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治理能力自信研究论文

习近平治理能力自信研究论文

习近平治理能力自信研究

柴 倩

(湖南师范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6)

摘 要: 治理能力自信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得以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正确认识和把握习近平治理能力自信形成的理论基础、实践基础和执政基础,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品质与时代意义,有助于我们以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南去分析和解决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有助于我们理解和坚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下为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所提供的政治保障、政策保障及国际环境保障。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治理能力自信;思想引领;全面深化改革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指出:“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1]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能够带领中华各族儿女实现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时代转变,除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的精神之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共产党人有着坚定的治理能力自信,坚信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下,能够战胜一切横亘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的艰难险阻,最终实现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目标。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治理能力自信,是我们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条件之一,也是进而理解当前党和国家一系列重要政策举措的条件之一。

一、习近平治理能力自信的主要表现

治理能力自信是对自己能力的信心,即执政党相信能够靠自己的能力提出符合社会发展的治理理念、治理举措,能够靠自己的努力解决国际与国内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在认识和解决国际问题上,在面对和处理国内问题上都表现出了对治理能力的自信。

(一)解决国际问题的治理能力自信

1.人类发展趋势的自信。始于2008年的金融危机使许多西方国家面临深刻的经济问题和社会矛盾。为了应对面临的危机,缓解国内经济压力,以美、英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纷纷采取措施,改变策略,但这些措施仅仅使大崩溃的局面得到遏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危机。英国宣布脱欧、特朗普宣布退出TPP、意大利修宪公投,这些标志性的事件显示着国际社会中开始出现“逆全球化”的发展潮流。

经济全球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是时代发展的潮流。推动经济全球化更好更深地发展,不仅将继续为我国发展提供机遇,也是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必须担负起的国际责任。面对着西方发达国家逆全球化势力的抬头,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分析了当前国际社会面临共同问题的成因,指出了经济全球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我们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充满信心。“世界经济的大海,你要还是不要,都在那儿,是回避不了的。想人为切断各国经济的资金流、技术流、产品流、产业流、人员流,让世界经济的大海退回到一个一个孤立的小湖泊、小河流,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符合历史潮流的。”[2]2018年4月在博鳌亚洲论坛上,习近平总书记又再次强调了国家的发展要顺应开放的时代潮流,展示出了对人类发展趋势的高度自信。

高校基层行政人员的职业生涯基本都是单调无趣的。这就要求高校在工作之余,为他们搭建其他兴趣交流平台,让他们在工作的同时学习到自身感兴趣的知识和能力,只有这种氛围持续存在,员工才会自我要求进步,只有进步才能推动工作的动力,提高工作效率。

该模式是将地方古朴的民俗风情和乡村秀美的山水自然风光相结合,以民俗风情进一步充实乡村旅游内容,以乡村旅游发展创新民俗文化发展,通过在互联网和电商等平台进行宣传、推广,以此吸引更多的游客,最终达到旅游产品销量和乡村消费增长的目的。2017年广西百色市田林县利周瑶族乡举办首届旅游扶贫民俗文化活动,通过丰富的民俗文化展演、精彩的民族服饰展示、秀丽的山水风光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力争构建集“看山、养生、游水、赏戏、采摘”于一体的生态特色农业旅游产业发展格局,加快脱贫攻坚步伐。

2.解决世界问题的自信。当前,国际社会联系日益紧密,已成为一个不可或缺的整体。但与此同时,国际社会中却出现了一些共同的问题,南北差距突出、恐怖主义、地区动荡等等。面对着这些复杂困难的问题,国际上出现了一些悲观的论调,认为这些问题难以得到有效解决,甚至把问题的成因错误归结于经济全球化。为此,习总书记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鼓励各国要有解决世界问题的自信,要勇于面对困难,找到战胜困难的方法。

除了在思想上鼓励各国要有直面困难的勇气和信心,中国还以自信的精神面貌与大国的责任担当为世界问题的解决构建了中国方案。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曾多次强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了帮助其他国家的发展搭乘中国经济的便车,中国又先后提出了“一带一路”和“亚投行”的设想。一带一路”和“亚投行”的提出,吸引了其它国家和组织的广泛参与,为其它国家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目前,“已经有一百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与其中,中国已同三十多个沿线国家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的合作协议、同二十多个国家开展国际产能合作。”[3]这些中国方案的提出,不仅使我国完美地跨越了“修昔底德陷阱”,更为世界问题的解决贡献了中国智慧,展示出了中国共产党对解决世界问题的自信。

(二)解决国内问题的自信

中国共产党全面执政70年所取得的成就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这些成就的取得,是在处理复杂的国际国内问题的过程中,在战胜一系列干扰和阻碍因素之后取得的。在中国共产党全面执政的70年中,中国共产党人在西方国家制裁、封锁甚至战争威胁等不利的国际环境下,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广大第三世界国家建立起了友好合作关系,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奠定了国际环境基础;在国民经济基础极为薄弱且国际环境不利于我国经济发展的环境下,中国共产党人坚持自力更生,建立起了独立的国民经济体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在20世纪90年代东欧剧变及苏联解体,国际共产主义陷入低潮的环境下,中国共产党人坚信“只要中国不垮。世界上就有五分之一的人口在坚持社会主义。我们对社会主义的前途充满信心”[6],从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了政治基础;在世界范围内各种文化相互激荡相互竞争的国际考验下,中国共产党人提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了文化基础。总之,中国共产党全面执政70年来所积累下的经验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人是有能力解决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问题的,中国共产党人是最有理由自信的。

第四,进一步加强“行知合一”的研究。所谓“知行合一”的研究,就是指在构建过程中如何避免行为和理念脱节问题的研究。一方面,应加强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研究,找到一条可以向世界正确传递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途径且不让人产生“排中”心理。另一方面,还应加强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要力量即对各国政党的研究,要加强政党角色的研究,让各国政党在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过程中形成更多共识;要加强政党责任研究,让各国政党在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过程中凝聚更多智慧;加强政党治理研究,让各国政党在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过程中分享更多经验。总之,要进一步重视世界政党的研究,这样才能达到“知行合一”的境界。

大陆村在打造旅游地产之初,就对大陆村的农宅进行整体改造,使之美观大方,独具田园特色。大陆村后期整体改造农宅150户,村民把平顶屋改为坡顶屋,并在屋顶上盖上小蓝瓦,并把墙体粉刷成白色,添加女儿墙、飘檐等,每户院落的整体设计都不一样,做到整体风格大致相同,又一户一景独具特色。

二、习近平治理能力自信形成的基础

中国共产党人是最有理由自信的,这种自信既源于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发展观为其提供的理论基础,也源于中国共产党全面执政70年来不断发展探索的实践基础,更源于人民群众对党的拥护所提供的执政基础。

1.“容”的前提是承认工作存在值得改进的地方。容错纠错机制是为了更好地正视错误、发现错误、改正错误,从而为更好地工作提供正确的方向,而这前提就是要承认存在值得改进的地方。

(一)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发展观

中国共产党在全面执政70年中所取得的建设、改革成就是习近平治理能力自信的实践基础。新中国成立以后,为全面发展中国经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人和全国各族人民一起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取得了中华民族复兴道路上站起来、富起来两个阶段性的伟大成就。

辩证发展观和战略思维贯穿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辩证的发展观告诉我们,事物发展的总方向是光明的,但所要经历的道路是曲折的,有了问题并不可怕,但我们要怀有对未来和美好事物的信心。为此,习总书记曾多次表达过对人类发展趋势的信心,“再大的困难,都不可能阻挡人类前行的步伐。”[2]另一方面,辩证发展观说明了社会的发展虽然受客观规律的支配,但人的力量仍然会对事物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人必须要有所作为。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表示,人类社会虽然普遍面临着增长动能不足、南北发展失衡、全球治理滞后等问题,但我们不能失去信心,而要携起手来共同应对困难。

(二)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全面执政70年来的探索经验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发展观是习近平治理能力自信形成的理论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的讲话中提出要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去分析和解决问题。事实上,早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就指出了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意义;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又强调要学习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用辩证的思维去解决改革开放中所遇到的一系列问题。

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经济发展成为了世界瞩目的焦点,中国从一个弱国逐步发展壮大,迈入了国际上所通认的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国际社会随之出现了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质疑的声音,认为中国也会同东南亚一些国家一样陷入“中等收入陷阱”。面对这些质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等收入陷阱’是肯定要过去的,关键是什么时候迈过去、迈过去以后如何更好向前发展。”[4]“肯定要过去的”,这是对我国经济发展前景的充分自信。在之后出席亚洲工商领导人年会的时候,习近平总书记又对中国当前经济形势进行了判断,强调了中国经济的四个没有变,中国有能力凭借自身的努力继续保持经济的增长。

在政府公信力的塑造问题上,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提及党要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加强自身的建设。在重视和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同时,面对舆论所担忧的“塔西佗陷阱”,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当然没有走到这一步,但存在的问题也不谓不严重,必须下大气力加以解决。”[5]“当然没有走到这一步”,是我们党对自身群众基础的自信;“必须下大气力加以解决”,展示了我们能解决好本国发展问题的信心与决心。正是因为有了对解决本国国内问题的自信,我们才能始终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不断前行。

(三)执政基础——人民群众的拥护

人民群众的认同是衡量一个政党执政能力的重要因素。人民群众对政党的认同越高,政党的治理措施越容易得到推行,越能够提升政党的治理能力自信。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开始,就是一个注重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的政党。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多次强调要关注民生,“把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正义放在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核心位置。”[7]在党中央的重视下,脱贫取得了重要成就,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公平正义不断彰显。同时,面对党在执政期间面临的风险和考验,中国共产党人始终重视和加强党的建设,强调全面从严治党。通过全面从严治党,中国共产党逐步建立起了一支坚强的战斗堡垒,党风党纪更加严明,赢得了民心。据国家统计局开展的民意调查数据显示,“党的十八大之前人民群众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满意度是75%,2013年是81%,2014年是88.4%,2015年是91.5%,2016年是92.9%,逐年走高……”[8]逐年走高的民意满意度既证明了从严治党卓有成效,也说明了我们党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

三、治理能力自信的价值

治理能力自信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开拓进取,取得种种成就的重要原因。新时代,我们党在十八大提出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继续坚持治理能力自信,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思想、政策、外部环境、政治保障。

(一)治理能力自信推动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从而为新时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思想引领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我们大胆探索,出台了许多改革措施,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但在改革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触犯到了一部分人的利益,国内出现了部分诋毁甚至是否定改革的声音,干扰了改革的顺利进行。为此,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提及改革要敢于啃硬骨头,要保持政治的坚定性,表达了对全面深化改革的信心和决心。

这个新思想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了新时代的总任务和总目标,并对这个总任务的实现做出了详细的战略部署和安排,涉及社会经济、民主政治、法治文化、政党建设等各个方面,是一个全方位的、系统的、逻辑严密的思想体系,为新时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思想引领。正如王岐山在参加十九大代表团讨论时的讲话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昭示着中国未来的前进方向。”[10]

3.2.2 收入与职务 1、2级医院护士收入越高,主观幸福感得分就越高,3级医院护士收入与幸福感相关性不大。这可能是由于3级医院护士工作强度大,收入虽然看似比1、2级医院要高,但过高的工作压力和负荷不能抵消高收入带来的喜悦,导致主观幸福感相对较低[8]。另外,作为护理管理者,收入虽然高于一般护士,但护士长要面对纷繁复杂的日常事务管理和人际关系协调工作,使得其幸福感水平低于普通护士,这与陆彩萍等[7]的研究相一致。

(二)治理能力自信推动了全面深化改革系列政策举措的出台,从而为新时代的新征程提供了政策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9]时代方能催生理论,理论方能引领前进。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是一个注重理论建设的党,并且随着实践经验的丰富不断进行理论创新。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党继续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以高度的治理能力自信进行社会建设,从而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使其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与非凡的感染力,并成为指导中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理论武器。

正是因为对改革充分的自信,我国社会发生了方方面面的变化,英国广播公司和新加坡《海峡时报》就曾刊文指出“在习近平的领导下,中国的发展日新月异,其中最可圈可点的成就还包括军事改革”[11]。在新的历史阶段,我们党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论断。新时代就意味着新的历史使命和新的发展征程,意味着必须要进行新的伟大斗争。为了实现新征程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我党相应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要在供给侧结构、科技、农村产权制度等方面进行改革,推动了全面深化改革系列政策的出台,从而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实现提供政策保障。

(三)治理能力自信推动了人类命运共同体外交战略的形成,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

中国的发展需要和平,世界的发展需要和平。面临着世界安全威胁升温,国家间博弈越发激烈,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中国将主动承担起国际责任,做世界秩序的维护者,这表明了我国有能力处理好国际问题的信心,也彰显了一个大国的风范与气度。为此,我们不断为国际秩序的构建提供自己的方案设想。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曾多次倡议要构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并在行动上不断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开展与各国深度合作,实现利益共赢,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认可。巴基斯坦驻日内瓦总部的代表穆罕默德·库雷希就曾表示,“对面临诸多挑战的当今世界而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我们这个地球村提供了一把钥匙。”[12]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形成,源于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对治理能力的自信,即中国有能力为世界的发展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它的提出,不仅实现了中国与其它国家的合作共赢,也创造了一个和平有利的国际环境,从而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四)治理能力自信推动全面从严治党纵深发展,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政治保障

中国共产党已经有了七十年的全面执政历史。但在长期的执政过程中,我们党在思想、政治、组织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着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和支持。为此,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提及我们党面临的几大风险和几大考验,并强调要全面从严治党。然而,就在我国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过程中,一些人却提出了“加强从严治党会影响经济发展”的谬论。面对这些谬论,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江西调研时自信地指出,“反腐并不会影响经济发展,反而有利于经济发展持续健康。”[13]

反腐有利于经济健康发展,这既是对我国经济发展总体态势的自信,也是对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的决心和信心。基于这种自信,共产党人不断加强党内自身建设,严抓腐败问题,老百姓用“去政府办事不用再找人了”来评价反腐后政治生态环境的净化。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又从八个方面对全面从严治党的具体要求做出了阐述。在新时代,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方向发展,能够进一步净化党内政治风气,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从而有力发挥党在社会现代化建设中的领导核心作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提供政治保证。

治理能力自信不仅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构建的前提,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不可少的条件。在新时代,继续坚持治理能力自信,将有力地为全面深化改革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条件。

由表1可以看出,高达97.50%的大学生了解蚂蚁花呗,44.23%的大学生了解京东白条,此外27.59%的大学生了解分期贷,较少人知道的我来贷平台在所调查的大学生中也占了1.54%的比例.校园贷早已渗入到大学生的生活中,大学生对校园贷有一定的了解程度,且消费类贷款平台在所有平台中最广为人知.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7-02(2).

[2] 习近平.共担时代责任 共促全球发展[N].人民日报,2017-01-18(3).

[3] 王义栀.全球治理的中国自信与自觉[J].当代世界,2016(4):14-17.

[4] 钱彤.习近平出席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同工商咨询理事会代表对话会[N].人民日报,2014-11-11(1).

[5] 习近平.做焦裕禄式的县委书记[M].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35.

[6]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21.

[7] 胡瑞安, 翁云星.论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J].湘南学院学报,2018(1):12-15.

[8] 中纪委:2016年群众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满意度达92.9% [EB/OL].搜狐网, 2017-01-09, http://www.sohu.com/a/123817843_114731.

[9] 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5-19(2).

[10] 王岐山.开启新时代 踏上新征程[N].人民日报,2017-11-07(2).

[11] 聂峥.外媒:十九大将为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再谱新篇章[EB/OL].中国财经网,2017-10-16, http://finance.china.com.cn/news/20171016/4413628.shtml.

[12] 孙根红.习近平外交思想的重要意义及世界影响[J].国外理论动态,2017(11):18-20.

[13] 陈治治,杨诗琪,孟德成,毛东红.反腐有利于经济发展持续健康[N].中国纪检监察报,2015-03-07(1).

Xi jinping ’s Confidence of Governance Ability

Chai Qian

(College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Hunan Normal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006,China )

Abstract : Governance ability self-confidence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conditions for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o form and develop in a new era.To understand the theoretical,party and mass base will help to profoundly realize the theoretical quality and contemporary significance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 a new era.Also,it will contribute to comprehending and adhering to the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order to analyze and solve new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comprehensive deepening reform.Besides,it can help us to comprehend and stick to the political security,policy and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guided by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o turn china into a modern and powerful socialist state.

Key words : Xi Jinping thought on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 a new era;Confidence of governance ability;ideological lead;comprehensively deepening reform

收稿日期: 2018-07-07

作者简介: 柴 倩(1995—),女,土家族,湖南慈利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家治理。

中图分类号: D0-0

文献标识码: A

DOI : 10.3969/ j.issn.1672-8173.2019.04.003

(责任编辑:周金华)

标签:;  ;  ;  ;  ;  

习近平治理能力自信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