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 9000认证中的质量成本管理_质量成本论文

ISO 9000认证中的质量成本管理_质量成本论文

ISO9000认证中的质量成本管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成本管理论文,质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质量标准体系和质量成本

ISO9000系列标准是国际标准化组织于1987 年起陆续发布的质量标准体系,它由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系列标准组成,其核心是建立质量体系。近年来,以此标准为依据的质量认证成了世界各国对企业和产品进行质量评价、监督的通行做法和国际惯例;现在国际标准化组织的九十一个成员国中已有七十个国家采用了ISO9000 系列标准并建立了自己的认证制度。中外企业认证的事实表明,贯彻ISO9000 系列标准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发展经济、贸易,参与国际竞争的一项战略措施,通过认证的企业在与国外合作、开拓占领国际市场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效益。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质量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中心环节,质量对企业盈利和亏损影响至关重大,从长远看更是如此,可以说没有质量就没有效益。因此,为了衡量企业质量体系的有效性,必须从企业经营、发展的战略出发,探讨企业的质量成本及其管理,寻求最佳质量成本。这就要求企业按照ISO9000系列标准建立起自己的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 质量成本是生产者、使用者在确保和保证满意的质量时所需的费用,以及当不能获得满意的质量时所遭受损失的总和。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内部故障成本。是在制造过程中,由于产品本身存在缺陷而带来的经济损失和处理缺陷所耗费的一切费用。主要包括废品损失、返工返修费用、复验费、停工损失、质量事故损失及分析处理费用等。

(二)外部故障成本。是产品售出后,在顾客使用过程中发现了质量缺陷,因此而耗费的一切费用。包括处理用户申诉费、退货损失、索赔费用、折价损失、保修费等。

(三)鉴定成本。主要指产品在第一次验收合格时所发生的费用,包括材料检验费和现场试验费、设备保养和校验费、材料消耗费、测定库存产品费用等。

(四)预防成本。是为使故障降低、减少到最少并使鉴定成本最低时所耗费的费用。包括质量计划费用、新产品推广评审费、培训费、工序控制费、收集和分析质量数据的费用、质量报告费、改进规划费、质量奖励费等。

二、建立质量成本管理的过程

众所周知,我国现行的企业会计制度是对外报告会计,不反映质量成本项目,因此企业的财务部门也就无法提供上述四个成本项目的实际资料,所能提供的仅是各部门的成本预算数及各车间制造成本。例如,试验部门的试验费、各车间的废品损失等。有些企业虽然可以提供出以前年度的外部故障成本,但也不齐全,所以必须建立质量成本管理制度体系。企业的质量成本管理,应由企业最高领导负责,总工程师、总会计师具体协调指导,由企业财会部门为主,质量管理部门为辅,分工协调,组织实施。应按分级管理,集中核算,财会部门统一汇总的原则进行实施。综合欧美国家一些企业成功的管理经验,这一过程的建立一般要经过宣传准备、改进提高、控制建制三个阶段。

(一)宣传准备阶段。这一阶段质量成本以估算为主,查账为辅。开始时先由质量管理部门按以下方式收集质量成本数据,旨在以巨大的损失数额来说明降低该成本的潜力,以便增强企业最高管理决策者和全体员工对贯标意义的认识,获得他们的支持并积极参与到这项工作中来。

1、分析现有会计明细账的组成部分。例如分析退货损失, 它包括企业产品的一切退货损失。造成退货的原因,有的是因为产品质量存在缺陷,顾客不能使用;有的是因为产品逾期交货等,而只有前者才是质量成本。

2、从现有单据中搜集。 将现有单据做进一步分类也可以找到有关的质量成本。例如,对于由生产车间检验员负责检验的产品,其检验费可以通过查阅其工资单和检验单据计算出来。

3、建立临时记录。例如, 若有部分生产工人占有工作时间去修理他的不合格产品,可以为其建立临时记录卡,或由车间主任、工段长估算出返修工时和返修费用。

4、估算。对开发新产品、采用新工艺、 新管理方法措施以及其他需要冒一定风险的决策,往往没有精确的数据,这时可以估算为基础做出决策。虽然估算不太准确,但总比没有任何根据做出的决策要可靠得多。例如,对不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的投资回收率的计算便是如此。假若一项新工艺采用后预计可降低成本32 万元, 预计该工艺总投资额为80万元,则投资回收率=预计可降低成本÷预计投资额=32÷80=40%,即该工艺采用一年后就可以收回投资的40%,全部投资收回需时两年半。

(二)改进提高阶段。 当降低质量成本初见成效后, 就要按ISO9000系列标准要求建立完善的保证体系, 建立起必要的成本项目和会计科目,以便能够准确地核算、反映各项成本、费用,定期提出报告并做出总结。会计科目的设立可结合责任会计的建立,在现有成本、费用类科目中按项目和责任单位设明细科目双重反映。该阶段的报告内容应包括用数字表示的质量成本情况、推行的效果、提出的改进建议和应采取的措施。

(三)控制建制阶段。在此阶段要确定企业的目标质量成本。企业为巩固已取得的成果,就必须系统科学地建立规范的统计核算表和会计账目,计算出实际成本与目标成本的差异,并制定出改进差异的措施、步骤,作为企业的一项管理制度固定下来,同时,该阶段的工作步骤、程序应在参照ISO9000系列标准和技术规范、同行业先进水平基础上, 结合本企业生产规模水平、组织机构、管理经验水平等方面条件,做到科学规范又切实可行,这样的管理保证体系才能对企业的质量成本管理工作有益。

一般来说, 工业企业的质量成本控制通常包括以下七个步骤:(1)选择控制对象;(2)选择计量值;(3)确定规格标准,详细说明质量特性;(4)选定能准确测量该特性值的测试手段;(5)进行实际测量考核并做好记录;(6)说明实际与标准之间存在差异的原因;(7)采取相应的改进纠正措施。

三、贯标认证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切忌唱独角戏。 在一些企业中, 大多数人往往对贯彻ISO9000系列标准的意义认识不够充分,宣传发动不够, 结果这一工作往往只是领导者、职能部门的事。因此,必须首先发动全部职员参与到贯标中来,并和企业的全面质量管理工作结合起来,使之变成每个人的自觉行动,否则离开职工的全员支持和参与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

(二)切忌操之过急。由于ISO9000 系列标准对我国大部分企业职工来说还是个新生事物,加之企业员工素质、思想观念、企业管理水平等方面因素的制约,要使其得到全面深入地贯彻、实施确实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如果操之过急则往往欲速则不达。所以,企业不应只追求在短期内获认证的急功近利,而应从贯彻标准,制定内部控制制度,完善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等基础工作着手,稳固扎实地逐步展开。对规模较大的企业,可以在全公司普遍宣传贯彻的同时,选择一个管理基础、管理者素质等方面较好的分公司或分厂作试点,取得经验或成功后再全面推广;这样可以发挥榜样的传、帮、带作用,使全体员工感到榜样就在身边,以增强贯彻认证的信心,这也不失为一个成功的经验。

(三)切忌要求数字绝对精确。在建立质量成本管理的初期(即宣传阶段)就要求数字绝对精确是不适当的,因为这样会增大工作量,而且难以提出降低质量成本的建议,也就让人看不到质量成本管理的效益,以致于对该项工作的意义产生怀疑,这不利于质量成本管理工作的开展。

(四)切忌单纯建账转账不改进质量。有些企业认为把质量成本账建立起来后就能促使有关责任部门的领导者采取措施,把质量成本降下来,但事实并非如此。究其原因,主要是他们没有改进质量的具体措施计划,只是“体验”、“诊断”而没有对症下药的“治疗”措施、手段。因此,企业财会部门应和质量管理部门结合起来,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措施计划并付诸实施。

标签:;  ;  ;  ;  ;  ;  

ISO 9000认证中的质量成本管理_质量成本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