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我国的水利工程的发展越来越迅速。水利工程是我国的基础建设,是一项利国利民的重要工程,也是我国经济建设的关键内容,其对推动农业以及社会发展具积极作用。新时期下,随着我国信息技术以及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水利工程建设也进入到信息时代,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进入21世纪后,信息化技术已经广泛的应用于水利工程管理建设中,例如信息采集技术、遥测技术以及遥感技术等,从传统的天气信息监控采集到当前的信息化分析以及联网预报等,都需要信息化技术作为支撑。同时,信息化技术还可以对水利工程的流程运行和组织结构进行优化,提高信息工程程度,强化水利枢纽的调度能力和管理水平,实现水利工程自动化发展。
关键词:信息化技术;水利管理;应用探讨
引言
在水资源日益紧张的背景下,对水资源进行科学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已经成为当前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新时期水利设施的建设范围越来越大,农田水利设施是农业生产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在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过程中必须要积极加强对管理模式的创新,实现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的科学化发展。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可以积极加强信息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应用,提高农田水利管理水平。
1信息化技术内涵及其在水利管理中优势分析
1.1信息化技术概念分析
信息化技术是指采用现代化的计算机手段,将科学管理与监控应用在水利建设中,分析具体地形时,应使用具体分析方法,借助相关技术获得相关数字地图,以便更科学、安全地监测及监控水利工程建设,提升水利工程项目的创新。将计算机等设备应用在水利管理中,能使数据采集更加有效,使得地图设计更加准确。
1.2信息化技术在水利管理中的优点
水利管理中使用信息化技术,将使得测绘图形更加精确及准确与传统测绘方式相比,有效避免误差。分析地理事物及地貌特征时,也能更好地采集及处理数据,由此得出更加科学的结果。将信息化技术引入水利管理中,能有效克服地形原因或勘测难度较大等造成的困难;信息化技术在水利管理中应用,也将有效提升工作效率,能够实现一体化管理,借助计算机实施数据采集、分析、处理及统计完善,连接起众多的步骤,提升工作测绘效率;与传统水利管理相比,信息化技术将有效提升水利工程的安全性,促使水利工程管理更加科学严谨。
2信息化技术在水利管理中的应用
2.1信息管理系统
在水利工程的灌溉区采用信息化技术进行工作和管理,能够给灌区水利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同时也能有效的保证灌溉区工作开展的安全性。信息管理系统涉及多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对水量的分配、灌溉的范围、农作物的种类以及农作物的生长状况等,并且在系统中还涉及了每一个渠道的实际运作情况,方便之后管理工作的进行。结合一些相关的数据建立起来的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对水利工程中的各种信息以及相关的资料进行时时监控。信息管理系统的整个流程分为了水利工程信息的收集、信息输入、信息分析以及档案存档等,这也是保证信息化管理顺利开展的最基本的条件。
2.2水利管理对信息技术的需求
水利管理工作中提高技术水平,加强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是水利工程建设的整体工作的瓶颈。虽然信息技术在应用中可以提供防汛的预案,但在实施中不能对整体的工作主体提供行政性的服务。为了保障水利管理的整体的防汛预案的准确性,需要在信息系统中加入防汛预案,提供洪水的预警。例如当洪水达到一定的预警级别时,这样的系统就能够给出相应的预警方案,根据方案,领导就会在会商中做出相应的调度决策。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而在决策之前系统还能对放多少洪量、对下游会有什么影响等进行模拟。这样的系统也能够将水利信息完全掌控。为了让用户更快捷地了解到水利信息情况并作出相应举措,掌上GIS资讯系统是重要的支撑。“掌上GIS资讯系统”可以运行在智能手机之上,智能手机提供无线电话、短信、电话簿等功能,“掌上GIS资讯系统”还能够提供全面的行业资料查阅、电子地图、空间定位、实时信息浏览查询等功能,两者有机结合,基于“掌上GIS资讯系统”提供的及时、充分的水利信息,项目领导、相关负责人可以快速地进行决策。
2.3RTK技术的实施
RTK(RealtimeKinematic)是实时动态测量,对于RTK测量来说,同GPS技术一样仍然是差分解算,但不同的只不过是实时的差分计算。RTK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与计算机的普及,能够使得传统作业模式得到革新,工作效率极大提高。RTK是一种新的常用的GPS测量方法,以前的静态、快速静态、动态测量都需要事后进行解算才能获得厘米级的精度,而RTK是能够在野外实时得到厘米级定位精度的测量方法,它采用了载波相位动态实时差分方法,是GPS应用的重大里程碑,它的出现为工程放样、地形测图,各种控制测量带来了新曙光,极大地提高了外业作业效率。RTK技术相比于GPS技术具有明显的优势,高精度的GPS测量必须采用载波相位观测值,RTK定位技术就是基于载波相位观测值的实时动态定位技术,它能够实时地提供测站点在指定坐标系中的三维定位结果,并达到厘米级精度。水利管理的RTK作业模式下,基准站通过对数据的整体操控将其观测值和所测得站点一同传送给流动的站点,这样站点可以根据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分析,采集GPS观测数据,并在数据处理中组成查分观测值进行分析,实时进行处理,对所得出的结果用厘米进行定位,这样整个过程所花费的时间不足1分钟。RTK技术是否能在水利管理中应用以及怎样利用,是处理信息技术的整体操控的重要话题。在各种的传统大地测量、工程控制采用的也只是三角网、导线网等方式进行测量,这样不仅浪费时间,而且相对的精确度不高,准确的限度模糊不清。若采用常规的GPS测量,对于外业的操作主要是快速静态的方式进行的,但在测设的过程中也不能实时地确定定位的精度,若测完发现精度不符合要求的,还要重新进行测量,直到满足要求。采用RTK技术进行测量不仅对于定位的精度的测设,在测设过程中如果点位的精度已经满足要求,就可以停止观测,还可以直接观测到测点的精度,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作业的效率。
2.4施工制度及体系设定中的信息化技术应用
实施开展水利工程项目中,应使用信息化技术对工程项目容易发生的问题及存在的隐患环节实施审核,保障工程能够安全开展。水利管理采用信息化技术审核的具体方法:一是逐步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检查施工单位并进行严格的监督,促进完善质量体系,制定施工制度作为保障;二是对水利工程施工图及设计进行严格勘察,使用信息化手段勘测及制定。对于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督问题,应制定非常严格的标准,如果出现违章情况应立即采用补救措施,宏观把握及勘测通过信息化手段对相关行为实施修正与改正,以此提高水利工程的管理水平。
结语
在水利工程中采用信息化技术可以保证水资源的合理使用和分配,提高人们的经济收益,同时也能对水利工程的工作环境进行不断改善。对于相关的工作人员来说通过对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从而促进水利工程建设的不断改革。信息化技术在水利工程的具体应用中,可以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将传统的灌溉技术逐渐转变为自动化和智能化技术,这是我国水利工程在未来发展道路上需要不断实现的重要目标。
参考文献
[1]赵东雅.信息化技术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的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7,(03):261.
[2]刘香驿.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信息技术的应用研究[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6,44(06):138-140.
[3]胡志红.对水利水电信息化技术应用与管理的思考[J].湖南水利水电,2016,(02):98-99.
论文作者:袁凯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20
标签:水利论文; 技术论文; 水利工程论文; 工程建设论文; 测量论文; 实时论文; 精度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