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实践与研究论文_温海丽 周鹤敏 常丽 秦虹云 单莹莹

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实践与研究论文_温海丽 周鹤敏 常丽 秦虹云 单莹莹

(西平县芦庙初级中学,河南 驻马店 463900)

课题信息:2019年驻马店市农村学校应用性教育科研(编号:ZJYYKT2019-038)

摘要:师德是教师的立业之基,从教之要。教师立德修身,强调教师主体自律自觉地用“德”来反思和内化,通过师者之“身”来正德正礼,实现“立正身之德”“修有德之身”的整体性过程。因此,教师能否立德修身以及如何立德修身,是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关键。笔者认为,要着力于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四个方面,推动教师立德修身的主体自为。

关键词:新时代;师德师风;实践策略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对广大教师提出了“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等明确要求,强调“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应该是师德师风”等。谈到师德师风建设,人们的直观反应是,依靠成熟化、系统化、完备化的教师职业道德体系来规范和约束教师。但理解如果仅囿于此,还是不够的。师德师风既需要制度的规范和框定,更需要教师自觉的立德修身,两者要有机统一。

一、本课题研究工作的主要进展

学校大多数领导和教师都已认识到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保持较高的师德师风水平,在日常教学中,学校也形成了各部门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不断促进师德师风建设向前推进。

1、以德立身。中国传统文化讲究“为人之要,首在立德”。这种“立德”为“上”的传统深深影响着中国人的精神世界,造就了中国人以德为先、以德为立身之本的境界和追求。教师的职业特性决定了,教师必须是道德高尚的人。只有自己身上有正气,心中有大爱,才能让学生信赖和信服。以德立身就是教师用大德、公德、私德来框定自身的道德标准,塑造品德结构,将客观的道德法则自觉内化为自身的道德修养和道德理想。以德立身是教师自我价值形塑与道德建构的基本前提,也是教师立德修身的根基。

2、以德立学。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写道,“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把德行、品德作为学识、才能的统帅。教师是知识的化身、社会的良心,教师的学识眼界、思维方式甚至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教师要用有德之学启蒙学生智慧品格,用优良学风、学养感染、影响学生向善求真。以德立学就是教师用德来框定自身的学识品格,塑造学识素养和治学风气,将知识积累、价值判断、能力塑造融为一体。

3、以德施教。教师作为立德树人的实践主体,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造材的重任,教师所育之“德”只有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才有其意义和价值。同时,育人的教育实践作为有意识、有目的的“以善至善”的活动,不仅要在方法论层面传授知识、技能和经验,还要最终在目的论层面指向学生的全面发展。换言之,教师的教育实践过程必须符合和体现德的价值属性,促进学生内在道德精神世界达到最佳发展水平。

4、以德育德。教师承载着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学生之德”的养成是在教育活动、师生关系等整体性“教师之德”影响下形成的,是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有机统一的结果。其中,“立身”在于教师的人格彰显,“立学”在于教师的学识魅力,“施教”在于教师的德行浸润,三者同自教师自我之德出发,培育学生德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不了解学生就展开的教育活动是空洞的、没有指向的。只有对学生道德发展水平与代际发展规律的精准把握,才使以德育德成为可能。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加强对学生成长的阶段性特征进行研究和评估,优化以德育德的最终效果。

二、本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1、师德师风建设总体效果较好。学校开展了《旗帜鲜明讲政治 爱岗敬业谈作为》等专题党课讲座,通过政治业务学习、校本教研、示范课、公开课等形式统一思想、坚定理想信念。通过纠四风、四治,强化师德师风建设,严肃劳动纪律,提高教师从教的自律性。充分利用主题党日、工会活动、团总支活动、妇委会活动对教师进行师德师风培训。深入开展反腐倡廉教育活动,学习教育警示案例、对班子成员廉政谈话、校长书记述责述廉、深入学习了“八项规定”“八严禁”“十二不准”等和习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切实加强意识形态建设,增强学习效果。通过签订责任书、整治“四风”、分年级督查校内外有偿家教等措施,抵制歪风邪气,规范从教行为。

2、领导和教师已意识到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在和教师的访谈中,大多数教师表示希望学校能够更多地开展师德师风的培训活动,把师德师风评价与教师薪酬、晋升相挂钩。还有的教师希望学校组织系统的师德师风法律法规学习,邀请师德师风模范到学校做讲座,通过榜样的力量感染更多的教师。当笔者采访某位校领导时,该校领导表示,不良的师德师风犹如根植于教师队伍中的癌症,如果不尽早树立完善的标准,用规章制度来约束教师,那么学校的教学水平将无法得到提高,学校师德师风建设已经到非做不可的地步。从以上访谈结果可知,学校领导和教师已意识到了优良的师德师风对于教师自身发展和学校发展的重要性。

三、本课题研究阶段性成果的社会影响

1、本研究将进一步丰富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学术研究成果。进一步深入探析教师的思想道德修养和从业价值观念的理论观点,促进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师德问题具有时代性和先进性,不同时期的师德都有其特定的内涵和要求,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理论研究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研究也在不断的向前发展,不断的提高完善。因对师德师风建设理论研究,必须充分结合当今社会的具体情况,必须深入了解教师实际的职业道德素养和水平,深入调研分析,研究教师师德师风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其原因进行深入剖析,探索提升师德师风水平的具体方法和可行性分析,进一步开拓视野,拓宽教师师德理论研究观测点和研究热点。不言而喻,教师的师德师风问题在教师的思想政治、队伍建设、社会效应等方面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

2、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研究不仅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影响广泛的现实应用价值。深入研究当今社会教师师德师风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详细分析这些问题的形成原因,提出改进师德师风建设有针对性的建议和策略,能够为解决教师师德师风问题提供依据,能够帮助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各学校出台,具有针对性、较为合理并且行之有效的师德师风建设措施,进一步提高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水平,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素养,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扩大社会影响力。师德是教师之灵魂,直接关系着学生思想道德的水平和行为习惯的形成。小学教师是基础教育的第一环,其道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能否身心健康的成长、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未来社会广大公民的道德状况。加强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有利于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和引领作用,促进整个社会道德水平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祖广.建师德 树师风 促和谐 谋发展——一所农村中学加强师德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素质教育研究),2007(02):81-82.

[2]冯思宇.中学师德师风建设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9.

[3]谭枫.习近平师德师风重要论述对中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指导作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9.

论文作者:温海丽 周鹤敏 常丽 秦虹云 单莹莹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2月5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9

标签:;  ;  ;  ;  ;  ;  ;  ;  

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实践与研究论文_温海丽 周鹤敏 常丽 秦虹云 单莹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