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与小切口鞘状突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鞘膜积液的比较论文_刘志新,陈小林

湖南省株洲市妇幼保健院儿外科 412008

摘要:目的:通过与小切口鞘状突高位结扎术的比较,探讨腹腔镜治疗小儿鞘膜积液的优势。方法:选取我院2003年7月-2014年7月治疗的467例小儿鞘膜积液患儿,将其随机分为腹腔镜组和小切口鞘状突高位结扎组,比较其治疗效果及优势。结果:腹腔镜组在手术时间及住院费用方面与小切口鞘状突高位结扎无差别(P>0.05),但在发现术中对侧未闭鞘状突及减少术后并发症方面有明显优势(P<0.05)。

关键词:小儿鞘膜积液;腹腔镜;小切口鞘状突高位结扎术

小儿鞘膜积液是小儿外科常见疾病,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运用腹腔镜治疗小儿鞘膜积液已在部分医院开展,本文总结我院自2003年-2013年来在小儿鞘膜积液治疗上采用小切口鞘状突高位结扎和腹腔镜两种方式,均取得很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总结2003年7月~2014年7月我院小儿鞘膜积液手术467例,,年龄8月-12岁,其中小切口鞘状突高位结扎组(鞘状突结扎组)216例,男性196例,女性20例;腹腔镜组251例,男性216例,女性35例。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及鞘膜积液的位置病情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患儿均由同组医师实施手术。

1.2方法

(1)鞘状突结扎组:氯胺酮静脉麻醉下取患儿腹股沟管中点上方约1cm横形切口,长约1.0-2.0cm,切开皮肤,用止血钳钝性分离皮下组织达腹外斜肌腱膜外,将切口向下拉到腹股沟管外环口处,钝性分离,显露精索,在输精管前内侧找到鞘膜囊,打开并向近端游离鞘膜囊,注意保持鞘状突的完整性,在高位结扎鞘膜囊。

(2)腹腔镜组:氯胺酮静脉麻醉下经脐孔处作3mm切口,建立8-10mmHg气腹,置3mm的0°腹腔镜,脐水平偏下左侧腹直肌外缘置3mm操作孔,探查腹股沟管左右侧内环口,经内环口体表处切口,约1.5mm,用带线针穿“7”号丝线从此切口刺入内环口(勿穿破腹膜),在操作钳的配合下,在内环口腹膜外潜行内半圈后穿破腹膜,退针留线于腹腔,换钩针从外半圈接线拉至腹外,结扎缝线关闭内环口。

1.3统计学数据处理 本组数据采用SPSS13.0 统计软件处理,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病人在手术时间、住院费用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发现未闭合鞘状突上及阴囊水肿方面腹腔镜组有明显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相关项目的比较

3.讨论

鞘膜积液可见于小儿各个年龄期,发病率为1%~3%,以右侧多见,鞘状突未闭合是其形成的主要原因。好发于男孩,据统计,男孩右侧约占60%,左侧占40%,双侧占5%[1]。表现为腹股沟区或阴囊一侧或两侧出现包块,由于鞘状突一般较细,包块大小通常没明显变化;如未闭鞘状突管直径较粗,一般在晨起时可见包块较白天有所缩小。女孩鞘膜积液会沿着圆韧带(Nuck管)发生,常表现为大阴唇上的突出或肿块,称为Nuck囊肿。鞘膜积液如体积不大,张力不高,可不急于手术,特别是1岁以内婴儿,尚有自行消退的机会[2];如果张力较高,可能影响睾丸血液循环,导致睾丸萎缩者,手术治疗不受年龄限制[3]。

小切口鞘状突高位结扎术是切开腹股沟部位,找到鞘状突管进行高位结扎。未闭合的鞘状突管位于精索内前方,为透明薄膜,管腔通常很细,大多数为2~6 mm。手术中寻找细小的鞘状突管困难,解剖分离时容易损伤精索血管、输精管、提睾肌,造成局部血肿,瘢痕粘连,甚至睾丸萎缩,鞘突管结扎不确切或者位置不够高则术后容易复发。有文献报导,该手术方法有约10%的阴囊血肿发生率,有约0.53%~1.6%男性患儿术中被损伤输精管或附睾,有约0%~19%患儿术后可能出现睾丸萎缩等并发症,并且这些并发症与手术创伤有关[4]。本组病例中其鞘状突结扎组有20例出现阴囊精索水肿,占9.26%,与文献报导基本相符。腹腔镜技术在小儿鞘膜积液应用中具有不需解剖腹股沟管,不剥离精索组织,可有效地避免传统手术的创伤和并发症,并可术中发现对侧未闭鞘状突,切口小巧等优点,自1997年开始有人报道镜下用钳夹钉合内环口及镜下体外持针缝合内环口,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和微创器械的不断改进,腹腔镜逐渐在鞘膜积液的治疗得到应用[5]。在临床工作中,鞘状突结扎术多由年资较低的医师操作,而腹腔镜操作多由较高年资,有多年传统手术和腔镜操作经验者实施。本组资料设定鞘状突结扎术与腹腔镜手术均由同组医师实施,目的就是增加可比性。在本组资料中,患儿住院费用腹腔镜组与鞘状突结扎组相比仅在鞘状突组上增加腹腔镜费用400元,通过比较分析,我们发现在住院费用及手术时间上腹腔镜组与鞘状突结扎术组无显著差异,P>0.05。我们通过腹腔镜下自制缝针治疗小儿鞘膜积液[6],术中发现对侧未闭鞘状突32例,术后出现阴囊水肿2例,较鞘状突结扎组有着明显优势。

通过本组研究可以看出,在成熟的技术条件下,腹腔镜治疗小儿鞘膜积液在手术时间和住院费用上无明显差异,但其在控制术后并发症及发现术中对侧鞘状突未闭上有着明显的优势,充分证实了腹腔镜在小儿鞘膜积液手术应用中的安全性,可行性及实用性,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李正,王慧贞,吉士俊.实用小儿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240-1242.

[2]Koski ME,Makari JH,Adams MC,et a1.Infant communicating hydroceles--do they need immediate repair or might some clinically resolve?.J Pediatr Surg,2010,45:590-593.

[3]刘贺亮,王禾,李欣,等.腹腔镜下鞘突高位结扎治疗小儿交通性鞘膜积液.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07,28:556-557.

[4]王军,周权,周欣.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疝的诊治进展.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06,27:322-324.

[5]宋晋秋,郝春生,叶辉,等.经脐单穿刺孔与经脐及腹侧臂双穿刺孔腹腔镜治疗小儿鞘膜积液比较.中华医学杂志,2013,93:128-131.

[6]陈小林,刘志新,刘盛,等.腹腔镜下自制缝针治疗小儿鞘膜积液的临床应用.中华腔镜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2011,5:48-50.

作者简介:刘志新、1979.11出生、男、汉族、湖南人、学士、小儿外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小儿普外、微创。

论文作者:刘志新,陈小林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5/9/18

标签:;  ;  ;  ;  ;  ;  ;  ;  

腹腔镜与小切口鞘状突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鞘膜积液的比较论文_刘志新,陈小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