渊博不易明辨亦难-读冯天瑜教授《新语探源》的几点感想论文

渊博不易明辨亦难-读冯天瑜教授《新语探源》的几点感想论文

渊博不易 明辨亦难
——读冯天瑜教授《新语探源》的几点感想

罗 芳

(湖北长江报刊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武汉 430070)

【摘要】 传统的中国学者治学必须先辨名实。至明清两代,西学或直接或间接经过日本输入中国,西语和日源汉字新词在中国植入和使用,使得以翻译、借词为主要表现的译学产生,这是一种创造性的增量工作。冯天瑜教授著作《新语探源——中西日文化互动与近代汉字术语生成》从传统的训诂考据和明清以来的译学为入手之处,高度融合思想史、社会史、学术史、政治史和逻辑学,构建出自成一体的“历史文化语义学”。

【关键词】 新语;辨别;探源;文化交流;感想

冯天瑜教授著述等身,但从未率尔操觚,故每立一言,发一义,都是视野开阔,征引宏富,而且事关大旨,意义深远。研读《新语探源》后,才领悟到该书“历史文化语义学”的深远意义。

网聊时,徐云天对吴丽藻关怀备至。渐渐,她陆续说出自己的感情生活。徐云天戏谑道:“徐河有钱,肯定有好多女孩羡慕忌妒你。你别让大鱼跑了,至少得从他身上捞几百万!”徐云天一再想诱吴丽藻说出贪心的话,拿给父亲看,让父亲幡然悔悟。然而,吴丽藻始终没表现出过度的物欲,他只得另辟蹊径。

传统的中国学者治学必须先辨名实。然名实所包含的问题有古有今,有大有小,其所在范围又有自然现象(如天地、山水、生物、人体等)、社会现象(如社会组织、古今典章制度、生产关系与生产方式等)和思维理论等不同领域。如中国历代都有“诗传名物”的考订,不过都是致力于弄明“诗传”中的草木花鸟虫鱼。

佛教传入中国之后,华梵术语的格义对译,经数百年的融合涵化,其梵语中的有关概念才被汉土缁流理解接受。至明清两代,西学或直接或间接经过日本输入中国,西语和日源汉字新词在中国植入和使用,使得以翻译、借词为主要表现的译学产生。与传统训诂考据只在存量的语言文字上下功夫不同,由于新物和“新理踵出,名目纷繁,索之中文,渺不可得。即有牵合,终嫌参差。译者遇此,独有自具衡量,即义定名。”可知翻译文字、厘订新语是一种创造性的增量工作,故严复先生说“一名之立,旬日踟躇”,一语道尽个中艰辛。

在科学知识的领域中,每一个概念或理论名称的产生、使用和变化,都体现出一定的历史过程。如果抛开研究对象本身的历史过程及客观上曾有的研究和评论,就难以真正理解和把握研究对象。冯教授的《新语探源》从传统的训诂考据和明清以来的译学为入手之处,高度融合思想史、社会史、学术史、政治史和逻辑学,“由词义史之‘考’导入思想文化史之‘论’”,从而构建出自成一体的“历史文化语义学”。这种通人之学不能以训诂考据学、语言学、文化学或最新的所谓“知识考古学”等专门之学视之,而须以上述诸学为基础加以融合创新而成。

好书不仅教人知识,更能给人启发。阅读《新语探源》时,我的感受和联想翩翩不断,仅择其要者略作陈述。

“此次堰塞湖的溃坝的具体时间难以预测,而往年金沙江汛期洪水是可以根据上游来水是可以根据上游来水进行提前判断和测量的。”云南电网公司生技部主任姚婕说,此次洪峰事发突然,难以预测,而且传播的能量更大、速度更快、破坏力更强,要想跑赢洪峰,就不能打无准备的仗。

复次,从明清到民国年间“新语”出现和流行的情形来看,自然科学领域中的新词新语较易被中国社会接受。最明显者如李善兰厘定数学、生物学中新词新语的工作,徐寿厘定化学学科之名和创制多种化学元素名称的工作,还有由传教士传入的一些学科名称和一些学科中的专有名词等,可能因为只应用于专业领域而不广为人知,更不涉及政治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所以没有引起社会上的广泛注意,也就没有阻力。但是少数体现制度和政治设施的新词,如罢工、选举、独裁、专制、议院、国会;反映价值理念的如民主、共和、自由、平等、权利、进化、竞争、斗争;与传统风俗或观念相悖的如社交、裸体模特、自由恋爱,甚至中国古语原有的“改良”“革命”,都会或者引发歧义,或者成为忌讳,甚或不许使用。

冯教授在宏观的《新语探源》中,对百分之九十的“新词”只作一般罗列统计,而对此外如“契丹”“汗八里”“几何”“格致”“天”“天主”“上帝”“政治”“权利”“机器”“民主”“艺术”“世纪”“形而上学”略有论列,而对“科学”“革命”“共和”“自由”“社会”“经济”“封建”则加以特意强调。由于“科学”一词最能体现内涵和外延的古今变化,在传入中国后成为人们的口头禅,所以冯教授不吝篇幅,在这一个案研究中下大功夫。在中国许多论及外来词语的著作中,都把“科学”当作日本新创字词。其实,“科学”在中国古典里早有先例,古汉语中的“科学”,典出南宋陈亮《送叔祖主筠州高要簿序》:“自科学之举,世为士者往往困于一日之程文,甚至于老死而或不遇。”这里的“科学”一词指科举之学。日本学者西周强调近代知识的特点是“一科一学”,这已接近“科学”今天的含义。民国初年,学界将Science 音译作“赛因斯”,含义的重点在科学的理性精神,包括黜伪存真的求实精神、创造精神、自由精神等,这就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提出的基本口号为德先生和赛先生中的“赛先生”。“科学”也成为20世纪初期中国最具权威的概念之一。近代中国最早从日本引入并使用作为Science 意译词“科学”的是康有为。1896年康有为编《日本书目志》列有:“《科学入门》,普及舍译;《科学之原理》,木村骏吉著。”这大约是中国较早出现近代意义的“科学”一词。严复将“科学”一词包含的内容从自然科学扩大到社会科学。经过这样一些关于“科学”词义的普及工作,才使“科学”一词逐渐被人们接受和使用。故所谓明辨,首先是体现为分辨研究对象的价值和意义的大小,以及能否实现因小见大。

《新语探源》以文化传播和文字交流为视角,从“汉字文化圈”的历史谈起,继之回顾汉、唐时代的佛经翻译,进而分析明末清初耶稣会士的翻译事业,重点则在讨论晚清翻译西书时的新语厘定和对中日间文字互借而形成的汉字新词的分析和归纳。时间涉及汉、唐迄今,空间则包括中国、西欧、日本三者,引用和评点有关论文、著述、工具书多达百余种。

其次,新语无非来自两个途径,一是内部自我创新,一是因中外交流而产生,有时这两种途径还会融合。因此曾为移植、借用和创制、规范新词新语作出贡献的人,都应该在文化史上占一席之地。从文化交流是一种双向互动的实况出发,尤须进一步了解和研究中国学者如何主动通过自己的母语外译,向国外输出传播中国文化?中国的语汇被外国接受了多少?其影响如何?我们还有必要把文化交流的两个方向加以比较,并上升到“文化软实力”和“文化话语权”的高度加以思考,从而增进加强文化建设、文化创新的自觉。

或许有人以为此书立论所据皆为前人已发,因而迹近中国传统的钩稽归纳。然而所谓渊博,所谓博闻强记,所谓汇万为一,又有多少人能够做到?专攻语言学的高名凯先生1958年撰述《现代汉语外来词》时,因为漏掉明、清之际来华耶稣会士及中国学者的著译,又未见到清末新教传教士罗存德的《英华字典》,故而曾把近百个早先已有中国汉字的新词误以为是来自日本的“日源汉字新词”。再如今天社会上耳熟能详的“法律”二字和学界常见的“法学”二字,《新语探源》分别指出《韩非子·饰邪》即有“舍法律而言先王明君之功者,上任之以国”;《吕氏春秋·离谓》亦有“子产患之,杀邓析而戮之,民心乃服,是非乃定,法律乃行”。日本在明治初年把法语、英语、德语中包含法律法规、法律理论的综合概念定为“法学”,并承认“汉土的语法与英语相似,故将此学的总名译为“法学”。中国则在1904年成立修订法律馆时,在现代意义上再度采用“法学”一词。类似众多的词语生成过程和意义,非博知中外古今者不能知更不能言。

首先,我们祖先传承下来的汉语文字,简洁而含义丰富,富有表达功能,且因其包含适应变化的特点而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故以为汉字落后而废之不足惜的自卑观点不足取。但另一方面,亦如美国语言学家萨丕尔所说:“语言,像文化一样,很少是自给自足的”。任何文化、语言乃至表达特点语言的文字,不可能是完全自足、一成不变的。加上中国古代的思维方式趋向整体性,因而难免模糊笼统,缺乏实测实验的科学体系。从更大范围的社会生活而言,人们所处的时代和社会总有变化,新事物、新现象、新知识、新理念远非仅仅依靠存量词语所可表达,需要借用新语甚至创制新语,从而自然出现词语增量。

渊博不易,于渊博中兼明辨则更难。章太炎说:“作史者,当窥大体。大体得,虽小有牴啎,无害。失其大体,而致谨于名氏爵里之间,则史有不如簿领者矣。”可知语言文字绝非细故,也只有合适之人能择定承载有足够历史文化讯息的字(词),加以系统精审的探究,才能体现文化史的意义。

总体而言,我们应该正面看待中外文化交流和交流中借用外来词汇及主动创制新语汇的现象。这是语言文字发展的大趋势,也是激发固有文化的活力,提升自己的文化实力和在世界上的话语权必不可少的一个方面。而在此过程中,不同的意见和主张应该充分展开学术上的讨论,对少数削足适履、积非成是的现象予以反思,通过选择实现“涵化”。

在知识、智能、科技、讯息飞速发展,各个领域中各种层次的交流日益频繁深入的当下,新词汇新术语的涌现更超过以往的任何一个历史时段。重视现实中语言文字使用的混乱现象,通过讨论加以治理,使其日臻规范,已是刻不容缓。

细胞生长、分裂、分化、细胞间相互作用、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相互作用等调控。这从1个角度提示MLAA-22编码的蛋白可能在细胞的生长、增殖和分化中具有一定的作用。 MLAA-22 cDNA全长3067 bp,染色体定位于17q11.2。综合对于MLAA-22的生物信息学预测结果,结合MLAA-22来源于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U937的cDNA文库,且在M5中特异性高表达等现象推测MLAA-22可能和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1.2.1 成立脑卒中社区延续性康复护理服务小组 脑卒中社区延续性康复护理服务小组成员工作人员共15人,包括临床医师2人、护理人员8人、康复治疗师5名。本小组成员均接受延续性康复护理服务培训。

参考文献:

[1]严复.严复集.天演论译例言(第5册)[M].北京:中华书局,1985:1322.

[2]冯天瑜.封建考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8.

[3]章太炎.章太炎全集(第三卷)哀清史·附近史商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590.

[4]冯天瑜.新语探源——中西日文化互动与近代汉字术语生成[M].北京:中华书局,2004:377.

【作者简介】 罗芳,文学硕士,湖北长江报刊传媒(集团)有限公司编委会编委;研究方向:编辑出版。

标签:;  ;  ;  ;  ;  ;  

渊博不易明辨亦难-读冯天瑜教授《新语探源》的几点感想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