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的方法小试论文_黄玉婷

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的方法小试论文_黄玉婷

(渠县临巴镇第一中心小学 渠县 635200)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多媒体在学生愉悦学习,创新学习中发挥着日益巨大作用,课堂是一个特定的空间,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是学生学习主体性的生动表现。因此,教师必须合理使用教材,灵活地运用电教,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欢乐中获取知识。

一、多媒体与开课激趣

语文教学大纲提出了朗读教学的三个要求。即正确、流利、有感情。小学生年龄小,知识少,要达到这一要求并非易事,运用多媒体手段,给学生提供具体可观的形象,以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把学生的审美体验推向高潮,就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诱发朗读的兴趣。如,教学古诗《鹅》一课时,教师一边播放大白鹅在碧波中拨水的画面,一边生动描述“在碧绿的湖水中,一只大白鹅从远处慢慢地来了,红色的脚掌轻轻地拨着绿波,边游边唱着欢快的歌……”学生看着听着,深深为画景诗情所激动,不约而同地跟着录音朗读起来,通过朗读,引导学生欣赏鹅的外形、颜色、姿态,通过品析“白毛、红掌、浮、拨”等词语来感受诗中描述的美好形象。古诗在语言上,还给人以节奏感强,韵脚整齐,平仄得当,抑扬顿挫,富于节奏变化的美感,要求学生跟着音乐读得正确读得流利,读出古诗的韵味儿来,读出自己的感受,读出诗人喜爱鹅、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来。在设计《荷花》一课的导语时,为了一开始就吸引学生,我先投影一幅自制的荷花图:鲜艳的色彩、各式的花姿,学生仿佛闻到了花香;接着,我又播放课文的范读,并配上美妙的乐曲,陶冶学生的情操,让他们心境舒畅地融入此情此景之中来欣赏语言文字的美。学生的注意力非常集中。在分析第二自然段时,我又借助投影出示不同姿态的荷花图,并让他们充分发挥想象,对自己喜爱的一种姿态的荷花用自己的语言说一段连贯、通顺的话。学生通过看、听、说、评,对各种花姿 印象极深。学生兴致浓厚,课堂效率也相应提高了。 

二、多媒体与疑难解析

多媒体技术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具有巨大的表现力,能够具体形象地再现各种事物、现象、情景、过程,又不受时间、空间、宏观、微观的限制,可以使学生认识客观上难以接触的实际事物。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具体,变无行为有行,从而有效帮助学生疑难解析。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中表现的人物、事离学生生活较远,运用多媒体再现其时其景,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

教学《登鹳鹊楼》一课时,我运用计算机多媒体课件,给学生展现这样的画面:太阳正沿着远处层层山峦下落,天色渐渐暗下来,霞光笼罩着原野,黄河水后浪推前浪,浪涛滚滚从鹳鹊楼的前方向东流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落日、高山、大河,一远一近,有近有动,壮丽多娇的画面,即有利于把学生引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诗情画意之中,又有利于引起学生的联想,领会“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所蕴涵的哲理,同时,使学生领略到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文时,介于学生对圆明圆的历史了解极少,学习起来比较困难。我在教学中播放了两段录像,一段是反映圆明圆的金碧辉煌景像,一段描绘英、法联军大肆毁坏圆明圆的悲惨场面,结合课文内容,采取录象定格方法,学生在直观形象中,清楚地了解了圆明圆是园林艺术的宝库,建筑艺术的精华,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同时也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圆明圆的毁灭,是帝国主义者侵略中国的罪证,激发学生对侵略者的无比憎恨。学生了解了圆明圆的历史,理解了本文的难点,教者只稍加点拨,不需过多时间,教学效果相当理想。

电教媒体的最大优点是可以使声、图、文并茂,弥补学生难以感知的东西。《黄河象》、《奇异的琥珀》等课文,属于科普作品,其间包含着丰富的科学知识和推理过程。让学生参与科学家的推理过程,让学生经过自己的智力活动,支配、运用已有知识,从中探求真理,发现真知是培养思维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于是我把阅读的思维突破点、结合点安排在假设—推测—成因—结论上。如讲《黄河象》一文,即采用变序式教法,先讲难点第四段(推测依据),再讲第二段(故事过程)。设计制作投影片(刚发掘时象骨架图),让学生认真地观察投影,动脑思考:(1)发掘时为什么先发现象牙(2)骨架为什么斜斜地插入沙土里为什么脚踩砾石先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大胆地假设推想,再让小组推荐代表发言。各组代表各抒己见,互相补充修正,不断完善。最后教师指导学生归纳成因及小结:先发现象牙是由于黄河象落水时曾抬头呼救过;从“沙土”和“砾石”可以推测在很早很早以前,这里曾是一条河;从“脚踩砾石”可以想象黄河象失足落水那一瞬间的情景。在推测中,学生的头脑进行了一番紧张的比较、分析、判断的逻辑思维活动,直接突破了难点,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多媒体与思维培养

利用多媒体的直观、生动、形象的特征,引导学生的形象思维,调动学生非智力因素,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如教《称象》这一课,教师这样问:曹冲真聪明,会想出好办法,称出大象的重量。我们小学生更聪明,大家动脑筋想一想,还有哪些办法能称出大象的重量?接着,演示自制光盘,荧屏上出现一只摇头甩鼻的大象,一大群人围着大象或站、或蹲、或坐,一脸愁容。大象说:"哎!我到底有多呀?"有趣的画面,激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并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中,不一会儿,一双小手高高举起。一个学生说:"称石头太麻烦了,可以让随行官员一个个地上船 ,直到船沉到划线的地方,称称每个人有多重,把重量加起来就是大象的重量了。"……学生想出一系列的办法,引导结合当时的情况,选择可行的办法,通过分析、比较、推理,进行思维能力的训练。

作为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多媒体辅助教学,它运用计算机多媒体集图、文、声、像于一体来加强教学效果,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更为集中、稳定、持久,思维更为积极活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恰当、适时地运用多媒体,有利于提高学生语文能力。

论文作者:黄玉婷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5年第6期(上)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9/22

标签:;  ;  ;  ;  ;  ;  ;  ;  

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的方法小试论文_黄玉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