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旅游教育的学科分类_旅游文化论文

论旅游教育的学科分类_旅游文化论文

关于旅游教育学科类归属问题的探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学科论文,归属问题论文,旅游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摘要] 旅游教育属于职业技术性质的教育。旅游教育学是研究旅游教育现象、规律、模式、内容、方法等的一门新兴学科。由于旅游教育的多学科交叉、综合等特点,要求创立旅游教育学,除了需要界定其本身的研究范围及相应的理论和方法外,还要研究与其相关的学科,如:教育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化学,以及它们的分支学科,如旅游经济学、旅游管理学、旅游文化学等,界定其各自的研究范围、理论和方法,这会有利于学科间相互借鉴、相互制约、共同发展。旅游学现已发展为独立的学科,旅游教育学仍划入“文科·外语类”已不适应需要,应为旅游类的新学科。

[关键词] 旅游教育规律;旅游六要素;新科类——旅游类;服务的多元性与整体性

“旅游教育学”,顾名思义是研究旅游教育现象、旅游教育规律、内容、方法等的一门新兴学科。由于旅游教育从总体上说是职业技术教育,它要受旅游经济发展的制约并为其服务。旅游业又是受多元因素影响的新兴产业,具有行业的复杂性。因而在旅游教育学的科学分类上,应当认真地研究,加以明确,以便更好地完善其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

旅游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既古老又年轻的社会活动。说它古老,是说旅游的产生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四五千年的宗教活动和商务活动;说它年轻,是说旅游活动的新的发展是近百年的事,特别是近半个世纪以来,才有了大的发展。旅游业的突起,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理论家们从各个角度、不同侧面研究旅游活动,下了一些定义,发表了不少论著。但是,到现在为止,旅游学作为一门科学,它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仍未完善,仍在探讨中。与其有关的旅游心理、旅游经济、旅游财会、旅游管理、旅游地理等,虽已在旅游高等学校开了课,而且有了一批专著,但仍在不断的完善、丰富过程中。

旅游教育,特别是高等旅游教育,如果从1893年瑞士洛桑旅游学院成立算起,已有百年历史;我国有系统地发展旅游教育也已有15年历史了。这些年来,教育理论家们对旅游教育发表了不少论著,但至今还没有一部旅游教育学诞生。笔者认为,要创立旅游教育学,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首先,要划清其研究范围和对象,并要研究其理论和方法。而要研究这些问题,首先要划清旅游教育学与其它最密切的学科之间的关系。

1 旅游教育学与教育学的关系

1.1 新兴科学的发展对教育的影响

教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伴随着人类的社会生活和社会生产的需要产生和发展的。可以说有了人类就有了教育,由于当时生产力水平很低,社会没有剩余产品以使教育独立,只能是一代一代地传授狩猎、捕渔、采集野果、野生植物、制造简单工具和适应生活生产需要的经验和简单技术。原始社会的后期,特别是奴隶社会,社会生产力有了较大的发展,社会出现了剩余产品,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社会分工的条件有了物质保证,到这时教育才逐步地从生产过程中分离出来,形成专门从事教育的人员和机构。经过封建社会,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大大发展,教育在社会中的作用日益明显,成为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部门。“新的生产力要生产工作者比闭塞无知的农奴更有文化、更加伶俐,能够懂得机器和正确地使用机器。”〔1〕但是教育界一般认为, 只有到了1623年培根创立了“教育学”,教育才真正成为科学研究领域,同时教育理论本身也在不断地发展。

本世纪特别是本世纪中叶以来,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经济的长足发展,促使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以及研究这三大领域一般规律的哲学为体系的传统科学,研究的对象和领域不断相互渗透、交叉、分化、综合,产生了一大批新的学科和科学,人们把这些称之为“新兴科学”(或称“现代科学”)。新兴科学的每个领域又分化出数量不等的分支学科。这些新兴学科中,有些虽然理论体系还不够完整,但它们的研究领域十分广泛、内容丰富,对社会发展作用明显。由于新兴科学研究的领域广、学科众多,不仅传统的科学分类无法涵盖,对新兴科学的分类也十分困难,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只能把一小部分新兴科学纳入科学分类目录[1]。

教育学经过与其它科学、学科相互渗透、交叉、分化、综合,现在也已发展成为一个较为庞大的群体。如从教育学自身分化出来的学前教育学、中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学和特殊教育学、职业教育学、成人教育学以及一些行业教育学;教育学与其它科学和学科揉合形成的教育心理学、教育经济学、教育管理学、教育人类学、未来教育学、创造教育学、合作教育学、比较教育学等。因此,有些教育理论家认为,今日的教育不仅已是一个群体,而且已成为单独的科学领域,即“教育科学领域”。它研究教育现象的最一般规律,成为教育科学的哲学,是教育学的认识论、辩证法和逻辑学[2]。

同时,也必须看到,新的科学技术革命对教育的重大冲击和影响,随着科技革命的深入,将越来越大。198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写的《科学和技术教育与国家发展》一书认为:科学技术革命将对教育系统的各个方面产生重大影响。十年来的发展结果证明,这个论断是十分正确的。

1.2 旅游教育学与教育学的关系

新兴科学的大量产生和发展对教育的影响,包括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手段、组织形式、体制管理等各个方面;也包括教育理论体系的发展变化,研究方法的借鉴与革新。特别是从1945年贝塔菲发表《关于普通系统论》,1948年维纳发表《控制论》和申农发表《通讯的数学理论》形成的“三论”,无论对新兴科学还是传统科学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它们几乎渗透到一切科学领域,很快成为众多科学和学科研究的理论基础和方法。教育科学及一些分支学科,也在借助“三论”的理论和方法,对特定的教育现象进行研究。这不仅扩大了教育科学研究的广度和深度,而且充实丰富了教育科学本身。

教育科学在不断吸收新的理论和方法的同时,近些年来,一些理论家对教育的本质、教育研究的现象、教育目的等最基本的理论,提出了很多新的见解和认识。例如于光远同志1978年提出:“认为教育完全是上层建筑,这是不完全确切的”〔2〕, 由此而展开了一场关于教育本质问题的讨论。有些理论家同意这种认识,说我国建国后,一直认为教育是社会的上层建筑,在阶级社会中教育具有阶级性,是阶级斗争的工具;在社会主义社会教育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工具,这是不完全确切的。他们认为,教育除了政治职能外还有其它职能,如经济职能,提高国民素质职能,发展人格、个性职能等。这些职能同时都对教育有一定的制约。另一些理论家仍然认为教育的阶级性是其根本属性。目前这场争论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提出新的教育指导思想:“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和“三个面向”,这是大家都能接受的。

经过近些年的讨论,虽然对教育的一些基本认识问题还有待统一,但是人们对教育的认识无疑是提高了,发展了。这说明教育虽然是古老的概念,但它本身仍在发展,人们对它的认识更是不断发展的。

旅游教育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它以旅游教育现象和旅游教育规律为研究对象。因此,它属于教育科学的分支学科或称为部门学科。但同时它又有自己特定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以及理论体系。这种研究不仅不会影响教育科学的发展,相反会使教育科学的内涵更加充实,外延更加扩展。

2 旅游教育学与旅游学的关系

2.1 旅游发展简况

1)人类的旅游活动起源虽然很早,但只是到了近半个世纪, 由于技术革命,经济空前发展,特别是交通运输业和通讯业的迅速发展,各国人民特别是发达国家人民经济收入的增加和消闲时间的增多,它才大规模地发展起来。世界出境出国的旅游人数逐年增加,到1993年,全世界旅游者按国际旅游组织统计,已超过5亿人,旅游消费已达3200 余亿美元。旅游已成为各国竞相发展的行业,而且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为了发展旅游业,旅游管理机构、服务机构、各种旅游设施遍布全世界。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和旅游目的地日益多元化。旅游的类型也已由最初的以观光为主型向度假型、文化型和多元型转化。旅游文化出现大发展趋势。

为了适应旅游业的发展,旅游的科学研究也呈现十分活跃的态势。理论家和实践家们从各个不同角度研究旅游活动:不仅研究旅游的规律和理论,而且研究旅游的实践;不仅研究旅游业的管理,而且研究旅游业的服务;不仅研究旅游资源的调查、规划和开放,而且研究旅游产品的品位和其对旅游者的吸引力;既研究旅游基础建设,又研究其带动作用。总之,研究是多方面的,既有宏观研究,又有微观研究。通过这些研究,产生了一批新理论和新论著,如关于旅游史知识、旅游管理理论和知识、旅游服务理论和知识、旅游者的心理活动规律、旅游政策法规的制定、旅游地理学、旅游经济学等。通过研究还探讨了关于旅游、旅游者、旅游业的定义,以及对旅游经济、旅游市场等的界定。旅游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重要的文化事业,因而对旅游的研究不能抛开相关行业单独进行,在这方面也产生了一批著作。以上所说的这些研究,虽然有些还不够完善,但已经在指导我国旅游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2)我国对旅游业的发展也十分重视。由于我国的特殊情况, 我国现在旅游业走的是先国际后国内的路子,起步晚发展快。据国家旅游局有关统计资料,我国1978年接待海外旅游者只有180 万人次(包括华侨和港澳台同胞,下同);1979年增至420万人次,增长率为132%;五年后的1984年突破1000万人次,达到1285万人次; 二年后的1986 年达到2282万人次, 其中有组织的接待外国游客近150 万人次; 再过二年的1988年,入境的旅游者达到3169万人次;1993年入境的旅游者再创4152万人次的记录,其中有组织接待外国旅游者701万人次。与1978 年相比,旅游人数增长了22倍,旅游收入1989年是2.63亿美元,1993年是46.7亿美元,增长了17倍。虽然如此,1993年来我国旅游的外国人,只占世界出国出境旅游人数的1.5%不足,旅游收入46.7亿美元, 占世界旅游收入的1.4%左右。

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00年世界出国出境旅游人数将达到6.37亿人次,各国旅游收入总计将达到5270亿美元。我国计划到2000年有组织的接待外国旅游者为900~1000万人次,也只仅占1.5%左右;旅游收入100亿美元,还占不到世界旅游收入的2%。

以上情况说明,我国的旅游业虽然发展较快,但与旅游先进国家还有相当差距。我们只有主动适应旅游市场需要,经过若干年的努力,才能使旅游的发展与我国的丰富旅游资源和国际地位相适应。

2.2 旅游教育学与旅游学的关系

理论家对旅游及旅游者和旅游业的著述不算太少,但译为中文的却不很多。如译文在我国具有较大影响的美国的罗伯特·麦金托什和夏希肯特·格波特所著的《旅游学》,对旅游学所做的便仅是概略的探讨[3]。 该书内容丰富,论述了旅游发展史、旅游文化、旅游社会学、旅游心理学、旅游经济学、旅游市场及未来旅游业的理论等,同时对众多的各侧面的旅游理论和实践进行了论述。

该书参照格洛萨瑞(Glossary)的意见,认为旅游业的定义是:“在吸引和接待游客与来访者的过程中,旅客、旅游设施、东道国政府和接待团体的相互影响,所产生的现象与关系的总和”(见该书第一章)。但作者并没有明确而系统地提出“旅游学”研究的对象和目的、理论和逻辑起点以及研究方法等。作者在该书的《前言》中谈到:“旅游业也和其它行业一样,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最后又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成为社会上一个高效率的旅游工厂。”这说明作者也认为《旅游学》还不具备现在就成为一门独立科学的条件。该书的译者蒲红1985年在该书开篇《译者的话》中明确指出:“旅游学目前尚未形成一门严谨的科学,而更多的是经验总结和心理探索。”我们认为这种认识是符合旅游业和旅游研究的实际情况的。

除了以上介绍的著作外,国内外还有些类似著作,情况基本上大同小异,不一一介绍。

“旅游学”的研究,在我国也引起重视。有的学者给“旅游学”下的定义是:它“是研究旅游者、旅游业以及两者的联合作用,对旅游接待地区的影响的学科”[4]。 有的学者把旅游概念定义为:“旅游是在一定经济条件下产生的,为了满足物质和精神上的某种需要,以游览、娱乐为主要目的,离开自己的定居地,到异国他乡或地区至少逗留24小时所作的旅行。”[5] 有的学者认为:“旅游是供给和需求的统一体”,旅游的过程是旅游活动,也是经济活动和消费过程。有的学者认为,“每一种旅游得以产生,都能以触发不同旅游者的不同旅游欲资源为基础,以旅游经营者提供不同旅游需求相应的活动方式为产物”。因此,“现实旅游类型的产生,具有旅游者、旅游资源、旅游经营者三方面互为条件、互为作用、互为影响的综合特征”,缺一不可[6]。

理论家和学者,从各个不同角度对“旅游”、“旅游学”、“旅游业”等提出各种认识,进行探讨,这是十分可贵的。任何一种理论、一科学说、一门学科的创立,都要经历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充实、不断完善,最后被认同的艰苦过程。旅游学目前正处在这样一个形成过程。

旅游学虽然目前尚未形成一门严谨的学科,但国内外学者对旅游学的多方探讨,并在“旅游”的属性,“旅游业”、“旅游过程”、“旅游类型”、“旅游经济”、“旅游市场”、“旅游服务”、“旅游文化”等重大课题方面,逐步取得相似或相近的认识,这对于发展“旅游教育学”是有积极意义的。

旅游教育学和旅游学,虽然研究的对象、理论和方法不同,但它们的研究目的是基本相同的。笔者认为:旅游学和旅游教育学同属应用科学,旅游学研究社会旅游现象及其规律,为发展旅游经济服务;旅游教育学研究社会旅游教育现象及其规律,培养人才,为促进和发展旅游经济、旅游文化服务,两者在这一点上是基本相同的。旅游学应成为旅游教育的重要内容,而旅游教育学也应当成为旅游学给予充分重视的一门新兴学科。

综上所述,这两门正在形成和发展的新兴学科之间的关系应是,既有密切的内在联系又有区别,既相互影响、相互借鉴又各自向独立学科发展。

3 旅游教育学与文化的关系

3.1 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1)文化是人类在长时期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生活斗争中, 不断创造和积累,而又在不断发展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这应当成为“文化”的广义上的概念。

人类在生产、生活、科学试验过程中创造出的文化具有历史性、历史连续性、继承性、民族性和地域性等特点。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每一社会都有与其相适应的文化,每一社会的文化是该社会的政治、经济的反映,属于意识形态范畴。文化不仅有历史性,而且有历史连续性和继承性。说连续性,是指社会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连续性是文化发展连续性的基础。说继承性是指人类创造的文化是由少到多逐年积累的,人类只有不断继承和发展现有文化,才能创造新文化;但继承是不断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过程。

文化大都有民族性,都是通过民族形成的,成为民族的传统。文化的民族性常和地域性密切关联,如我国的藏文化主要发祥地是西藏,文化的民族性和地域性基本上是统一的。

在阶级社会里,社会意识形态是该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文化的发展要以政治经济发展为基础,并受其制约;同时,文化又给政治、经济以巨大的反作用。

我国是著名的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历史悠久,文化璀璨。但由于历史原因,中国文化在封建社会的后期落伍了,其原因是闭关锁国政策和帝国主义的侵略,禁锢了本民族文化的发展和吸收先进文化。建国后,特别是近十几年来,由于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对外交流促进了我国文化的发展。

2)文化是发展旅游的基础和重要条件。 旅游文化除了具有文化的一般概念和特征外,还具有明显的时代性、整体性和综合服务性、借鉴性等,成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时代性是说,旅游文化要适应现代旅游的需要,除了要发扬古老的传统文化外,要发展创造现代文化。如现代远距离旅游的交通工具不再是汽车、马车、轮船,而主要是航空的飞机;通讯主要的不是靠时效较差的邮件,而是电报、电话和传真等。娱乐活动是旅游的重要目的之一,这些活动除了传统的文化内容外,大量吸收使用声光电和新的活动形式,如激光唱盘、卡拉OK、激光布景等。

旅游文化的整体性是说,旅游按其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是个庞大的家族,形成包括多种行业、多个部分的旅游业。而这些部门和行业从旅游业的角度看是一个整体,又各以不同的文化作为基础形成旅游文化。如吃的文化(称为饮食文化)是旅游文化家族中的一员,吃的文化又分成多种菜系文化、多种面点文化、小吃文化、饮料文化(包括茶文化、酒文化、其它饮料文化)等。六要素中每一要素都是一个家族,包含很多不同内容。按照系统论理论,旅游文化如作为一个整体,那么其各个要素均为子系统,组成旅游文化的整体。

旅游文化的整体性,在一定意义上表现为综合性。如旅游接待组织接待国外旅游团队,从入境到出境的旅游全过程——吃、住、行、游、购、娱,都要包下来安排好。全过程的活动都离不开旅游文化,尽管它们的文化内容各异,但作为旅游文化它是一个整体,这个整体主要由六个要素,即六个子系统组成,既反映了旅游业的复杂性、旅游文化形态的多样性,也反映了旅游文化的综合服务性。这就要求各子系统之间协调发展,密切配合,适应旅游市场的需要。

旅游文化的综合服务性,既包括旅游各部门的行业文化,如景点文化、旅馆企业文化、餐饮文化等,也包括旅游服务中所表现出来的文化素质,如职工的服务态度、服务质量和服务形象等。

旅游文化的服务对象是旅游业的上帝——旅游者。旅游者通过对旅游经营者支付一定的费用,换得一定数量质量、一定时间的物质享受和精神(包括文化)享受,这是旅游者的主要旅游动机。超过协议的时间旅游经营者就不再提供服务,可以把旅游商品另售他人。从这个意义上说,旅游的综合性不具有服务的重复性。

3.2 旅游教育与旅游文化的关系

旅游文化如上所述,是以一般文化的内在价值因素为依据,以旅游六要素为依托,作用于旅游过程中的特殊文化形态。

旅游文化在不断地与外来文化交流中日益丰富。它不断融合外来文化,不断创造适合各国具有民族特点的新的旅游文化,为本民族文化充实内容,促进发展。

旅游教育与旅游文化的关系十分密切。旅游教育要以旅游文化为重要内容,负有传播和发展旅游文化的职能。同时旅游文化对教育又有一定的制约作用,旅游文化发展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旅游教育的质量。因此旅游教育与旅游文化是互为作用、互相影响、互相促进,协调发展的关系。

4 旅游教育学与经济学的关系

教育属于第三产业,是服务性行业。中国古代对教育有诸多论述,韩愈《师说》中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个概括虽然不够全面,但如果我们赋予这个概念一个新的含义,那么这个概念可以成为:“传道”是道德情操的培养;“授业”是文化知识的培养;“解惑”是通过师生的沟通而使学生的疑难问题得到解决。可见古代中国人对教育的功能已经理解到很深的程度了。不过韩愈也好,其他古代教育家也好,都轻视教育的实践环节。作为培养旅游经济人才的旅游教育,则把实践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实践课在旅游教育中占1/2或2/5的课时,而实践课更需要有经济作为后盾。这说明办旅游教育比办一般教育投入要多。

教育的发展受到经济发展程度的制约,旅游教育更是如此。但教育的发展又有反作用,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

经济发展主要是生产力的发展,既有如何与政治、文化、教育等的相互作用问题,也有促进社会物质财富和人类自身再生产的问题,因而生产力越发展,越需要加强教育功能。可见教育这个社会现象同社会生产、经济基础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但技术是靠人掌握的,因而人的素质在生产力发展中应是起主要作用的因素。人的素质是靠教育培养取得的,这样,教育就有了物质生产性和经济特性。教育与经济有着互相影响,互为条件,相互依赖关系。同时,社会的发展要求经济和教育同步发展。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要求不同经济发展和教育发展与之相适应。因而要求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地调整经济和教育的发展规划,保持二者间的协调关系,形成良性循环。在投资上,发展经济的投资与发展教育的人力投资应同等重要,有时人力资本投资还更紧迫些。旅游经济和旅游教育的情况也大致如此。

旅游教育学与经济学的关系是互为条件,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当然经济与教育相比,经济对教育的制约和影响更大些,更明显些。

旅游教育学与很多学科都有密切联系,在这里不一一论述。

5 关于旅游教育学科类归属的探讨

旅游教育是新的教育类别,虽然十几年来均把它划入文科类之内招生,实际它兼有文理科的特点,应属新科类。它与很多学科都有密切联系,可以从各个角度去研究它的科类归属。

1)旅游教育属综合科学的范畴。 这是从传统科学与新兴科学对比的角度划分的。其含义是旅游教育是用传统科学和新兴科学综合研究特定的社会旅游现象的产物。这种研究是在不违背教育的一般规律下进行的,同时又是以旅游业为媒介,以旅游人才市场的需求为基本点,以培养各层次、各规格的合格人才为目的。研究的内容广泛,不仅涉及到传统的教育理论和方法,而且需应用新兴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它既要研究旅游诸要素的内容、经营思想、经营方式、经营特点等;又要研究诸要素需要的各级各类人才规格、培养目标和达标的方法手段。因而旅游教育的研究是综合性的,是任何一个学科或几个学科都难以涵盖的。

2)从旅游教育的性质角度研究,它属于应用科学范畴。 按照对新兴科学一般的分类,新兴科学分基础科学、应用科学和未来科学等。从旅游教育的内容、培养目标和教育目的研究,旅游教育属于职业技术教育,是应用科学范畴。

所谓应用科学并非轻视理论,它同样需要有很坚实的理论作指导。如旅游教育中的管理学,它是在传统管理学基础上,综合运用心理学、经济学等理论,以及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理论和方法,对旅游业管理领域的理论和实践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这门学科是旅游院校的重点学科。

旅游教育学综合运用教育学、经济学、社会学、人类学、旅游学及三论的理论和方法,对旅游教育的各级各类旅游教育结构、教育类型、教育内容、专业和课程、教育过程、组织形式、培养方法和教学手段等进行规律性的研究。旅游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旅游业各级各类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当然也培养部分理论研究人员。总的说来旅游教育是运用应用科学的一些理论为旅游业培养应用性人才的教育。

3)科学研究具有不同的目的,因此, 科学从目的出发又可分为“软科学”和“硬科学”,这是从电子计算机的“软件”和“硬件”借用的。硬科学是专门研究技术问题的科学,如建筑工程科学、生物工程科学等;软科学的目的则不是解决一般的技术问题,而是要解决一定领域内的复杂社会问题,如管理科学、未来预测学等。它所用的方法也不是传统的社会科学方法,而主要的是用系统论等科学分析的方法,用自然科学建立数学模型、物理模型等方法,对人和社会等较为广泛的对象进行跨学科的综合研究。这种研究带有宏观性,在于为国家、部门、地区、系统、行业的决策服务。旅游教育学从培养管理人才的角度看,属于软科学范畴;培养纯技术型人才的专业基本上属于硬科学范畴。

综合以上可以看出,旅游教育学和旅游教育的性质和科类都具有多元性和综合性。

旅游教育学既具有综合科学的特性,又是应用科学的组成部分,还受到教育科学、管理科学等的影响和制约。不过笔者认为,还是应把旅游教育学划入教育学科,作为部门教育学为宜。因为经过比较,旅游教育学主要的还是受教育规律影响最大。

旅游教育主要的是以应用科学的理论和实践,培养旅游应用型人才为主的职业技术教育。它涉及的学科众多,学科间跨度大。按照目前通行的教育科类划分,文科类、外语类或其它科类都难以涵盖。因此,应当根据科学技术的发展,增设新科类,旅游类就应当是新的科类之一。这样,在招生、管理等方面都大有益处。

A Discussion on the Classification of the Discipline of Tourism Pedagogy

Wang Jingrong

(College of Tourism of BUU,Beijing,100101)[Abstract] Tourism pedagogy is a new discipline studyingthe phenomenon,the law, models, contents and methods oftourism education,Owing to the fact that tourism educationis of cross-discipline and comprehensive feature,it reguiresus to establish tourism pedagogy.We must study its relevantsoores of disciplines apart from defining its own scope ofstudy as well as corresponding theory and methods.Tourism hasnow developed into a relatively independent science.It willnot meet our needs if we still classify tourism education as"a category of foreign languages".It is necessary to add anew discipline.This discipline should be classified

as"tourism category".[Key words] law of tourism education;

six elements oftourism; a new discipline- tourism category; pluralistic andintegrate nature of service

注释:

〔1〕斯大林:《列宁主义问题》。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 年,第651页。

〔2〕于光远:《重视培养人的活动》。 见:《十年来教育本质问题综述》。《高校文科学报文摘》,1989年第3期,第81页。

标签:;  ;  ;  ;  ;  ;  ;  

论旅游教育的学科分类_旅游文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