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理论与实践的两者关系再认识-浅谈对“理论是什么”的思考论文

基于理论与实践的两者关系再认识-浅谈对“理论是什么”的思考论文

基于理论与实践的两者关系再认识——浅谈对“理论是什么”的思考

顾大局

西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西藏 拉萨 850000

摘 要: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理论与实践的两者关系有充分的阐释,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反作用于理论[1] ,更是人们耳熟能详、随口而出的语句,可让我们再细致入微地思考一下,理论是什么?理论对世界的本质又是什么?值得我们探讨。

关键词: 理论;实践;辩证法;认识

何谓世界?在唯物史观中,必然要谈到的是人与自然。那么,理论与实践两者在客观世界中又呈现出什么关系呢?站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角度中,笔者认为,凡是认识和研究一个事物,总会有个起始点的本源问题,也就是最初的本源究竟是什么?从某种意义上也可以理解为“终极问题”。例如,“人是什么,从哪里来、到哪里去”[2]

但对于成长的个体而言,在现有的认知体系中,似乎确实无法探究到这些所谓的“终极问题”。为了便于思考,我们就必须从逻辑上假设一个“原点”,即事物的“原初状态”、“起始点”,以避免陷入思维纯粹的思辨。那么,有了“原点”之后,如何去理解和把握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呢?那就需要寻求一个“支点”,这可以理解为“工具”、“方法”、“范式”等等。那么,从“原点”到“支点”的距离呢?也就是“力臂”问题,即在能力相等的前提条件下,“力臂”的大小就决定“翘起”某一事物的能力与水平。那如何认识世界以及赋予世界以何种意义才能更好地指导人类前行呢?从这个维度讲,这就涉及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以及目的论等范畴及理论体系。串联起这些东西的,是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高度统一。

何谓理论?从一定意义上讲,理论是对客观规律的主观建构。这个理解角度涉及两个要素,一是客观规律,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属性[3];二是主观建构,具有主体的多元性和统一性的结构性矛盾。从效果向度上看,理论在某个领域、某个阶段、某个环节或某个过程存在正向和负向的区别。同时,从事物性质和正负向作用效能看存在两条规律:一是事物性质一定是正向与负向并存的;二是事物性质在偶然意外间发生突变的特殊性。

从集合映射的角度看,客观规律是一个集合,属于自变量;主体是一个集合,属于因变量;主观建构对应的是法则F(X)。不同的F(X),导致不同的因变量,对应到现实生活中,就是不同的主体有着不同的信仰、思想、心理和行为。如何检验F(X)的正确性?马克思主义哲学谈到实践。一定意义上讲,F(X)本身也是客观的,使得事物在正向与负向之间保持平衡式的螺旋式上升,推动着人类社会在历史长河中渐进式发展。

矛盾论告诉我们,对立统一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法则[4]。理论在事物性质发展的过程中,正向与负向保持什么样的结构比例最为适合?从唯物辩证法角度看,即什么时候表现为正向最为积极,积极作用中是否蕴藏着负向因素;什么时候表现为负向最为消极,消极作用中是否呈现着积极因素?两者之间能否互相转化?如果能,那在何种程度上能?进而判断事物发展的规律又是什么?一定意义上讲,理论既存在无用的方面,也存在有用的方面。很多人会认为,这句话相当于没说。其实不然,这句话,蕴含着西方思维与东方思维的融合。例如,“无用”与“有用”二元对立,这是典型的西方思维方式;“既是”与“也是”一种“中庸辩证”,这是典型的东方思维方式。

我们通常所说的“静止的、片面的”的形而上学[6],中西方在某种程度上都存在着将某种意识与物质合二为一的逻辑混谈,使得错综复杂的理论体系在“有用”中转化为“无用”,即不能很好地指导实践。当理论一旦不能很好地指导于实践,那就必然引起内部要素向负面因素的衍变,这是理论发展变化的内因;当外界条件在一定时间和地点诱发理论负面数量的变迁,成为质变的“导火线”,这就是理论衍生分离为实践负面作用的外因。

笔者思考得出:理论的最高境界就是,用之,浑然不觉。在“有用”中触碰感知“无用”,在“无用”中潜在支撑“有用”。其实,这里就涉及一个“认识论”的矛盾问题。对于二元互相对立的理论,“无用”蕴藏着“有用”;“有用”包含着“无用”。

换个角度讲,任何理论都是正确的吗,放之四海而皆准?这不见得,唯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5]。可检验理论的标准又是什么呢?理论本身是否可以?认识是否可以?这些都可以作进一步探讨。理论本身不能,若自己检验自己的正确性,违背了“科学检验”的标准。认识呢?一定意义上讲,认识是理论的一种表现形式,也不可以是。而实践是“感性认识”通往“理性认识”的桥梁,从这个意义上讲,唯有实践才是检验理论的衡量标准,理论的生命力也在于阐释实践的效力。

作者贡献声明 邹文军:收集数据及撰写论文;参与选题、设计及资料的分析和解释;修改论文中关键性结果、结论;根据编辑部的修改意见进行核修。武志峰、张洁:参与选题、设计和修改论文的结果、结论。孟小妹、陆水:收集数据,参与资料的分析和解释

由此可知,理论的发展影响制约着实践的方向和效果,实践的深度与力度又推动着理论的深化与完善,两者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与促进,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水平潜流人工湿地(HF)是现阶段世界上应用相对较为广泛的污水处理系统,其水面位于基质层以下,该方案具体基于各种填料的芦苇床等植物系统。

角度环使用的是PID控制器中的PD控制器:当在单位时间内,倒立摆摆杆由一个角度运动到另一个角度时,角速度从零变大再变成零,这里的角速度就可以理解为此次角度与平衡位置的差值和上次角度差值的差值(因为角度差值除以单位时间就是角速度),这刚好契合PID控制器中微分部分参数的要求。

[ 参 考 文 献 ]

[1]胡锦涛.党的十七大报告[N].人民日报,2007.25.

[2]王南湜.社会哲学[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86.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43.

[4]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1:322.

[5]特约评论员.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N].光明日报,1978.02.

[6]孙应帅.发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J].学理论,2009(3):20.

中图分类号: A811 ;D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4379- (2019 )21-0295-01

作者简介: 顾大局(1991- ),男,汉族,山东菏泽人,研究生在读,经济师,西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

标签:;  ;  ;  ;  ;  

基于理论与实践的两者关系再认识-浅谈对“理论是什么”的思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