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精神分裂症社区康复干预与否的对照研究论文_郇丽彬

慢性精神分裂症社区康复干预与否的对照研究论文_郇丽彬

慢性精神分裂症社区康复干预与否的对照研究

郇丽彬 (大连市西岗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116011)

【中图分类号】R74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3-0080-01

精神分裂症是精神科临床常见的重型精神疾病, 发病率高, 且具有很高的复发率(70% ±), 即使用最有效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 仍有25% ~ 50%的患者持续存在精神病性症状。多次复发的结果可导致患者社会功能明显受损。改善其受损的社会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国内外精神卫生工作者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本文将对照研究社区康复干预对提高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2010年5月-2012年10月于大连市第七人民医院住院治疗,达好转出院,居住在大连市西岗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入组标准:(1)用ICD-10标准确诊为“精神分裂症”患者;病程≥5年; (2)18≤年龄≤55岁, 男女均可;(3)初中以上文化程度;(4)出院后至少有一个监护人和患者一起生活。(5)排除合并严重躯体疾病及有酒精及药物依赖史的病例。(6)目前在家人督促下均能坚持维持治疗,治疗药物以抗精神病药物为主。(7)患者本人及其监护人均签署入组知情同意书。共入组58例,以随机分组法,将58例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29 例, 男性11 例, 女性18例;平均(39±3.2)岁;初中23例, 中专、高中5例, 大专以上1例;8例未婚, 13例已婚, 8例离异, 病程(8.26 ±1.33)年, 平均住院次数为(4.68 ±3.59)次, 有阳性家族史者5 例,对照组:29例, 男性13例, 女性16例;平均(38 ±4.7)岁;初中20例, 中专、高中7例, 大专以上2例;10例未婚, 13例已婚, 6例离异,病程(8.23 ±4.16)年, 平均住院次数(4.54 ±2.12) 次, 家族史有4 例,两组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病程住院时间、用药类型等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观察1年。

1.2 方法 58例患者均维持原有抗精神病药物治疗,( 药物种类和剂量不变) 。针对每例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康复计划。内容包括1.设计生活技能训练表, 分为10 项, 起床、自行穿着、整理床铺、洗漱、进餐、室内外卫生清扫、衣物清洗、参加其它家务和/ 或劳动、人际交往、就寝; 共4 个等级, 即不能完成、被动完成、主动完成一般和主动完成较好, 以0 至3 分记, 每天由其最亲近的人进行评分, 评分时让患者参与, 有进步给予表扬, 进步5 分( 个别进步缓慢的3 分) 或以上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如礼物、游玩或食物等。2.每2周1次的支持或认知方面的心理治疗或辅导: 主要由具备精神科执业医师资格的医师和经过专业培训的我疾控中心的人员各1名共同完成,以促膝谈心的方法与患者建立互信的友谊, 让其感受到医生的友善和帮助, 进一步掌握患者的症状和了解患者的思想动态, 适时给予鼓励; 解释和讲授精神卫生常识, 帮助分析症状并提高患者对自身表现的认识; 指导治疗方法,加强治疗的依从性; 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家庭和社会氛围,动员家庭成员参与患者的心理讲授课, 并共同努力。3.社会性的集体活动: 包括购物、游园、家庭及职业角色扮演、集体娱乐活动等。康复干预过程中因时而异、因人而异, 循序渐进逐步提高标准。

1.3 评估方法 对58例患者分别在康复干预前、干预6个月和干预12 个月时运用阳性阴性症状量表( PANSS) 、社会功能筛选评定量表( SDSS) 对精神症状和社会功能进行评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资料以x-±s表示,t 检验,P< 0. 05 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2. 结果

1年后对对照组及干预组进行PANSS总分、阳性和阴性症状及精神病理评分及SDSS 总分、各因子分评分比较,显示干预组较对照组评分均明显下降。见表

对照组与干预组PANSS及SDSS各因子及总分比较

量表对照组干预组

PANSS

阳性症状分13.58±6.2410.64±4.29

阴性症状分27.99±9.6420.87±6.38

精神病理分37.13±11.9728.22±10.33

总分76.16±18.8961.88±15.72

SDSS

职业和工作1.34±0.451.13±0.43

婚姻职能1.58±0.391.42±0.91

父母职能1.45±0.771.28±0.19

社会性退缩1.51±0.461.10±0.38

家庭外社会活动1.56±0.191.28±0.49

家庭内活动1.38±0.561.07±0.32

家庭职能1.48±0.371.29±0.22

个人生活自理1.43±0.360.87±0.26

外界兴趣和关心1.51±0.451.26±0.24

责任心和计划性1.53±0.441.22±0.38

总分15.48±5.7812.15±3.74

对照组与干预组评分比较P<0.05

3. 讨论

综上所述,为稳定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情,让他们尽快恢复社会功能,回归社会或家庭,大力开展社区康复非常有必要。同时能有效降较低的肇事肇祸率,提高患者适应家庭及社会的能力,减轻家庭及政府的经济负担,提高患者及家属的生存质量。

本研究结果提示: 社区康复疗法提高慢性精神分裂症生活质量效果明显, 且经济实用, 可在具备相应条件的社区大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Tatiana LT. 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international published literature relating to quality of institutional care for people with longer term mental health problems[J]. BMC Psychiatry, 2009,9: 55.

[2] Barrowclough C,Haddock G,Lobban F,et al. Group cognitive -behavioural therapy for schizophrenia -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J]. British Journal of Psychiatry,2006,189: 527 - 532.

[3] Tatiana LT. 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international published literature relating to quality of institutional care for people with longer term mental health problems[J]. BMC Psychiatry,2009,9:55.

[4]陈昌汇, 沈渔邨, 张维熙, 等. 中国七个地区精神分裂症流行病学调查[ J] . 中华精神科杂志, 1998; 31( 2) : 72- 74.

[5]高彩凤, 姬玉平, 高诚, 等.Orem 自理模式训练对康复期.

论文作者:郇丽彬

论文发表刊物:《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3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1-9

标签:;  ;  ;  ;  ;  ;  ;  ;  

慢性精神分裂症社区康复干预与否的对照研究论文_郇丽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