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道路与桥梁中现浇混凝土的质量通病论文_马金忠

论道路与桥梁中现浇混凝土的质量通病论文_马金忠

摘要:混凝土是道路与桥梁工程建设建设中的一项重要材料,道路与桥梁工程建设质量受现浇混凝土施工质量影响。从目前我国道路与桥梁工程的具体建设情况来看,现浇混凝土在质量上存在通病,为了提高道路与桥梁质量,在工程具体施工过程中,要做好相应的分析工作,提高工程质量。

关键词:道路与桥梁;现浇混凝土;质量通病;工程质量

近几年,我国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了大量的道路与桥梁工程,工程的建设使人们的出行变得更加便捷,但是,也出现了一些质量问题,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道路与桥梁工程建设过程中出现的现浇混凝土质量通病,这会对道路与桥梁的最终质量造成,以及工程竣工后的应用产生不良影响,因此,要做好相应的分析工作。

1 预防道路与桥梁现浇混凝土质量通病的目的

道路与桥梁工程建设中,之所以要对现浇混凝土质量通病进行合理预防目的就是为了使工程竣工后的街结构耐久性、可靠性、安全性等各项内容都能够得到提升,从而使道路与桥梁工程的应用寿命能够得到延长,满足人们的应用需求。在防治现浇混凝土质量通病过程中,确保混凝土合格率,可以实现对混凝土离散性的合理控制,确保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其具体厚度可以达到相应的要求标准,从而达到保证钢筋的的作用,使钢筋在应用期间的防腐期可以得到延长,从而使道路与桥梁工程的最终质量能够得到进一步提高[1]。

2 现浇混凝土质量通病及形成的原因

2.1 实体棱角出现损坏

道路与桥梁混凝土结构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因为受混凝土自身性能影响,混凝土结构棱角会遭受破坏,这会对工程的最终质量和应用产生不良影响,针对该现象进行分析,可以发现造成该现象的原因如下:

(1)施工前期没有进行洒水处理,或者洒水不足,从而使混凝土结构在应用前发生了脱水现象。

(2)没有做好相应的养护工作,模板拆除过早,棱角遭到破坏[2]。

(3)具体施工期间,由于工作人员粗心,混凝土实体结构棱角由于冲击原因,遭受破坏。

2.2 混凝土强度不足

导致混凝土强度达不到道路与桥梁要求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采用的原材料的质量存在问题。

(2)混凝土配比不合理,混凝土是有多重不同类型材料相互混合配置而成的,若材料添加期间,掺量不足,或者出现了严重超标情况,将会降低混凝土强度,会对工程的最终质量造成不良影响。

(3)混凝土配置期间,材料的具体添加速度,搅拌时间等各项内容都会混凝土浇筑均质性产生影响。

2.3 表面平整度差

道路与桥梁工程竣工后,会在工程中出现孔洞、蜂窝等不平整问题。导致浙西问题出现的原因如下:

(1)模板存在问题,表面粗糙或支模过程中不合理,模板空隙较大,通过分析会流出大量的水泥浆,最终将会在工程上出现蜂窝[3]。

(2)混凝土配比不合理,同时由于搅拌时间段,混凝土中各种材料没有融合好,这也导致混凝土发生离析。

2.4 混凝土裂缝

现浇混凝土中最为常见的影响质量通病就是裂缝,导致裂缝的出现的原因有很多。例如,温度与湿度、地基沉降、拆模时间等,这些问题都会导致混凝结构出现裂缝,裂缝出现会对工程的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必须要做好相应的分析工作[4]。特别是在道路与桥梁工程建设初期,混凝土的表层温度会快速降低,但是由于混凝土自身温度会产生大量的热,这会导致混凝土内外存在较大温度差,从而会引起裂缝。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 解决现浇混凝土质量通病的合理措施

3.1 处理棱角损坏问题

棱角问题的出现不仅会对道路与桥梁工程的美观性造成影响,而且也存在较为严重的安全隐患,因此,在工程建设中,要采取合理的措施对棱角损坏问题进行预防,具体措施如下:

(1)工程具体施工前,要做好施工人员培训工作,使工作人员在具体施工过程中可以端正态度,做好施工过程中涉及到的各项细节内容的处理。例如,进行模板拆除时,要做好对混凝土棱角的保护。

(2)施工准备阶段,要确保模板湿润度可以施工要求。

(3)如果出现了严重的棱角损坏现象,要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如果情况严重,要重新进行浇;如果损坏不严重,应当对表面松散颗粒进行清理,再利用砂浆完成相应的修补作业,从而确保混凝土结构自身的稳定性。

3.2 处理混凝土强度不够的措施

在道路与桥梁工程建设期间,如果混凝土强度过低时,应当利用超神波等无损检测技术对混凝土结构的具体强度情况进行检测,完成相应的检测后,依据设定的结构安全,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补救[5]。此外,针对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采用的原材料,要做好相应的把关工作,对各项材料要做好存储,确保原材料的质量不会遭受破坏,以免由于原材料质量问题,降低混凝土结构强度,对道路与桥梁的最终质量产生不良影响。

3.3 处理结构表面不平整问题

针对混凝土结构表面不平整现象,要原材料的质量进行科学控制,对原材料配比进行科学控制,浇筑作业要选择和何时的还进行。此外,为了避免空洞现象的发生,具体下料时可以都采取分层方式进行,每层厚度应当控制在30cm左右。同时,进行混凝土浇筑期间,要指派专人对作业进行检查,发现漏浆要立立即停止作业。浇筑完成后,若出现了蜂窝现象,依据蜂窝大小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对于大蜂窝,对其其进行处理时,要重新支模,并且要利用细石混凝土完成相应的填实作业,而对于小蜂窝,可以先清洗,再利用水泥砂浆进行填补。

3.4 处理裂缝问题的措施

对于道路与桥梁工程中的裂缝问题,具体处理措施如下:

(1)浇筑前做好施工变形缝和缝隙处理,并且,要确保混凝土表面湿度,验收作业要严格的依据验收规范进行。

(2)对混凝土的自由倾落高度进行控制,不得超过2.0m,同时要利用工具完成相应的下料作业,确保混凝土浇筑期间不会出现离析现象。

(3)如果建模施工中出现了变形缝或施工缝,浇筑期间应当利用砂浆完成相应的填补,提高工程质量。

(4)施工中出现了混凝土缝隙,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出现的缝隙进行处理。通常来说,要依据缝隙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修复方式。针对较小的分析,在具体处理上可以采取先清洗,再利用水泥砂浆进行填补的方式进行处理;对于大缝隙,要利用高标高水泥砂浆进行压浆处理,最大程度减少缝隙对道路与桥梁工程带来的不良影响。

4 结束语

我国道路与桥梁行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现浇混凝土施工期间会存在一定的质量通病。特别是受道路与桥梁工程施工工艺艺复杂、工期短等因素影响,工程质量容易出现问题。因此,在工程施工中,要加强对道路与桥梁混凝土施工的重视,对遇到的对工程质量造成影响的各项因素进行及时处理,保证工程的最终质量能够达到要求标准。

参考文献

[1]刘海亮.道路与桥梁中现浇混凝土的质量通病与施工处理[J].山西建筑,2016(36).

[2]朱荣华.浅析道路与桥梁中现浇混凝土的质量通病及解决措施[J].四川水泥,2017(3):42-42.

[3]刘术新.道路桥梁中现浇混凝土的质量通病分析[J].交通世界,2017:29.

[4]薛昱杉.道路桥梁中现浇混凝土的质量通病及处理分析[J].智能城市,2017(01):196+222.

[5]曾一偲.道路桥梁中现浇混凝土的质量通病与施工处理[J].建筑知识,2017(12):156-157.

论文作者:马金忠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28

标签:;  ;  ;  ;  ;  ;  ;  ;  

论道路与桥梁中现浇混凝土的质量通病论文_马金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