但在总体上对我们是有利的。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经济日益成为当今国际关系中的关键因素,世界各国特别是大国都着眼于发展经济。因而我们要抓住机遇,用好机遇,千方百计地发展自己,发展经济。基于这样的实际,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核心必然是发展经济。但是问题是怎样来发展中国的经济。为此,邓小平作为总设计师,提出了发展经济的两个方案:一是改革,二是开放。改革和开放,对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而言,就好象是“车之双轮”、“鸟之双翼”。

要坚持改革开放,使中国社会主义事业不断进步,就必须解放思想,“换脑筋”。其中最关键的一条,就是要改变那种只把资本主义当成祸害的“旧脑筋”、旧观念。

首先,要明确承认资本主义应有的历史地位。邓小平指出:“要弄清什么是资本主义。资本主义要比封建主义优越。”(注:《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51页;)这个观点,直接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的最基本的观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认为,资本主义同历史上任何一种社会形态一样,是历史长河中的一种形态,在战胜封建主义的过程中,为人类的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尤其是在发展社会生产力方面。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对资本主义的评价很高,这一点,《共产党宣言》中就有明确的评述。经过几百年的发展,资本主义到当代,仍然在这方面保持着继续进步的势头。由于社会主义自身在实践中的严重失误,资本主义对社会主义仍然保持着很大的优势,对此,我们应该承认,而不应该视而不见。邓小平坦率地指出:“我们坚持社会主义,要建设对资本主义具有优越性的社会主义,首先必须摆脱贫穷。现在虽说我们也在搞社会主义,但事实上不够格。只有到了下世纪中叶,达到了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才能说真的搞了社会主义,才能理直气壮地说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25页。)把资本主义搁置在现实历史中的应有位置上,这是邓小平在如何对待资本主义的问题上,把人们从过去的误区中引导出来的逻辑前提。

其次,不要抽象地谈论资本主义,而要对其作具体的分析。在资本主义社会里,由于其特殊的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的原因,会产生许多不好的东西。譬如以多党制和“三权分立”为核心的所谓“民主”政治制度,就不一定是好东西,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就不能接受。邓小平说:“我们并不反对西方国家这样搞,但是我们中国大陆不搞多党竞选,不搞三权分立、两院制”。(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20页。)“资本主义国家的多党制有什么好处?那种多党制是资产阶级互相倾轧的竞争状态所决定的,它们谁也不代表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在资本主义国家里,人们没有也不可能有共同的理想,许多人就没有理想。这种状况是它们的弱点而不是强点,这使它们每个国家的力量不可能完全集中起来,很大一部分力量互相牵制和抵销。”(注:《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67页;)再譬如,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也不是一个好制度,邓小平指出:“资本主义无论如何不能摆脱百万富翁的超级利润,不能摆脱剥削和掠夺,不能摆脱经济危机,不能避免各种极端严重的犯罪、堕落和绝望。”(注:《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67页;)可见,从总体上看,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并不是好东西,中国不能要这些东西。

但是资本主义毕竟有了几百年的历史,在这个制度下广大人民群众创造了许多文明成果,这些东西我们应该要过来。“资本主义已经有了几百年的历史,各国人民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所发展的科学和技术,所积累的各种有益的知识和经验,都是我们必须继承和学习的。我们要有计划、有选择地引进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技术和其他对我们有益的东西。”(注:《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67—168页;)至于资本主义思想文化,“一定要用马克思主义对它们的思想内容和表现方法进行分析、鉴别和批判。”(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44页。)

可见,对资本主义要进行具体的分析,以便我们能够清楚地知道,资本主义有些什么好东西,有些什么坏东西,哪是香花,哪是毒草,要心中有数,这样我们才不致于犯片面性的极端错误。“什么是资产阶级思想中需要坚决批判和防止蔓延的东西,什么是经济生活中需要坚决克服和抵制的资本主义倾向,如何正确地进行批判,还有必要继续进行研究并作出妥善的规定,以防重犯过去的错误。”(注:《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38页;)

第三,吸收和利用资本主义国家的好的有用的东西,不是走资本主义道路。邓小平同志语重心长地告诫人们:“现在任何国家要发达起来,闭关自守都不可能。”(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90页。 )“中国长期处于停滞和落后状态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闭关自守。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我们要向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经营管理方法以及其他一切对我们有益的知识和文化,闭关自守,故步自封是愚蠢的。”(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78页。)“中国要谋求发展,摆脱贫穷和落后, 就必须开放。开放不仅是发展国际间的交往,而且要吸收国际的经验。”(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44页。 )“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注:《邓小平文选》第3 卷第266页。)“我们学习先进的技术、先进的科学、 先进的管理来为社会主义服务”。(注:《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51页;)这些论述表明,我们在学习和利用资本主义的好的有用的东西时,就是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是有益于社会主义的发展壮大,而不是要抛弃社会主义去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的。

第四,面对资本主义这位“先生”,对社会主义要有充分的自信心。在学习资本主义的先进成果时,不要对社会主义自惭形秽,要相信,通过吸收和学习、社会主义最终将会优越于资本主义。正像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那样,“中国在经济上文化上落后,并不是一切都落后。一些外国在技术上管理上先进,并不是一切都先进,我们的党和人民浴血奋斗多年,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尽管这个制度还不完善,又遭受了破坏,但是无论如何,社会主义制度总比弱肉强食、损人利己的资本主义制度好得多。我们的制度将一天天完善起来,它将吸收我们可以从世界各国吸收的进步因素,成为世界上最好的制度。这是资本主义所绝对不可能做到的。”(注:《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37页;)

最后,只要坚持社会主义,就可放心与资本主义打交道,要敢于让资本主义在一定范围内存在,不要害怕走了资本主义道路。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在改革开放中,中国一定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走社会主义道路,否则就走到“邪路”上去了。他指出:“历史经验证明,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不行,中国除了走社会主义道路,没有别的道路可走。一旦中国抛弃社会主义,就要回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要说实现‘小康’,就连温饱也没有保证。”(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06页。)坚持社会主义,不搞资本主义,这是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只要坚持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相处,就没有什么可担心的。正是因为有这个前提,邓小平首倡创办经济特区,作为了解资本主义、利用资本主义的“窗口”。“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从特区可以引进技术,获得知识,学到管理,管理也是知识。”(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51—52页。 )“我们对外开放二十来个城市,这也是在社会主义经济是主体这个前提下进行的,不会改变它们的社会主义性质。相反地,对外开放有利于壮大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03页。)“我还要说,我们社会主义的国家机器是强有力的。一旦发生偏离社会主义方向的情况,国家机器就会出面干预,把它纠正过来。开放政策是有风险的,会带来一些资本主义的腐朽东西。但是,我们的社会主义政策和国家机器有力量去克服这些东西。所以事情并不可怕。”(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39页。)“我相信,在小范围内允许资本主义存在,更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03页。)这些论述,充分显示出邓小平同志对社会主义的自信心和对资本主义的革命胆识。

我国近二十年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像邓小平这样对待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在与资本主义的并存和竞争中,就一定会使社会主义不断发展壮大,不断表现出社会主义的勃勃生机。

标签:;  ;  ;  ;  ;  ;  ;  ;  ;  ;  ;  ;  ;  ;  ;  ;  ;  ;  ;  ;  

论邓小平理论的新贡献:如何处理资本主义_邓小平文选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