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低碳背景下小城镇规划编制方法论文_高歆

试析低碳背景下小城镇规划编制方法论文_高歆

武汉市规划研究院 430014

摘要:在我国小城镇的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许多方面的问题。其中,气候的变化是环境以及资源问题中的一个代表。因此,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以及资源紧缺的问题,就必须要转变传统的城镇发展模式,将传统的“重建设,轻保护”转变为“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的”的新型低碳发展方式,这是通往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低碳经济就是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低碳背景下;小城镇;规划编制方法

1现行小城镇规划编制办法的存在问题

1.1 规划理念缺时代性和科学性

近些年以来,虽然我国绝大部分的小城镇都已经进行了规划,但是规划水平较低,不具有整体的协调性,无法用高起点的规划理念来对小城镇的建设方式进行指导。许多小城镇都存在污染严重和铺张浪费的现象,而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首先是由于在进行规划的编制时缺少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影响,城市规划反映了国家和地方政府对于城镇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而如果城镇规划仅仅只从自身存在的缺陷来考虑如果进行建设,就无法在解决气候变化和能源节约问题时结合更大区域的经济体制和自然资源以及地理区位等实际情况来对城镇经济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劳动力转移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不具有应变能力。还有一些小城镇的规划贪大求全,不顾及当地的经济实际情况,盲目的与其他城市进行攀比,从而造成资源的浪费以及环境的污染。还有一些规划编制人员在进行城市规划制定时只是简单的套用城市规划的方式,规划仅仅只是落于形式,并没有真正的起到作用。

1.2 规划体系缺协调性和完整性

小城镇的规划一般分为对城镇体系方面的规划、对城镇总体的规划、对国土土地利用的规划、对土地开发和整理的规划、对环境的规划以及对经济发展模式的规划等等。但是由于不同的规划采用的工作机制各不相同,因此在目标和管理上很难衔接在一起,导致了不能对土地进行合理的利用,也不能真正的保护好基本农田和森林。

1.3 规划编制内容缺针对性和时效性

我国小城镇现如今的发展已经从数量和规模扩展的外向型转变为提高质量的内涵型,这就要求小城镇的发展模式要依据小城镇的编制内容来进行。小城镇的灵活性较强、可塑性也较强,但具有脆弱性和动态性,因此,小城镇的发展方向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发生改变。因此,要改变发展模式,对小城镇规划发展进行创新,从而促进小城镇的发展。

1.4 规划编制成果缺执行性与监督性

小城镇规划要具有可操作性,要根据实际的情况来制定。但是我国许多小城镇在进行规划时没有考虑当地风俗以及人民群众的需求而影响到规划的顺利实施,还有一部分由于政府力量不足、投资环境变化而对规划的实施产生了制约作用。除此之外,许多小城镇缺乏对城镇发展过程的监督,没有设立完善的监督机制。

1.5 规划组织模式缺互动性和参与性

为有效提高规划的成果的实施效益,可以采用改进规划组织的模式,我国许多小城镇在规划上仅仅只遵循形式,参与城市规划的人员没有深入到人民中去,没有考虑人民群众的需求,参与的专业人员也比较少,各个部门相互独立,缺乏对信息的交流。在规划的目标以及方法上没有协调互助,导致规划成果的实施效果较差,规划工作效率较低。

2小城镇规划编制方法的转变

2.1 编制理念——“两低一高”

我国在城市碳排放的结构上要注重在建筑领域、生产领域以及交通领域加大低碳发展模式的力度,加强对新能源的使用,控制碳排放。根据研究发现,人类活动造成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占温室气体排放量的77%,而交通与生产所造成的碳排放量又占了城市总碳排放量占81.8%以上,其中,交通占17.5%,建筑占19.8%,工业占44.5%。因此,小城镇进行规划时要对城市的经济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以及文化效益进行综合的考虑,尽可能的减少化石能源的消耗,提高化石能源的利用效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通过对土地合理布局以及交通组织等方面从源头上减少碳排放量。

2.2 编制技术

2.2.1 三规合一

改变传统的规划编制方法,对城镇总体规划和土地开发整理规划以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统筹管理,从而有效的节约土地,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城镇规划主要分为收集与调查、初步方案设计、初步成果、送审成果这四个阶段,将收集到的信息融入到方案中去,并落实到用地指标中,保证规划之间的协调统一。然后征集有关部门的意见,对初步的方案进行修改,得到初步的结果,然后将初步方案通过专家的评审以及公示,来听取各阶级人民群众的意见,进行修改完善,最终形成综合性的空间规划体系,使得城镇的总体规划与国土土地利

用总体规划以及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在内容上一致,促进小城镇的可持续发展。

2.2.2 一体化规划

经济的发展会导致能源的消耗,从而导致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增加。因此,如何协调能源与经济的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在进行小城镇的规划编制时要综合的对区域内的经济发展方式进行研究,制定合适的经济发展策略。并通过资源整合以及经济互补的方式实现经济上“1+1>2”,生态上“1+1<2”的良好态势,进而实现真正的城乡统筹发展,地域的发展要兼顾经济、社会、环境的全面发展。

2.2.3 编制清单

温室气体的编制包括对畜牧业、工业生产以及能源活动等方面的清单编制,编制过程一般采用动态模拟的方式,使用温室气体清单编制软件对小城镇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进行模拟,并制定清单。逐步的建立有关温室气体排放的统计监测和考核体系,保障实现温室气体排放的全面控制。

2.3 规划体系

传统的规划体系编制方法一般是根据小城镇的性质以及现状来确定小城镇的发展方向,利用一切条件,忽略了生态效益以及社会效益在规划中的作用。因此低碳体系的建立必须要对城镇的产业布局和结构、居民的生活方式、交通、建筑、基础设施和景观以及城市温室气体的排放情况来对城镇具体的环境情况进行评估。

2.4 编制内容

小城镇规划编制必须要转变重发展轻环境的传统模式,而选择低碳理性的发展模式,从而环境国际气候变化因素对小城镇造成的影响。

2.5 编制成果

我国现如今的小城镇编制的成果主要集中在物资空间的安排上,公共政策的属性明显不足,导致规划缺少可操作性以及认同感,直接对规划的实施产生影响。为保障规划的有效实施,转变小城镇的编制成果的侧重点十分的重要。二氧化碳的排放要联系到当地的经济发展情况中去,根据人民群众的需求以及经济发展状况来详实的公布森林碳汇及保育方法。因此要结合当地的资源情况以及民俗的特点,进行循环经济,灵活的发展适用技术。并将当地环境的污染情况演变用图纸来进行表达,并从人文理念上促使人们低碳发展的认同感,有效的实施存量空间和增量空间上双轨保障规划。

3 结束语

受资源短缺以及气候恶化的影响,低碳经济的发展成为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正确的选择小城镇的发展方式,对小城镇的规划编制方法进行调整和完善,逐步的构建符合低碳经济的规划编制体系,全方面的促进小城镇的低碳道路建设。小城镇的规划编制方法的主线是目标价值取向,从而促进规划的技术、内容体系的调整和完善,并加入各种创新的要素,改变传统的规划模式,加强公众参与的程度,加强规划在小城镇发展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曾婷,高鑫.低碳经济下小城镇规划编制方法探究[J].小城镇建设,2011(4):28~31.

[2]彭万贵,于曼.浅谈低碳型小城镇规划与建设[J].时代经贸,2011(33):98~99.

[3]张海峰.小城镇规划建设中低碳理念的应用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8):89~90.

[4]谭锦胡.探讨低碳城市规划的新视野[J].建筑遗产,2013:55~56.

论文作者:高歆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26期9月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8

标签:;  ;  ;  ;  ;  ;  ;  ;  

试析低碳背景下小城镇规划编制方法论文_高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