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基金业竞争的新特点及启示_基金论文

美国基金业竞争新特征与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美国论文,启示论文,竞争论文,基金论文,新特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美国基金业竞争的新特征

(一)基金费用率逐步下降

美国投资公司协会(ICI)研究发现,从1980年至今美国共同基金的费用有显著下降的趋势。1980年,股票型基金的投资者平均支付基金资产的2.32%作为基金费用,到2000年下降到1.28%;而到2007年底,这个数字缩减为1980年的一半多,下降到1.02%(见图1)。基金业的激烈竞争导致共同基金费用显著下降。行业内已经存在的基金发起人之间以及他们与新进入行业的基金发起人之间的竞争都会导致基金费用整体水平的降低。

图1 美国共同基金中股票型基金费用变化图(%)

资料来源:ICI。

(二)基金发起人数量减少

从2000年到2007年大约有338个基金顾问公司离开基金业,同时,大约有251个新公司进入该行业,在总体上,基金公司发起人在8年间减少120个,减少了约15%(见图2)。基金公司发起人数量的减少主要归因于行业内的激烈竞争,导致公司间的兼并和一些公司的清算;此外,行业内的竞争也导致了成本的上升和盈利能力的下降,从而使一些公司退出基金行业。

图2 美国证券投资基金业的发起人数量变化图

资料来源:ICI。

(三)行业集中趋势有所下降

基金业的激烈竞争阻止了任何一家公司或公司集团控制市场。例如,1985年美国最大的25家基金发起人中,到2007年只有13家继续留在这个层次中,可见基金行业竞争之激烈程度。全美最大的25家共同基金发起人管理的共同基金资产占整个共同基金资产比例从1985年的78%下降到71%;最大的10家共同基金发起人管理的资产占比则从1985年的54%下降到50%;而同期前5家共同基金发起人管理的资产的比例基本持平(见图3)。

图3 美国共同基金发起人管理的基金资产集中度(%)

资料来源:ICI。

二、若干启示及政策建议

(一)降低基金业进入和退出壁垒

经过10多年的发展,目前我国的证券投资基金业已经逐步走向规范。广大投资者也基本了解基金管理公司的运作特点,基本能够承受市场变化带来的风险。因此,监管部门可以适当降低基金业的市场进入壁垒,鼓励更多的国内外机构和企业参与到我国基金业中来,设立更多的基金管理公司,增加市场竞争的主体数量,为基金业充分的、公平的竞争创造必要条件。

在此基础上,政府积极引导,鼓励市场化的并购。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是企业提高竞争力的根本驱动力,不提高竞争力就要被市场淘汰。我们应该逐渐减少并最终消除政府强制撮合的所谓的企业并购重组,把这个权力还给市场。在依法充分保证投资者权益的基础上,允许竞争力差的基金管理公司依市场规则退出市场,鼓励有实力的、经营业绩好的公司兼并业绩差的公司。通过市场化的竞争机制,实现行业内的资源优化配置,培养一批规模大、竞争力强、经营管理好的基金管理公司,提高国内整个基金行业的竞争实力。

(二)鼓励基金业的全面创新

要积极推动基金产品创新。继续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不断完善改进QDII制度,择机推出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基金。进一步细分产品,设立新兴市场基金、欧美市场基金、亚太市场基金、日本市场基金等。同时,要紧跟我国财政金融体制改革的步伐,超前研究设计新的债券型基金工具。在现有债券型基金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分市场,设立国债基金、金融债券基金;一旦国家鼓励大规模发行企业债券(公司债券),可根据债券风险与收益的匹配程度、期限长短、行业特征设立多种类型的公司债券型基金;如果国家允许地方政府发行债券,则可择机创新出地方政府债券基金。此外要认真研究资产证券化产品,当国内的资产证券化市场迅速成长起来,基金管理公司就要及时推出投资于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基金。基金管理公司还可适时推出专门投资于其他基金的“基金的基金”。

应尝试有利于提高行业竞争力的组织形式,适当时机推出公司型基金。鼓励契约型和公司型两种组织形式并存,让市场决定孰优孰劣,让更能适合我国国情和受投资者欢迎的基金组织形式取得更大的发展,这既符合国际惯例,又能更好地促进基金业的繁荣。

(三)树立打造“百年老店”的经营理念

在过去10年中,美国的基金投资者对有较长经营历史的基金表现出越来越大的兴趣。他们投资于经营期已超过10年的股票型基金和债券型基金的资产比例逐年上升。1995年为64%,到2005年已经达到82%。在对经营历史进行选择的同时,投资者还重点投资长期经营业绩好的基金。在经营历史超过10年的基金中,依据10年业绩表现排名前50%的股票和债券型共同基金管理着约四分之三的基金资产。到2005年,这个比例已经为77%,其中,业绩排名前25%的基金管理着46%的资产,第二个25%的基金管理着31%的资产。

我们从中得到的启示是,基金的投资者不仅对有较长经营管理基金历史和经验的基金有偏好,而且十分关心既有经营历史和经验,又有良好投资业绩的基金公司。我国的基金业发展历史较短,但从现在起,基金公司就要从经营战略上树立打造“百年老店”的长期经营理念,树立品牌意识,狠抓规章制度建设,强化风险管理;夯实业务基础,提高投资管理技能;切实改善营销和服务手段,提高服务质量;科学细分市场,千方百计地为顾客提供投资便利条件和丰富的投资工具,满足其多元化的投资需求。通过这些措施,塑造基金公司持久的竞争力。

(四)尽快培养高素质的基金管理专业人才

根据天相投资公司2007年年底公布的数据,在从业年限上,以成立一年以上的基金作为样本,基金经理平均任职期限是1.3年;中国的基金经理们学历高、就业时间晚,大约1/3的人管理基金的经验不到一年,一半以上的是2年以下,接近3/4的人管理基金经验不到3年。而国际上公认的成熟基金经理应具备的条件之一是其管理基金至少经历过一个经济周期的时间,即6~10年。

与成熟市场国家相比,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经理不仅从业时间短,而且在投资理念、行业经验、投资技巧、管理技术以及国际视野等方面都有较大差距。而这些恰好是证券投资基金经理应具备的主要素质,也是提高基金公司资产管理能力的关键因素。我们一方面要与国际相关机构合作、交流,大量引进有丰富资产管理经验的国际人才,带动国内基金管理人才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注重本地从业人员的培养,重点选拔一批骨干人员到金融市场和基金业发达的国家、地区进行业务学习、实习和培训,在短期内迅速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继续贯彻执行普遍的教育培训制度和从业资格考试制度等中长期措施,进一步发挥证券业协会等行业自律组织的作用,组织业内的交流、培训,全面提高基金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

标签:;  ;  

美国基金业竞争的新特点及启示_基金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