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症状和临床治疗方法论文_孙亚男

孙亚男(辽宁省庄何市中心医院眼科 116400)

【摘要】目的 探讨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晚期临床症状,以及临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43例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按照患者意愿,21例患者进行手术治疗为单纯手术组,22例患者选用手术进行治疗基础上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为综合治疗组,比较两组患者经一段时间治疗后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单纯手术组的总有效率为43.9%,综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77.3%,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手术治疗联合糖皮质激素对晚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进行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病情的进一步发展,有效改善视力情况,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晚期临床症状 疗效

【中图分类号】R7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4-0188-02

新生儿血管性青光眼临床表现为眼睛剧痛、反复出血,严重时可引起视力丧失,甚至最终导致眼球摘除。据相关报道指出[1],其具有较高的致盲率,尤其晚期病例最常见。笔者就我院收治的43例血管性青光眼晚期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临床治疗进行分析、讨论,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血管性青光眼晚期患者43例,其中男性患者为23例,女性患者为20例;年龄在35~68岁,平均年龄为46.4 3.2岁;左眼病变为18例,右眼病变为25例;病因为:9例为眼外伤,7例为陈旧性虹膜炎瞳孔膜闭,8例为视网膜静脉周围炎,6例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5例为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3例为曾行视网膜光凝术,1例为继发于颈动脉海绵窦瘘,其余患者为因间质混浊而导致不能光凝。以上患者均为瞳孔缘部和虹膜表面出现新生血管增生,并出现不同程度的眼部痉挛和畏光流泪症状,其中部分患者伴发头痛、眼部剧痛等,患者病史为2个月~6个月,平均为4.1个月。

1.2方法

单纯手术组患者进行睫状体冷冻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患者进行眼轮匝肌及球后麻醉。并进行睫状体冷冻术,在睫状体下方180°的范围内进行6~8点的冷冻。作用点一般位于角膜缘前界1mm处,与巩膜面垂直紧贴。采用直径2.5mm的冷冻头,温度为-80℃,持续时间作用40~60s,冷冻头上结3~4mm冰球(若温度为-60℃则持续90s),待解冻后自行离开。再做显微小梁切除术:于上方沿角膜缘剪开结膜,做3mm×4mm巩膜瓣,1/2厚,先行前房穿刺,缓慢放出房水,待眼压逐渐下降后,切除小梁组织2mm×2mm,部位尽量靠前,周切根部虹膜2mm×2mm,有活动出血点者可烧灼止血,缝合巩膜及结膜切口。综合治疗组患者在单纯手术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糖皮质激素安奈德药液,20ml/次,10d/次。3个月后就两组患者的疾病恢复情况进行回访。

1.3统计处理

将笔者在实验过程中获得的数据输入spss16.0统计学软件中进行处理。其中计数资料进行卡方检验。若检验结果p<0.05,说明两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综合治疗组中有1例患者发生恶化,4例治疗症状无明显改善,其中总有效率为77.3%;单纯手术组中有5例患者情况恶化,7例治疗后症状无明显改善,总有效率为43.9%。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p<0.05,具有显著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结果见下表1:

表1 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例,%)

3 讨论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病变是由于小梁和虹膜表面形成新生血管纤维膜,从而使小梁与虹膜和角膜后壁发生粘连,引起青光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属于难治性眼病变,其发病机制主要是视网膜缺氧、缺血性病变,使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过分表达,进而引起房水中内皮生长因子含量增加,导致房角和虹膜新生血管增生,形成难治性眼病变[2]。其临床表现为早期无明显症状,一般临床检查、诊断时均为晚期病变。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晚期病变主要表现为眼部剧痛,视力降低,严重时甚至导致失明。

目前,临床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常规手术治疗,具有手术操作复杂,技术要求高,价格昂贵,不能彻底根除病因,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同时易发生并发症。笔者就我院收治的43例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进行睫状体冷冻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手术操作简单,眼部减压效果好,疗效好,成功率高,总有效率为42.9%,并在此基础上给予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总有效率可提高至77.2%。糖皮质激素具有免疫抑制和抗炎作用。可以有效地抑制炎症的渗出,降低纤维细胞的增生和新生血管的形成。临床上,曲安奈德是一种长效糖皮质激素药物,对血管性糖皮质激素具有明显治疗效果。

总之,在手术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糖皮质激素药物对晚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进行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病情的发展,改善视力情况,同时可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汪建,董凤,张汉滨.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观察[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9.8(5):104-105.

[2]杨越,丁丽娜.三联术治疗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5.23(6):633-634.

论文作者:孙亚男

论文发表刊物:《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3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1-22

标签:;  ;  ;  ;  ;  ;  ;  ;  

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症状和临床治疗方法论文_孙亚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