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党校改革走向刍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刍议论文,党校论文,走向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改革的深入,国有企业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面对政企分开,作为国有大中型企业设立的党校怎么办?其生存与发展的前景如何?这是企业党校面临的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本文想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
一、企业党校的性质与地位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制定的一系列关于党校工作的文件,对党校的性质和地位作了明确的规定。1983年5 月《中共中央关于实现党校工作正规化的决定》指出:“各级党校是各级党委直接领导下培养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的学校”,“在整个干部教育工作中,处于特殊的重要地位”。1990年9 月《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校工作的通知》进一步指出,“党校既是教育干部的学校,又是党委的一个重要部门”。“党校在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方面有着特殊重要的作用”。提出要把党校办成轮训和培训党员领导干部、培养党的理论队伍,学习、研究、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重要阵地,成为干部增强党性锻炼的熔炉。
企业党校是企业党委根据企业轮训和培训干部及教育党员的实际需要而设立的,是企业党委的一个重要部门,和企业的一个重要理论阵地。现绝大多数大中型国有企业都建立了党校或业余党校,企业党校已形成规模,并成为整个党校教育体系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企业党校对提高企业党员领导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对企业党的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对企业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以及对整个党校教育事业的发展等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企业党校面临的新情况
1.培训对象数量上的变化
改革的深化、减员增效决策的实施,作为党校的培训对象——党员领导干部随党和各级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机构的精简和裁员而减少。如“去年国务院机构改革裁员一半,……如三大综合经济部门——国家计委、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的人员分别由原来的1119人、1144 人、 948人减至590人、610人、500人。煤炭、冶金、机械、轻工、石油和化工等国家经贸委管理的国家局人员分别由原来的300至400多人减为80至95人。国家国内贸易局精简幅度最大,由过去的842人减至160人”。铁道部机关由改革初期的1100多人在改革中进行了两次大的分流和减员,现减至400人,政府的改革、 减员增效为企业改革减员增效作出了榜样。作为企业,如铁道部第二工程局在改制建立中铁二局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过程中,调整机构,去年由局机关改为公司总部一次减员近30%。各大中型企业机构精简、减员、下岗分流幅度都较大,尤其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政工干部定员定编都有一定比例压缩,干部数量大幅减少。因此,抽到企业党校参加轮训的干部的数量较之传统体制时期明显减少,班期、任务量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
2.培训职能上的新要求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党校怎样更好地贯彻党的方针、政策、目标、任务,适应21世纪的发展,怎样适应企业“两个根本性转变”,怎样解决好党校办学服务于企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的生存、发展问题?这对企业党校培训职能提出了新要求,这些新要求主要有:第一,在传统体制下,党校教育贯彻的基本上是人治思想,现在则要向法治思想教育转变。第二,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创造性地运用于当代中国,围绕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开创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面向新世纪,全党要按照新的伟大工程的总目标,从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不断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以新的面貌和更强的战斗力,带领人民完成新的历史任务,企业党校的培训职能的重心要围绕党的伟大工程的总目标。第三,传统体制下,企业党校是培养企业党政领导干部的学校,在现代企业制度条件下党政干部和概念在公司制企业正逐渐淡化,干部的铁交椅已被搬走,能上能下的聘任制开始建立起来,过去的干部体制开始被现代企业制度的职员体系所取代,经理、老总是企业的高级职员。因此,企业党校的培训职能要与落实国家“九五”期间《全国企业管理人员培训纲要》的要求紧密结合起来,积极向管理知识领域、科技知识领域开拓,以增强企业管理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更好地服务于企业。
3.培训经费上的变化
企业党校是企业里的事业单位,在目前国有大中型企业转轨过程中,由于对市场经济的适应性有一个过程,以及种种原因,企业亏损面目前还比较大的情况下,为落实国务院提出的国有大中型企业要三年扭亏的基本要求,企业要加强管理,增收节支,严格控制企业的非生产性支出,削减事业单位经费将是一个趋势,而另一方面,随着企业党校培训职能要求提高,对教师教学业务的进修提高、转向以及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现场调研等又需要增加投入,这是一对矛盾。作为事业单位的党校,在培训人数相对减少,教学要求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企业教育经费投入与党校支出之间的矛盾会制约企业党校的生存与发展。
三、企业党校改革的走向
根据企业党校面临的新情况和企业改制的实际,把握企办党校在企业中的定位至关重要。企业党校是企业党委下面的一个工作班子,大多数大中型企业党校都是成建制单位,而企业改为现代公司制后,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企业成为适应市场的法人实体和竞争主体,优胜劣汰,适者生存,企业必然要加大成本核算力度,撤并一些单位和机构,公司中这样相对独立的党的工作单位能否长期生存下去?企业党校何去何从?是很值得研究的。
考察和借鉴国内外公司制企业,我们不难发现,这些公司里大都设的是一个教育培训机构,即培训中心。例如国内长虹电子集团公司的占地80余亩的全功能现代化培训中心。国外企业的培训中心更是比较普遍。在国外还有一些企业设立企业大学,如日本松下电器公司的“松下经理大学”,美国摩托罗拉公司的“摩托罗拉大学”,以及“麦当劳大学”等。就国内而言也有企业设立职工大学或学院的,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成人高校有一千余所。这些大学或学院都直接为本企业服务。企业培训大多是归属在企业人事部门管理。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提出“积极发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稳步发展高等教育”,看来企业培训在企业里长期存在既符合党的十五大报告精神,又符合企业实际情况,也符合国际上企业的通常做法。企业培训的定位通常是放在企业发展领域来考虑编制的。至于企业党校,这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做法。综合上述实际情况,结合我国国情,在坚持企业党校这个阵地的前提下,企业党校在改革中的走向问题,本人认为主要有以下思路:
1.多校合一、优势互补,设立集团公司培训中心(部)
由于党校是成建制单位,可以利用这个基地,也可以利用其他更为有利的地盘将党校、职校、技校这些企业的培训职能合而为一,(中、小学、幼儿园、中专校等是企业办社会,属剥离范畴),实行一块牌子、一班人马,在培训中心(部)下分几个培训层次。或一个单位多块牌子,总之由培训中心(部)对教学人员、管理人员、服务人员根据各职能培训任务不同实行统一调配。多校合一,形成办学合力,使原各校人、财、物优势可以互补,节约大量人力、物力、财力,降低企业培训成本,充分发挥企业应有的培训优势,提高培训效率。它是企业减员增效的一个重要方面。
2.在企业党校基础上增设企业学院
企业党校的现有条件,为企业开办学院创造了一定条件。在一些国有大型、特大型企业中,有些企业党校条件相当不错,基本具备设立企业学院对外办学的要求。在党校教学对象、任务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为满足企业员工进修、深造需要,和社会应届、历届高中毕业生想入大学学习的愿望与要求,以及社会上成人在职教育的大量需求这样一个广阔市场,这些企业党校可以根据社会实际情况,把教育当成一个产业来办。开办企业学院,设立一些社会和企业需要与欢迎的专业,投入并不需要多少,主要是利用原有的人、财、物。但产出却可以使企业党校获得生机与活力,使企业党校的人、财、物更好地服务于企业,服务于企业员工,服务于社会。这一设想在理论上是完全可行的,即我国目前有公办大学、民办大学(学院)、私立大学(学院)、企业大学(学院)等多种存在形式。从实践上看,教育产业有广阔的市场和前景,一些企业大学(学院)或民办大学(学院)已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企业党校发展提供了一个好的思路。
3.开展与兄弟院校联合办学
在企业党校牌子不变的情况下,为使成建制党校获得更好的效益,在完成好党校培训任务的情况下可与附近高校或有关高校实行联合办学,即成立这些高校的一个分校,或设立高校在党校的学历教育的教学点、函授教学点等,充分利用党校场地、基础课教师以及管理、服务人员的人力、物力。发挥党校的潜力,使企业党校为企业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广开创收门路、立足自谋发展
在市场经济形势下,企业要自谋生存与发展,企业党校要想企业之所想,也要考虑其自身自谋生存与发展的问题。在努力完成好企业安排的培训任务前提下,企业党校可以利用自身的场地优势、人员优势与其他优势,以及依托大城市的有利条件,根据自身特点与实际情况,积极找米下锅或设立校办企业,为社会为社区提供商品或服务,广开创收门路,开拓企业党校新的经济源泉,以校办产业创收养校,减少主管企业经费负担,使企业党校在市场竞争环境中得到生存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