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防治体会论文_张颜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防治体会论文_张颜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铁锋区妇幼保健站 161002

【摘 要】目的:探究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防治方法。方法:选取2015年1月到2016年2月份在我院进行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的46例患者,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6例中41例术后局部上皮修复光滑、临床症状消失,一次性治愈。结论:有效防治子宫内膜异位症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防治

宫颈子宫内膜异位症作为一种继发于宫颈物理治疗后的医源性疾病,临床多表现为不规则阴道出血和(或) 接触性出血,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为此,我院对在我院进行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进行了防治的研究,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到2016年2月份在我院进行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的46例患者,该46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均经宫颈活检后病理检查确诊,年龄23-44岁,平均(36.38 ± 4.26) 岁,首诊均已行宫颈刮片排除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及宫颈癌.发病距物理治疗时间为 2 个月 - 3年,平均(4.23 ± 1.15)月。复习所登记资料后发现,患者普遍月经周期较短,为21 - 25 天,经期 7 - 10天。其中4例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并甲减,1例为甲状腺瘤切除术后;6 例合并子宫肌瘤,2 例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患者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主要症状为阴道出血,多为经前或经后阴道不规则点滴出血或血性白带,量少呈咖啡色。临床表现:经期延长,淋漓不净,为7 - 10 天,也有性交后出鲜血或阴道不规则少量流血;常伴周期性下腹痛或腰骶坠痛,喜热敷;少数伴有肛门坠胀、阴道刺痛等症状。

1.2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检查

(1)妇科检查:可以查见子宫后倾、固定,正常或增大。单侧(或双侧) 附件区可触及壁厚、边界不很清楚的囊性包块,有轻压痛,活动受限,严重者呈冰冻骨盆。或查见子宫骶骨韧带、子宫后壁、子宫直肠陷窝处有单个或多个触痛硬节。(2)辅助检查:①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可用于测定该病患者抗子宫内膜抗体水平,并借以协助诊断、评估疗效。③催乳素测定,可分析是否合并高催乳素血症。④腹腔镜检查可直接看到病变的范围与程度,从而确定分期,可结合输卵管通液判断其是否通畅。

1.3治疗方法

46 例患者中,2 例卵巢巧克力囊肿术后的患者在口服“达那唑”期间、余44例采用口服“妈富隆”35 - 45 天推迟月经来潮,同时射频消融局部异位灶,范围超过病灶周围 5 mm,深度超过 3mm。

1.4评价标准

病理诊断标准:较菲薄且常不完整的宫颈扁平上皮;上皮下有子宫内膜腺体或间质;有出血证据,可见红细胞、含铁血黄素或含铁血黄素的巨噬细胞,至少有上述成分中的 2 种。

2.结果

46例中41例术后局部上皮修复光滑、临床症状消失,一次性治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口服“妈富隆”后7 例(15 %) 患者出现程度不同的颈管黏膜肿胀似息肉样增生,其中 5 例停药来月经后颈管黏膜肿胀消退,仅2 例需用钳咬取。另有 8 例(17 %) 患者口服“妈富隆”期间有突破性出血,其中 3 例在治疗后3 - 4个月宫颈其他部位出现灶区的点状红斑并触血(2 例于月经净后用活检钳钳咬痊愈,1 例足月妊娠分娩后自愈)。所有病例随诊 1 年无复发。

3.讨论

3.1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介绍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是指有活性的内膜细胞种植在子宫内膜以外的位置而形成的一种女性常见妇科疾病。内膜细胞本该生长在子宫腔内,但由于子宫腔通过输卵管与盆腔相通,因此使得内膜细胞可经由输卵管进入盆腔异位生长。目前对此病发病的机制有多种说法,其中被普遍认可的是子宫内膜种植学说。本病多发生于生育年龄的女性,青春期前不发病,绝经后异位病灶可逐渐萎缩退化。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主要病理变化为异位内膜周期性出血及其周围组织纤维化,形成异位结节,痛经、慢性盆腔痛、月经异常和不孕是其主要症状。病变可以波及所有的盆腔组织和器官,以卵巢、子宫直肠陷凹、宫骶韧带等部位最常见,也可发生于腹腔、胸腔、四肢等处。其主要病因有以下几种:1.种植学说:经血逆流,内膜种植。月经期,经血从宫口、阴道排出体外是顺流而下,但是有小部分经血或因其他原因夹杂着脱落的子宫内膜碎片,由输卵管道流入腹腔,种植在盆腔脏器的表层形成子宫内膜异位病灶。2.化生内膜:浆膜上皮,化生内膜。人体在胚胎发育时期,卵巢表面上皮、腹膜、阴道直肠膈、脐部均由体腔上皮化生而来,这些组织在性腺激素、炎症、机械因素的刺激下能够转化,形成另一种组织,同样可以化生为子宫内膜。3.良性转移:血液、淋巴良性转移。这是一种较为罕见的发病原因。出现在肺部、脑膜、心包、四肢及其他远端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是通过血液循环或淋巴系统将子宫内膜碎屑转移停留在某脏器或组织上而发病。4.医源性的内膜移植:这是一种人为造成的使子宫内膜移植到某些部位,多见于剖宫产术,早期中期妊娠行刮宫术,分娩时行会阴侧切术,人工流产术等过程中。5.免疫防御功能缺陷:随经血逆流至腹腔的子宫内膜,如同一种异物,会激活身体内的免疫系统,动员出大量的免疫细胞及体液围歼消除,假如体内免疫功能缺陷,就会发展成为子宫内膜异位症。

3.2加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防治

一般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手术治疗的方法首先考虑的就是药物的治疗。采用药物来对抗或抑制卵巢的周期性内分泌刺激。最初是用睾丸酮类的雄性激素,因副作用较大,而且效力亦不够强,已逐渐摒弃不用。后来则逐渐发展成为假孕疗法及假绝经疗法。其此,就是手术治疗。一般认为卵巢上发生的巧克力囊肿,病变体积往往较大,或发生在其他部位的子宫内膜异位结节,直径在2厘米以上者,不易用药物控制,而需要手术治疗;或者经过六个月甚至一年的药物治疗,病情仍不见好转,也应考虑手术切除。如果患者年轻,没有子女,手术时一般只将内膜异位的病变切除,而将子宫和正常卵巢组织保留下来,称为保守性手术。这种手术保留了生育的可能性,但复发机会较大。如已有子女且患者年龄较大(大于35岁),可以在切除内膜异位病变的同时,切除子宫,但保留正常的卵巢组织,称为半保守手术。此法从长远看来,效果优于保守性手术,但不能绝对防止复发。如果患者年近绝经期,或内膜异位病变过于广泛,难于彻底根除,则在手术时应将子宫卵巢一同切除,称为根治性手术。总而言之,有效防治子宫内膜异位症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徐丛剑,郭孙伟.子宫内膜异位症[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7.

[2]王绍印,庞保珍,庞清洋,等.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防治[J].2014,29(12):2663 - 2665.

[3]石一复.医源性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防治[J].2016,32(3):209 - 211.

论文作者:张颜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7月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5

标签:;  ;  ;  ;  ;  ;  ;  ;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防治体会论文_张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