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补法在中医妇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论文_张雪

浅谈补法在中医妇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论文_张雪

重庆市南岸区中医院 重庆市 400060

【摘 要】在中医的辩证体系中,人体产生疾病,正气虚损占比较重要的地位,中医治则中有:“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对于此类虚损疾病我们采用补法。本文就养肝柔肝法、补肾滋肾法、补气养血法、健脾和胃法在中医妇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进行论述。

【关键词】补法;中医妇科疾病;中医治疗

补法为中医治疗疾病的“八法”之一,在《中医大辞典》曾有过这样的记载:“补法,八法之一,补养人气血阴阳不足,治疗各种虚症的方法。”女子以肝为先天,脾肾为本,肝藏血,肾藏精,脾统血。妇人之病多以肝、脾、肾论之,临床工作中若遇虚证,多运用调和、补益肝脾肾以达到冲任调和,气血充盈。所以补法对于中医在妇科疾病的治疗上具有重要意义。现将补法在妇科疾病中的应用论述如下。

(一)养肝柔肝法

肝藏一身之血,喜柔恶刚,主情绪,舒则肝清,恼则肝惫。肝血充足,则肝体得养,反之肝失所阳,肝旺无阴血抑制,则出现肝气郁结,肝旺克脾等。在临床上闭经,胸痛,月经失调,乳癖等症状主要是由于肝气郁结和肝血不足引起的。肝血不足和肝气郁结的现象也常见于孕期和产后,孕期女子阴血濡养胎儿,阴性凝结,常有隐曲郁结于胸,气机失调;产后失血过多,易肝血不足,肝气郁滞,出现产后血虚,产后抑郁。此时宜用调肝之法,养肝为主,疏肝为辅,在药物选择上,以四物汤合逍遥散为首选,辅以健脾养肾之补品,主要通过滋肝,养肝,柔肝等方式来调和肝脾。对于治肝气郁结,肝血不足等病状的治疗具有显著效果。

(二)补肾滋肾法

肾为人体先天之本,主藏精气,精气化血,血气养精,是人生长发育和生存的根本。在妇女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只有肾气旺盛,卵泡发育成熟,月经才能正常行经,才能进行正常孕育。若肾气不足,先天之气受损,便会导致诸多妇科疾病的发生,针对肾气不足导致的闭经,月经不调,胎动不安甚至不孕不育等症状,宜用补肾滋肾法。平调阴阳是中医在治疗妇科疾病时最常使用的补肾方法中的关键,在治疗因患者肾阴虚导致的月经失调等症状时,宜滋肾养阴,采用补肾地黄丸等药物进行治疗。当患者因肾阳虚出现一系列并发症状时,宜温肾助阳,采用金匮肾气丸等药物进行治疗。当代中医的补法治疗,在唐代王明冰壮水、益火的基础上,采用阴阳调和的制方理论,在肾气不足导致的妇科疾病治疗中,具有事半功倍的成效。

(三)补气养血法

气血运行于四肢百骸,源自肝脏肺腑,是女子进行生理活动的重要基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若出现气血两亏,耗血伤气的症状则极易导致各种妇科疾病的发生,此外在各种妇科疾病如子宫肌瘤的治疗过程中也极易导致气血两亏的现象发生。因此在中医补法的临床应用中,补气养血之法是最为常用的治疗方法。气血两亏在临床上多表现为经血过多、月经崩漏、经期过长等,长此以往易造成体质亏虚、头晕目眩,盗汗失眠、免疫力下降等多种身体状况。传统中医认为人的身体之所以会发病,就是因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而在相应症状的治疗上,应该“虚则补之”。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就应采用补气养血之法,药方首选一般为八珍汤或十全大补汤,增血益气,补血化虚。此外再根据具体兼发症状的不同,适当辅以其他药品,在表面症状消除的同时,解决气血两亏的本质问题,达到一个完美的治疗效果。

(四)健脾和胃法

脾统血,肝旺常及脾,故在中医妇科疾病中脾虚也为主要病机之一。在治疗上以健脾和胃,培补后天为法。如果患者有脾胃偏虚的症状,常用的有香砂六君汤、五味异功散等。如果患者心血亏损,则会有失眠、心慌、气短等症状,治疗上述症状应选用归脾汤,归脾汤能够有效滋生血源,有了充足的血源,脾得以旺足。在临床上还常用一些处方如下:举元煎用于健脾安胎;完带汤用于健脾益气,除湿止带;通乳丹也有健脾益气的功效,还具有通乳的功能,效果甚好。实际上,“健脾和胃”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 “补”,另一方面则是 “调”。“补”为在人体脾虚的情况下则需要采用此类中药进补,能够使患者强健脾胃、生化气血,这样一来,疾病就很难侵入到患者的身体。“调”则是调理、调和的意思,就是采用中药对患者身体进行调和,防止脾胃失调,能够正常维持脾胃的功能,使患者身心舒畅。

补法在妇科疾病的治疗中被广泛采用,效果优良。得益于女子以血为主,以血养身的生理特点,相较于西医常规性的药物疗法,中医补法在妇科疾病的治疗中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虽说“虚则受补”,但在中医补法的实际应用中,却也讲究“虚不受补”,就是说在身体异常虚弱的状态下,一味的选择补法,进行治疗非常不恰当。应用补法治疗应根据女子具体的患病情况和病理特征,结合个人体质患病原因等因素,找到患病源头,在合适的时机选择补法进行治疗,切忌过早或过晚。此外,在人体构造上来说,肾肝脾胃同为五脏六腑之类,于气血相连,彼此气机相通,病理相通,因此在使用补法进行治疗时,应注意将以上所述四种治疗方式融会贯通,相互调和,以达标本兼治之功效。

参考文献:

[1]洪英.补法在中医妇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J].医疗装备,2017,30(6):115-116.

[2]肖佩辰.中医妇产科临床中补法的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7,10(2):161-162.

[3]李萌,于智敏.中医补法真义探寻[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6(6):738-739.

论文作者:张雪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9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4

标签:;  ;  ;  ;  ;  ;  ;  ;  

浅谈补法在中医妇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论文_张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