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海南、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职业教育投资现状分析与思考_经济特区论文

深圳、海南、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职业教育投资现状分析与思考_经济特区论文

深圳、海南、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职业教育投入的现状、分析及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汕头论文,珠海论文,海南论文,厦门论文,经济特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特区的经济发展对职业教育的需求

五个经济特区——深圳、海南、珠海、汕头、厦门是我国经济发展特别快的地区,各地区又具备各自的经济特色。1990年,五个经济特区国内生产总值达310亿元左右,占全国1.67%,1994年, 五个经济特区国内生产总值为1272亿元,占全国2.83%,1990—1994年五区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增长率为42.32%。其中,深圳、珠海两市,1987—1991 年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增长率分别为47.9%和24.7%。它们是中国经济发展最快、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

经济特区近几年来,产业结构大调整,第二、三产业迅速取代第一产业,在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到1990年,按40个工业门类计,排在首位的是电子工业。目前,经济发展的特点是逐渐转向自我积累发展,逐步向利用资金和技术较多的大中型企业发展,逐步发展为国内外市场并重并偏向国际化。

随着经济的发展,原来适应“三来一补”企业的人力资源(总体技术水平不高、以源源不断的“外来工”为主。)已供大于求,企业层次已由“三来一补”逐步发展为“中外合作”、“中外合资”、“外商独资”等企业,即由简单加工劳动密集型向资金技术密集型转变。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地方经济的发展、生产力更新的要求骤涨,社会对职教产生了需求的高潮。

另外,特区正面临第二次创业,由“优惠型”向“功能型”转换是特区更上一层楼的契机,由向内辐射到向国际经济互接互补过渡,特区首当其冲。而人力资源的第二次积聚是保证二次创业的前提。所需的高素质人才固然可以从全国各地谋求,但简单地招聘、引进,决不是解决人力资源的根本途径。因此,在引进人才的同时必须发展职业教育,靠职业教育为发展本地区经济输送人才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首要问题。

经济特区职业技术教育必须适应经济的发展及产业结构的转型需要,培养大量中等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以解决燃眉之急。十五年来,特区职教大力发展,至1994年底,五特区中等职教在校生总数为7万人左右,专任教师5000人左右,中等职业学校(中专、中技、职高)共计200所左右,中等职教在校生占在校高中生百分比(深圳、海南、珠南、汕头、厦门)分别为52%、52%、63%、50%、66%。特区的职教发展已初具规模。

但职教事业的发展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其中,职教经费缺口大,对职教发展的抑制作用尤为显著。据统计,五个特区从1990年到1994年财政预算内职教总投入共计7亿元左右,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约70 多亿元。五年来,职教总投入所占的百分比为9%左右。 这样微薄的投入是支持不了目前职教事业的发展的。

二、特区职教投入的现状及分析

1.五个经济特区财政预算内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关系

(1)财政预算内教育总投入情况。五特区教育总投入1990 —1994年五年间为70多亿元,其中,深圳、海南均为25亿元左右,珠海、汕头、厦门均为7亿元左右。

(2)1990—1994 年财政预算内教育总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比。1990年,深圳、海南、珠海、厦门分别为1.98、4.90、1.34 、 1.57;1994年,深圳、海南、珠海、汕头、厦门分别为1.97、2.40、 1.33、1.68、1.21。

(3)1990—1994年,财政预算内教育投入占财政支出的比例。 除海南的比例有所下降外(由1990年的26.78%降为1994年的21.58%),其他特区均呈增长趋势,深圳由11.78%上升为14.03%,珠海由8.98%上升为15.15%,厦门从8.45%上升为12.01%,汕头从1992年的9.56%上升为1994年14.87%。

以上是各特区财政预算内教育投入与两个国民经济指标的关联,至1994年,预算内教育拨款与财政支出之比例,跟“纲要”提出的“八五”期间全国平均比例不低于15%的要求基本接近。由各特区职教经费的投入数字及比重,也可以间接推测出职教投入与此二项经济指标的关联。

2.1993—1994年五个经济特区财政预算内教育投入(在各级教育中)增长情况

(1)小学:1994年,五个经济特区财政预算内教育拨款为8.71 亿元,比上年的6.90亿元增长了26%。

(2)普中(初、高中):1994年拨款为7.22亿元,比1993年的5.32亿元增长了36%。

(3)职教(中专、中技、职高):1994 年五个经济特区财政预算内教育投入为2.6亿元,比上年的2亿元增长了30%。

(4)高教:1994年深圳、海南、 厦门三特区财政预算内教育投入为2.23亿元,比上年的1.48亿元增长了50%。

3.1994年五个经济特区财政预算内教育投入在各级教育中的分配情况。

(1)小学:财政预算内的教育投入小学部分所占比例——深圳、海南、珠海、汕头、厦门分别为32.9%、39.2%、37.0%、46.4%、32.0%。

(2)普中(初、高中):深圳、海南、厦门分别为31.0%、27.0%、31.3%,珠海、汕头分别为34%及35%左右。

(3)职教(中专、中技、职高):深圳、海南、厦门分别为8.2%、14.8%、6.6%,珠海、汕头分别为15%及6%左右。

(4)高教:深圳、海南、厦门高等教育投入占总额比例分别为14.9%、8.5%、8.2%。

以上数据说明:经济特区财政预算内教育投入在各级教育的分配上,基本格局是向基础教育倾斜。据统计,其初等教育经费所占比例与全国的统计值相吻(全国初等教育经费所占的比例在31%~36%之间)。这个数字远远低于亚洲国家平均48%的水平,中小学经费在三级教育经费中所占比例相对小,不合理,不利于义务教育。职教这块的投入比例小,总量也不够,地区间投入差异大,很不平衡。

4.1990—1994年,五个经济特区同时期财政预算内职教总投入(按深圳、海南、珠海、汕头、厦门)分别为2.32亿元、4.10亿元、0.71亿元、0.27亿元、0.56亿元,占本特区同时期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总额的比例,深圳、海南、珠海、汕头、厦门分别为9.79%、14.72%、11.40%、6.22%、8.06%。

5.1993—1994年五个经济特区职教财政预算内教育事业费增长情况(以职业中学为例计算)。

职中年生均事业费:深圳从1993年的3635元上升到1994年的4577元,增长率为25.91%;同期海南从1050元上升到1300元,增长率为23.81%;珠海从1922元上升到3015元,增长率为56.87%;汕头从1150 元上升到1350元,增长率为17.39%;厦门从900元上升到1000元,增长率为11.11%。

由以上数据可知,深圳、珠海的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高于其他特区,从绝对值讲,深圳特区与全国其他区域相比仅次于西藏。与1994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国家统计局1995年公布)中所列值相比:海南省基本相符,汕头特区比广东省的统计数字稍高,厦门特区比本省(福建省)的平均水平稍高。

近年来,特区预算内职教事业费支出的增长较快,以至年生均事业费迅速增长,主要原因是受行政事业单位职工调整工资政策的影响,特区政府要进一步落实《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一方面努力增加职教投入,同时也要努力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

三、关于经济特区职业教育投入的几点思考

1.必需增加职教经费的投入,同时要加强经费的管理。

目前经济特区的职教事业在数量与质量方面均不能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由于经费拮据,难以支撑当前职教事业发展的规模及速度,五个特区现有的职教在校生已达7万人左右,而1994 年职教经费的投入只有2.6亿元左右。以海南为例,要实现职教发展的近期目标, 约需增加投资1.8亿元~2.5亿元,占“九五”期间教育总投入的7.8~9.2%;要实现中长期战略目标约需增加3.5亿元~5亿元,以使职业教育在校生发展数量达到21万人左右。

职教要稳定发展,经费必须具有稳定的来源。国家对职教的拨款方式也可引入激励机制,鼓励中等职教学校逐步取得规模效益,对一些既合理又规模适度的学校,为使其教育资源配置得到合理有效地利用,对它们财政上的支持是首要的。职教经费可以从以下几条渠道投入:政府财政拨款、校办企业的发展、集资办学与捐资助学、通过与企业联办获得经费等。

在职教经费构成比例中,海南职教财政预算内经费支出占经费总支出的51.4%,低于全国63.12%的平均水平, 学校收入占经费总支出的31.3%,大大高于全国19.04%的平均水平, 经费构成比例的调整对海南职教的发展很有利。

珠海特区的职教投入途径有:(1)切实调整投资结构, 力争在“八五”期间,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例达20%以上,本世纪末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达4%,显然, 要达到此二项指标是十分困难的。(2)足额征收城乡教育费附加。(3)开征用水、用电教育费附加。(4)收取学生学费等等。 同时提出了职教每年生均经费的科学比例,也正在探讨职教年生均经费与普高年生均经费间的相关规律。

汕头特区职教教育投入也严重不足,特别是中等职前教育。其拓宽办学经费渠道有:(1)增加地方财政拨款。(2)大力发展校办产业。(3)实行缴费上学和有偿分配相结合。 与各特区存在的共性问题是:财政拨款没有明确将职教单列,实际运作中,有些项目资金耗费超过普教,资源配置不合理。

其他特区的投资途径与上类同。以上问题说明:(1 )必须重视职教规模发展中的资金缺口,加大投资比例,单列拨款,专项专用,克服随意性的弊端,经费的管理应通盘考虑。(2 )必须完善我国正在实行的“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体制,地方负责、分级管理不能理解为办学和管理责任层层下放。(3 )必须加强政府上级对下级的教育财政宏观调控的职能力度。

2、提高职教投入的效益。

(1)提高学校规模效益,避免规模浪费。

特区职教投入的内部使用效率现状还没有专门研究,对职教投资需求进行预测,并计算投资的内部效益,这对职教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特区职教在办学体系、学校布局、专业结构、人才培养规格等方面有着不合理之处,许多学校规模过小、专业设置重复率高、课程结构老化、培养目标不当,影响了办学效益。为提高办学效益,职教总体规模的扩大是否可以采取以“内涵式”为主的发展战略,应该说不是简单地增加学校的数量,更重要的是提高质量,使之结构合理、适应经济发展需要。通过挖掘现有学校潜力、提高现有学校内部效率、扩大现有学校的平均办学规模来实现职教总体规模的发展。当然,在考虑学校规模扩大时,根据学校的不同类型和特点确定适度规模。这样,即使国家不增加职教经费,不缩减职教总体规模条件下,在职教发展到一定程度时,规模的作用足以体现出职教投入质量的相应提高。

(2)资源共享,提高职教投入的效益。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趋势是职业教育社会化程度日益提高。即职教从行业、企业等系统中,从狭隘的办学模式中独立出来,同整个社会、经济密切挂钩,办学形式开放,办学体制灵活,那末职教的资源共享必然会提高资源使用效率,避免了人力、物力的浪费。资源共享不仅体现在教学设施、教学场地、设备等硬件方面,也体现在专业技术师资这个“人才库”的共享上,作为人才资源——优秀人才、学科尖子均是宝贵财富,可以建立专门的业务档案,以期合理使用。

鉴于我国人口众多,资源、资金贫乏,对于职教投资目前所处的低水平,职教发展必须作上述具有战略意义的选择。

标签:;  ;  ;  ;  ;  ;  ;  ;  

深圳、海南、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职业教育投资现状分析与思考_经济特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