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理学角度探讨护患关系及其难点对策论文_张群之

从心理学角度探讨护患关系及其难点对策论文_张群之

张群之

南开大学 天津 300071

摘要:护患关系是影响临床护理效果的重要因素,为了提高护患双方沟通交通的效率和质量,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护患关系建立的重点在于护理人员对病患情绪的了解,从心理学角度探讨护患关系有利于护士对患者情感需求的正确把握,对于护患关系的良好发展以及护理质量的提升都有着重要的意义。针对于此本文以护患关系构建的心理学特征为基础,从心理学角度对护患关系的难点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相对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心理学角度 护患关系 难点 对策

一、心理学角度的护患关系概述

1.1护患双方个体心理特征分析

护理人员以及患者的个性心理特征都会对护患关系的沟通成效产生直接的影响。如果患者本身的性格较为平和,且护理人员善于倾听患者的需求,则双方的关系会较为融洽。而患者本身的个性较为冲动暴躁,护理人员态度不够好时护患双方就很容易出现矛盾。在护理工作刚刚开始时双方的挂你较为疏远,护理人员的护理态度相较于技术水平表现要更为明显,因而患者对于护理人员技术上的失误尚能理解但对于冷漠的态度却会表示难以接受。此外患者与护理人员都会出现各类的负面情绪,如果无法及时消除也会影响到双方沟通的成效。

1.2护患双方社会心理分析

护患双方对待护理过程存在显著的心理预期差异,因而护理人员在解决患者病痛问题之余,还需要对患者的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进行有效的缓解,如果护理人员无法满足患者心理上的需求就有可能导致患者愤怒的情绪和护患纠纷的情况。此外护患关系中双方平等意识存在欠缺,护理人员有可能存在不尊重患者的情况,而患者对于护理人员不理解的情况也十分常见,和谐的护患关系要求双方的地位必须是平等的,对待彼此应当是尊重的。

1.3护患关系处理中心理学的运用

相关研究表明,恰当合理的心理学技巧运用可以有效提高疾病康复护理的成效,这主要是由于很多疾病的康复斗鱼患者的心理状态以及精神情况等相关。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学的发展,患者在接受治疗护理时出了传统的技术性护理之外,还需要护理人员对自身给予相应的关心和爱护,因而护理人员必须要掌握相应的心理学知识和技巧,善于对患者的身心需求进行分析,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配合程度,为良好的护患关系构建提供必要的心理基础。

二、心理学角度下护患关系的难点

2.1应激反应的影响

护患关系中双方对新的环境、交流对象都有可能产生应激反应,进而对良好护患关系的构建产生负面的影响。疾病所带来的不适是患者最主要的应激源,一些患重病的患者在刚刚得知自己的病情时会出现情绪不稳定的情况,也不愿与他人进行交流,护理人员很难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此外护理人员工作、生活以及人际关系处理中的各类问题也有可能导致其出现消极的应激情绪,处于高应激状态下的护理人员容易发怒很难与患者进行平和的交流,容易导致护患冲突的出现。

2.2角色适应问题

护患关系中患者与护理人员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之下会导致自身角色定位认知的缺失,影响到护理工作的成效。很多患者在患病之初不能正确认识病情,因而对于护理人员的工作也会出现不配合的情况。此外护理人员也有可能出现角色缺知的现象,一些护理人员对待与自己关系较为特殊的亲人、朋友或者是领导时会无法正确处理护患关系,对自己护理人员的定位把握出现误差。

2.3心理防御

当护患双方遇到挫折时就容易出现消极的心理防御机制。如果护理人员对于患者的合理要求没有给予应有的回应或者是对患者进行训斥时,患者就会对护理人员出现抵触情绪,不愿意与护理人员进行交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果护理人员在生活、工作中压力较大或者遇到了挫折,而没有及时有效地对这些消极情绪进行排解时,护理人员有可能由于过度疲劳而导致与患者沟通的信心和耐心被消磨。

2.4注意力的不对等

护患双方的注意点不同,护理人员需要照顾的病人较多,因而需要将注意力分散在不同的病人身上,而患者注意力则是集中在自己身上,希望护理人员可以更多滴关注自己。因而当护理人员需要处理的事务较多而忽视了某位患者的需求时,患者就有可能认为自身不被重视,于此同时护理人员也有可能认为患者要求过多或者是过于琐碎,这种注意力的不对等进而会导致护患沟通效率的低下。

2.5期待差异

护患双方对于护理行为的期待程度存在显著的差异,如果无法对双方的期待进行协调就有可能造成沟通的不畅。患者希望护理人员除了必要的技术护理之外可以给予自身更多的关怀,而护理人员本身的工作可能较为繁重,因而对于技术性护理的关注度要明显高于人文主义关怀,容易出现护理态度不好的情况。

三、处理护患关系难点的对策

3.1避免过高应激的出现

护理人员在护患关系构建中处于主动性地位,因而护理人员必须要端正对于护患双方关系的态度,提高对于患者心理情绪的重视,明确患者容易出现的应激反应并采取恰当有效的情绪缓解策略。此外护理人员的排班要合理,避免过高的工作强度导致护理人员出现应激情绪影响护理工作的质量,应当给护理人员留有一定的与患者的接触的时间。于此同时护理人员也要注重自身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避免在逆境面前过高应激给自身心理造成损害,护理人员要掌握一定的心理疏导知识和技巧,对出现应激反应的患者进行科学的护理,通过有效的情绪缓解手段帮助患者度过应激期,保障护患双方交流的平稳性。

3.2正确认识自身的角色

护患双方对自身在该关系中的决策有明确且清晰的认知,护士要迅速适应自身的角色,对患者给予应有的关心和呵护,此外护理人员要做好病人的引导,帮助患者适应护患关系中病人的这个角色,在此基础上承担自身应尽的义务,做好分内的工作。在护患关系中护理人员需要平等地对待患者,无论患者的贫富以及亲疏都需要对患者给予充分的关爱。需要注意的是护理人员要做好生活以及工作的分割,避免将非工作中所产生的负面情绪带到病患的护理中来,以免对患者造成不良的影响,保证护患双方的平等交流。

3.3端正心态

对于具有破坏性的心理防御机制这一影响护患关系健康发展的障碍,护理人员必须要端正工作态度和对待患者的心态,日常要加强相关心理学知识节能的学习,掌握必要的负面情绪排解方法,提高自身对抗挫折的能力和信心。当针对某段护理关系中,护理人员出现了消极负面的防御心理时要及时采取良性刺激的方法进行消除,如果是患者出现了心理防御情绪则护理人员需要采用启发式的交流手段对患者的不良情绪进行排解。护理人员要结合患者的心理特征和爱好帮助其进行正面的建设性心理防御机制的构建。

3.4注意力转移和心理护理

护患双方中注意力的不对等容易造成病患对护理人员的误解,因而护士合理安排自身的日常工作,在工作中要不断锻炼自我注意力的广度及深度,提高注意力转移的速率,当患者提出诉求而自身手头有工作需要处理时需要耐心地对患者进行解释和说明,让患者明白等待的原因避免对护理人员产生负面的抵触心理。护理人员需要在日常的工作中要将注意力尽可能多地放在患者身上,使患者感受到被重视和被关怀,要根据工作内容的轻重缓急进行分项工作处理顺序的确定。此外护理人员对心理护理知识的掌握程度也是影响护理工作成效的重要因素,为了提高病患对护理行为的适应性,在护理工作开始之前需要对患者进行相应的心理评估,在日常护理中要多使用安慰性、暗示性的语言使患者正确认识自身的病情。

3.5恰当对待患者期待

护患双方对于护理工作的期待存在明显的差异,这也造成了护患双方沟通的困难。为了提高护患双方交流的效果,护理人员要尽可能多地与患者进行交流,以便于准确了解患者的期待,对护患关系进行协调,采用有效的互动方式使双方达到想法和期待的统一性。护患关系中患者无论是在生理还是心理上都处于弱势地位,护理人员要理解患者的行为和语言,要以包容的心态对待患者过分的期待或者是不够理智的语言行为,要坚持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约束自身的行为,以热情的态度和精湛的技术向患者提供相应的服务。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护患关系的构建中护士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进行心理学知识的学习并将其恰当地应用于护患关系的构建中,明确护患交流沟通的难点,采取恰当有效的措施改善当前的护患关系提高临床护理的质量。对于工作中遇到的难题要以正面积极的态度去应对,对患者给予足够的爱心和耐心,逐步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为护理工作成效的提升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常玉兰. 基于德尔菲法的良性护患关系行为指标体系构建[J]. 现代医院管理,2015(13)

[2]张焕. 共情能力的培养对改善急诊护士职业倦怠及护患关系的效果分析[J].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6(33)

论文作者:张群之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7年10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6

标签:;  ;  ;  ;  ;  ;  ;  ;  

从心理学角度探讨护患关系及其难点对策论文_张群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