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筒仓设计规范》修订情况简介

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筒仓设计规范》修订情况简介

一、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简仓设计规范》修订简况(论文文献综述)

符越[1](2020)在《苏南地区农村住宅围护结构低能耗技术适宜性评价体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时代的发展,农村地区的建设和发展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和重视,与城市住宅相比,农村住宅的建设一直处于相对落后的局面。在夏热冬冷的苏南地区,室内热环境质量差、能效低等问题一直影响着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的改善。而围护结构作为农宅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是影响建筑节能、室内热环境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由于农宅自筹自建的方式、对建筑低能耗技术认识不足和各主体的利益不一致等问题,都造成了农宅低能耗技术推广困难。如何兼顾各方面利益,针对苏南农村地区本身的地域特点,选择适宜的围护结构低能耗技术成为亟待需要解决的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按照综合评价理论构建苏南农宅围护结构低能耗技术适宜性评价体系。具体工作包括:第一部分,课题背景和理论研究。通过对适宜性技术理论的梳理,针对不同的利益主体,建立苏南农宅围护结构低能耗技术适宜性评价的需求导向框架。提出农宅低能耗技术的推行,必须在节能性、经济性和环境性之间寻求的最佳结合点。第二部分,苏南农宅围护结构低能耗技术整理和基准建筑确定。结合现状调研和文献研究,用统计分析法提炼苏南农宅的基准建筑和常见围护结构材料构造特点,并根据当地地域特点,整理符合苏南当地的地域特征围护结构低能耗技术,为进一步研究打下基础。第三部分,研究对象的适宜性定量分析。根据苏南气候特征,针对农宅围护结构特点,分别使用建筑能耗动态模拟预测法、全寿命周期成本法和全寿命周期环境影响法,构建围护结构低能耗技术节能性、经济性和环境性的核算模型。并通过计算,确定各评价指标的参数值及指标分项权重。提供了不同视角下,不同围护结构最佳低能耗技术的类型、材料和构造。研究为经济性、环境性评价研究提供了定量分析参数,为实际的设计提供指导和评价基础。第四部分,建立苏南农宅围护结构低能耗技术评价体系。在评价指标、数学模型、权重因子和评价结果表达的框架下建立评价体系。针对不同的参数特性采用不同的无量纲法统一分值,采用层次分析法和专家评价法确定一级权重,最后建立综合性评价体系。并开发了便于用户评价的软件工具。最后应用评价软件对南京江宁某农宅进行了试评估,验证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及实用价值。本文从适宜性理论出发,在综合评价框架下,借助跨学科知识构建苏南农宅围护结构低能耗技术适宜性评价体系。研究结合实地调研进行模拟计算和回归理论研究,探寻研究对象的节能性、经济性和环境性的综合效益最高值,达到了技术选择决策的客观性和全面性,在平衡居住质量和环境负荷的同时,兼顾各方利益,最终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

胡少翔[2](2020)在《水利水电工程移民档案管理研究 ——以ZHW抽水蓄能电站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水利水电工程移民档案是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安置工作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历史记录,它反映了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安置的全过程。水利水电工程移民档案管理是贯穿整个移民工作的重要内容,是保证移民档案完整、准确和有效利用的基石。做好移民档案管理工作,对推进移民安置工作,服务移民群众具有重要作用。为规范移民档案管理,国家颁布了《水利水电工程移民档案管理办法》,对移民档案的管理体制与职责、归档与移交、档案验收、归档范围与保管期限、奖励与处罚等作出了规定。但在移民档案管理实际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导致移民档案的完整性、系统性和有效利用得不到有效保障。因此,如何完善移民档案管理工作,是档案界和移民界亟待重视与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本文以ZHW抽水蓄能电站移民档案管理为例,通过实地参与归档工作,围绕实际归档情况,对照移民档案管理办法,识别其中需完善之处,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本文首先从移民档案管理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展开,阐述了移民档案及管理的作用、意义,介绍了ZHW抽水蓄能电站工程、移民安置实施、移民档案管理的概况,梳理了水利水电工程移民档案管理政策规定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为下文的研究做铺垫;其次,从前期工作、实施工作、管理监督、资金财务四个方面介绍ZHW抽水蓄能电站移民档案实际归档情况,并分别参照移民档案管理办法中对应的归档要求,指出档案中问题,分析成因,提出建议;最后,将问题进行归纳,结合J县移民档案管理实际情况,从三个方面展开研究。一是对移民档案归档范围中不完善之处的研究,提出了归档范围分类逻辑不清、指标设计深度不够、保管期限划分标准不清等问题,并提出对应的修订建议;二是针对移民档案管理办法中有关管理职责、人员、移交等方面的条款提出完善意见;三是根据J县移民档案管理工作实际情况,归纳出档案意识薄弱、档案工作人员专业素质不高、档案利用不善等问题,提出了增强档案意识、加强培训指导、完善档案利用制度等建议。

张文波[3](2018)在《中国古代建筑遗产防灾减灾策略与措施研究》文中指出我国古代社会遗存至今的建筑遗产承载着丰富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作为不可移动文化遗产的一种重要类型多数暴露于室外环境中,这使得这类遗产不可避免地面临自然环境突变带来的灾害破坏风险,尤其是近些年发生的“汶川5·12大地震”、“玉树地震”、“海地大地震”、“印度洋海啸”、“尼泊尔大地震”、“日本熊本大地震”等骤发性自然灾害对各国建筑遗产造成了难以估计的损害,引起国际遗产保护领域的高度重视。过去很长一段时期,遗产保护领域面对这种惨痛的灾害教训只能“被动应对”,这种“先破坏,后保护”的应对方式远无法恢复灾害造成的遗产损失。为了应对这种全球范围内遗产普遍面对的灾害风险,2007年,第31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世界遗产防灾减灾策略”。由此可见,建筑遗产的防灾减灾已成为国际遗产保护领域的重要保护策略,也是实现遗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这一课题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和关注,并且成立了相应的国际遗产防灾减灾组织,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是,我国建筑遗产防灾减灾领域的研究尚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如何根据古代建筑遗产的价值构成、易损性特征、环境特征、灾害危险特征以及遗产地的防灾减灾能力发掘并形成一套具有针对性和适用性的防灾减灾策略、措施是本文研究的目的所在。围绕这一目的,本文从两大方面展开研究,首先是确立了灾害学体系下的建筑遗产保护视角,建筑遗产既是研究保护的主体,同时更是灾害发生的构成要素,只有通过确立该研究视角,才能打破“传统”的“被动应对”的保护策略,进而将防灾减灾与遗产保护建立起密切联系。在将两大研究领域融合后,接下来,本文着手构建建筑遗产防灾减灾的框架结构,该部分内容主要从建筑遗产灾害风险评估体系的构建、建筑遗产的灾前预防、灾中应急响应和灾后恢复四个方面展开研究,这四个方面对应灾害发生的各个阶段,共同构成这一框架之下的有机整体。建筑遗产灾害风险评估体系的构建既包括从宏观层面制定单灾种的建筑遗产灾害区划分析图,为我国遗产保护宏观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又针对具体建筑遗产面临的多种灾害风险构建出相应的评估体系,便于具体建筑遗产灾害风险评估实施。建筑遗产灾前预防、灾中应急、灾后恢复则是通过制定不同灾害发生阶段的防灾减灾规划,采取针对性的应对策略与措施以降低遗产的灾害损失。基于以上研究目的和内容的需要,本文主要采用以系统论和跨学科为主的研究方法进行研究。系统论的研究方法明确了文中“系统、要素、结构、功能”,从论文基础逻辑层面进行系统性架构,明确系统的整体目标和研究的结构层级,与跨学科的研究方法一起将建筑遗产防灾减灾研究的相关要素和各分支研究的功能进行整合、系统化。通过全文研究,以期完善和推进我国建筑遗产防灾减灾学科的发展,拓展遗产保护领域应对自然灾害破坏的研究思路和应对途径。

陈锦泉[4](2017)在《大型预应力混凝土贮煤筒仓结构的静力有限元分析与优化研究》文中认为筒仓结构具有占地面积小、存贮量大、运行方式简单、绿色环保、自动化程度较高等优点,在我国广泛应用于煤炭、电力、农业和港口等行业中,随着有限元计算和预应力结构设计技术的不断完善,筒仓结构的规模逐渐扩大,预应力混凝土筒仓结构向着容量更大的方向发展。然而由于大型预应力混凝土筒仓结构受力的复杂性,国内对大型预应力混凝土筒仓结构的计算理论、设计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还不够完善。受华北电力设计院工程有限公司的委托,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承担了《三河发电厂大型预应力筒仓结构有限元分析与优化设计》课题,本文为该课题的专题研究报告之一。本文结合三河市发电厂大型预应力混凝土贮煤筒仓工程实例,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静力荷载作用下筒仓结构的受力性能、配筋设计和结构布置优化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在各种静力荷载中,贮煤压力、仓壁内外温差和日照温差作用对筒仓结构受力性能的影响最为显着,对仓壁配筋及裂缝控制起决定性的作用,而工艺活载、楼面活载和风荷载对筒仓结构受力性能的影响较小。(2)在贮煤压力作用下,筒仓仓壁中、下部的环向拉力较大,仓壁顶部的环向拉力较小,整个仓壁的环向弯矩都相对较小;仓壁的竖向轴力和竖向弯矩也相对较小。筒仓斗壁主要受到环向拉力的作用,且环向拉力较大,其中以斗口附近的环向拉力为最大,斗壁根部的环向拉力则有所减小;受斗壁中切向力的影响,筒仓斗壁中的径向拉力在斗口处相对较小,在斗壁根部则相对较大;斗壁中的环向弯矩和径向弯矩均相对较小。筒壁受到较大的竖向压力和环向压力,环向弯矩和竖向弯矩均相对较小。(3)日照温差作用下,圆形筒仓结构的受力计算属于非轴对称问题。阳光的照射角度对筒仓结构的内力有很大影响。在阳光直射的竖向平面内,仓壁和筒壁主要受到轴向压力和弯矩,且仓壁顶部、仓壁底部和筒壁底部因分别受到仓顶楼盖和环梁以及筒仓底端的约束,产生较大的轴向压力和弯矩;与阳光直射的夹角为90°的竖向平面内,仓壁上、下端和筒壁的环向内力较小,竖向则主要受到轴向拉力的作用,且仓顶处拉力较小,而仓壁中、下部以及筒壁的拉力则相对较大,仓壁和筒壁的竖向弯矩和环向弯矩均较小;与阳光直射的夹角为180°的竖向平面内,除仓壁中、下部和筒壁的竖向压力略微偏大一些,环向轴力和弯矩以及竖向弯矩均较小。斗壁不直接受到日光的照射,其内力相对较小。(4)在贮煤压力与环向预应力共同作用下,仓壁环向内外侧混凝土均处于受压状态,且内外侧混凝土的应力相差不大;斗壁上部区域和下部区域混凝土处于受压状态,中部混凝土处于受拉状态,但其拉应力小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标准值ftk。说明仓壁和斗壁环向预应力筋的配置比较合理,对减少仓壁和斗壁混凝土环向拉应力有显着的作用,可以有效地控制筒仓结构在荷载作用下的裂缝开展。(5)取消±0.000m处的楼板结构,在各荷载工况下,筒仓结构优化前后应力和内力分布规律基本不变。在自重、工艺活载、楼面活载、风荷载以及空仓地震和满仓地震作用下,优化前后筒仓结构的内力变化很小;在贮煤压力作用下,优化前、后筒仓结构在±0.000m附近筒壁的内力产生较大的变化,其余部位的内力影响可忽略不计;在内外温差和日照温差作用下,优化前后筒仓结构在仓壁环梁处的内力变化较大,其余部位的内力变化较小。因此,在筒仓结构设计中,若取消±0.000m处的楼板结构,需要考虑贮煤压力下±0.000m处竖向内力以及内外温差和日照温差作用下仓壁环梁附近的内力变化对筒仓结构配筋的影响。

郭坤鹏[5](2016)在《筒仓贮料压力分布机制及地震易损性研究》文中提出筒仓结构作为贮存散粒体的特种结构,被广泛应用于煤矿、农业、化工、轻工业等领域。在使用过程中,筒仓结构存在着局部甚至整体破坏的现象。筒仓结构的破坏不仅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坏和环境污染,还会危及到筒仓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本文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并结合理论及既有试验数据对钢筋混凝土筒承式筒仓的贮料压力分布机制、不同贮料高度对筒仓结构减振性能的影响和地震易损性进行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介绍、引入并论证了利用亚塑性本构理论模拟筒仓内贮料力学性能的可行性和合理性。(2)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某钢筋混凝土筒仓进行建模,研究了筒仓结构静贮料压力分布和地震作用下动贮料压力的分布,并进一步讨论了贮料不同材料参数、仓壁损伤状态等对贮料压力分布的影响。(3)研究了不同贮料高度对筒仓结构动力特性和地震作用下减振性能的影响,并结合减振性能指标得到了其在地震作用下最有利和最不利的贮料高度。(4)利用增量动力分析方法对筒仓结构的地震易损性进行了讨论:通过筒仓结构的地震易损性曲线,得到了结构在不同地震水平下的损伤概率。

宋靖[6](2014)在《大型高温贮料筒仓受力性能分析》文中指出筒仓结构因其具有容量大、占地小、运行费用低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各种散料的贮存,如煤炭、水泥、粮食等。随着工程需求的增加和设计施工技术的日益完善,筒仓的直径和高度都较以往有了显着增大。本文结合实际工程需要,对两类用于储存高温贮料的大型筒仓的受力性能进行较为系统的分析研究。主要进行了如下工作:(1)对60m直径水泥熟料圆形钢筒仓在各种荷载作用下的受力性能进行了系统分析。总结了现有算法,提出高温贮料引起的钢筒仓仓壁温度的计算方法;对筒仓在单工况和组合工况下的仓壁周向应力、轴向应力、Mises应力和仓壁轴向位移进行分析对比;对仓壁开有大洞口的筒仓进行分析,提出了洞口加劲肋的优化设计方案;对大直径圆形钢筒仓进行了几何非线性稳定分析,考察了焊接缺陷对结构稳定的影响。(2)基于ASHRAE晴空模型,利用热分析有限元理论,对在太阳辐射和对流换热作用下的钢筒仓仓壁温度场进行了研究;对大直径钢筒仓在太阳辐射导致的不均匀温度场作用下的结构响应进行了分析,并与其他荷载工况结果进行对比。(3)提出一种介于圆形筒仓和方形筒仓之间的蜂窝式六边形筒仓的新型筒仓结构形式。考虑了环境和高温煤储料两种温度作用对结构的影响,给出了混凝土筒仓仓壁内外温差的计算方法;分别对单仓和群仓进行了多种工况下的受力分析,提出了群仓分析中12种可能的不利堆煤工况,通过分析比较确定了最不利堆料工况;最后对新型蜂窝式筒仓采用钢结构形式的可行性进行了初步分析。

赵朝林[7](2013)在《新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对比研究 ——以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例》文中提出随着《建筑抗震规设计范》(GB50011—2010)的颁布和实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与《建筑抗震规设计范》(GB50011—2010)的主要差别和新规范对建筑结构的影响备受人们的关注。所以研究新旧规范的差别和这种差别对实际工程的影响对于及时的把握新规范的修订的实质、及时的发掘、解决问题都是很有必要的。本文作为《建筑抗震规设计范》(GB50011—2010)研究的一系列的内容之一,着重以下面两个方面展开叙述:一是新旧抗震规范主要变化条文的对比,主要目的在于总结新旧规范条文的主要修订内容以及这些修订这些内容的背景;二是通过实际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在新旧规范下的设计,而后进行计算结果的分析和对比,主要目的在于发现和挖掘新旧抗震规范下对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的各方面的影响,进而试图发现这样的变化规律,以待指导结构设计。本文的第一部分主要进行以下几个方面对新旧抗震规范进行对比:抗震设计思想和原则,抗抗震规范的适用范围,抗震设计基本要求,抗震设计中的场地和地基,地震作用和结构抗震验算等。对以上几个方面进行条文的细致对比,发现和列举新旧规范之间的重大变化,并试图分析由此带来的对结构的影响。本文的第二部分引用实际的工程,用PKPM(2005版)及PKPM(2010版)分别进行模型的建立和计算,即用新旧规范对实际工程进行预设计,最后对比计算结果。分别对混凝土框架结构进行下述几个方面内容的对比,主要包括:①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地震内力变化②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层间弹性位移的变化③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一榀框架内力对比分析④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框架柱设计内力的变化⑤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框架柱配筋量⑥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整体配筋量变化

秦明龙[8](2012)在《局部磨损钢筋混凝土筒仓有限元分析》文中提出二十世纪以来,钢筋混凝土筒仓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已广泛应用于轻工、冶金、电力、煤炭、建材、粮食等部门。同时,国内外学者对筒仓结构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主要归纳为以下两个方向:一个是贮料作用在筒仓仓壁上的水平侧压力的研究;另一个则是筒仓结构的抗震分析研究。近十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国水泥工业快速腾飞,越来越多的大型水泥厂相继建成,水泥生产产量得以大幅提高,随之,钢筋混凝土筒仓磨损问题也日益显现。磨损主要发生于小直径熟料库和小直径石灰石库,此外,由于工艺设计上存在偏心卸料的情况,以及粗骨料对库壁产生的冲击和摩擦给库壁带来严重磨损,较大直径库也存在局部区域不同程度的磨损。本文以实际工程项目为背景,利用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研究仓壁局部磨损对钢筋混凝土筒仓结构安全性和抗震性能的影响。本文在阅读了国内外大量的有关筒仓结构文献的基础上,认真分析了目前国内外钢筋混凝土筒仓结构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不足,在前人的一些分析假定和理论的基础上,考虑钢筋混凝土筒仓仓壁的局部磨损,研究其对筒仓结构的安全性以及抗震性能的影响。在研究仓壁局部磨损对筒仓结构安全性的影响时,考虑了钢筋混凝土筒仓结构常规设计时必须考虑的荷载,包括结构自重、贮料水平侧压力、贮料竖向摩擦力、风荷载和水平地震作用,按荷载最不利组合研究了局部磨损对仓壁内力的影响,总结了局部仓壁内力随着局部磨损区域扩大的变化规律,并根据该变化规律估计筒仓结构的最大磨损范围,评价局部磨损对钢筋混凝土筒仓结构安全性的影响;在研究仓壁局部磨损对筒仓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时,建立了筒仓结构原模型(未磨损模型)和磨损模型,采用了模态分析和谱分析两种分析方法,考虑了空仓和满仓两种工况。模态分析是为了研究局部磨损对钢筋混凝土筒仓结构动力特性的影响,包括自振频率、周期和振型;谱分析比较了原模型和磨损模型在设防烈度为7度下的地震反应,包括水平位移、剪应力、竖向应力、等效应力和底部总剪力。比较原模型和磨损模型以上地震反应的最大值,总结最大值的变化规律,评价局部磨损对钢筋混凝上筒仓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

李爱文[9](2011)在《配HRBF500钢筋混凝土梁受弯承载力试验研究及可靠度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HRBF500钢筋是一种力学性能好、“比强度”生产成本相对较低的500MPa级新型高强热轧带肋钢筋,这类钢筋不仅强度高,能满足高层、大跨结构对钢材的特殊要求,还能节约能源和资源,产生良好的社会效果。目前,这种强度等级的钢筋在许多发达国家已经占很大的使用比例。但是,我国现行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还没有将500MPa级的钢筋列入其中,严重制约了HRBF500钢筋在我国的推广应用,为了推广应用HRBF500钢筋,尽快与国际接轨,有必要对现行规范进行修订,将HRBF500列入其中,因此也有必要对配HRBF500的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性能进行试验研究并积累相关资料。配HRBF500钢筋混凝土梁的受弯承载力试验研究及可靠度分析的相关工作就是为此而展开的。对三根配HRBF500钢筋的混凝土梁进行受弯承载力试验,然后将试验结果与钢筋设计强度分别取420MPa、435MPa、450MPa等时的试验梁受弯承载力计算值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现行规范的受弯承载力计算公式仍可用于配HRBF500钢筋的混凝土梁的计算,且钢筋的抗拉强度能得到充分的发挥。(2)对试验梁进行挠度分析发现,试验测得的挠度值略小于按现行规范公式计算所得的挠度值,但对长期挠度进行分析时,发现当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取450MPa时,按现行规范公式计算的长期挠度不能满足规范的要求。(3)在与试验梁相结合的可靠度分析中,也发现当钢筋的设计强度取450MPa时梁的可靠度水平达不到规范的要求。(4)综合试验和可靠度分析,建议梁的受弯承载力计算时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取为435MPa。

熊开兵[10](2010)在《村镇混凝土结构住宅质量通病及治理技术研究》文中提出随着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深入,村镇住宅总量急剧增多。在城市郊区、临城新区和城乡结合部的村镇出现了大量多层和中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住宅。但目前村镇混凝土结构住宅的设计还很不规范,施工技术跟不上质量要求,造成村镇地区的混凝土结构住宅存在着大量的质量通病,严重影响了广大村镇居民的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本文作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支撑项目:“住宅施工技术关键技术研究及装备开发(编号2006BAJ04A02)”总体研究的一部分,主要进行了村镇混凝土结构住宅质量通病及治理技术的研究。本文共分为5章,简单介绍如下:第一章是绪论,阐述了本课题的选题背景和意义;系统综述了村镇混凝土结构住宅质量通病及治理技术研究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了我国混凝土结构住宅的主要质量通病及原因,得出目前混凝土结构住宅最严重、最普遍的三大质量通病分别为:混凝土施工后的外观质量缺陷、混凝土结构构件裂缝和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偏差等。最后提出应从混凝土结构设计、施工技术和原材料质量控制三方面治理混凝土结构住宅质量通病。第二章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提出混凝土原材料和强度等级的质量控制要求;总结出混凝土外观质量通病,并分析了混凝土外观质量缺陷的分类和起因,从施工方面提出了外观质量缺陷的控制方法及治理措施。第三章根据混凝土试件受拉时应力—应变曲线关系、混凝土抗拉强度和极限拉伸三方面,分析了混凝土裂缝的形成机理。总结了混凝土裂缝的原因和分类,重点阐述了混凝土干燥收缩裂缝和荷载裂缝控制原则及要求。根据我国、美国和欧洲规范中的干缩应变计算公式和荷载作用裂缝宽度计算公式,对影响干燥收缩的因素作了总结,从最大裂缝宽度的控制目标值、最小配筋率、钢筋净间距、钢筋直径、钢筋应力等方面对裂缝宽度控制措施作了相应的对比和总结。第四章介绍了混凝土裂缝防治的基本方法和构件质量控制的基本要求。根据调研结果总结了住宅工程中混凝土各类结构构件易裂部位。分析并总结了住宅中混凝土结构件如板、梁、柱和墙的裂缝和质量问题,提出从原材料、施工、设计和管理方面治理混凝土结构受力构件的裂缝和质量通病。第五章总结了本文完成的主要结论,指出了在本文基础上需要进一步开展的几个问题。

二、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简仓设计规范》修订简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简仓设计规范》修订简况(论文提纲范文)

(1)苏南地区农村住宅围护结构低能耗技术适宜性评价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我国的农村建设
        1.1.2 农村住宅能耗
        1.1.3 农村住宅能耗评价系统
    1.2 论文的相关概念界定
        1.2.1 苏南地区农村住宅
        1.2.2 围护结构低能耗技术
        1.2.3 适宜性评价系统
    1.3 国内外研究的发展和现状
        1.3.1 建筑评价体系的发展和现状
        1.3.2 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研究趋势
        1.3.3 建筑低能耗技术评价研究方法
        1.3.4 文献综述
    1.4 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1.5 论文的研究方法与框架
        1.5.1 研究方法
        1.5.2 框架和技术路线
第2章 适宜性理论下的综合评价法
    2.1 综合评价法
    2.2 适宜性理论体系
        2.2.1 低能耗技术适宜性评价理论体系研究
        2.2.2 适宜性评价系统的构建原则
        2.2.3 适宜性评价系统的构建方法
        2.2.4 适宜性评价系统的框架
    2.3 适宜性理论应用于农宅围护结构低能耗技术评价的可行性研究
        2.3.1 评价目标一致
        2.3.2 核心内容相通
        2.3.3 科学的互补
    2.4 适宜性评价基本流程
    2.5 小结
第3章 实地调研现状剖析与基准建筑的建立
    3.1 调研基本情况
        3.1.1 调研目的
        3.1.2 调研方法
        3.1.3 调研对象与时间
    3.2 地域气候特征
        3.2.1 地域特征
        3.2.2 气候特征
        3.2.3 典型城市气候分析
    3.3 农村住宅建筑概况和基准建筑构建
        3.3.1 农村住宅建筑空间布局
        3.3.2 苏南农村住宅围护结构特点
        3.3.3 统计分析法确定苏南农村住宅基准建筑模型
    3.4 农村住宅能耗现状和热环境分析
        3.4.1 夏季降温和冬季保温措施
        3.4.2 能耗构成水平
        3.4.3 调研测试方案
    3.5 建筑能耗相关因素与能耗关系研究
        3.5.1 建筑能耗相关因素的选取途径
        3.5.2 本体因素的节能影响对比
    3.6 小结
第4章 苏南地区农村住宅的低能耗目标和实现策略
    4.1 苏南地区农村住宅的低能耗目标
        4.1.1 苏南地区农村住宅的舒适目标
        4.1.2 苏南地区农村住宅的能耗目标
        4.1.3 农宅的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目标
    4.2 围护结构低能耗目标的实现技术手段
        4.2.1 减小外围护结构传热系数
        4.2.2 建筑遮阳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苏南农宅围护结构低能耗技术节能性分析
    5.1 苏南农宅围护结构低能耗技术节能性影响评价方法概述
        5.1.1 低能耗技术节能性评价的框架架构
        5.1.2 低能耗技术节能性定量评价的实现途径
    5.2 节能性评价系统能耗模拟软件的选择和能耗分析
        5.2.1 建筑能耗软件的选择和比较
        5.2.2 农宅建筑能耗模拟软件模拟验证分析
    5.3 节能性评价显着性影响因素分析
        5.3.3 围护结构传热系数
        5.3.4 遮阳措施
    5.4 各参数敏感性分析
        5.4.1 采暖期各参数敏感性分析
        5.4.2 空调期各参数灵敏度分析
        5.4.3 全年各参数灵敏度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苏南农宅围护结构低能耗技术经济性分析
    6.1 苏南农宅围护结构低能耗技术经济性影响评价体系构建
        6.1.1 低能耗技术经济性评价的框架架构
        6.1.2 低能耗技术经济性评价的基本方法
    6.2 低能耗技术经济性评价方法研究
        6.2.1 低能耗技术经济性评价系统构成要素
        6.2.2 经济性评价系统计算模型
    6.3 苏南农村住宅低能耗技术各措施的经济性评价
        6.3.1 墙体低能耗技术方案的经济性分析
        6.3.2 屋顶低能耗技术方案的经济性分析
        6.3.3 建筑门窗经济性分析
        6.3.4 遮阳板经济性分析
    6.4 分项敏感性和权重分析
        6.4.1 分项敏感性分析
        6.4.2 分项权重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苏南农宅围护结构低能耗技术环境性分析
    7.1 苏南农宅围护结构低能耗技术环境性影响评价体系构建
        7.1.1 低能耗技术环境性评价的框架架构
        7.1.2 低能耗技术环境性评价的基本方法
        7.1.3 环境影响因子提取
    7.2 农村住宅低能耗技术的环境性评价模型
        7.2.1 研究目的和范围界定
        7.2.2 清单分析
        7.2.3 环境性评价
    7.3 围护结构低能耗方案的环境性分析
        7.3.1 墙体低能耗方案的环境性分析
        7.3.2 屋顶低能耗方案的环境性分析
        7.3.3 门窗低能耗方案的环境性分析
        7.3.4 遮阳低能耗方案的环境性分析
    7.4 分项权重分析
    7.5 本章小结
第8章 适宜性评价体系的建立
    8.1 苏南农宅围护结构低能耗技术适宜性评价体系框架
    8.2 系统权重的确定
        8.2.1 研究方法
        8.2.2 研究过程和结论
    8.3 数学模型
        8.3.1 无量纲化
        8.3.2 综合评价数学模型
    8.4 指标内容和指标基准
        8.4.1 节能性
        8.4.2 经济性
        8.4.3 环境性
        8.4.4 设计与创新
        8.4.5 评价结果
    8.5 评价系统的流程设计和评价软件开发
        8.5.1 评价系统的输入
        8.5.2 评价系统的输出
        8.5.3 评价软件的开发
    8.6 试评价
        8.6.1 建筑基本信息
        8.6.2 围护结构低能耗方案选择
        8.6.3 围护结构低能耗方案确定
        8.6.4 住宅低能耗效果测试
    8.7 小结
第9章 总结和展望
    9.1 论文工作总结
    9.2 创新点
    9.3 论文后续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情况说明
致谢

(2)水利水电工程移民档案管理研究 ——以ZHW抽水蓄能电站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及方法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方法
    1.3 研究内容及成果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成果及创新点
2 移民档案管理制度建设及研究现状
    2.1 上位法及规范
    2.2 制度建设
        2.2.1 移民档案的定义
        2.2.2 移民档案管理体制及职责
        2.2.3 移民档案归档范围
    2.3 重点工程及省级移民档案管理
        2.3.1 部分重点工程移民档案管理
        2.3.2 部分省移民档案管理办法
    2.4 国内研究现状
        2.4.1 文献研究统计分析
        2.4.2 文献研究内容分析
    2.5 国外研究现状
    2.6 小结
3 ZHW抽水蓄能电站工程及移民工作概况
    3.1 工程及移民概况
        3.1.1 工程概况
        3.1.2 电站规划情况
        3.1.3 移民安置规划情况
    3.2 ZHW抽水蓄能电站移民安置实施概况
        3.2.1 农村移民安置
        3.2.2 专业项目处理
        3.2.3 库底清理
        3.2.4 环境保护
        3.2.5 投资完成情况
    3.3 ZHW抽水蓄能电站移民档案管理概况
        3.3.1 档案管理体制
        3.3.2 移民安置前期工作档案成果
        3.3.3 移民安置实施工作档案成果
        3.3.4 移民工作管理监督档案成果
        3.3.5 移民资金财务管理档案成果
        3.3.6 档案分类整理立卷
        3.3.7 评价和问题
4 移民安置前期工作档案管理研究
    4.1 前期工作应归档要求
    4.2 前期工作实际归档情况
    4.3 实际归档符合性分析
    4.4 对策建议
5 移民安置实施工作档案管理研究
    5.1 综合文件档案管理
        5.1.1 综合文件应归档要求
        5.1.2 综合文件实际归档情况
        5.1.3 实际归档符合性分析
        5.1.4 对策建议
    5.2 农村移民安置档案管理
        5.2.1 农村移民安置应归档要求
        5.2.2 农村移民安置实际归档情况
        5.2.3 实际归档符合性分析
        5.2.4 对策建议
    5.3 专业项目档案管理
        5.3.1 专业项目应归档要求
        5.3.2 专业项目实际归档情况
        5.3.3 实际归档符合性分析
        5.3.4 对策建议
    5.4 库底清理档案管理
        5.4.1 库底清理应归档要求
        5.4.2 库底清理实际归档情况
        5.4.3 实际归档符合性分析
        5.4.4 对策建议
6 移民工作管理监督档案管理研究
    6.1 移民工作管理监督应归档要求
    6.2 移民工作管理监督实际归档情况
    6.3 实际归档符合性分析
    6.4 对策建议
7 移民资金财务管理档案管理研究
    7.1 移民资金财务管理应归档要求
    7.2 移民资金财务管理实际归档情况
    7.3 实际归档符合性分析
    7.4 对策建议
8 移民档案管理问题研究
    8.1 移民档案归档范围分类下的指标设计深度问题
    8.2 移民档案归档范围分类逻辑不清问题
    8.3 移民档案重要资料和一般资料的划分标准问题
    8.4 个别归档文件分类不恰当问题
    8.5 归档范围未包含部分重要档案问题
    8.6 移民档案管理职责不够明确问题
    8.7 人员制度不完善问题
    8.8 缺少预立卷和检查制度的问题
    8.9 移民工作单位档案管理问题
9 结论与展望
    9.1 研究结论
    9.2 研究局限及展望
        9.2.1 研究局限
        9.2.2 研究展望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表4-1 ZHW移民安置前期工作归档文件资料清单
    附表5-1 ZHW移民安置实施工作综合文件归档资料清单
    附表5-2-1 ZHW北蒿亭新村农村移民安置归档文件资料清单
    附表5-2-2 ZHW南蒿亭新村农村移民安置归档文件资料清单
    附表5-2-3 ZHW石门新村农村移民安置归档文件资料清单
    附表5-2-4 ZHW南寺新村农村移民安置归档文件资料清单
    附表5-2-5 ZHW张河湾村农村移民安置归档文件资料清单
    附表5-2-6 ZHW沿庄村农村移民安置归档文件资料清单
    附表5-2-7 ZHW南蒿亭村农村移民安置归档文件资料清单
    附表5-2-8 ZHW测鱼村农村移民安置归档文件资料清单
    附表5-2-9 ZHW西沟村农村移民安置归档文件资料清单
    附表5-3-1-1 ZHW移民安置交通专项招投标归档文件资料清单
    附表5-3-1-2 ZHW移民安置交通专项朱王主线公路归档文件资料清单
    附表5-3-1-3 ZHW移民安置交通专项西沟村对外交通归档文件资料清单
    附表5-3-1-4 ZHW移民安置交通专项南寺村对外交通归档文件资料清单
    附表5-3-2 ZHW移民安置电力专业设施归档文件资料清单
    附表5-3-3 ZHW移民安置电信专业设施归档文件资料清单
    附表5-3-4 ZHW移民安置广播电视专业设施归档文件资料清单
    附表5-3-5 ZHW移民安置水利专业设施归档文件资料清单
    附表5-3-6 ZHW移民安置文物保护归档文件资料清单
    附表5-4 ZHW移民安置库底清理归档文件资料清单
    附表6-1 ZHW移民工作管理监督文件归档资料清单
    附表7-1 ZHW移民资金财务管理归档文件资料清单

(3)中国古代建筑遗产防灾减灾策略与措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范畴
        1.2.1 研究视角与内容
        1.2.2 建筑遗产范畴
        1.2.3 灾害范畴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目的、意义
    1.5 研究方法
    1.6 论文研究框架
2.建筑遗产防灾减灾的相关概念及理论
    2.1 建筑遗产的概念及构成要素
        2.1.1 概念
        2.1.2 构成要素
    2.2 建筑遗产的物质构成要素
        2.2.1 建筑遗产
        2.2.2 相关环境
        2.2.3 附属文化遗产
    2.3 建筑遗产的价值构成要素及特征
        2.3.1 价值构成
        2.3.2 特征
        2.3.3 遗产价值与建筑遗产防灾减灾的关系
    2.4 自然灾害相关内容
        2.4.1 灾害的概念及类型
        2.4.2 灾害的发生机制
        2.4.3 灾害风险概念及构成要素
        2.4.4 灾害对建筑遗产的破坏
    2.5 防灾减灾的相关概念
        2.5.1 防灾减灾(Disaster Risk Reduction)
        2.5.2 预防性保护(Preventive Conservation)
        2.5.3 风险防范(Risk Preparedness)
        2.5.4 风险管理(Risk Management)
        2.5.5 比较分析
    2.6 建筑遗产防灾减灾的理论背景
        2.6.1 风险文化理论
        2.6.2 可持续发展理论
    2.7 小结
3.构建建筑遗产灾害风险评估体系
    3.1 构建建筑遗产灾害风险评估体系的必要性
    3.2 建筑遗产的风险评估的概念
    3.3 制定建筑遗产灾害风险区划分析图
        3.3.1 陕西省古代建筑遗产和主要灾害概述
        3.3.2 陕西省古代建筑遗产的地震区划分析
        3.3.3 陕西省古代建筑遗产的地质灾害区划分析
        3.3.4 陕西省古代建筑遗产的洪涝灾害区划分析
        3.3.5 陕西省古代建筑遗产的雷电灾害区划分析
    3.4 灾害风险识别
        3.4.1 概念
        3.4.2 风险识别的方法与内容
    3.5 风险分析
        3.5.1 建筑遗产地震灾害风险
        3.5.2 建筑遗产洪涝灾害风险
        3.5.3 建筑遗产滑坡灾害风险
        3.5.4 建筑遗产泥石流灾害风险
        3.5.5 建筑遗产雷击灾害风险
        3.5.6 建筑遗产风灾风险
    3.6 风险评估体系的构建
        3.6.1 自然灾害风险评估方法现状
        3.6.2 选择评估方法
        3.6.3 建立灾害风险评估模型
        3.6.4 风险评估
    3.7 具体建筑遗产的灾害风险评估应用示例
        3.7.1 彬县大佛寺明镜台相关概况
        3.7.2 明镜台的致灾因子分析
        3.7.3 灾害风险因子评估
        3.7.4 评估数据的整理和计算
    3.8 小结
4.建筑遗产的灾前预防策略与措施
    4.1 建筑遗产灾前预防综述
    4.2 建筑遗产防灾减灾规划的制定
        4.2.1 必要性
        4.2.2 防灾减灾规划概念及要求
        4.2.3 防灾减灾规划的目标
        4.2.4 防灾减灾规划的内容框架
        4.2.5 灾害预防规划的主要内容
    4.3 建筑遗产的非工程性预防策略与措施
        4.3.1 监测
        4.3.2 保养维护
        4.3.3 全面勘测
    4.4 建筑遗产的工程性预防策略与措施
        4.4.1 抗震工程
        4.4.2 防洪工程
        4.4.3 滑坡防治工程
        4.4.4 泥石流防治工程
        4.4.5 防雷工程
        4.4.6 防风工程
    4.5 其他问题的探讨
        4.5.1 灾前预防与最小干预
        4.5.2 建筑遗产防灾减灾的宣传与演练
        4.5.3 物资保障
        4.5.4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4.6 小结
5.建筑遗产的灾中应急响应
    5.1 建筑遗产灾中应急响应概述
        5.1.1 概念
        5.1.2 特征
        5.1.3 原则
        5.1.4 抢救内容
    5.2 应急响应的基本程序
        5.2.1 灾情预警
        5.2.2 灾情判断
        5.2.3 启动应急程序
        5.2.4 应急响应的范畴
        5.2.5 结束应急响应
    5.3 建筑遗产灾前应急响应
        5.3.1 灾前应急响应规划的制定
        5.3.2 灾前应急响应的抢救策略与措施
    5.4 建筑遗产灾灾后应急响应
        5.4.1 灾后应急评估
        5.4.2 制定抢救规划
    5.5 应急响应中的其他问题
        5.5.1 应急响应的宣传工作
        5.5.2 国际合作
        5.5.3 应急抢救技术、设备的研发
    5.6 结论
6.建筑遗产的灾后恢复
    6.1 建筑遗产灾后恢复的内容构成
        6.1.1 概念
        6.1.2 主要内容
    6.2 灾后建筑遗产整体恢复规划
        6.2.1 短期恢复
        6.2.2 长期恢复
    6.3 建筑遗产灾后评估与分析
        6.3.1 评估类型
        6.3.2 评估内容
        6.3.3 砖石结构古建筑的震后评估与分析
        6.3.4 木构古建筑的震后评估与分析
    6.4 恢复目标
    6.5 小结
7.结论
    7.1 主要研究成果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图表目录
附录A
附录B
附录C
在学期间发表研究成果
致谢

(4)大型预应力混凝土贮煤筒仓结构的静力有限元分析与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概述
    1.2 筒仓结构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筒仓结构的发展概况
        1.2.2 筒仓结构内力计算方法研究
        1.2.3 大型筒仓结构贮煤压力研究
        1.2.4 大型筒仓结构温度作用研究
    1.3 本文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2 筒仓有限元模型及荷载计算
    2.1 工程概况
        2.1.1 筒仓结构的主要设计参数
        2.1.2 筒仓结构的几何尺寸
        2.1.3 材料基本参数
    2.2 筒仓结构的有限元模型
        2.2.1 基本思路
        2.2.2 筒仓结构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2.3 永久荷载计算
        2.3.1 自重与仓顶建筑物自重传来荷载
        2.3.2 温度作用
    2.4 可变荷载计算
        2.4.1 贮煤压力
        2.4.2 工艺活荷载
        2.4.3 楼面活载
        2.4.4 风荷载
    2.5 本章小结
3 筒仓结构的静力有限元分析
    3.1 计算截面的选取
    3.2 筒仓结构的内力计算方法
    3.3 各种荷载作用下的应力和内力计算结果
        3.3.1 自重作用下的应力与内力计算结果
        3.3.2 仓壁内外温差作用下的应力与内力计算结果
        3.3.3 日照温差作用下的应力与内力计算结果
        3.3.4 贮煤压力作用下的应力与内力计算结果
        3.3.5 工艺活载作用下的应力与内力计算结果
        3.3.6 楼面活载作用下的应力与内力计算结果
        3.3.7 风荷载作用下的应力与内力计算结果
    3.4 本章小结
4 筒仓结构的配筋计算
    4.1 筒仓结构的荷载组合
        4.1.1 荷载组合的基本规定
        4.1.2 荷载基本组合下的内力组合结果
    4.2 筒仓结构的设计计算方法与计算公式
        4.2.1 筒仓分段和内力组合目标
        4.2.2 筒仓预应力筋的配筋计算方法
        4.2.3 筒仓非预应力筋的配筋计算公式
    4.3 筒仓结构的配筋计算
        4.3.1 仓壁环向配筋计算
        4.3.2 仓壁竖向配筋计算
        4.3.3 斗壁环向配筋计算
        4.3.4 斗壁径向配筋计算
    4.4 本章小结
5 预应力作用下筒仓结构有限元分析
    5.1 概述
    5.2 ANSYS对预应力的处理
        5.2.1 等效荷载法
        5.2.2 实体力筋法
    5.3 预应力作用下筒仓结构的有限元模型
    5.4 预应力作用下筒仓结构的有限元计算结果与分析
    5.5 贮煤压力与预应力作用下筒仓结构有限元计算结果与分析
    5.6 本章小结
6 筒仓结构的优化研究
    6.1 引言
    6.2 优化前后筒仓结构的应力与内力计算结果的比较
        6.2.1 自重作用下的应力及内力计算结果比较
        6.2.2 内外温差作用下的应力及内力计算结果比较
        6.2.3 日照温差作用下的应力及内力计算结果比较
        6.2.4 贮煤压力作用下的应力及内力计算结果比较
        6.2.5 工艺活载作用下的应力及内力计算结果比较
        6.2.6 楼面活载作用下的应力及内力计算结果比较
        6.2.7 风荷载作用下的应力及内力计算结果比较
    6.3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5)筒仓贮料压力分布机制及地震易损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外筒仓贮料压力研究综述
        1.2.2 国内外筒仓结构抗震研究综述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2 筒仓结构有限元模型建立与合理性论证
    2.1 亚塑性本构理论引入与介绍
        2.1.1 von Wolffersdorff亚塑性本构模型
        2.1.2 Niemunis和Herle修正的亚塑性本构模型
    2.2 筒仓有限元模型建立与合理性论证
        2.2.1 筒仓数值模型的建立
        2.2.2 数值模型合理性验证
    2.3 本章小结
3 筒仓静动贮料压力分布研究
    3.1 筒仓结构工程概况及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3.2 筒仓静贮料压力分布
        3.2.1 静贮料压力经典理论
        3.2.2 各国规范静贮料压力计算公式
        3.2.3 数值模拟结果与经典理论及各国规范对比
        3.2.4 贮料材料参数对仓壁静贮料压力影响
    3.3 筒仓动贮料压力分布
        3.3.1 材料参数对仓壁动贮料压力影响
        3.3.2 仓壁损伤状态对动贮料压力影响
        3.3.3 沿筒仓不同高度的动贮料压力时程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筒仓内不同贮料高度减振性能分析
    4.1 工程概况
    4.2 筒仓结构有限元建模与验证
        4.2.1 筒仓结构有限元建模
        4.2.2 数值模型合理性论证
    4.3 结构动力特性分析
    4.4 不同贮料高度减振性能研究
    4.5 本章小结
5 筒仓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
    5.1 地震易损性简介
    5.2 最不利工况的地震易损性分析
        5.2.1 结构损伤指标与地震需求参数的确定
        5.2.2 损伤等级的划分
        5.2.3 地震动记录的选取
        5.2.4 获取地震易损性曲线
    5.3 最不利工况地震易损性分析结果
        5.3.1 最不利工况地震易损性曲线
        5.3.2 最不利工况损伤概率分布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本文结论
    6.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6)大型高温贮料筒仓受力性能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概述
        1.1.1 筒仓的分类
        1.1.2 筒仓的应用及发展
    1.2 国内外筒仓研究的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第二章 60m直径水泥熟料钢筒仓受力性能分析
    2.1 工程背景及有限元模型
    2.2 大直径钢筒仓荷载分析
        2.2.1 储料荷载
        2.2.2 恒荷载、活荷载、积灰荷载
        2.2.3 风荷载
        2.2.4 温度作用
        2.2.5 库顶拉链机水平及竖向荷载
    2.3 大直径钢筒仓静力分析
        2.3.1 单工况荷载作用下强度和刚度分析
        2.3.2 荷载效应组合
        2.3.3 组合工况荷载作用下强度和刚度分析
        2.3.4 筒仓仓壁开洞后的加强
    2.4 大直径钢筒仓稳定性分析
        2.4.1 焊接缺陷概述
        2.4.2 钢筒仓稳定性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大直径钢筒仓太阳辐射温度场模拟及效应分析
    3.1 引言
    3.2 稳态与瞬态传热
    3.3 ASHRAE晴空模型
        3.3.1 基本概念
        3.3.2 太阳辐射强度计算理论
        3.3.3 对流换热计算理论
        3.3.4 长波辐射计算理论
    3.4 钢筒仓仓壁的温度场模拟
        3.4.1 有限元实体模型
        3.4.2 参数选取
        3.4.3 温度场模拟结果分析
    3.5 钢筒仓在太阳辐射下的温度效应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新型蜂窝式钢筋混凝土储煤筒仓受力性能分析
    4.1 工程背景
    4.2 荷载条件和计算分析基本参数
        4.2.1 恒荷载
        4.2.2 储料荷载
        4.2.3 温度作用
        4.2.4 仓壁内外温差的计算
        4.2.5 荷载效应组合
        4.2.6 考虑温度影响的折减系数
    4.3 单仓静力分析
        4.3.1 单工况下的内力
        4.3.2 组合工况下的内力
        4.3.3 配筋和裂缝宽度计算
        4.3.4 不设隔热内衬的分析结果
    4.4 群仓静力分析
        4.4.1 典型组合工况分析结果
        4.4.2 配筋和裂缝宽度计算
        4.4.3 考虑不同堆煤工况的分析结果
    4.5 蜂窝式筒仓采用钢结构的可行性分析
        4.5.1 仓壁内外表面温度场计算
        4.5.2 单仓分析结果
        4.5.3 群仓分析结果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教育经历
    硕士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7)新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对比研究 ——以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我国抗震规范的沿革
    1.3 过去几本规范的主要特点
    1.4 10规范修订的背景
    1.5 新规范推行中可能存在的几个问题
    1.6 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新旧抗震规范主要条文对比及分析
    2.1 概述
    2.2 关于总则
    2.3 术语和符号
    2.4 抗震设计的基本要求
        2.4.1 建筑抗震设防分类和设防标准
        2.4.2 地震影响
        2.4.3 场地和地基
        2.4.4 建筑形体及其构件布置的规则性
        2.4.5 结构体系、结构分析及非结构构件
        2.4.6 结构材料与施工
        2.4.7 建筑抗震性能化设计
    2.5 场地、地基和基础
        2.5.1 本章主要修订的内容
        2.5.2 关于场地的修订
        2.5.3 关于天然地基、基础、液化土和软土地基的修订
    2.6 地震作用和结构抗震验算
        2.6.1 本部分主要修订内容
        2.6.2 关于一般规定的修订
        2.6.3 关于水平、竖向地震作用的计算以及截面抗震验算的修订
        2.6.4 关于抗震变形验算的修订
    2.7 多层和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
        2.7.1 关于抗震设计的一般规定的修订
        2.7.2 关于计算要点的修订
        2.7.3 关于框架的基本抗震构造措施的修订
        2.7.4 关于抗震墙结构的基本抗震构造措施的修订
        2.7.5 关于框架—抗震墙结构的基本抗震构造措施的修订
    2.8 多层砌体房屋和底部框架砌体房屋
    2.9 多层和高层钢结构房屋
    2.10 单层工业厂房
    2.11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工程概况
    3.1 多层框架结构
    3.2 高层框架结构
第四章 实例对比分析
    4.1 概述
    4.2 PKPM软件简介
        4.2.1 PMCAD简介
        4.2.2 SATWE简介
    4.3 对比分析
        4.3.1 关于场地划分的类别对结构的影响对比分析
        4.3.2 规范修订前后对混凝土结构框架内力影响变化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本文得出的主要结论
        5.1.1 主要条文的对比后得出结论
        5.1.2 工程简介结论
        5.1.3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按新旧规范设计后指标对比分析结论
    5.2 展望与后续研究
参考文献
致谢

(8)局部磨损钢筋混凝土筒仓有限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概述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筒仓仓壁水平侧压力研究现状
        1.2.2 筒仓抗震研究现状
    1.3 课题研究的意义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
第2章 局部磨损钢筋混凝土筒仓有限元模型与荷载
    2.1 引言
    2.2 有限元法
        2.2.1 有限元法简介
        2.2.2 有限元分析过程
    2.3 ANSYS简介
    2.4 有限元模型
        2.4.1 工程概况
        2.4.2 磨损等级
        2.4.3 单元类型与网格划分
    2.5 边界条件与荷载
        2.5.1 边界条件
        2.5.2 结构自重
        2.5.3 风荷载
        2.5.4 贮料侧压力
        2.5.5 仓壁摩擦力
        2.5.6 水平地震作用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局部磨损钢筋混凝土筒仓有限元静力分析
    3.1 引言
    3.2 原模型有限元静力分析
        3.2.1 工况组合(a)
        3.2.2 工况组合(b)
        3.2.3 两种工况组合结果比较
        3.2.4 仓壁配筋计算
    3.3 磨损模型有限元静力分析
        3.3.1 未磨穿模型(奇数级)有限元静力分析
        3.3.2 磨穿模型(偶数级)有限元静力分析
    3.4 有限元静力分析结果比较
        3.4.1 未磨穿模型(奇数级)结果比较
        3.4.2 磨穿模型(偶数级)结果比较
        3.4.3 结论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局部磨损钢筋混凝土筒仓动力分析
    4.1 引言
    4.2 有限元模型与边界条件
        4.2.1 有限元模型
        4.2.2 边界条件
    4.3 模态分析
        4.3.1 模态分析理论
        4.3.2 原模型空仓模态分析
        4.3.3 原模型满仓模态分析
        4.3.4 磨损模型空仓模态分析
        4.3.5 磨损模型满仓模态分析
        4.3.6 结论
    4.4 谱分析
        4.4.1 谱分析理论
        4.4.2 原模型空仓谱分析
        4.4.3 磨损模型空仓谱分析
        4.4.4 原模型满仓谱分析
        4.4.5 磨损模型满仓谱分析
        4.4.6 结论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本文总结
    5.2 有待解决的问题
    5.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9)配HRBF500钢筋混凝土梁受弯承载力试验研究及可靠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概述
        1.1.1 混凝土结构的发展
        1.1.2 我国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发展简况
        1.1.3 中外混凝土结构中钢筋的应用情况
    1.2 课题来源和意义
        1.2.1 课题来源
        1.2.2 课题研究的意义
    1.3 课题研究现状
        1.3.1 力学性能研究
        1.3.2 粘结锚固性能研究
        1.3.3 构件层次(梁)的裂缝、刚度、承载力研究
        1.3.4 数值模拟及其他方面的分析
        1.3.5 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
    1.4 论文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
    参考文献
第二章 钢筋混凝土梁受弯承载力试验设计
    2.1 试验目的
    2.2 试件设计
    2.3 试件制作
    2.4 加载设计
        2.4.1 加载方式
        2.4.2 加载装置
        2.4.3 加载步骤
        2.4.4 试验测试内容及方法
    2.5 安全措施
    参考文献
第三章 试验现象及结果分析
    3.1 试验的基本参数
        3.1.1 混凝土的试验参数
        3.1.2 钢筋的试验参数
        3.1.3 梁的实测数据
    3.2 用规范公式计算分析
    3.3 试验结果分析
        3.3.1 现象描述
        3.3.2 平截面假定分析
        3.3.3 受弯承载力分析
    3.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配HRBF500钢筋混凝土梁的可靠度分析
    4.1 可靠度概述
    4.2 结构的功能函数及极限状态方程
    4.3 结构可靠度的影响因素及相关的参数
    4.4 试验梁的可靠度分析
        4.4.1 可靠度分析方法的选择
        4.4.2 试验梁可靠度计算分析
    4.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附录
致谢

(10)村镇混凝土结构住宅质量通病及治理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国内外对住宅工程质量通病的研究现状
        1.2.1 住宅工程质量通病的概念
        1.2.2 住宅工程质量通病的分类和原因
        1.2.3 混凝土结构住宅工程质量整体现状
        1.2.4 混凝土结构住宅施工技术研究现状
        1.2.5 混凝土结构裂缝防治的研究现状
        1.2.6 混凝土结构住宅受力构件的工程质量控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3.1 存在的问题
        1.3.2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
2 混凝土质量控制及施工质量通病防治
    2.1 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2.1.1 水泥
        2.1.2 混凝土拌合用水
        2.1.3 骨料
        2.1.4 外加剂
        2.1.5 矿物掺合料
    2.2 混凝土配合比
        2.2.1 混凝土强度设计
        2.2.2 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
    2.3 混凝土外观质量通病治理
        2.3.1 混凝土外观质量缺陷
        2.3.2 控制混凝土外观质量缺陷的施工技术
        2.3.3 混凝土外观质量缺陷修补
    2.4 本章结论
3 混凝土裂缝形成机理及控制原则
    3.1 混凝土裂缝的形成机理
        3.1.1 混凝土受拉时应力—应变曲线关系
        3.1.2 混凝土抗拉强度和极限拉伸
    3.2 混凝土裂缝的原因及分类
    3.3 混凝土干燥收缩裂缝控制原则及要求
        3.3.1 混凝土干燥收缩应变估算
        3.3.2 混凝土干燥收缩应变的影响因素
    3.4 钢筋混凝土结荷载裂缝宽度的计算和限值
        3.4.1 国内外规范对钢筋混凝土构件裂宽估算
        3.4.2 国内外规范裂缝控制措施的讨论
    3.5 本章小结
4 混凝土结构受力构件的裂缝防治及质量控制
    4.1 混凝土结构构件裂缝防治和质量控制
        4.1.1 混凝土构件裂缝防治的基本方法
        4.1.2 混凝土构件质量控制的基本要求
    4.2 混凝土板的质量控制和裂缝防治
        4.2.1 混凝土板的质量问题和原因
        4.2.2 混凝土板的质量控制措施
    4.3 混凝土梁的质量控制和裂缝防治
        4.3.1 混凝土梁的质量问题和原因
        4.3.2 混凝土梁的质量控制措施
    4.4 混凝土墙、柱的质量控制和裂缝防治
        4.4.1 混凝土墙、柱的质量问题和原因
        4.4.2 混凝土墙、柱的质量控制措施
    4.5 混凝土构件保护层厚度的质量控制
        4.5.1 混凝土保护层质量问题和原因
        4.5.2 混凝土保护层质量控制措施
    4.6 本章结论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四、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简仓设计规范》修订简况(论文参考文献)

  • [1]苏南地区农村住宅围护结构低能耗技术适宜性评价体系研究[D]. 符越. 东南大学, 2020(02)
  • [2]水利水电工程移民档案管理研究 ——以ZHW抽水蓄能电站为例[D]. 胡少翔.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2020(01)
  • [3]中国古代建筑遗产防灾减灾策略与措施研究[D]. 张文波.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8(02)
  • [4]大型预应力混凝土贮煤筒仓结构的静力有限元分析与优化研究[D]. 陈锦泉. 武汉大学, 2017(07)
  • [5]筒仓贮料压力分布机制及地震易损性研究[D]. 郭坤鹏. 北京交通大学, 2016(01)
  • [6]大型高温贮料筒仓受力性能分析[D]. 宋靖. 浙江大学, 2014(06)
  • [7]新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对比研究 ——以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例[D]. 赵朝林. 武汉理工大学, 2013(S2)
  • [8]局部磨损钢筋混凝土筒仓有限元分析[D]. 秦明龙. 武汉理工大学, 2012(10)
  • [9]配HRBF500钢筋混凝土梁受弯承载力试验研究及可靠度分析[D]. 李爱文. 华侨大学, 2011(04)
  • [10]村镇混凝土结构住宅质量通病及治理技术研究[D]. 熊开兵. 大连理工大学, 2010(06)

标签:;  ;  ;  ;  ;  

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筒仓设计规范》修订情况简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