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城市规划论文_范苑苑

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城市规划论文_范苑苑

范苑苑(贵州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一所 贵州 贵阳 550004)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的推进,使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推进城乡规划发展对于城乡统筹、区域协调和社会和谐稳定意义重大。本文分析了城市规划与城镇化的关系,介绍了城镇化形势下城市规划转变,并探讨了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城市规划策略。

关键词:城市规划;城镇化;城乡统筹

一、城市规划与城镇化城市规划学科是伴随着城镇化进程而发展起来的。城市发展早期,城镇化进程缓慢,城市规划学科也处于萌芽阶段,理论体系很不完善。工业革命之后,城镇化进程加速,城市迅速扩展,大量人口向城市集聚,导致了后来被称为“城市病”的大量城市问题。现代城市规划就是为了解决“城市问题”而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规划理论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分散主义和集中主义两种理论趋势。针对不同的城镇化模式,产生了不同的城市规划思考。在这之后,随着主要发达国家城镇化水平趋于稳定,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走向多元化,关注点深入城市的经济、地理、社会、文化与空间等多个方面,城市规划与城镇化的关系更加紧密,城市规划的好坏成为城市能否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

近些年来我国城镇化推进加快,2014 年城镇化率达到54.77%,但总体城镇化发展滞后。主要是因为很多城镇基础设施薄弱、公共服务水平较低。

二、城镇化形势下城市规划转变

(一)由城市规划走向城乡规划《城乡规划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已经全面由城市规划转到城乡整体规划阶段。规划法的管理范围不再局限于城市市区,法律上确立了城市与乡村的规划关系。一方面是解决城市与乡村在法律适用上的“两张皮”,制止城郊结合部建设活动的无序和混乱;另一方面,是统筹安排区域内城镇体系的合理结构与布局,明确重点发展和优先发展的中心城镇和地区,以合理的开发时序来获得城乡协调发展和较好的空间开发效益。

(二)由物质形态规划走向政策型规划城市规划是一种公共政策,其新版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指出,“城市规划是政府调控城乡空间资源、指导城乡发展与建设、维护社会公平、保障公共安全和公共利益的重要公共政策之一”。把对城市物质性空间的规划逐步减小到土地控制层面,加强对城市发展的规划政策关注,对于非物质性空间更强调城市规划与其他社会经济政策共同形成政策框架和行动。

(三)由城市规划区内转向城市群或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充分考虑城市在区域空间的布局,体现科学发展观以及城乡一体化的精神,构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和谐。加大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力度,加快构建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的机制,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建立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

三、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城市规划

(一)加快公共设施建设,提升城镇综合承载力以城区为枢纽、建制镇为节点,建立起干支衔接,通畅便捷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体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保护和合理利用水资源,增强供水能力、供水质量和重复利用率,坚持主干电网建设和配电网建设并重,完成城镇电网改造,提高供电质量和稳定性,鼓励开发利用太阳能、沼气、风能等清洁、经济、高效的新能源。加强城镇污染综合治理和生态环境系统建设,建立和完善城镇排水系统,积极推行清洁生产,抓好城镇污染治理,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积极治理污染严重的企业。城镇新区建设要确保绿化用地,保证绿化建设和项目建设同步实施,努力提高城镇绿化质量更高水平,努力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的城镇生态环境系统。进一步加快科技、教育、文化、医疗卫生、体育等社会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强社会福利设施配套建设,统筹安排社区服务、老年设施建设。

(二)提高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要按照严守底线、调整结构、深化改革的思路,严控增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提升效率,切实提高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化程度。耕地红线一定要守住,红线包括数量,也包括质量。城镇建设用地特别是优化开发的三大城市群地区,要以盘活存量为主,不能再无节制扩大建设用地,不是每个城镇都要长成巨人。按照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总体要求,形成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合理结构。减少工业用地,适当增加生活用地特别是居住用地,切实保护耕地、园地、菜地等农业空间,划定生态红线。

按照守住底线、试点先行的原则稳步推进土地制度改革。

(三)产业规划1、通过新型工业化提供农村就业岗位要增强工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就要在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特别强调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通过开发建设工业园区和工业小区,不仅能够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而且集约利用土地、发展循环经济,重新建立一种新型的城乡关系。

2、通过农业产业化发展农村经济以新农村建设为重点,积极开展农业招商,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劳动力的转移,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缩小城乡差距,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在各城市组团之间及内部的绿心地区,大力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集中发展城郊型农业、生态观光型农业,既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又为规划区提供有效的生态维护。在银城与花桥之间,规划建设生态农业观光区,将农业生态与休闲观光有机结合,突出展现生态农业特色和浓厚的人文情怀。

3、通过三产现代化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加快农业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农业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农业科技园区和示范区,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研发和应用新品种,推广先进适用农业技术。加快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建设,完善龙头企业与农户间的利益联结机制,探索和完善新型农工商联合体模式。

(四)完善城乡公共交通体系交通是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基础,因此需要采用多种方式,构建完善的城乡联系通道,包括规划方面完善县道网布局,加强城区和产业园区、城区和乡镇、乡镇和乡镇之间等的联系,形成六纵六横五联的县路网格局,实现公交线网江都区全域覆盖。在运营管理方面,则不断的推进城乡的公交化。采用低票价和优惠免费政策、加密公交班次、加密公交站点布置。采用定线、定班、定点和定时的运营模式,使得公交的服务更加人性化。

(五)减少城乡居民贫富差距及生活差异性首先,应健全城镇化进程中的补偿机制。例如,针对规划中房屋被拆除的当地居民、个体户,要分析房屋类别、面积并核算应得的补偿金额或在后续购买新房屋时予以适当优惠。针对那些无力支付和购买新住房的居民,要给予贷款优惠。在土地补偿方面,要上调农村土地的征用价格,避免因土地征用双轨制而使得征地价格同出让价格之间差距明显,要实现资源共享,让迁移后的农民也享受土地级差收益中的一杯羹。其次,要对居民积极开展就业培训工作。政府部门应根据现有规划计划及产业需求,兴建统一的劳动力市场,推进就业的公平性,兴建人力资源免费培训基地,提高群众的就业水平。积极发展三大产业尤其是服务业,帮助因规划中的劳动力人口顺利就业;大力发展集体经济,提高转化群体的生产、生活和受教育水平。

结束语新型城镇化的推进以及城市的建设对整体规划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国也处在非常关键的时期,也面临着很难得的机遇,所以,我们一定要做好促进城镇化发展的各项规划,为城乡统筹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1]杨保军,陈鹏,吕晓蓓.转型中的城乡规划——从《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谈起[J].城市规划,2014年z2期.[2]李德智.新型城镇化规划的技术路径与创新研究[J].科技与企业,2014年12期.

论文作者:范苑苑

论文发表刊物:《工程管理前沿》2015年第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6-15

标签:;  ;  ;  ;  ;  ;  ;  ;  

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城市规划论文_范苑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