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土地整治重大项目中的农田水利工程设计论文_张成龙

刍议土地整治重大项目中的农田水利工程设计论文_张成龙

大连鑫盛源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人口基数较大,国家面临着缺乏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压力,所以通过合理整理土地,增加农业用地面积,提高土地质量和利用率是土地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而农田水利设计是土地整治项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合理的设计和使用农田的灌排系统,对于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农作物的产量显得十分重要。

【关键词】土地整治;农田水利;设计

一、土地整治的重要意义

随着经济和人口的增长,我国的耕地减少、水资源短缺等情况日益严重,土地整治工作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农业是国家发展的一部分,也是国家进步的基础,农用地是当前土地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合理的土地整治,增加农用地的面积,提高土地质量,能够有效缓解我国人地矛盾的现状。土地整治,我们顾名思义,是以土地的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为指导依据,分析其指出的目标与作用,通过各种合理的手法对田、水、路、林、村等方面进行科学的规划、治理。以此实现对土地的合理利用,改善当前农民的劳作环境,保障生态系统的平衡。在土地整治项目中,农田水利工程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要合理规划田地的灌溉和排水系统,增强对土地的管理力度,提高土地的利用率,以达到作物产出高质、高效的目的。

二、项目整治区水文地质状况调查

土地整治项目在进行农田水利建设之前,首先要考虑项目区水资源的供需平衡问题,在可行性研究中,首先要摸清项目区的各种水源来水量和可供水量,提出一个科学合理的灌溉保证率,根据灌溉保证率进行平衡分析。需水量的计算应考虑项目实施完成后的土地利用方向,前后必须相对应。水资源平衡分析必须考虑作物不同生长期需水量的差异。

以辽宁省为例:设计灌溉工程时应首先确定灌溉设计保证率。灌溉设计保证率可根据水文气象、水土资源、作物组成、灌区规模、灌水方法及经济效益等因素,结合《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的规定取值。灌溉保证率一般不低于75%,粮食高产区不低于85%,缺水地区不低于60%。如辽宁省地区耕地类型主要有旱地、水田、水浇地。以旱作物种植为主兼有水田作物的,在水源有保障的情况下灌溉设计保证率一般取75~80%,若水源保证率低于该值,则以水源保证率为参考取值。

三、农田水利工程设计标准

农田灌溉输配水工程的作用是将适宜的水量逐级输送并分配到田间,包括渠道或管道系统,以及系统上的建筑物等。而排水工程是将农田中多余的水分排出,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土地整治项目中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引用标准包括《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SL72—9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节水灌溉技术规范》SL207—98;《微喷灌工程技术规范》GB/T50485—2009等。

四、灌溉渠道系统设计

4.1灌排渠系布置的要求

①尽量实现自流灌排;土地平整后保证灌水位处于高地,实现项目区自流灌溉;承泄区处于最低位置,保证水能自流排出,从而节省灌排的人力、物力和运行费用;②尽量缩短灌溉渠系的长度和减少渗漏与水头损失;③尽量减少灌排渠系及其建(构)筑物数量、并尽可能避免与道路等其他农田设施的交叉、保证流态稳定,水流通畅;④若是提水灌溉,则应注意有可靠的水源和提水高度;⑤灌排渠系布置不影响机耕和交通要求。

4.2输配水渠道系统

土地整治项目中,田块大小、方向的布置要结合项目区地形条件,输配水渠道的设计要根据田块大小、耕作条件及现有水利工程等进行配置。输配水渠道系统通常分为干、支、斗、农渠四级。在各级渠道上根据需要修建渠系建筑物,包括分水闸、节制闸、渡槽、跌水、陡坡、倒虹吸、桥梁、涵洞和量水建筑物等。各建筑物设计均要进行必要的水力计算和结构计算,结构断面较小时可适当简化。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输配水渠道系统设计既要考虑对已有农田水利设施修复与再利用,也要根据项目现有主干排灌沟渠、堤坝、电力等配套基础设施及主要渠系建筑物(如桥、涵、闸、渡槽、泵站等)、机井、小型蓄水工程布局及供水线路进行合理布置。

4.3灌溉渠道的选择

灌溉渠道可以为U形渠、矩形渠道、梯形渠道等。U形渠道输水能力强,但施工技术要求高,矩形渠节约土地,但对其材质要求较高,单位造价高。灌溉渠道的结构形式要结合项目区的水源情况、地形条件、耕作制度及整治项目资金投入等进行择优选取。

4.4渠道防渗工程设计

渠道防渗工程是节约用水、保护水土资源、提高水的利用效率的重要措施。其设计应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灌区规模、水资源丰缺情况以及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等诸因素综合评价,经论证确定。防渗材料的运用应坚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量力而行和符合生态环境保护的原则。

4.5沟渠布置方式选择

平原地区田间沟渠系统,可以采用灌排相邻、相间或沟渠兼用布置;丘陵地区田间沟渠系统、岗田间农渠垂直于等高线沿塝田短边布置,可为双向控制和灌排兼用。冲田沟渠系布置可随地形在山坡来水较大的一侧沿山脚布置排水沟;山坡来水较小、地势较高的一侧,布置灌排两用渠,兼排山坡或塝田来水。在开阔的冲田地区,可在两侧塝脚布置排水沟,在冲田中间布置灌排两用渠,控制两侧冲田。若是重盐碱地区,灌溉渠系最好位于高处,排水沟位于低处,这样可以充分洗盐洗碱。

五、排水工程规划及水土保持

5.1排水工程规划

田间排水系统的任务主要是防涝、防渍、防止土壤盐碱化、改良盐碱土以及为适时耕作创造条件。由于地形、降水、灌溉、河流湖泊渗漏、土质、作物种植结构或耕作制度等原因需要对项目区渍涝进行排水,排水可分为排地表水,排地下水、排盐碱等。排水工程类型有排水沟渠(可包含干沟、支沟、斗沟、农沟、毛沟等)、排水泵站、排水闸与其他交叉建筑物等。亦有明沟排水、暗管排水之分。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主要是降水、土质)及耕作制度确定排水方式,并结合渠道进行排水沟网的平面布局。做到旱能灌、涝能排。

5.2水土保持

在土地利用过程分析,暴雨是造成水土流失的根本原因。基于农田水体安全考虑,有效措施有以下两点:①消除暴雨对地表土的破坏能力,②扩大水资源供给能力。水土流失是造成土地资源损失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进行农田水利设计时,要将固水和防止土壤中养分流失、防治或改良土壤盐碱化以及种植防护林等措施都考虑进来,以便最大限度避免水土流失。

结语

综上所述,土地整治项目中的农田水利设计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土地整治项目的农田水利设计要从整体上考虑本地区长远的土地利用方式和土地利用效率。在土地整治项目中根据当地的地形和农业灌溉的条件,合理地设计灌输配水系统,做到当地的农业旱涝保收,还要贯彻生态保护的理念,促进当地农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姜桂林,冯志勇.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规划设计[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

[2]秦俊武,刘颖.城市土地整理经济效益项目前评价的难点与突破[J].科技创业月刊.2015.

[3]王志坤. 农田土地整治工程的施工技术要点探讨[J].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4(11)

[4] 詹云鹏. 农田土地整治工程施工要点[J]. 黑龙江交通科技. 2012(04)

【作者简介】张成龙,男,汉族,本科,研究方向为水利水电、农业水利工程和土地整治工程。

论文作者:张成龙

论文发表刊物:《低碳地产》2016年10月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17

标签:;  ;  ;  ;  ;  ;  ;  ;  

刍议土地整治重大项目中的农田水利工程设计论文_张成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