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备保障综合实践课程实战化教学模式研究论文

装备保障综合实践课程实战化教学模式研究

宋 彬1, 吴定海1, 孔 凡2, 王文军3

(1. 陆军工程大学石家庄校区 车辆与电气工程系, 河北 石家庄 050003;2. 国防大学 联合作战学院 联合作战保障系, 河北 石家庄 050084; 3. 陆军32139部队, 北京 101211)

摘 要: 构建科学的综合实践课程教学模式,是组织实施实战化教学训练,提升学员岗位任职能力的重要途径。在确立课程教学理念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能力导向的教学内容体系,探索应用了虚实结合的教学方法,为开展装备保障实践教学实战化改革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借鉴。

关键词: 装备保障; 实践教学; 实战化教学; 教学模式

战斗力和保障力是实现强军目标的基础,装备保障能力培养是军队工程院校人才培养的基本职能之一[1]。而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装备保障综合实践课程教学,实质上是从学员的岗位任职需求出发,也就是以部队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为根本出发点,并从学员毕业后的军人职业长远发展考虑,以培养学员的装备保障能力为核心,兼顾专业组训能力和指挥管理能力等一系列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为贯彻落实军队院校教学向实战聚焦的新要求,不断深化装备保障综合实践课程实战化教学改革,陆军工程大学石家庄校区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从转变教学理念入手,在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改革探索,为实战化教学改革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借鉴。

1 牢固树立为战教战的教学理念

大力开展实战化教学是贯彻落实中央军委《关于提高军事训练实战化水平的意见》要求,是将课堂与战场紧密对接,围绕实战搞教学,着眼打赢育人才的重要举措[2]。我校区在装备保障综合实践系列课程教学过程中,确立了以战时装备保障为背景,以完成战时任务为牵引,以综合能力提升为主线的教学理念。

1.1 以战时装备保障为背景,实现平时训练向实战运用聚焦

现代战争作战节奏快,战场环境复杂,装备技术含量高,保障难度大[3]。这就要求装备保障实践教学要在贴近实战的环境下组织[4],摒弃以往实践教学战术背景不明确、实践岗位不明确、作业流程不明确的平时化训练倾向。我校区在实践教学中,从新型作战样式、新型作战力量和新装备运用入手,按专业类别制定实践课程战术背景想定,按装备类型设置实战化训练场地,按作战编组明确学员实践岗位,按战时保障任务明确作业流程,从而营造实战化教学训练氛围,实现平时训练向实战运用聚焦。

实际上大古力水电站从第1期扩机工程完成后至本世纪初并没有作调峰电站运行,而是一直在作调节作用相当有限的径流式水电站运行[5]。

1.2 以完成战时任务为牵引,实现被动知识接受向主动技能锻炼转变

实战化教学改革,不是贴上实战化标签就实现了实战化,其核心是通过实践教学使学员真正具备完成战时装备保障任务的本领和能力[5]。因此,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以完成各项战时装备保障任务为牵引,通过组织装备战斗损伤案例分析讨论,锻炼学员装备战时损伤评估能力;通过模拟装备故障抢修和战损抢救,锻炼学员故障定位和综合维修技能;通过组织战术背景下的装备系统合成训练,锻炼学员武器系统要素集成运用能力;通过定人定岗自主组织实施综合演练,提高学员装备保障指挥管理能力。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员的主观能动性,使学员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各项专业技能得到锻炼和提升。

1.3 以综合能力提升为主线,实现单一技能训练向综合能力培养转型

按照“三个贴近”的指导思想,我校区结合装备保障实践教学特色,在学员最后一个学期集中开设了装备保障综合实践系列课程,如图1所示。在课程教学内容体系设计上,课程模块设置与学员能力目标要求相对应,通过系统性和连续性的实践锻炼,强化学员面向技术军官的技术保障能力和组训管理能力、面向指挥军官的保障指挥能力、面向装备使用分队军官的装备运用能力和面向实战的综合实践能力,使学员更好地适应部队第一任职岗位需要,具备长远发展后劲[7]

在MATLAB上实现了AdaCode,并使用实验床测得的真实trace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不论是固定发送速率还是动态发送速率,AdaCode有效吞吐率均比不使用编码时得到了有效提升.

二是财政支出结构优化。加强专项资金管理,压缩精简专项,控制一般性支出,盘活存量资金,全力支持脱贫攻坚工作。2017年,全市“三公”经费支出预算同比下降13.4%,盘活存量资金136.37亿元,市级财政收回8个县(市、区)结余2年以上未使用的财政扶贫资金2043万元。同时,将挤出的资金集中投入扶贫领域。2016—2018年,市本级财政每年统筹安排风险缓释金10亿元,支持开展“产业扶贫信贷通”融资试点;2017年,市、县财政统筹安排23.43亿元支持蔬菜、油茶、低质低效林改造和柑橘黄龙病防治及接续产业发展。财政资金的倾斜分配,为贫困地区、贫困户带去了希望。

2 构建基于能力导向的教学内容体系

针对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模式,学术界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是按照学科专业划分构建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另一种是按照学员的能力培养目标构建“分层一体化”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6]。我校区在装备保障实践系列课程教学内容体系建设过程中,依据《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通用装备保障训练与考核大纲》(以下简称《大纲》)要求,按照“贴近实战、贴近部队、贴近专业”的设计指导思想,科学构建了军械装备保障分队指挥军官所需具备的能力素质结构,并结合大学教学条件和专业特点,以及教学训练的具体要求和实施效果,优化设计了装备保障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2.1 内容体系构成

装备保障人员是实施战时装备保障任务的主体和核心要素,这就要求军队工程院校培养的装备保障人才既是战斗员更是指挥员,也就是既要具备过硬的装备保障专业技能,还要具备良好的指挥协调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这也对装备保障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装备保障实践教学以综合能力提升为主线,从以往仅注重学员单一维修保障技能培养,向综合能力培养转变。通过组织实施技术保障实践、保障指挥实践、武器系统运用实践、综合演练4个分层阶段化的实践课程教学,逐步提高学员的装备保障综合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部队岗位任职需要。

图1 装备保障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构成

2.2 技术保障实践模块

其中,通过以分队战斗员的身份进行武器系统操作实践,使学员熟悉每种装备、每个岗位的操作要领,掌握各专业武器系统运用的基本流程,包括武器系统展开、撤收、技术准备、操作使用等。通过以分队指挥员的身份指挥武器系统各班组开展训练,使学员掌握系统各要素在作战运用中的功能作用、使用时机和指挥流程,能够组织所属人员开展武器系统组网、联调、联试,能够指挥所属人员协同运用武器系统组织实施战斗,同时培养学员勇敢顽强的战斗作风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

吴天成的大嗓门让他笑出声来。好你个许振平!看不出来啊,报复心很强啊。老子一下飞机你就报丧?哈哈,有你的,这么快就有情况了?恭喜你!

图2 技术保障实践能力目标分解与实践内容构成

演练过程中,参演学员按专业编为炮兵旅和防空旅,主要演练保障机关、装备使用分队、保障分队在作战准备、作战实施和作战结束三个阶段的工作流程和内容,如图5所示。

2.3 保障指挥实践模块

保障指挥实践模块,以装备修理分队为主体,以部队野外演练和战时装备保障为背景,重点加强学员装备保障指挥能力培养。根据《大纲》要求,装备保障指挥军官必须掌握识图用图、军事标图、通信工具使用和战斗文书拟制四项基本技能,以及战斗勤务指挥、抢救抢修指挥、供应保障指挥三项指挥技能。因此,保障指挥实践模块应以修理分队完成重大演训任务和战时装备保障指挥任务为背景,按照组织实施的先后顺序设置6个纵向衔接的子模块,如图3所示。

图3 保障指挥实践能力目标分解与实践内容构成

其中,修理分队战时行动和组织指挥模块主要强化指挥军官应掌握的4项基本技能,后5个模块主要强化装备保障分队指挥军官应掌握的3项指挥技能。其目的是使学员掌握修理分队战时装备保障指挥的基本流程、基本内容和基本方法,重点强化学员的战时装备保障指挥控制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2.4 武器系统运用实践模块

武器系统运用实践模块,以装备使用分队为主体,以部队武器系统合成训练和作战运用为背景,重点加强学员武器系统要素集成运用能力的培养。根据装备使用分队军官能力标准要求,在教学内容设计上将该模块的能力培养目标分解为基于分队战斗员的武器系统操作能力,以及基于分队指挥员的武器系统指挥能力,依据不同能力培养需要设置了5个子模块,如图4所示。

图4 武器系统运用实践能力目标分解与实践内容构成

技术保障实践模块,以装备修理分队为主体,以装备日常维护保养和战时装备抢修为背景,重点突出学员装备技术保障能力和组训管理能力培养。其内容设计重点强化两个“四会”,即装备保障“会操作使用、会检查、会维护保养、会排除一般故障”,教练员“会讲、会做、会教、会做思想工作”。

2.5 综合演练模块

装备保障实践课程实战化教学中,实装训练、实弹射击、弹药实爆等实战化训练科目将成为常态。针对课程学时少、实装不足、环境场地受限、训练损耗大、危险程度高等诸多难题[9],探索应用了“网络教学平台课前预习—模拟系统个人训练—实装分组协同训练”的“虚实结合”教学方法,并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其中,前4个模块是针对装备保障“四会”设置的,最后一个模块是针对教练员“四会”设置的[8]。其目的是强化学员的装备操作使用、检查调整、维护保养、故障排除和野战抢修等方面的能力,并通过技术保障组训,使学员熟悉部队平时、战时装备技术保障工作的基本流程和组织实施方法,在做到两个“四会”的同时,实现面向技术军官的技术保障能力和组训管理能力的培养目标要求。

图5 综合演练能力目标分解与实践内容构成

重点突出学员综合实践能力的连贯训练,锻炼学员在组织实施战斗行动及保障行动过程中的指挥控制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为了创设实战化演练情景,我校区连续四年与驻石多所院校开展联合演练,演练科目按照实战化背景进行设置,教员实现全程导调,学员实现全程对抗,并将联合演练作为综合实践课程教学效果的验收环节,在探索区域化联教联训,贴近实战开展教学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3 探索虚实结合的教学方法

综合演练模块是在技术保障实践、保障指挥实践和武器系统运用实践基础上,组织开展的综合训练环节。演练以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为背景,以陆军部队作战想定为依据,采取情况预设、动态导调、连贯作业等方式,重点提高学员的技术保障能力、保障指挥能力和武器系统作战运用能力。

所幸根据历史记录我们可知,当n较大时(n>3),在60s的时间窗内n个地震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极小。因此将这一信息纳入到先验分布中,可以显著地减小状态空间的大小。然而即便这样,对于需要高效实时的计算而言,其状态空间还是太大了。例如,假设地震事件可由5个参数组成的矢量θ来表述,即θ= [xyDMt0]T,其中, [xyD]T是指经度、纬度和深度,M是指地震的震级,t0是指地震的发震时刻。如果仅有3个地震事件同时发生,那么需要搜索的就会是5×3=15维的空间。

教育作为人们尤为看重的方面,其实行的方式成为许多年来热度不减的话题。而《红楼梦》中一段经典的香菱学诗情节向我们揭示了,就教育本身而言,我们需要做的更多的是“引”而非“领”。

针对能力目标要求,设置了5个纵向衔接的子模块,如图2所示。

3.1 网络教学平台实现翻转课堂

高校网络教学平台也可称为在线教学平台或在线课堂等,这是高校结合科技时代高科技技术与互联技术等联合制造的网络教学管理信息交流平台,其对我国现有的教学模式带来了巨大的冲击[10]。目前军队院校网络教学平台主要有军事职业教育平台、国防大学的一体化网络教育平台,以及各院校自主开发的网络课程、示教系统等。针对实践课程学时少的难题,充分利用网络课程、慕课、微课、示教系统等网络教学平台,由学员课下自习相关内容,教员课上精要提示和组织研讨,将枯燥被动的灌输变为积极主动的学习,并提高学员的自学能力和课堂参与度。

3.2 模拟训练系统打牢实训基础

模拟训练教学是指采用模拟训练手段及模拟训练系统,在虚拟环境下开展理论授课及实践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11]。随着军队院校“2110工程”建设推向深入,我校区信息化教学环境有了极大改善,建设了一批装备专修室,开发了多型号装备运用、装备维修保障模拟训练系统。这些模拟训练系统,很好地解决了实装不足、环境场地受限、训练损耗大、危险程度高等问题,并有效提高了学员的学习训练热情。在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后,学员可以在模拟训练系统上开展相关实践训练,进一步熟悉武器装备构造原理,锻炼装备保障专业技能,并为后续实装训练打下坚实基础。

3.3 实装分组训练突出实战要求

班组协同训练主要是培养学员协同作战的能力[12]。在装备班组操作、技术检查、战场抢修、实弹射击等实践科目训练中,需要多人协同完成[6]。教学中将学员按照部队战时岗位进行编组,轮流开展实装训练,提高装备使用效能,使学员熟悉战时协同作战的指挥和操作流程。同时,通过学员轮流担任指挥员,协助教员完成实践操作分工、组织训练、小组讲评等教学管理工作,锻炼学员的指挥管理能力和对应急事件的处理能力,为适应部队任职奠定基础。

4 结语

构建科学的实践课程教学模式,是组织开展实践教学,提升学员岗位任职能力的重要环节。本文确立了以战时装备保障为背景,以完成战时任务为牵引,以综合能力提升为主线的教学理念。在此基础上,依据“三个贴近”的指导思想,对综合实践能力进行科学分解,构建了基于能力导向的课程教学内容体系,并且针对组织实践教学训练的现实难题,探索应用了“虚实结合”的实践教学方法。经过两年的教学验证,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毕业学员的综合实践能力得到了有效提高,满足了部队装备保障人才的实际需求,为装备保障实践教学改革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借鉴,对提高实践教学的系统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亚非.坚持战斗力标准的唯一性根本性 加快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4,37(3):4-6.

[2] 杨涛,李春栋.新形势下军校人才培养策略研究[J].继续教育,2017(2):64-65.

[3] 史永杰,杨涛.信息化条件下新型军事人才基本特征分析[J].继续教育,2016(12):72-73.

[4] 江式伟,吕卫民,王哲,等.军校装备综合训练实验室建设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34(增刊1):152-154.

[5] 李永亮.实战化教学训练的本质内涵探析[J].后勤学院学报,2015(1):98-100.

[6] 朱方来,谭属春.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J].高教探索,2005(5):62-64.

[7] 宋彬,张晓海,孔凡.装备保障综合实践课程实战化教学内容体系构建[J].中国军事教育,2016,28(5):29-31.

[8] 陈永龙,丁德政,郝冉.新形势下装备保障实战化训练问题研究[J].装备学院学报,2015,26(2):14-17.

[9] 刘小龙,童宁宁,冯存前.装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和对策探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6(11):68-70.

[10]李晓燕.高校网络教学平台现状与发展对策的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6(13):22.

[11]孙瑾,杨利斌,赵建军,等.军事职业教育实战化教学保障体系建设[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34(增刊1):22-24.

[12]姜会霞,史连艳,范书义.某导弹装备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大学教育,2017(1):87-89.

Research on combat-oriented teaching model of comprehensive practice course of equipment support

SONG Bin1, WU Dinghai1, KONG Fan2, WANG Wenjun3

(1. Vehicle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Department, Army Engineering University Shijiazhuang Campus, Shijiazhuang 050003, China; 2. Joint Operational Support Department, Joint Operations College, National Defense University, Shijiazhuang 050084, China; 3. 32139 Force of Army, Beijing 101211, China)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a scientific teaching mode of the comprehensive practice course is an important way to organize and implement the practical teaching training and to enhance students’ post competence. On the basis of setting up the teaching idea of the course, the teaching content system based on the ability orientation is constructed, and the teaching method of combining the virtuality and reality is explored and applied, which provides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reference for carrying out the combat-oriented reform of the practical teaching of equipment support.

Key words: equipment support; practical teaching; combat-oriented teaching; teaching model

中图分类号: E2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4956(2019)01-0199-04

DOI: 10.16791/j.cnki.sjg.2019.01.047

收稿日期: 2018-07-13

基金项目: 军队"2110工程"教育科研项目(CX13953);陆军工程大学石家庄校区教学研究项目(JXLX1467)

作者简介:

宋彬(1979—),男,山东鱼台,博士,讲师,主要从事车辆工程、装备维修保障研究.

门开了,但只是开了一条缝,一张脸从缝里挤出来,瞪着眼睛望我。那是一张毫无特色的脸,普通得现在我连一点印象也没有了,只记得大约3 0多岁的样子,眼睛很有神。他神秘兮兮地向左右望望,伸手把我拉了进去。他个子不高,但很精壮,穿着一件黑背心。

E-mail:microsong@163.com

标签:;  ;  ;  ;  ;  ;  ;  

装备保障综合实践课程实战化教学模式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