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归因方式及其与心理健康水平关系的研究_心理健康论文

青少年归因方式及其与心理健康水平关系的研究_心理健康论文

青少年归因风格及其与心理健康水平关系的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心理健康论文,青少年论文,风格论文,水平论文,关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归因风格是指个体对事件发生的原因习惯上倾向于作怎样的解释,具有个性的特点,通过个体对多个事件发生的原因进行判断来评定。归因风格包括内在—外在、稳定—不稳定、整体—局部和控制—不可控制四个维度[1,2]。研究认为对正、负性事件的归因是相互独立的,特别是把负性事件的发生归因于内在、稳定和整体的原因较把正性事件的发生归因于外在的、不稳定的和局部的原因对个体的心理健康更为重要[3]。但是,我国青少年对负性事件发生的归因风格具有什么特点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如何,国内未见报道。本文根据归因风格的编制方法编制青少年归因风格问卷并就归因风格特点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进行研究,以期为青少年心理健康干预提供一些理论启示。

对象和方法

一、对象

1.预试被试:北京市海淀区两所中学整班抽取6个班,每个年级1个班,共260名学生。年龄为12~18岁,平均14.95±1.57岁。男生占47.3%,女生占52.7%。

2.正式被试:在对北京市3185名青少年强迫现象研究中,根据莱顿强迫问卷(儿童版)[4]选取的534名(强迫症状组288名,对照组246名,另文发)学生作为本研究的正式研究对象。其中独生子女占90.1%,父母接受教育年限≥10年的占74.9%。平均年龄为14.68±1.73岁。男生占57.9%,女生占42.1%。初一占18%,初二16.5%,初三19.1%,高一19.9%,高二10.7%,高三15.9%。

二、研究用测评工具

1.青少年归因风格问卷(Attributional Style Questionnaire for Adolescents,ASQA):本研究参照有关学者编制归因风格问卷的方法[2,5],根据我国青少年常见的负性生活事件[6],选择在学业和人际关系两方面常见的12个负性情境构成青少年归因风格问卷初稿。问卷要求学生对每一情境发生的原因从内在—外在、稳定—不稳定、整体—局部、控制—不可控制四个维度来回答。每个维度从1到7.7级评分。高分表示学生对负性事件的发生倾向于作出内在的、稳定的、整体的和不可控制的归因。

首先将编制的12题问卷初稿在预试被试中进行了预测。在测评过程中,除初一、二年级个别学生需进行讲解外,其余学生均可自行评定。问卷无明显的歧义和理解上的困难等问题。对预测结果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发现,控制性和稳定性两个维度很难区分。因为控制性维度在部分研究中未得到证实,存在一定的争议[1],故删除控制性维度的条目后再进行规定三个维度的探索性因素分析,删掉载荷低于0.4的两个条目,最后获得内在—外在,稳定—不稳定,整体—局部三个维度,构成10条目的正式调查问卷。

2.Maudsley强迫症状问卷修订版(MMOCI):系20个条目的强迫症状自评问卷。国内在大中学生中试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指标[7]。在本研究中该问卷的α系数为0.87。

3.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定状态焦虑,共20个题目,由吴文源引进并修订[8]。在本研究中该问卷的α系数为0.89。

 4.青少年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Scale for Depression in Adolescents,SSDA):由20个项目构成,5级评分[9]。在本研究中该问卷的α系数为0.95。

三、方法

问卷调查主要以班为单位集体进行,部分被试因缺席而进行个别补测。每次调查前由研究者向被试讲解研究目的、意义及用途,特别强调测试结果绝对保密且与学校管理和评优无关。预试评定约需25~35分钟,正式调查约50分钟。数据统计处在微机上进行。采用列删方法对缺省值进行处理。主要统计方法包括探索性和验证性因素分析、信度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结果

一、ASQA的效度和信度

1.效度:应用正式被试进行三个维度结构模型的验证性因素分析。据修正指数删除误差较大三个条目后得出三维度模型的拟合指数为:x[2]/df=511.69/188,GFI=0.91,AGFI=0.89,NNFI=0.91,CFI=0.92,IFI=0.92。其中整体—局部和稳定—不稳定维度的相关系数为0.54。除第5题在内在—外在维度上载荷较小(λ=0.35)外,其余条目载荷在0.53~0.79之间(见表1)。以7题构成的ASQA,进行以后的统计运算。

表1 ASQA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

内在—外在

稳定—不稳定 整体—局部

原条目号

λtdλ td λtd

20.530.72 0.610.62 0.65

0.58

40.580.66 0.680.54 0.63

0.60

50.350.88 0.550.70 0.64

0.59

60.580.67 0.670.55 0.73

0.46

80.740.45 0.770.41 0.77

0.41

90.560.68 0.780.39 0.69

0.52

10

0.670.56 0.770.40 0.79

0.37

注:λ—条目在各维度上的载荷,td—误差。

2.信度:在7题ASQA中,各条目得分间的平均相关系数为0.18,各条目得分与问卷总分的相关系数在0.12~0.56之间。总问卷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2,Spearmam-Brown分半信度为0.84。三个维度的α系数、分半信度以及间隔2~3周后的重测信度(n=54)见表2。

表2 ASQA各维度的α系数、分半信度和重测信度

维度名称α系数

分半信度 重测信度

内在—外在维度

0.73 0.73 0.49*

稳定—不稳定维度 0.85 0.84 0.76*

整体—局部维度

0.85 0.84 0.70*

* p<0.01

二、青少年各维度的得分情况

所有正式调查被试内在—外在维度得分为:5.10±1.03,稳定—不稳定维度:3.82±1.28,整体—局部维度:3.43±1.34。性别之间比较未发现差异。年级间比较,除稳定—不稳定维度随年级的增高得分增加(F[,5.524]=5.04,p<0.01)外,其余维度得分未发现年级间的差异。

三、心理健康水平与归因风格多元线性回归结果

分别以抑郁、焦虑和强迫问卷总分和三问卷总分之和为因变量,ASQA三个维度得分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后退法)分析。以α≤0.05为纳入方程标准,α≥0.1为排除标准,进入四个方程的变量、标准回归系数(β)、F/t值和决定系数(R[2])见表3。

表3 归因风格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引入方程变量  β F/t[*]R[2]

总方程:

55.09 0.17

稳定—不稳定维度 0.20 4.46

整体—局部维度

0.29 6.63

抑郁方程: 65.52 0.20

稳定—不稳定维度 0.28 6.55

整体—局部维度

0.25 5.66

焦虑方程: 44.79 0.15

稳定—不稳定维度 0.14 3.02

整体—局部维度

0.30 6.78

强迫方程: 40.92 0.13

稳定—不稳定维度 0.12 2.68

整体—局部维度

0.30 6.62

* p<0.01

讨论

一、青少年归因风格问卷的效度和信度

本文的ASQA,通过探索性分析得出的3个维度,经验证性因素分析发现,x[2]/df<5,除AGFI=0.89外,其余各指数均高于0.9,拟合指数比较理想[10]。因此,ASQA三维度模型是成立的,说明该问卷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即青少年归因风格包括有内在—外在、稳定—不稳定和整体—局部三个维度。其中,稳定—不稳定和整体—局部性维度具有中等程度的相关。这可能与青少年的认知发展有关。如坏事件发生的原因持续时间长,对他们的影响就广泛;持续时间短,影响范围就小。

既往有关成人的归因风格问卷信度指标偏低,特别是内在—外在维度的同质性信度(0.46)更低[5]。本文所编制ASQA的信度分析发现,条目间以及条目与总问卷得分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各个维度的同质性信度和分半信度在0.73~0.85之间,均符合心理测量学的要求。重测相关除内在—外在维度的相关系数偏低外,另两个维度的重测相关系数在0.70以上。说明稳定—不稳定和整体—局部性维度是比较稳定的,而内在—外在维度的重测稳定性较差。提示青少年对负性事件的发生归因于内在的还是外在的原因变化较大,故在问卷使用过程中应注意该维度的解释和信度问题。

二、青少年归因风格的特点

研究显示,成人的归因风格存在四个维度,即内在—外在、稳定—不稳定、整体—局部、控制—不可控制性四个维度[1,2]。我们的研究发现,青少年归因风格的维度与成人基本一致,具有内在—外在、稳定—不稳定和整体—局部三个维度。在探索性因素分析时发现控制—不可控制维度与稳定—不稳定维度难以区分。提示青少年归因风格可能不存在控制—不可控制维度。这可能与青少年对这两个维度含义的理解存在困难有关。他们可能认为,负性事件发生的原因可以控制,就不可能持续很长时间,那么,原因就不稳定;负性事件发生的原因不可以控制,就可能持续很长时间,那么,原因就是稳定的。就本研究来讲,青少年对负性事件发生的原因倾向于内在的归因,在稳定—不稳定和整体—局部维度倾向于接近中性的归因。在性别之间未发现归因风格上的差异。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少年对负性事件发生的原因倾向于做出稳定性的归因,而在内在—外在和整体—局部维度上未发现年龄特征。

三、青少年归因风格与其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

自从Abramson等人根据社会心理学中习得性无助理论而提出抑郁的无助理论以来,有关归因风格和抑郁的关系进行了很多研究[11]。如果一个人倾向于把生活中的负性事件的原因归结为内在的、稳定的、整体的,则有较大的可能出现抑郁症状[1,2]。本研究结果与既往的研究结论相似,青少年对负性事件发生的原因做出稳定的和整体的归因而表现出较高水平的抑郁。同时,在焦虑和强迫方面也得出同样的结果。由此提示,对负性事件发生的原因作出稳定和整体归因的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较低。从回归方程的决定系数看,对负性事件发生的原因做出稳定的和整体的归因可以解释青少年抑郁20%的方差、焦虑的15%和强迫的13%。所以,归因风格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以对抑郁的作用最大,焦虑次之,强迫最小。遗憾的是,在本研究中内在—外在归因未进入回归方程。这提示内在—外在归因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作用不大;也可能与内在—外在维度的信度较低,或青少年对该维度归因的评价变化程度较大有关,内在—外在归因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标签:;  ;  

青少年归因方式及其与心理健康水平关系的研究_心理健康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