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著名的大学不活跃?大学生应用科学与技术创新第二届大奖赛透视_科技论文

为什么著名的大学不活跃?大学生应用科学与技术创新第二届大奖赛透视_科技论文

名牌高校为何不积极?——第二届大学生应用科技发明大奖赛透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第二届论文,大奖赛论文,透视论文,名牌论文,高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去年底落幕的第二届全国大学生应用科技发明大奖赛上爆出一个不大不小的新闻:一些著名高校没有露面。记者从大会组织者那儿获悉,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均未参加本届大赛,北大报名参赛的也仅有一项,浙江大学因种种原因最后只有一项参展。

与上届相比,第一届大奖赛全国有600余所高校的1800多项成果参赛,实际申报项目超过5000项;而两年后的第二届大赛,参加的学校已不足300所,申报项目总共有1600项,审查合格的只有1304项。

举办“全国大学生应用科技发明大奖赛”的初衷,是想“推动大学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想法不能说不好,但为什么会出现参赛学校和参赛项目明显下降的趋势呢?

是学校不重视?回答是否定的。据了解,近年来各高校大学生科技发明活动异常活跃,学校各方面也给予了大力的支持,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已有数百所高校建立了旨在推动学生科技活动的大学生科技协会,仅上海就有各类大学生科技组织200多个。清华大学早在八十年代就设立了4项大学生科研基金,每年4月,清华都要举行校内的“挑战杯”科展,至今已举办了12届。北大每年都拨出专款鼓励学生搞一些课外选题(今年已到位15万元)。

“‘挑战杯’对大奖赛有冲击”一位高校团委书记告诉记者。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是由团中央、中国科协、全国学联等单位联合举办的另一大型赛事,从1989年至今已举办了3届。它与大学生应用科技发明大奖赛一样,都以培养大学生的科技意识,增强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走与实践相结合的成才道路为宗旨。不同的是,“挑战杯”赛偏重理论;评奖注重学校的团体名次;而大学生应用科技发明大奖赛则强调应用性、实用性,在评奖上只记个人名次,并注重科技成果的转让。此外,两项竞赛互不“兼容”,参加应用科技发明大奖赛的项目将不能参加下一届的“挑战杯”赛。因此一些学校便出现了重视“挑战杯”,轻视“应用科技发明大赛奖”的现象,这是导致一些著名高校对参加应用科技发明大奖赛积极性不高的原因之一。

本次大赛组委会副主任,全国学联科技发展中心副主任祝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大学生应用科技发明大奖赛涉及到参赛技术项目的转让,由于学生身份的特殊性,造成了一些科技项目产权界限不清,这在客观上也影响了一些学校的积极性”。某重点高校曾多次捧得‘挑战杯’,可这次申报的科技项目总共只有6项。据说,学校团委开始组织了26项,结果因产权不清卡下去了20项,送上来的6个水平一般,只有一个勉强参展。祝链说,“产权”是制约大奖赛下一步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在清华大学,硕士生、博士生入学时,都必须和学校签署一个保证书,以确保学校对学生在校期间研究成果的所有权。校方规定:研究生在学习期间,凡教学计划内安排的研究课题以及学校组织的课外科技活动所取得的一切研究成果为学校职务成果;除合同另有规定外,研究课题虽属研究生自选,但利用学校的条件(如名义、教师指导、设备、资金、技术资料等)所完成研究成果,亦属学校职务成果。学校职务成果属清华大学所有,未经学校审核同意,不得自行转让或做其它处理。

据悉,几乎每个学校都有类似规定和协议,由于学生的科研活动几乎不可能脱离学校而存在,大学生的科技发明产权就处于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地步,这是影响一些高校参赛的又一个重要原因。

“组委会对参赛成果享有优先转让权,也让一些学校却步不前,我就曾犹豫了一阵。”一位在这次大赛中获鼓励奖的同学告诉记者。组委会规定:“参赛成果自申报书寄出至大奖赛揭晓后的3个月内,组委会享有组织转让的优先权;未经与组委会达成一致意见,不得将成果转让其它单位或个人。”此外,组委会将从转让的成果中提取15%的收益,以建立中国大学生科技发明基金,这一条也未能获得一些学校的理解。

尽管存在一些问题,但大学生应用科技发明还要搞下去。展览会上,来自法国的全法青年科技协会副主席阿龙先生向记者介绍了法国在这方面的作法:一些大企业出钱建立各种俱乐部,俱乐部里有实验室,也有经费,大学生的发明权归个人,最后根据事先签订的有关的协议解决成果转化的利益分成。

祝链透露,有关方面已注意到了上述问题,为了解决大学生科技发明中的资金、产权等矛盾,全国学联科技发展中心拟设立“中国大学生科技发展基金”,依照国际惯例,用完全市场化的运作方式解决这一问题。

但愿大学生的科技发明能走出一条适应市场经济的新路。

标签:;  ;  ;  ;  

为什么著名的大学不活跃?大学生应用科学与技术创新第二届大奖赛透视_科技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