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法德轴心”的中东欧政策论文

论“法德轴心”的中东欧政策

沈钦韩

摘要: 2017 年以来,法国和德国决心重启“法德轴心”,改革欧盟,振兴欧洲。“法德轴心”发挥领导作用,必须得到欧盟成员国的认可,其中,中东欧的响应和支持必不可少。法国和德国对中东欧地区的关切不断上升,其中包括对中国-中东欧合作进程的关切;两国对中东欧的政策也具有了更多的一致性。中国在发展与中东欧国家的合作的同时,应兼顾法德两国的利益诉求,寻求合作共赢的局面。

关键词: “法德轴心”;法国;德国;中东欧;中国

一、问题的提出

2009 年以来,欧盟先后遭遇债务危机、难民危机、“英国脱欧”、民粹主义等严重问题,欧洲一体化进程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进入21 世纪之后,曾经在欧洲一体化进程中发挥关键领导作用的“法德轴心”① 1963 年1 月法德两国签署《爱丽舍条约》,确立了推进欧洲一体化的“法德轴心”。 ——法国和德国,在欧洲危机面前丧失了应有的领导作用。2017 年马克龙当选法国总统后,便试图加强与德国默克尔政府的合作,倡导重启“法德轴心”, 解决欧洲一体化所面临的困难,为一体化增加前进的动力。② 彭姝祎:《重启“法德轴心”与欧洲振兴的前景及挑战》,载《当代世界》2018 年第4 期,第24 页。 “重启”“法德轴心”的实质,就是法国和德国在共同领导欧洲一体化的过程中,追求共同理念和政策协调,保持高度合作和一致。2019 年1 月,法德签署《亚琛条约》,强调两国将建立“依循通则的联合经济开发区”,筹组新的防御和安全机制,加强文化和基建合作。2019 年2 月两国达成了一项欧洲产业政策联合计划,将对创新技术进行投资,保护关键技术不被海外收购。在其他一些超出欧洲范围的重大国际问题上,法德两国也致力于追求共同政策,例如在美国退出《中导条约》和伊朗核协议的问题上。

在重启“法德轴心”的过程中,法德两国面临的困难之一,是协调“老欧洲”和“新欧洲”的关系。也就是说,法德两国需要格外关注中东欧国家,将中东欧国家纳入欧洲一体化进程的统一轨道。中东欧国家对欧盟经济的依赖性高度存在,欧盟不仅是中东欧国家的主要贸易市场和外资来源地,其结构基金作为一项重要的政策工具更是在中东欧国家的转型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③ 金玲:《中东欧国家对外经济合作中的欧盟因素分析》,载《欧洲研究》2015 年第2 期,第32 页。 但长期以来,中东欧国家并未完全融入欧盟,它们在寻找对外投资、刺激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吸纳了大量中国资本,加强了与中国的政治关系,与中国之间的“16+1”机制,使中东欧成为中国“一带一路”倡议融入欧洲的承接带。④ 《“16+1”打造中东欧纵贯线》,新华网,2017 年12 月15 日,http://www.china-ceec.org/chn/zdogjhz/t1519711.htm 法德两国领导欧洲一体化的意志越坚决,两国对中东欧的关注也越大,关注领域逐渐从安全防务问题扩大至经贸和政治领域。本文着重探讨的问题是:在重启“法德轴心”的进程中,法德两国对中东欧的政策是什么?面对中国-中东欧关系的深入发展,法德采取了什么样的应对政策?

但是外乡人一到岭北镇来,这麻糍就会变得大方一些。我们岭北镇虽然是个穷山里的小镇,但因为是金华的东阳市与绍兴的诸暨市的要道,所以,来往的外乡人还是有的。经过我们岭北镇时,麻糍便能做一些生意,而有些人实在买不起,或者少带了钱的,麻糍也会给,尤其是面对小孩子,麻糍可以算得上是大方的。

目前,学术界对“法德轴心”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法德轴心”的历程、作用、与欧洲一体化之间的关联,以及重启“法德轴心”后面临的挑战。伍贻康全面回顾和分析“法德轴心”的历史发展,探讨了冷战后法德关系的演变与现状,并前瞻性地提出法德双方相互借重、利害与共,唯有加强欧洲一体化才可制约彼此。⑤ 伍贻康:《法德轴心与欧洲一体化》,载《欧洲》1996 年第1 期,第41 页。 王黎认为,法德两国是维系欧盟团结的保证,为此两国在“法德轴心”重启后必须相互妥协而合作。⑥ 王黎:《困境中的欧盟更需要法德轴心作用》,载《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9 年第6 期,第57 页。 彭姝祎认为,马克龙总统上台后便明确提出要通过振兴“法德轴心”来振兴欧盟,法国的改革计划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德国。⑦ 彭姝祎:《重启“法德轴心”与欧洲振兴的前景及挑战》,载《当代世界》2018 年第4 期,第24 页。 这些分析普遍停留在“法德轴心”的彼此互动,但对“法德轴心”的共同政策的讨论不多。

有的学者探讨了法国和德国在中东欧地区的政策,并从中国的角度提出了政策建议。朱晓中认为,德国在中东欧地区(尤其是维谢格拉德集团)有根深蒂固的利益存在,其中德国与中东欧国家供应链的形成,给维谢格拉德集团的成员国的宏观经济带来重大影响。⑧ 徐向梅主编:《俄罗斯问题研究2014-2015 版》,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6 年,第313 页。 德国通过政治影响和扩大经济联系重塑在中东欧的形象。⑨ 朱晓中:《浅谈主要大国在中东欧的利益格局及对16+1 合作的影响》,载《区域与全球发展》2017 年第2 期,第47 页。 朱晓中还认为,主要大国目前均已在中东欧地区布局,占据了相应的“制高点”,面对已经形成的利益格局,中国可以利用德国与中东欧地区合作的空白点和“弱点”,开展投资、农业和基础设施领域的合作。⑩ 朱晓中:《欧美大国与中东欧利益关系的结构和深度》,载《世界态势》2018 年第6 期,第28 页。 鲍宏铮分析了法德两国在中东欧地区的关注点,认为在经历密特朗的“欧洲联邦”构想之后,法国逐渐失去了中东欧国家的支持,而德国却能与中东欧国家互相加持。⑪ 马骏驰论述了法德在中欧、波罗的海国家和东南欧的不同行为特征和取向模式,认为德国表现出了以“菲舍尔计划”为代表的更为积极和大胆的政策倾斜,法国则相较更为保守和谨慎,强调各国的异质性并反对过快的欧盟东扩。作者认为,中国与法德在中东欧的存在具有相似性,中国也可以借鉴法德经验模式并避免直接利益的冲突。⑫ 马骏驰:《法德在中东欧的不同关切对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的启示》,载《德国研究》2015 年第4 期,第37-49 页。 以上研究普遍侧重于分析法德对中东欧关切的差异性,没有突出“法德轴心”在中东欧政策上的一致性,也缺乏“法德轴心”重启与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的联系探讨。

团结和稳定中东欧地区,是“法德轴心”发挥领导作用,振兴欧洲一体化的关键环节之一。虽然学者普遍认为,法国或德国作为利益攸关的第三方,对中东欧而言是需要重视和参考的外部力量,但在“法德轴心”重启以推进中东欧国家纳入欧洲一体化的背景下,普遍忽视了“法德轴心”与中东欧之间的紧密联系,进而忽略了法德两国在中东欧政策上的一致性。

二、“法德轴心”在中东欧的利益关切

随着冷战的结束,传统的地缘政治概念“东欧”失去了其政治色彩和意识形态分野的基础,在欧盟东扩对原社会主义国家的吸纳整合过程中,“中东欧”这样一个强调欧洲共同意识的地理概念,被更多地赋予了经济转型与历史认同的功能。中东欧国家在加速回归西方的过程中,不断对自身的定位进行着有别于冷战时期的划分。根据欧盟的定义,中东欧国家泛指20 世纪90 年代苏联、捷克斯洛伐克和南斯拉夫解体后诞生的24 个国家。⑬ 欧盟委员会将属于前共产主义集团的国家统称为中东欧国家,主要是指苏联、捷克斯洛伐克和南斯拉夫解体后的区域。参见“25 years after the fall of the Iron Curtain The state of integration of East and West in the European Union”,https://ec.europa.eu/research/social-sciences/pdf/policy_reviews/east-west_integration.pdf 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互动越来越频繁和重要,根据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秘书处的界定,中东欧国家包括阿尔巴尼亚、波黑、保加利亚、克罗地亚、捷克、爱沙尼亚、匈牙利、拉脱维亚、立陶宛、马其顿、黑山、波兰、罗马尼亚、塞尔维亚、斯洛伐克和斯洛文尼亚在内的16 个国家。⑭ 2012 年中国与中东欧16 国建立了“16+1”合作机制,初衷是为了实现经济的互补和经贸合作的深化,先后在华沙、布加勒斯特、贝尔格莱德、苏州、里加、布达佩斯和索菲亚举行。

(一)德国在中东欧的利益关切

德国向来立足区域的一体化同中东欧国家发展积极的多边关系,希望以中东欧国家对欧盟的嵌入式发展来为自身的战略地位提供保障。德国对中东欧国家的欧洲化的关切和支持集中体现在区域产业发展、共同防务安全和政治转型。

首先,德国在与中东欧国家的经贸联系中角色定位明晰,由于处于产业链上游,德国往往是技术输出国,而其他国家则提供优质廉价的劳动力,或者成为制造业的承接商,德国一直视中东欧国家为自己的劳动力来源地及产品出口地。⑮ 王灏晨:《欧盟对中国-中东欧合作的态度、原因分析及我国的应对措施》,载《发展研究》2018 年第7 期,第59 页。 由于德国的直接投资,在中东欧国家内形成了德国的产业集群,其中维谢格拉德集团国家的本土公司扮演着供应链上关键的生产角色,在捷克以及匈牙利境内有许多机械、电气以及交通设备的分包商。制造业往东转移的战略对德国而言至关重要,紧密供应网络的形成为德国制造业节省了大量的支出成本,并且有效提高了劳动效率。在共同防务安全方面,德国长期奉行积极介入的原则,力求维护中东欧尤其是巴尔干地区的安全与稳定。在《东南欧稳定公约》⑯ 欧盟于1999 年在德国科隆举行发起东南欧问题外长会议,与会国家主要有当时的欧盟国家以及克罗地亚、波黑、塞黑等中东欧国家,会议上通过了《东南欧稳定公约》,旨在推动地区经济重建、打击恐怖主义和腐败等非法活动,并致力于解决因战争而产生的难民问题等。 实施前后,德国致力于为东南欧国家设立统一的入盟标准,通过资金援助该区域国家在民主人权、经济重建以及安全法律等方面的建设,并且通过推动凝聚该区域的向心力以实现区域层面外交的自主性,在德国的斡旋下,2000 年10 月《东南欧稳定公约》地区特别会议决定将南斯拉夫正式接纳为该公约全权成员国,⑰ 殷桐生:《德国外交通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 年版,第284 页。 为该地区制定了整体全面、没有分裂的和平稳定方案。在科索沃危机爆发后,德国也迅速出兵参加军事行动。此外,德国对中东欧国家政治转型的推动在欧盟诸国中也体现的最为明显和强烈。

而在“法德轴心”重启后,德国依旧对中东欧国家保持一贯的关注,其对中东欧的政策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保持延续性,通过政治、经济的互补合作和文化的纽带作用,德国将继续视中东欧国家为坚实的后盾,并且保持对中东欧地区的外交倾斜。二是德国希望中东欧国家优先考虑东南欧以及欧洲的整体利益,德国向来希望将中东欧以统一的标准纳入欧盟的框架,从地缘政治的角度而言德国不希望中东欧存在能够为第三方力量所介入的“权力真空”,所以中东欧抱团取暖、用一个姿态活跃将是德国所愿意看到的。总体而言,在“法德轴心”重启前后,德国对于该地区的利益关切保持一贯的连续性,深化同该区域国家的联系依旧是德国对外政策的优先方向。

(二)法国在中东欧的利益关切

马克龙之前的历任政府总体上对中东欧的入盟并不持积极态度,其中不光有制衡欧盟内部权力结构的考虑,还有对一体化效率的担忧。为了巩固法德在欧盟中的合作领导力,法国历任政府并不急于将德国的东方伙伴纳入欧盟轨道,以免因权力的失衡而产生对抗性冲突与纠纷。此外法国还担心如果欧盟在东扩对象国未完成经济和政治改革前就将它们纳入,将会降低欧盟自身的效率,⑱ 马骏驰:《法德在中东欧的不同关切对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的启示》,载《德国研究》2015 年第4 期,第39 页。 中东欧国家的民主化改革以及市场化规范与欧盟的标准仍有距离,若是设置统一的入盟标准推动中东欧国家集体入盟,欧盟的价值规范以及运作效率都会受到极大影响,也会增加沟通成本。所以法国在这一地区的合作热情并不如德国高涨,其所选择的合作对象往往是政治经济条件相对稳定的波兰和匈牙利等国。不过,作为传统的欧盟大国,法国出于对外战略以及地缘政治考虑并不会主动削弱自身在中东欧地区的话语权。2000 年召开的欧盟-西巴尔干峰会通过了萨格勒布声明,指出东南欧国家会在欧盟的入盟条件基础上根据不同国情逐步改革,这符合了法国声明的根据自身发展程度确立特定的一体化步骤原则,同时还保留了德国所力倡的对于少数民族的非歧视和尊重等原则。所以在“法德轴心”重启之前,法国在中东欧的政治存在并不如德国直接和明显,主要以欧盟为依托,在与德国达成共识的基础上,进而保持欧盟在该地区的合法性地位。

但是马克龙执政后的法国希望重新掌握在欧盟事务中的话语权和建设的主导权以重塑欧洲。长期以来欧盟深受财政和货币政策分离、缺乏共同有效的管理政策以及决策效率低下问题的困扰,“法德轴心”重启后的欧盟致力于在安全经济以及能源环境等方面采取协调一致的立场。因为对马克龙领导的新政府而言,欧盟层面的整体绩效将为国内的改革营造良好的政治和舆论氛围,同时若是能够获得德国对法国诉求的支持,马克龙欧洲政策行动的约束也将减小。2017 年马克龙在法国索邦大学发表了欧盟发展规划的演讲,⑲ 2017 年9 月26 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在巴黎索邦大学发表了关于欧盟改革的演讲,从防务、经济、税务和教育多方面阐述了重塑欧盟的思路和举措。 在演讲中马克龙提到“要重新建立一个有主权的、统一的和民主的欧洲”,“控制我们的边界和守护我们的价值观,移民危机是持久的挑战”,“通过法德和解、东西欧的统一所形成的欧洲团结,是我们最大的成功和最宝贵的财富”。⑳ Sorbonne speech of Emmanuel Macron-Full text/English version, September 26, 2017, http://international.blogs.ouest-france.fr/archive/2017/09/29/macron-sorbonne-verbatim-europe-18583.html 从中可以体会到法国总统对于重塑欧洲的决心,马克龙的政策立足点是在一体化的框架中强化欧盟的安全防务能力,提升欧盟对于难民安置的效率以及深化欧洲经济改革,而关注中东欧地区的协同发展更是符合一体化欧洲的核心利益。为了缓解国内存在的东欧外籍劳动力倾销对法国本土劳工形成的冲击,马克龙在规划中提出“欧盟需要建立考虑每个国家经济现实的最低工资标准”,㉑ 马克龙总统提出在2018 年11 月开始谈判,确定欧洲国家的最低工资标准,并提议确立更高的社会保险缴费率。Sorbonne speech of Emmanuel Macron-Full text/English version, September 26, 2017, http://international.blogs.ouest-france.fr/archive/2017/09/29/macron-sorbonne-verbatim-europe-18583.html 以改善欧盟内部的经济不平衡,此举通过工资标准的上调吸引东欧劳工返回母国。为了争取中东欧国家对欧盟改革各项议程的支持,马克龙还于2017 年8 月访问了中东欧多国,意在向外界传达法国愿意升级与中东欧国家关系的信号,而这样的战略倾向是之前历任政府所忽视的。

在后期制作过程中,技术人员还应对动接动、静接动与动接静等进行控制,才能保证后期的完整性。所谓的动接动主要指上下两个镜头运动方向一致,将上一个镜头的结尾和下一个镜头的开端进行衔接。还可以将两个运动方向一致或者运动方向相似的镜头从中间部分进行衔接,此种方式属于一种特殊的动接动方式,特意展现两个镜头之间的对立;也可以将两个运动方向相反的镜头进行衔接。

(三)“法德轴心”对中东欧的利益关切的变化

自90 年代德国政府推出的“成为世界政治大国”外交战略造成法德关系破裂,从而致使法国对与德国发展”轴心关系“不再热心,㉒ 刘万文编著:《中国和世界的国际战略视角》,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2 年版,第193页。 再至法德重启轴心合作,两国在中东欧地区事务上的具体关切和实施路径经历着不断的演变。欧盟层面的务实政策以及协同发展符合两国在新形势下的利益诉求,稳定发展的中东欧符合两国的核心利益。

虽然类似的看法并没有从这位牧马人车主的言谈举止中流露出来,但我也能体会到他从一开始接触到这辆全新梅赛德斯-AMG G 63 先型特别版时的些许抵触已经逐渐被主驾驶席上舒适、柔软且带有丰富按摩功能的designo Nappa真皮材质座椅所征服。如此说来,牧马人和G级越野车之间虽然拥有不少相似的进化历程,但至少在乘坐舒适性方面,全新G级越野车座椅的文明程度明显更高,当然选购的代价也更大。

在“法德轴心”重启之前,德国密切关注中东欧国家入盟后带来的经贸以及安全利益,所以其致力于深化与中东欧国家各方面的紧密联系,例如积极推动这些国家加入欧洲集体安全机制以实现防务的欧洲化,然而中东欧国家的战略利益并不是法国首选,所以法国只是趋于同政治经济和外部条件比较稳定的特定中东欧国家保持沟通,在接纳路径上提倡中东欧国家“以内推外”,在逐步完善本国体制机制的基础上达到欧盟设定的条件后才可入盟。

表1:“法德轴心”在中东欧的利益关切的变化

首先,要测定水泥凝结需要的时间,应对其标准稠度的用水量进行检测。而该检测需要利用试验对不同含水量的水泥净浆的穿透性进行测定,再确定标准稠度水泥净浆的含水量。实验人员可以按照一定的比例添加水,将水泥净浆用搅拌机进行充分搅拌,得到标准稠度的净浆,将其装入模中,进行刮平处理,处理后得到的样品放入养护箱中进行养护工作,将水泥加水的时间作为凝结的起始时间,再每30min对样品进行一次测试,并使用维卡仪进行测定。当其达到终凝状态时,查看时间,得到其凝结时间。

所以马克龙执政下的法国对于中东欧国家的政策关切与以往政府相比会有调整,其基本前提是在纵深方向深化欧洲一体化改革与捍卫欧盟的集体利益。法德合作作为欧盟改革的引擎,需要中东欧伙伴为其注入活力。可以说,双方的互动对于实现彼此战略意义极其重要,中东欧国家若是表现出对法国牵头的欧盟改革议程的支持,则可借此契机增强自身在欧盟中的话语权,西巴尔干国家也可获得法国对其入盟的支持,进而缓解近几年在入盟标准上不断遇到挑战而陷入停滞的困境,此外也可缓解中东欧国家对防务、税收和财政领域被边缘化的担忧。而法国则凭借对于中东欧国家的战略重视积累更多的政治资本,为“法德轴心”重启以及加速前进提供动力、凝聚共识。

从前我国对美出口的一些机械类产品享受着零关税的待遇,产品质优价廉,在美国市场内的竞争优势明显。而在美国对华出口产品加征25%的关税之后,国内部分出口企业,出口美国市场的产品价格将会和沃尔沃、卡特、小松等一线品牌的价格基本持平,甚至会超越外国品牌的价格,导致我国的出口产品将失去价格和竞争优势,丧失在美国市场快速发展的机遇。

“法德轴心”重启后,两国力求在多层次和多领域与中东欧展开协商和合作,而中国在“16+1”和“一带一路”的机制框架下高度重视经贸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这两个关键领域,在2016 年在第五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期间,支持“一带一路”金融建设的中国-中东欧基金成立。㉖ 该基金旨在通过撬动全球资本以重点投资中东欧具有产业发展前景的项目。 在互联互通方面,2017 年11 月中国与塞尔维亚合作建设的跨境基础设施项目匈塞铁路贝尔格莱德至旧帕佐瓦段开始动工。可以说,交通运输和商业网络对于法德吸纳中东欧国家融入欧洲具有战略意义,而中国目前所触及的正是这些核心环节,这与法德两国的未来诉求有所冲突。伴随着“法德轴心”的重启,回归中东欧是法德重振欧洲的战略重点,所以法德对中国和中东欧国家的合作会倾注更多的考虑和谋划。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一直是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合作项目中极其重要的一环,中国企业在塞尔维亚、黑山和北马其顿等国相继承建了一系列交通基础设施项目。但是“法德轴心”重启之后,“为了新的欧洲主权”的尝试推动法德两国绘制涵盖多方面改革的发展蓝图,其中更加严格的贸易投资标准是开启改革进程的欧盟倡议下重要的一环。长期以来,入驻中东欧地区的中国企业主要以国有、大型企业为主,这容易引起包括法德在内的欧盟以及当地企业的担心和忧虑,所以增加信息透明度是“法德轴心”重启后欧盟对中国在中东欧地区经贸合作的准入性标准。

“法德轴心”对中国-中东欧合作进程的关切尤为重要。2012 年4月,第一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在华沙举行,与会17 国发表了《中国与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新闻公报》,㉓ 《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五年成果清单》,外交部网站,http://www.mfa.gov.cn/web/zyxw/t1514537.shtml 近几年来在“16+1”的框架下各方通过整合联动与结构升级推动了彼此的经贸投资合作并且优化了该区域的经济利益格局。“法德轴心”的重启宣示两国将进一步推动欧洲一体化建设,中东欧的巨大潜力使其成为重要的地缘政治力量,中国与中东欧持续升温的政经热度自然使法德有所提防。德国对中国积极开展同中东欧国家合作的警惕心理最强,抵触情绪也最大,㉔ 朱晓中:《浅谈主要大国在中东欧的利益格局及对16+1 合作的影响》,载《区域与全球发展》2017 年第2 期,第52 页。 并对中国的投资活动贴上了渗透与分裂的标签。德国总理默克尔在2018 年2 月会见马其顿总统时便表示,希望马其顿与中国的经济合作不要与政治挂钩,而且开放“不能只是一方,而应该是各方”,而法国总统马克龙也警告说一些欧洲国家对于中国的利益诉求过于开放,“有时甚至会以牺牲欧洲的利益作为代价”。㉕ 《默克尔吓唬马其顿:警惕中国在巴尔干施加“政治影响”》,观察者网,2018 年2 月22 日,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593093982360199964&wfr=spider&for=pc

与此同时,“法德轴心”的重启是在英国脱欧、民粹主义兴起以及难民问题积重难返的背景下产生的,所以重启后的法德合作将注重欧盟内部的改革和利益调整,并且吸纳能促进欧洲协调发展的外部因素,欧盟会促进与主要大国多边关系的健康平稳有序发展,为重振内部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所以重塑在中东欧地区的话语权并不意味拒绝排斥中国的参与,尽管“法德轴心”重启后的欧盟依旧会在中东欧地区的利益上与中国有竞争之势,但是法德允许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寻求符合共同利益的最优解,在中东欧地区的合作议题上,欧盟不会挥舞大棒蛮横干涉,侵犯中国合理合法的利益。只不过中国在中东欧开展投资贸易时,一定受到欧盟规制的约束以及法德的限制和竞争。

三、“法德轴心”重启对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的影响

自2012 年中国-中东欧合作启动以来,双边通过“企业为主、政府推动”的模式实现了融合与对接,经贸合作区、基础设施以及贸易投资的共建共享使得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经济联系更为紧密。“法德轴心”重启后,其致力于在全球化新形势下推动建立更为安全、繁荣与团结的欧洲,中东欧国家则是法德发展内部力量、增强集体对外话语权的拉拢对象,这对于新形势下中国在该区域的经贸投资与合作而言是不可避免的挑战。

(一)欧盟政策规范制约经贸合作

作为中东欧地区持久的利益攸关者,法德领导下的欧盟对中国打通中东欧市场存在极强的关切与担忧。“法德轴心”重启之后,两国的关切对象扩大至整个中东欧,并支持深化一体化的改革,力求中东欧在整体框架下与欧盟规范契合。德国较重启之前表现出更积极主动的姿态,并一如既往延续自身在中东欧固有影响力的状态;法国在重启之后更重视欧盟的整体改革,合作对象也扩展至整个中东欧。可以说中东欧在“法德轴心”重启后被赋予了欧盟改革的使命,中国企业在进入中东欧市场的过程中也会遇到更多的限制和挑战。

德法对于中国的投资政策与政治利益的挂钩存在固化的忧虑,欧盟深知中国对于提升欧盟经济的积极能动作用,也无法回避中国企业对于中东欧产业链和价值链整合升级的促动作用,但是德法两国依旧会对中国在该地区的经贸合作有所防范。所以近几年欧盟对于中国经济的竞争性担忧开始落实在提案政策层面,2016 年5 月欧洲议会通过的非立法决议拒绝对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承认,随后11 月欧盟委员会提交了关于市场扭曲概念的提案,㉗ 《欧盟企图逃避条约义务不利于中欧经贸合作大局》,中国青年报,2016 年12 月13 日,http://zqb.cyol.com/html/2016-12/13/nw.D110000zgqnb_20161213_4-04.htm 此提案意在维持贸易防御措施和出台更为详细的反倾销反补贴方案。2009 年里斯本条约的签署赋予了欧盟对外国直接投资的专属权限,㉘ 2009 年12 月生效的《里斯本条约》规定欧盟可在投资市场准入、投资保护等方面代表成员国对外开展投资协定谈判,外国直接投资正式被纳入欧盟的共同贸易范畴。 此外欧盟在基础设施和贸易等方面都享有监督和协调的功能,所以其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通过标准的设置以及投资的审查影响中东欧国家与第三方之间的经贸合作。德国等部分欧盟成员国也希望在欧盟层面形成相应的政策,对中国的投资行为予以规范。德法等国对中国的投资有多方面的担忧,首先以德法为主导的欧盟认为中国投资方以国企为代表,属于“非开放型国民经济”,担心欧洲市场公平竞争的环境遭到损害。其次对中国企业透明度的怀疑也使德法等国担忧欧洲的公共秩序和经济安全会受到危及,正如索菲·莫尼耶(Sophie Meunier)所言,“在国家主导的资本主义体系中,决策的不透明和国有企业的优势结合在一起,掩盖了中国企业投资欧盟的真实目的”。㉙ Sophie Meunier,“Divide and conquer? China and the cacophony of foreign investment rules in the EU”, Journal of European Public Policy , 2014, p.1009.2017 年9 月,欧盟委员会颁布了《有关外国投资者对欧盟直接投资的法规草案》,㉚ 陈新:《中德关系发展需常走动、多沟通》,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网站,2018 年5 月21 日,http://ies.cass.cn/wz/yjcg/zogx/201805/t20180521_4272135.shtml 在法规层面上确立了外商投资的审查框架,随后德国联邦参议院对这一审查框架予以支持。欧盟也出台了限制投资进入公共采购市场的法律文件,此外中国公司面临的另一个障碍是欧盟基金在基础设施投资方面的高比重,㉛ Marcin Kaczmarski, Jakub Jakóbowski, China on Central-Eastern Europe:‘16+1’as seen from Beijing.2015, p.4. 因为这会对中国企业的招标产生一定程度的制约。

重视儿童的好奇心,并有效的加以保护,那么当儿童长大之后,掌握了已知的文明,需要进一步由已知开拓未知,从事创造活动时,这种人类原始的创造特质就会扮演起举足轻重的角色。④反之,便会使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渐丧失曾经流在自己血液中的无边好奇、无限勇气等这些原始创造特质。

重启后的“法德轴心”将高度重视自身以及欧盟在中东欧地区的利益,随着中国企业入驻中东欧市场,法德会疑虑中国对该地区“以经促政”,担忧中东欧的政治格局发生分化重组,削弱法德的政治经济影响力,所以中国在中东欧地区的贸易合作将会受到欧盟法律政策的羁绊和制约。

(二)冲击中国实际贸易投资

自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框架确立以来,中国在中东欧市场的经贸投资总体呈发展趋势。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双边贸易稳步增长,相互投资呈扩大趋势,2019 年1-4 月,中国与中东欧17 国的贸易额为285.5 亿美元,同比增长7.9%。㉜ 《中国与中东欧国家贸易合作潜力巨大》,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官方网站,http://www.china-ceec.org/chn/zdogjhz/t1668914.htm

但实际上,受到“法德轴心”重启对该地区更多的市场倾斜影响,中国企业在中东欧许多行业的参与和投资会因德法传统的优势而受到排挤。中东欧的一些国家已经与德国形成了固定的产业链关系。例如,捷克的北波西米亚地区与德国萨克森州相邻,通过产品和服务出口范围的扩大,捷克企业降低了生产成本,建立合作网络关系从而从而实现经济目标。㉝ Birgit Leick ,“Barriers to co-operation and competitive advantage: cross-border business networks of Saxon and Northern Bohemian firms”, Journal for East European Management Studies , 2011,p.174.中东欧国家尤其是维谢格拉德集团成员国的显性比较优势不断进化,技术密集型的出口增快尤快。㉞ 朱晓中:《冷战后德国与中东欧国家的关系》,载《俄罗斯学刊》2015 年,第314 页。 法德轴心重启之后,两国将通过技术转移和劳务外包与中东欧建立生产链联系,因标准输出的优势享受分工的便利以及生产结构的升级。中东欧国家通过集约型的经济技术合作将本国业务外溢至国外市场,从而实现盈利创收,并实现生产领域的专业化,成功联结区域外部市场。

今年以来,武汉理工大学大力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宣传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落实学校食品安全主体责任,使广大师生了解食品安全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形成人人关心、支持、参与食品安全工作的良好氛围,共同筑起食品药品安全“防火墙”,切实保障师生“舌尖上的安全”。

目前而言,中国无法撼动法德两国在传统优势行业的地位,在中东欧国家的贸易投资增长空间也有上限。实际上中国在该地区的经济活动远远低于预期,以中国和欧盟对中东欧国家的出口额作为比较维度,可以发现中国在该地区的实际出口额所占比重极小,与欧盟存在很大的差距。目前,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贸易额只相当于中国与欧盟国家贸易额的13%左右,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同时也说明双边的贸易合作仍处于起步阶段。斯洛伐克学者图尔萨尼(Turcsanyi)认为,中国在部分中东欧国家并未履行资金投入的承诺,以捷克为例,预期的300 万欧元并没有完全落地;自16 + 1 平台成立以来,FDI 和出口量在该地区几乎没有变化。㊵ Richard Turcsanyi,“Growing Tensions Between China and the EU Over 16+1 Platform”, The Diplomat, November 29, 2017, p.2. 学界与公众层面也存在对中国在中东欧国家实际经济产出的现实质疑。中东欧国家普遍非常看重欧盟结构基金的积极作用,并认为中国提供的贷款规模小、条件严格、“不好用”。㊶ 金玲:《中东欧国家对外经济合作中的欧盟因素分析》,载《欧洲研究》2015 年第2 期,第33 页。 所以不管从现实还是预期角度,中东欧国家依旧寄希望于德国和法国为区域发展提供支撑,同时由于欧盟技术标准和贸易政策的约束,中东欧国家对欧盟表现出了较高的依赖度,“法德轴心”重启后这种趋势会呈扩大之势,中国在该地区的经贸份额也会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

(三)限制基建设施的准入

Foot和Howe[7]认为合作学习包括三大关键部分:1)为了达到某种高层次的目标而进行的学生团队合作;2)学习任务分担到每个团队成员,每个成员承担不同的任务;3)个人的贡献最终汇聚成整体,以此来确保目标的达成。

2.党建要为央企机制创新服务。在现代企业制度的背景下,央企党建既要服务于企业的经济生产,又要保持党组织的政治本色。现代企业制度中,企业党组织并不属于现代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但在我国,党章和党的相关文件又规定国有企业,尤其是中央企业的党组织除了负有自身建设和宣传教育的职能之外,还要参与企业重大问题决策和实施监督企业经营管理者的职能,以此维护国家、企业和员工三方的利益。因而,党组织如何通过相关的途径、方式和机制发挥作用,参与现代企业管理和发展成为必须。

德国媒体曾表示,公开招标无法保证中资企业中标项目建设,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中国迄今为止主要投资在巴尔干半岛而非东欧国家,因为欧盟的招标规则在塞尔维亚并不适用。㊷ 李文红:《德国对“16+1 合作”的若干疑虑探讨》,载《黑河学刊》2019 年第3 期,第73 页。 所以对中国在基建设施投资缺乏透明的指责是中国进一步参与更大范围的基建项目的阻碍。此外,德国还在欧盟诸国中带头完善投资审查机制,2018 年德国国有银行曾收购国家电网运营商的股份以阻止中国国家电网的入股。

法德出于加速融合的考虑会形成在中东欧地区的政策倾斜以及加强对中国合作机制的防范,中国也需要在新的欧盟环境转向之下落实更为平衡与务实的贸易合作政策,在不妨碍欧盟市场运作自由化的前提下凝聚认知、建设积极的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

但是在“法德轴心”重启后,欧洲一体化加速的两个引擎国在中东欧地区的利益重合呈扩大之势,两国在各自的发展战略中探寻到共同的利益结合点。德国依旧保持对中东欧国家关注的连续性,关注范围基本覆盖了整个中东欧国家。而法国在重塑欧盟的理念指引下重燃与中东欧国家的合作,在具体路径上表现为在多层次、多领域推动中东欧国家融入欧盟,并主动寻求关系的修复升温之道。所以法德两国在重塑欧洲的使命指引下对中东欧国家产生了更多战略倾斜,在众多方面开始建构自身话语权,寻求在多层次、多领域推动中东欧国家与欧盟保持契合,有序完成法德在中东欧地区的利益调整,同时积极吸纳适应欧盟规范的外部因素以促进中东欧国家的协调发展。对法德而言,保持在中东欧的战略影响力并视为该区域重要的利益攸关者符合其国家利益,况且中东欧国家还是协调欧洲国家间集体合作的重要行为体。

四、结论

2017 年以来,法德两国不断寻求共识,两国领导人在诸多方面商讨深化欧洲一体化的途径,推动欧洲一体化深入发展,认为其中一个条件就是协调好中东欧国家与以法德为代表的老欧洲的关系。“法德轴心”重启后,法德两国在中东欧的利益呈重合之势,为了维护欧洲的整体利益,法德两国在中东欧有更重要的利益关切,这也是法德深化欧盟改革的必要路径。具体来说,法德两国希望保持对中东欧关切的连续性,使中东欧国家在欧盟的框架下达成制度的转型、经济的市场化建设和防务的集体化,将中东欧国家纳入到欧洲一体化的轨道并防止该地区出线“权力真空”是法德两国的利益诉求。所以,法德的中东欧政策表现为重塑在中东欧国家间的话语权和推动中东欧国家在多层次与多领域与欧盟保持契合,回归中东欧并保持对中东欧的战略倾斜,有序完成在中东欧地区的利益调整,同时积极吸纳适应欧盟规范的外部因素以促进中东欧国家的协调发展。

其次,德法经贸联系会对中国的实际贸易投资额产生冲击。欧盟国家在该地区的经贸投资占据主导地位,对中东欧国家的投资占比依旧很高,其中法德两国是贸易投资的主要国家。1990 年-2016 年,在中东欧国家中,来自欧盟成员国的外商投资占比在80%左右,制造业、金融业、贸易等行业的外商投资占据较大比重。㉟ 《“一带一路”区域支点:中东欧践行》,商务部网站,2017 年12 月1 日,http://www.mofcom.gov.cn/article/i/jyjl/m/201712/20171202679186.shtml 法国科法斯咨询公司发布的《2015年中东欧地区500 强企业分析报告》显示,罗马尼亚的本国资本持股率为21%,捷克和波兰分别为37%和43%,㊱ 《〈2015年中东欧地区500强企业分析报告〉发布,波兰、捷克、匈牙利入围企业数量最多》,商务部网站,2016年9月18日,http://www.mofcom.gov.cn/article/i/jyjl/m/201609/20160901395505.shtml 本地企业规模相对较小,而外资持股比例则略高。2016 年,保加利亚从德国进口的贸易额约为65 亿保加利亚列弗(BGN),德国也是保加利亚所有贸易市场国中份额最大的国家,占保加利亚年总进口额的13.1%,而在2017 年,从德国进口总额升至72 亿保加利亚列弗(BGN)。㊲ 数据来源于保加利亚国家数据统计局,http://www.nsi.bg/en/content/7991/main-trade-partners 2012 年维谢格拉德四国自德国的进口额占GDP 的16%,㊳ 金玲:《中东欧国家对外经济合作中的欧盟因素分析》,载《欧洲研究》2015 年第2 期,第31 页。 而在匈牙利的外资投资存量比例中,德国也常年位居第一,2017 年的进口比重达到了22.3%。㊴ 基础数据来源于匈牙利政府网站,比重由笔者计算得出,https://www.ksh.hu/docs/eng/xstadat/xstadat_annual/i_qkt015a.html 相较而言中国的在中东欧的外商投资比例较低。

“法德轴心”重启意味着法德都需要在国际舞台上扩大影响力,为“新欧洲”的梦想注入新活力。中国也应抓住机遇,深化与中东欧国家的合作,并且兼顾法德主导的欧盟的利益诉求,形成共赢的合作局面。首先,中国应该尊重整体规章制度,巩固法德战略信任。中国需要在欧盟层面与德法建立政治互信,及时扭转信息不对称趋势,通过前期的政治经贸往来可以得知德法整体的外交政策是务实且理性的,所以中国需要在项目落地过程中遵守欧盟相关的环境和劳工标准,并且与德法两国培养共同的互补共赢意识,减少欧盟层面对中国经贸投资的限制与羁绊。目前德法为代表的欧盟对中国企业的主要投资集中在企业并购有所不满,认为中国企业并没有给当地就业和经济发展带来实质性的帮助,所以中国企业未来可以通过绿地投资来加强与中东欧国家的合作,从而巩固德法等国对中国投资的战略信任。但是欧盟对“16+1”合作机制从未释放出阻挠的信号,德法等传统成员国也相继加入了亚投行,所以在“法德轴心”重启后,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合作不会面临刻意的破坏与反对,只要中国尊重欧盟的规章制度,主动配合与接收欧盟的审查和规范,“16+1”合作局面将继续深化。

在中东欧国家层面,中国需要通过经贸往来与商业投资消除整体的认知偏见,并且积极适应当地的政策法规以及行政环境。以“一带一路”倡议以及“16+1”合作为依托,为当地居民和企业提供优质信息和服务,增进其对中国企业的了解和认同。中东欧在政治转型和经济市场化的过程中存在政党发育不成熟以及决策实施分离的行政漏洞等问题,中国企业在当地投资时也需要把握整体的社会动向,在走入中东欧的过程中提供优势资源并且提升自身企业影响力,为当地社会接纳的同时也可巩固法德的战略信任。

其次,中国应该避免动摇法德固有利益,培育差异化投资模式。中国应尊重法德在中东欧的固有利益,在不触动其利益格局的前提下寻求与法德在相关领域的合作。在欧盟促进中东欧国家转型而设立的结构基金中,德国历来是主要的参与者,“魏玛三角”的重振与马克龙对欧盟整体改革的关切又使法德可以合力增加政治投入、弥补领导资源的不足,所以德法也会把资金投入到中东欧的经济建设以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以及基础设施的更新。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在南欧有部分的基建对象,所以中国与德法可以在原有项目的基础上继续合作完善旧有的基础设施,既可主动规避欧盟对外资投入的限制,也可充分利用欧盟对该地区的政策资金以及商业资金支持从而实现优势互补。法国作为欧盟领导核心的再回归,也可以弥补德国在欧盟治理中的困境以及资源不足,中国若是能主动参与区域组织合作并且在可再生能源开发等方面探索与欧盟主要领导国的联动机制,将营造有利于自身发展的整体环境。

中国政府和企业也应与包括法德在内的欧盟主要大国加强对中东欧市场的开发。可尝试在德法两国的优势领域与其展开共同投资,加强“16+1”机制与法德的第三方合作,既可培育法德两国与中国企业的互信,也可以表明中国企业与政府不侵犯德法原有利益的立场。例如,在德国具有优势的制造业方面,中国企业可联合在同一产业链不同位置的德国企业在中东欧投资。

中国企业需要在中东欧地区通过投资方式的优化以及差异化合作的措施,提升自身的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首先由于中国对中东欧16 国存在着投资轻重的差异分布,所以中国企业也应探索在不同国家、不同行业采取不同投资方式的模式,根据企业自身性质以及产出的领域选择合资、兼并或者开展跨国直接投资。其次中国企业可以依据中东欧国家与德法两国的联结程度,对这些国家采取循序渐进和差异化的投资模式。维谢格拉德集团的制造业、斯洛伐克的电子产品都有很强的比较优势,并且已经与德国形成了固定的产业链,所以中国企业要避免在这些行业与德国形成直接竞争。而西巴尔干的地中海沿岸国家农产品丰富,但由于整体上这些国家的产业整合度低,并没有形成强大的规模效应,且德法两国企业的参与度较低,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产业潜力,所以中国可在这些区域培育发展点,通过交通物流的改善和产业的升级整合以扩大经贸合作,既可提升该地区国家的贸易积极性,也可为中国国内经济建设提供发展动力。

党的纪律分六大纪律,政治纪律是最根本、最重要的纪律。从党的性质来看,我们党是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一个政治组织,作为政治组织,体现在纪律上首先就是政治纪律。从现行政治建设的执行情况来看,政治纪律是遵守全部纪律的保障,党员干部所有的违纪行为,都是以违反政治纪律为起点,才会导致其他方面违纪行为的发生。因此,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突出强调政治纪律,多次指出:“讲政治、遵守政治纪律永远排在首位。要抓住这个钢,把严肃其他纪律带起来。”“对政治纪律,要十分明确地强调、十分坚定地执行,不要语焉不详、闪烁其词。”只有严肃党的政治纪律,才能维护党中央权威和党的团结统一,始终保证党的战斗力。

最后,中国应该提倡公开透明合作,化解法德疑虑担忧。近几年,中国和欧盟的投资谈判不断深化,双方就中欧自贸区的建立已经达成共识并提上日程,其中德国向来支持中欧自贸区的建立,法国也将在未来把中欧自贸区作为新的经济突破口。所以在“法德轴心”重启的基础上,中国可以在中欧自贸区构建的背景下吸纳中东欧国家的参与。目前而言,中东欧国家并未完全树立对中欧自贸区的身份意识,但是这些国家经济潜力巨大,中国可以以此为契机,与德法两国一道加强与中东欧国家的交流沟通,以中东欧国家为切入点,推动中欧投资协定谈判的完善,发挥彼此在经济上的互补性。

在谈判的过程中,中国应邀请欧盟主要国家的代表参会,让他们了解中国企业的进驻会严格按照欧盟的法制法规。同时,在参与当地经贸活动的过程中,中国企业需要加大公开度和透明度。德国官方曾指责中国企业在东南欧不参与公开招标,所以相关投资项目需要向外界出示公开的招标流程,消除法德等大国的疑虑。

“法德轴心”重启后,法国、德国将推动中东欧国家在多层次与多领域与欧盟保持一致,所以法德会在不同层级将贸易机制化和普遍化,这也增加了中国企业入驻中东欧地区的难度。所以中国也需顺应该趋势并丰富与当地各级官员和代表的会晤类型,投入相应的人力物力,在各个层次和领域通过对接打通合作渠道,消除法德主要疑虑,并给予中国企业在中东欧进行经贸投资的便利。

此外,法德前期的忧虑主要来源于对中国“以经促政”的恐惧,怀疑中国利用经济渗透分化欧洲,所以中国企业在与中东欧国家合作时要重经贸、人文交流,竭力减弱政治化的传播。通过实际的经济产出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使德法以及东道国看到中国企业的真实目的,并通过定期的文化活动和智库学术交流,消除对中国固有的刻板印象和误解。

伴随着中国日益成为世界经济的新引擎,中国对外经贸合作的力度不断加大,而中东欧国家近几年一跃成为中国对外经济布局中重要的合作伙伴,“一带一路”沿线所涉及的国家和地区有65 个,其中中东欧就占了16 个,自16+1 合作机制确立以来,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在基金投资、经贸合作、跨境金融、交通互联等方面展开合作,通过互补提高逐渐探寻到利益共同点。而在欧洲面临一体化危机以及经济衰退的不利局势下,法德也迫切需要重启两国合作模式、发展欧盟改革的政策工具,以提升欧盟的综合竞争力,中东欧国家也将在“法德轴心”重新启动后受到新的关切。

以法德为轴心的欧盟将作为强有力的行为者在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合作中发挥明显的作用,中东欧国家的“向东看”政策不能无视“西欧”。㊸ 尤宏兵,黄寅申,王恬恬:《中国与中东欧国家产能合作的困境与选择》,载《国际经济合作》2018 年第3 期,第38 页。 所以中国在此背景下需要把握机遇、规避风险,探索区域合作治理的新路径,得到以法德为主导的欧盟的广泛认同和接纳。在新形势下如何谋求与欧盟、中东欧国家的共赢发展,是法德两国的集体考验,也是中国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检验自身能力的重要指标。

教学评价是教学设计的最后一步,在学习完一节课后,应该及时进行评价。课后的教学评价能够最直观地体现出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学评价可以通过moodle平台进行,教师将随堂小测试上传到moodle平台,以课后作业的形式布置下去,让学生进行解答,在这一板块,教师应该积极鼓励学生,让学生对翻译的学生充满兴趣。

作者简介: 沈钦韩,华东师范大学硕士,《文汇报》国际部记者。

标签:;  ;  ;  ;  ;  ;  ;  

论“法德轴心”的中东欧政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