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市场化改革与银行风险控制_银行论文

利率市场化改革与银行风险控制_银行论文

利率市场化改革与银行风险控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风险控制论文,利率市场化论文,银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去年,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掀开了新的一页。7月,央行行长戴相龙向外界宣布,中国将在 3年内实现利率市场化。9月,央行放开外币贷款利率,这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尝试。迄今,这 一改革正在不断推进之中。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展开必然对我国银行的生存环境和经营管理产 生重大影响。本文着重从政府的角度,借助金融约束理论为分析手段,就如何控制利率市场 化过程中的银行风险作些探讨。

一、利率市场化过程中的银行风险及其控制策略

我国现行的利率体系集利率的变动权于国务院,中央银行享有20%的利率浮动权,而商业银 行 只在名义上享有利率浮动权,实际上只有执行的义务。[1]严格的利率管制减少了银行经营 的风险,保证了银行体系的稳定,但也造成了银行风险意识淡薄,抵御风险能力差的状况。 利率市场化改革把行政命令决定利率转变为市场供求决定利率,增大了银行经营的风险。如 何在改革过程中控制住银行风险,继续保持银行体系的稳定,减少改革的总成本,成为政府 亟待解决的问题。想要控制住银行风险,首先需要分析利率市场化对银行风险的影响,然后 制定出相应的措施。

(一)利率市场化过程中的银行风险分析

从理论上讲,利率市场化是通过影响利率变动从而影响银行风险的。利率市场化对利率的 影响主要有两方面:一是造成利率多变,使利率不确定;二是解除利率压制,使利率回归均 衡水平而造成实际利率迅速升高。而银行风险一般可以分为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信用风 险和汇率风险等。利率市场化对这4种风险影响的分析如下:

1.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是指银行的流动性来源不能满足流动性需求,从而引发清偿问 题的可能性。从流动性需求来看,利率市场化一方面导致实际利率升高,有助于增加存款需 求,抑制贷款需求,从而减少流动性需求;另一方面导致利率多变,增加了储民提现的可能 性。但由于实际利率升高,储民转存高利率存款的可能性更大。这样,改变的只是存款的利 率和期限结构,而对流动性需求影响不大。虽然利率市场化容易造成宏观金融不稳定,但引 发储民挤兑的可能性不大。我国储民已习惯于各种改革,对建立于国家信用基础上的银行信 用深具信心。从1993年到1995年的高通货膨胀到银行不良贷款的巨额增长都不能明显降低我 国的储蓄率,已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从流动性来源来看,利率市场化有可能增加银行不良贷 款的数量从而减少流动性来源。但进一步完善的货币市场为银行提供了强大的流动性来源。 只要银行在信贷风险上应对得当,不出现恶性的突发事件,流动性来源急剧减少的可能性不 大。因此,利率市场化对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影响不大。流动性风险不是利率市场化改革中 银行面对的主要风险。

2.利率风险。利率风险是市场利率不确定造成银行损失或额外受益的可能性。利率市场化 从3个方面增加了银行的利率风险:(1)利率多变,使银行利率敏感性资产与利率敏感性负债 的调整难以跟上利率的变动,造成二者不相匹配,减少银行利息收入。(2)银行对存贷款的 争 夺势必缩小存贷利差,减小银行利率操作的空间,增大了利率多变性的危害。(3)在利率迅 速上升过程中,较敏感的短期利率比长期利率上升更快,使从事短借长贷的银行蒙受损失。 无论是从理论上看还是从国外利率市场化的经验看,利率风险都是利率市场化给银行造成的 主要风险。

3.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指贷款不能如约偿还而给银行造成损失的不确定性。利率市场化 对信用风险的影响有3方面:(1)银行能以不同的利率区分不同风险的贷款,为低风险贷款提 供低利率,对高风险贷款规定高利率,有利于银行提高贷款风险管理的效率,减少信贷风险 。(2)实际利率升高,增加了借款人的利息负担,增加了贷款违约、拖欠的可能性。(3)由于 市场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风险:一是由于银行事先无法确知借款人风险状况所造成的逆向选 择风险,即实际利率升高迫使低风险借款人退出信贷市场,而高风险借款人成为银行客户; [2]二是由于银行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道德风险。利率市场化赋予银行 经理人员影响贷款利率决定的权力,容易造成经理人员寻租的道德风险。逆向选择风险和道 德风险都会降低贷款质量,增加信贷风险。因此,利率市场化对信用风险有相当的影响。信 用风险一直是我国银行业面对的主要风险,虽经“债转股”有所缓解,但在利率市场化过程 中仍须谨慎对待。

4.汇率风险。汇率风险是指银行因汇率变动而遭受损失的不确定性。我国资本项目还未对 外放开,利率市场化不能使本币利率与国际利率趋于一致,也就不能通过二者之间的调整影 响汇率波动。并且,国内银行持有的外币资产和负债也不多,主要集中于中国银行。因此, 利率市场化对汇率风险影响不大。汇率风险不是银行面对的主要风险。

此外,改革往往造成经济不稳定,容易产生突发性事件。突发性事件能够导致银行财务状 况 迅速恶化,风险迅速上升。由突发性事件导致的银行风险不妨称为突发性风险。从理论上讲 ,突发性风险可能是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或信用风险中的一种,也可能是其中二者或三者 的混合。但由于突发性风险成因特殊,不妨单独予以列出。突发性风险具有不可预测性,破 坏性很强。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利率市场化对银行风险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利率风险和信用风险上, 对流动性风险和汇率风险的影响不大。利率风险和信用风险是银行和政府需要控制的主要对 象。 而至于突发性风险,由于它具有不可预测性,难以进行管理,但它终究要通过传统的银行风 险表现出来,银行只要增强风险意识,增加资本金,加强对已识别风险的管理,切实增强抵 御风险的能力,应该问题不大。

(二)利率市场化过程中的银行风险控制策略

一般来说,成功的银行风险控制取决于银行和政府两个因素:银行是内因,是主要因素; 政府是外因,是次要因素。因此,政府的风险控制策略,应该以激励银行降低自身风险为主 ,而以加强银行外部监管为辅。从政府已出台的措施看,主要是规定了利率放开的步骤,可 以简要概括为:先外币,后本币;先农村,后城市;先贷款,后存款;先大额,后小额。4 项步骤可以分开进行,也可以交叉进行。其中,先放开贷款利率,后放开存款利率是核心步 骤。央行首先放开外币贷款利率,就预示着这一步骤将贯穿整个利率市场化改革。政府放开 贷款利率后,仍然控制存款利率,旨在降低银行经营的成本,减少银行风险。因此,政府必 然将存款利率控制在竞争性均衡水平以下,这就为银行创造了获取租金的机会。租金指的是 超过竞争性市场所能产生的收益。银行所获的租金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存款利率低于其竞 争性均衡水平所产生的存款利差租金;另一部分是存款利率控制造成可贷资金不足,使 贷款利率高于其竞争性均衡水平而产生的贷款利差租金。政府控制存款利率,也即是在为银 行创设租金,激励银行改善经营管理,降低经营风险。但值得注意的是,租金也能引发银行 争夺租金的短期行为,以及经理人员寻租的道德风险,从而增加银行风险。因此,政府控制 存款利率政策的效果,一方面主要取决于由此产生的租金对银行激励作用的发挥,另一方面 也取决于银行外部监管的效率。

总的来说,政府采取的措施符合我们的策略分析。以下的论述就从银行的租金激励和银行 的外部监管两个方面展开。

二、利率市场化对银行的租金激励

(一)利率市场化租金与金融约束

长期以来,政府一直奉行为企业创设租金的存贷款利率控制政策,旨在激励企业扩大投资 ,以促进经济增长。而在利率市场化过程中,政府控制存款利率是为激励银行降低经营风险 ,减小改革的总成本。政府创设以上两种租金的意图、手段以及两种租金的获取者均不相同 。为了方便探讨,不妨把政府为确保利率市场化改革顺利进行而为银行创设的租金定义为利 率市场化租金。为深入分析利率市场化租金对银行的激励作用,我们不妨借鉴金融约束理论 的分析框架。

金融约束是赫尔曼、穆尔多克和斯蒂格利茨1997年针对发展中经济或转型经济而提出的金 融政策。[3]其本质在于政府通过一系列的金融政策在民间部门创造租金机会,目的是为了 减少由信息问题引起的妨碍完全竞争市场的一系列问题。特别是,租金诱导金融中介增加在 完全竞争市场中可能供给不足的商品和服务。金融约束需要满足一定的前提条件,包括稳定 的宏观环境、较低的通货膨胀率以及正的实际利率。一旦前提条件无法满足,金融约束就会 转化为金融抑制。[4]金融抑制是政府通过征收通货膨胀税从民间部门攫取租金的金融浅化 政策。金融约束与金融抑制的本质区别在于:前者是政府为民间部门创设租金,而后者是政 府从民间部门攫取租金。金融约束的主要政策有:(1)控制存款利率,使其低于竞争性均衡 水平。通过控制存款利率,降低银行经营成本,就创造了可增加银行特许权价值的租金机会 。为银行创造租金有两个重要作用:其一,减少了银行从事投机的道德风险,使其有动力成 为长期经营者,积极有效地监督企业,管理其贷款组合的风险;其二,促使银行寻求新的储 源,吸收更多的存款,推动金融深化。(2)限制竞争。控制存款利率只是防止了价格竞争, 非价格竞争仍然存在。向银行业的过度进入和现有银行的过度竞争都会消除租金。因此,政 府需要控制向银行业的进入,给先进入者以“专属保护”,使其暂时享有垄断权利。同时, 还须限制银行间的竞争,减少银行倒闭的风险,提高金融体系的安全性。这对整个经济具有 重要的外部效应。(3)限制资产替代。居民将正式金融部门的存款转化为证券、国外存款、 非正式市场存款或实物资产,都会减少银行获取租金的机会。因此,政府应当限制证券市场 和非正式银行部门的发展,限制资本外流,并维持低通货膨胀率和正实际利率。

金融约束除了上述3项基本政策外,还涉及一个金融约束管理问题。首先,要力争使金融约 束处于最优水平。存款利率控制幅度过大,容易造成负实际利率;控制幅度过小,供给的租 金不足,又难以对银行产生较强的激励。因此,存款利率控制应当适度,使金融约束的效果 达到最优水平。其次,防止官僚寻租。金融约束所设租金给政治家和官僚提供了牟取私利的 机会。只有打击政治性寻租,才能保证金融约束顺利进行。最后,金融约束是一种动态政策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金融深化程度的提高,金融约束的强度应作相应的降低,逐步过渡到金 融自由化。

简言之,金融约束的要旨在于通过存款利率控制以及市场准入限制和资产替代限制,为银 行提供租金激励。

利率市场化租金符合金融约束理论框架。首先,我国经济刚摆脱通货紧缩的阴影,正处于 新一轮增长周期的开端,供需基本平衡,物价涨幅温和,经济运行平稳。这符合金融约束的 前提条件。并且,政府只有保持宏观经济稳定,才能保证利率市场化改革顺利进行。利率市 场化改革的前提条件与金融约束的前提条件一致。其次,我国银行业准入及竞争状况。就银 行业准入而言,政府一直实行较为严格的进入约束,国有银行从一开始就是垄断者。[5]到 目前,4大国有银行在资产方面占据国内市场90%左右的份额,利润额比重近60%,存款和贷 款比重则一直在70%以上。这也反映出我国银行业竞争不足。即便考虑到加入WTO,外资银行 在过渡期内也难以跟国有银行争夺国内市场。因此,我国银行业垄断的状况在短期内难有大 的改观。再次,资产替代状况。在股市方面,截至目前,我国境内流通市值总额仅有1.7万 亿元左右。在国债方面,2000年底内债余额约1万亿元。两者相加也难与7万多亿居民存款余 额相比。且不考虑其他因素,单就股市和债市的规模而言,居民存款向证券市场的流动就受 到了限制。再加上我国短期内不会放松对资本项目的管制,资本外流受到严格控制。我国居 民除储蓄外,资产选择的余地不大。

以上第一点为利率市场化租金对银行激励作用的发挥提供了有利的宏观环境,第二及第三 点保证了租金不至因为银行竞争和资产替代而消散。政府通过控制存款利率给银行提供租金 激励,促使银行降低经营风险,以确保利率市场化改革顺利进行的过程,也即是政府实施一 次过渡性金融约束的过程。随着改革的深入,政府对存款利率的控制也将逐步减轻,最终过 渡到利率市场化。这符合金融约束是一种动态政策的观点。所不同的是,金融约束强调政府 不能从民间部门攫取租金。而在我国,获取利率市场化租金的主要是政府所属的国有银行。 这无异于政府直接从民间部门攫取租金。但是考虑到体制背景,由政府金融部门获取租金并 维持激励对我国经济转轨尤为重要。这也可以看作对金融约束框架的一个重要补充。[5]

这样,我们就可以在金融约束的框架内,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探讨利率市场化租金对银 行的激励问题。

(二)利率市场化租金对银行的激励作用及其影响因素

1.利率市场化租金对银行的激励作用

第一,扩大储源,增加存款。近年来,我国银行出现了存差扩大,资金充裕的情况。主要 是由于银行“惜贷”造成的。一方面,经济不景气,投资机会减少;另一方面,银行的责任 约束加强。银行怕承担风险,宁可把存款上存央行也不愿贷出。但是,随着经济复苏和贷款 利率放开,银行贷款可以获得正常利润和租金双重收益。只要边际贷款利率足够高,边际租 金为正,银行就有动力扩张贷款,也进而有动力扩张储源,增加存款。在央行7次下调利率 期间,我国居民储蓄存款年增长率仍保持两位数。加上经济复苏,居民收入增加。银行增加 存款的空间很大。第二,改善经营管理。一方面是为了降低经营成本。我国银行经营方式粗 放,冗员过多,机构庞大,经营手段落后,管理效率低下,经营管理成本过高,严重削弱了 银行的竞争力。为攫取利率市场化租金而扩张储源,又将增加银行吸收存款的成本。银行只 有裁减冗员,精简机构,实行集约化经营,才能使利率市场化提供的租金收益免于因“内耗 ”而消失。另一方面,是为了降低经营风险。(1)利率风险。贷款利率放开后,存款利率的 浮动范围也将逐步放宽。银行面临的利率风险有逐步加大的趋势。我国一直实行利率管制政 策,银行缺乏利率风险管理的经验。如果不能妥善处理利率风险,银行不但要丧失租金收益 ,还有可能面临经营危机。这促使银行引进先进的利率风险管理理论和方法,进行利率风险 规避型金融工具的创新,以及引进高素质的利率风险管理人才,加强对利率风险的识别和控 制能力。(2)信贷风险。在贷款软约束机制下,银行没有动力提高贷款质量,监督贷款的使 用和归还,导致不良贷款急剧增加。据官方统计,我国银行的不良贷款约占贷款总额的25% ,远远高于国际水平。而在贷款约束强化后,反而又出现银行惜贷的情况。贷款利率放开后 ,由于企业筹资成本增加,以及信贷市场上信息不对称,信贷风险进一步增加。银行贷款收 不 回,固然得不到租金收益,但惜贷也同样难以获取租金收益。这促使银行进行贷款风险管理 技术和方法上的创新,在降低信贷风险的基础上增加贷款。

2.利率市场化租金对银行激励作用的影响因素

第一,有利因素。(1)宏观经济稳定。目前,我国经济形势稳定,为银行提供了宽松的经营 环境,有利于利率市场化租金对银行激励作用的发挥。(2)利率市场化租金对我国银行十分 重要。我国一直实行扶持国有企业的低利率政策,存贷利差逐年缩小。尤其在1994、1995年 ,一年期存、贷款利率均为10.98%,利差为0。存贷利差不足降低了银行利润率,削弱了银 行资本金的基础。特别是国有银行,面对加入WTO和银行上市的压力,最亟待解决的问题就 是资本金不足。尽管政府在1998年增发2700亿元国债充实国有银行资本金,但到去年9月,4 大国有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分别为:工行4.57%,农行1.44%,建行3.79%,中行8.5%。其中, 只有中行达到巴塞尔协议8%的资本充足率要求。但中行也没能达到上市公司10%的资本充足 率要求,其他3家银行则相差甚远。利率市场化租金的出现正是银行提高利润率,充实资本 金的好机会,其重要性不言而喻。(3)银行商业化改革步伐加快。银行信贷资金管理体制 从规模控制管理向资产负债比例管理转变,使银行经营的自主权大为增加,有利于租金对银 行激励作用的发挥。随着加入WTO的临近,政府加快了银行上市的步伐。民生银行于去年11 月份成功上市,标志着银行上市从试点阶段进入实施阶段。银行上市的压力不仅促使未上市 银行加快股份制改造,建立并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也促使其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营业绩。 (4)银行外部约束强化。一方面,央行外部监管压力增大。针对我国银行不良资产比例上升 ,经营风险增大的情况,央行从1997年起加大了金融监管力度。金融监管从行政性向法制性 转 变,更注重对金融风险的监管。另一方面,市场竞争约束强化。虽然国有银行仍居垄断地位 ,但其他新型商业银行成长迅速,加上外资银行的进入,银行业竞争日趋激烈。银行外部约 束强化,迫使银行在攫取租金的同时,切实改善经营管理。

第二,不利因素。(1)利率市场化租金的短期性容易引发银行的短期行为。租金持续时间长 ,银行感到租金收益有保证,才有动力改善经营管理,致力于长期内租金收益最大化。而利 率市场化改革按计划只用3年,所产生的租金最多也只能持续3年,时间较短。这容易引发银 行盲目争夺租金的短期行为。银行的短期行为表现在存贷款业务粗放经营,片面追求规模扩 张。片面扩张存款规模,容易造成恶性竞争,引起银行筹资成本和流动性风险迅速上升。特 别是中小银行,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有可能出现经营困难。而片面扩张贷款规模,势必 造成贷款质量下降,增加信贷风险。(2)由于银行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信息不对称以及银行 内部控制机制不完善,存在经理人员寻租的道德风险。我国银行的内部控制制度缺乏规范性 ,没有严格的指标考核体系和考核制度。内控稽查机构缺乏权威性,内部控制实施不力。这 给经理人员滥用职权、牟取私利创造了机会。在贷款利率放开后,有可能出现银行经理人员 发放“人情利率”贷款,攫取租金的情况。特别是国有银行,委托人缺位,信息不对称尤为 严重。并且,国有银行与政府和国有企业的关系尚未理清,仍须承担相当数量的政策性贷款 。 政策性贷款涉及3方利益,难以有效管理,不仅容易造成贷款软约束,也给政府官员、企业 和银行经理人员寻租提供了便利。政策性贷款成了利益各方寻租的最佳对象,是银行道德风 险的最大诱因。

(三)利率市场化租金对银行激励效果的简要评析

利率市场化租金对银行激励的效果既取决于银行,也取决于政府。从银行方面来说,租金 的激励作用基本可以肯定,只是看银行有没有足够的动力抑制短期行为和道德风险的发生。 从 理论上分析,在金融改革推进的利率市场化这一步的时候,银行业应该已经比较成熟,特别 在银行外部市场约束和监管约束都已强化,面临加入WTO的时候,银行决策会更为谨慎。在 银行经营的一定范围和区域可能出现短期行为,但不会出现严重局面。而至于道德风险,问 题主要出在国有银行。这要求政府一方面为银行经理人员制定有效的激励机制;另一方面, 进一步深化国有银行商业化改革,减少国有银行政策性业务,并按照股份制的要求构建银行 内控体系。只要政府对银行道德风险足够重视,道德风险恶化的可能性不大。此外,政府的 任务还在于保持低通货膨胀率,对存款利率控制适度,为银行提供温和的租金激励;以及为 银行的租金激励制定配套措施,主要是为银行进行风险规避的金融创新提供便利。

总的来说,笔者对利率市场化租金对银行的激励效果持乐观态度。银行在租金的激励下能 够管理好自身的风险。

三、利率市场化过程中的银行风险监管

在激励银行降低自身风险的同时,政府还需要从外部加强对银行风险的监管。按照分业经 营,分业监管的原则,银行监管由中国人民银行负责。依照前述的分析,利率市场化过程中 ,银行风险监管的重点集中在利率风险和信贷风险上。需要针对两种风险监管的特点,制定 出 有效的监管措施。1.利率风险监管分析。利率有多变,且变化迅速的特点。因此,利率风 险不仅难于事前控制,而且容易迅速传递和扩散。对此需要建立保证监管信息迅速传递的信 息系统,使监管当局及时获取有关银行利率风险状况的信息,做好利率风险的事前监控,并 对出现严重利率风险的银行采取紧急措施。但由于利率风险监管在我国尚属于新领域,因此 当务之急是着手完善监管的组织体系和有关法令、法规的建设,使之满足利率风险监管的需 要。2.信用风险监管分析。利率市场化过程中的银行信用风险主要来自于银行的短期行为和 道德风险。短期行为是由银行粗放经营所造成,监管当局只要加强对银行资产负债结构合理 性的监管,硬化银行财务约束就能收到满意的效果。而重点是对银行道德风险的监管。道德 风险的主要当事人是银行经理人员,不仅需要加强内控体系的建设还需要保证监管当局获得 真实的银行风险信息。此外,还涉及到突发性风险的监管。虽然突发性风险具有不可预测性 ,但它终究是通过传统的银行风险的急剧增加表现出来。为此,监管当局应当加强风险预警 系统的建设,及早发现问题,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经过上述分析,可知利率市场化过程中的银行风险监管措施主要有:第一,监管当局成立 专门负责银行利率风险监管的部门,并参照巴塞尔委员会发布的《利率风险管理原则》,从 监管当局到银行,建立一套符合我国银行业实际情况的利率风险监管体系,制定出相关的法 令 、法规,实现利率风险监管的法制化。第二,建立会计监管制度,满足利率风险监管对信息 及时性和信贷风险监管对信息真实性的要求。我国银行对公众的信息披露不透明,对监管当 局的信息报告不及时、不真实,削弱了银行的市场约束和政府对银行的监管效率。这既有技 术上的因素也有体制上的因素,解决信息问题切实有效的办法就是建立会计监管制度。在技 术上,通过会计电算化可以实现电子化监管。在体制上,由监管当局所设立的会计监管部门 和 银行会计部门构成的信息交流系统,能够高效率的运转。会计监管制度不仅是应对利率市场 化之所需,也是知识经济时代对银行监管的要求。第三,加强银行内部控制。监管当局应加 强对银行内控体系的要求。银行应定期审查其内控体系的有效性,并将审查结果呈报监管当 局。监管当局有权要求银行修改或完善其内控体系。内控不严是信贷风险的主要隐患。尤其 是国有银行,存在委托人监管缺位的情况。监管当局并不能包办委托人监管,银行经理人员 的权力缺乏约束。国有银行的首要任务是按照股份制的要求建立并完善银行法人治理结构, 建立内部权力制衡机制。第四,加强对金融创新的监管。对银行进行风险规避的金融创新 ,监管当局应当鼓励,但同时也要制定相应的监管措施。特别在鼓励银行进行以利率为标的 的 衍生金融产品创新上,要有充分的准备。第五,提高监管人员的能力与素质,满足银行风险 监 管的需要。我国原来的银行监管是“准入性监管”和“行政性监管”,监管人员缺乏风险 意识和风险监管的经验。建立监管当局与银行之间的人员交流机制,使年轻的监管人员熟悉 银行风险管理,是提高监管人员能力的有效途径。

总之,利率市场化过程中银行风险监管的重点是利率风险和信用风险,需要解决的主要问 题是信息问题和体制问题。由于银行风险与其他金融风险是相互影响的,银行风险监管也就 不是孤立的,应该与宏观金融风险监管和金融市场风险监管有机结合起来。政府对利率市场 化金融风险的控制是由货币控制、银行风险控制和金融市场风险控制构成的有机整体。

标签:;  ;  ;  ;  ;  ;  ;  ;  ;  ;  ;  ;  ;  ;  ;  ;  

利率市场化改革与银行风险控制_银行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