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的运用初探论文_彭晓红

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的运用初探论文_彭晓红

彭晓红 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青城镇中心小学 256300

自古以来,能千年流传下来的文学经典之作都能口口相传并广泛传唱。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可见千百年来朗读在学习生活中占有十分中重要的地位,它是人们学习知识不可或缺的方法。而今,通过学习《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求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朗读,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它把无形的的书面语言体现成了声情并茂的发音规范的有声语言,让人一听就能明白其中的含义。它是小学生学习阅读教能力提高的一项重要的学习方法。就语文学习而言,它是一门工具性学科,是各门学科学习的基础,而朗读教学是学习语文的关键,它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它也有利于发展智力,获得思想熏陶,朗读有助于情感的传递。作为教师,应该使学生养成大声朗读的习惯,一篇文章,读出声音来,读出抑扬顿挫、语调神情来,比单用眼睛看所得的印象要深刻得多。对于文章的思想感情,领会得透彻得多。从中受到的感染要强得多。朗读是对作品的再创造,老师应该读起来,学生也应该读起来。

一、扎实朗读基本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学生各学段的朗读要求:第一学段(1~2年级)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学段(3~4年级)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学段(5~6年级)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做到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首先要读正确。

读正确就应该做到不读错字、不添字或掉字、不重复、不颠倒字词、不唱读,能读出轻声和儿化韵。还要做到三到:心到、眼到、口到,集中注意力,防止有口无心,像唱歌一样流于形式。

流利是在正确读的基础上才能达到的。流利的读主要是不断读,不读破句。要做到流利地读,关键在于扩大视野广度。不仅看一个词读一个词,而且能够嘴里读这个词,眼睛就看到下一个词。迅速把几个词联系起来,做到停顿正确。这只能通过多朗读,多练习,才能达到。

有感情地朗读是更高的要求,它是在正确、流利读,并对文章有深切理解的基础上才有可能达到的。因此要做到有感情地朗读,首先,要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读时能有身临其境之感,在眼前出现画面就能做到感情自然地流露;其次,还要掌握一定的朗读技巧,如正确处理重音、停顿,运用适当的语调、速度和节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

文中需要激情引趣或学生读的不到位时就要用范读指导了,好的示范朗读,能引起学生的想象,与文中的主人公同喜同悲,唤起他们情感上的共鸣,激发学生的朗读欲望。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朗读能力差,领悟能力弱。但模仿力很强。根据这一特点,在教学课文朗读时,教师必须做到:用普通话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分清平翘舌、多音字及变调、轻音和儿化音、要注意词与词、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停顿;并要读出文章的感情色彩,要读出形形色色的任务形态,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色。但一节课范读不要太多,要尽可能多留时间让学生自己试读、练读,让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和语言气势。

三、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为能准确指导学生朗读,点燃朗读兴趣,激发学生朗读情感,促进学生朗读训练,就要培养孩子的朗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小学生学习知识的内在动力和关键所在,要想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就要想办法激发学生对朗读感兴趣。首先让学生明确意识到朗读的重要性,从而重视朗读,特别是老师精彩的示范朗读打动学生,激起学生的朗读欲望,在学生朗读时表现出来的闪光之处即时表扬,使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经常进行各种形式的朗读比赛,让学生长时间对朗读保持一种新鲜感与满足感。

其次分角色表演朗读最能激发孩子们的朗读兴趣,通过进入角色,他们把心中的情和文中的人和事融为一体,读出各种人物的喜怒、凶善,绘声绘色的朗读,听者身临其境。再就是让学生自读、评读,以评促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是一种能力一种技巧,需要一定的训练,而且需要经常的反复训练。

除课堂教学注意朗读外,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学生自读、多读,找出文中精髓,也让学生评读,学生之间评一评,哪儿读得好,哪儿需改进,应该怎么读。从而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

四、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引导学生阅读课文

要合理地提出阅读要求,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过深会挫伤孩子的积极性,过浅则容易导致孩子们浮躁。指导朗读要体现层次性,结合个体实际情况,每次朗读都要有不同要求,朗读形式要多样,才能引起学生的朗读兴趣。所以,在教学中应遵循“循序渐进”的教育方针,不同时期提出不同要求,要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一般训练到实用训练,久而久之,学生都能做到逐字逐句逐段读懂,达到理解全篇内容。

总之,学生朗读能力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教师必须有耐心,有恒心,采取正确的训练方法,才会使朗读读得更正确、有感情,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使师生的朗读具有声情并茂的节奏,和谐婉转的韵律,呈现出作品的声音美、神韵美,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就能为语文的教与学奠定牢固的基础。

论文作者:彭晓红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5年9月总第21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4

标签:;  ;  ;  ;  ;  ;  ;  ;  

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的运用初探论文_彭晓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