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重庆市肿瘤研究所/重庆市肿瘤医院 重庆 400030)
【摘要】目的:探究胸腔镜下肺癌切除术围术期实施呼吸功能指导的价值。方法:随机将100胸腔镜下肺癌切除术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于围术期实施常规护理干预以及呼吸功能指导干预。结果:实验组肺功能指标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拔管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几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胸腔镜下肺癌切除术患者在围术期接受呼吸功能指导干预的价值较高。
【关键词】围术期;呼吸功能指导;肺功能
【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9)03-0033-02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value of perioperative respiratory function guidance in thoracoscopic resection of lung cancer.Methods 100 patients undergoing thoracoscopic lung cancer resectio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Routine nursing intervention and respiratory function guidance intervention were carried out during the perioperative period. Result The pulmonary function index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extubation time, hospitalization time and complication rate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Conclusion The value of perioperative respiratory function guidance intervention for patients undergoing thoracoscopic lung cancer resection is high.
【Key words】Perioperative period; Respiratory function guidance; Pulmonary function
本研究主要对胸腔镜下肺癌切除术患者在围术期接受呼吸功能指导对其肺功能的影响作观察。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以2016年5月—2018年3月100例胸腔镜下肺癌切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组。
实验组(n=50)中,其年龄均值为(57.63±12.36)岁,其病程均值为(12.52±3.57)个月,男30例,女20例。
对照组(n=50)中,其年龄均值为(58.01±11.85)岁,其病程均值为(11.81±3.41)个月,男32例,女18例。
两组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于围术期接受常规护理。
实验组于围术期同时接受呼吸功能指导,具体为:
1.2.1术前呼吸功能指导 手术前3d,护理人员即向患者进行呼吸功能锻炼方法、目的以及效果的讲解,以此增加患者的重视程度,更好配合临床干预。呼吸训练的内容主要为膈肌呼吸、腹式呼吸,腹式呼吸:协助患者保持平卧位,嘱咐其头部稍微后仰,放松背部及肩部的肌肉,将双手放置于身侧,告知患者在用鼻深吸气时,将腹部隆起,在呼气时,用手稍微对腹部按压,尽量回缩腹部。适当进行吸气以及呼气的时间延长,将吸气、呼气的比例控制为1:2左右,控制频率为每分钟7次~8次。术前每天实施2次腹式呼吸功能训练,每次时间为10min~15min;膈肌呼吸,患者通过鼻吸气,护理人员将手放置于患者的腹部肋弓下,促进腹部压力的增加,患者进行1min~2min的屏气,使其肺部处于完全张开的状态,每天实施2次膈肌呼吸功能训练,每次时间为10min~15min。
1.2.2术后呼吸功能指导 手术后1d,指导患者进行呼吸功能锻炼,主要包括膈肌呼吸、腹式护理,其方法与术前一致,每天3次,在实施训练的过程中,加强患者伤口情况以及其具体反应情况的观察,直至出院。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干预后的肺功能(FVE1%、FVC、FVE1%)、术后拔管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作观察分析。
1.4 数据分析
SPSS21.0软件作数据统计学处理,P<0.05时,统计学有意义。
2.结果
2.1 肺功能
实验组肺功能指标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如表1。
表1 肺功能(x-±s)
3.讨论
肺癌有着较高的发生率,在肺癌患者疾病的早期,临床主要是采用手术的方式为患者实施治疗,胸腔镜下手术治疗[1],能够有效对患者的手术创伤进行控制,但是患者在接受手术的过程中,会受到麻醉以及手术操作的影响,而出现呼吸功能抑制的情况,因此,患者会表现出通气量、氧合作用、呼吸频率异常等症状,增加其肺部相关并发症的几率,对其术后康复造成影响。大量研究显示,为肺癌切除术患者实施合理的呼吸功能锻炼,可对其呼吸功能调整,更好对并发症的发生进行控制[2]。
呼吸功能锻炼能够对换气、肺通气、小肺泡等功能的恢复进行促进,使得气体交换量增加,对患者的肺功能进行改善。呼吸功能训练可减少患者呼吸中,其肋间肌的相关无效功,将膈肌活动范围扩大,促进患者呼吸肌的放松,将肺循环和肺通气量增加,改善肺、小气道的顺应性,以此扩张气道,将气道阻力降低[3]。同时,呼吸功能锻炼还可使得胸腔积液更好的排出,以此减少患者出现相关并发症的几率。
综上所述,呼吸功能指导应用于胸腔镜下肺癌切除术患者的围术期中,可有效改善肺癌患者的肺功能,减少其并发症几率,将其康复的时间缩短,有着较高应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李郁葱.老年肺癌患者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呼吸道护理[J].国际护理学志,2014,(4):767-768,769.
[2]陈杨.肺叶切除术围术期加强优质护理干预对预后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11):3048-3050.
[3]王双.不同护理措施对胸腔镜下肺癌切除术临床应用价值及满意度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8,15(5):79-82.
论文作者:谢天琼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9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19
标签:功能论文; 呼吸论文; 患者论文; 肺癌论文; 胸腔论文; 实验组论文; 切除术论文; 《心理医生》2019年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