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无痛手法复位夹板固定术护理经验论文_孙维莉

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无痛手法复位夹板固定术护理经验论文_孙维莉

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116000

摘要:目的 研究桡骨远端骨折无痛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的临床护理要点,提高疾病的护理成效。方法:将70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行无痛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患者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药常规的治疗和护理方法,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增加综合护理措施。应用《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对患者愈后腕关节功能进行评定。结果: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77.14%,干预组有效率为94.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桡骨远端骨折无痛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患者的护理要点主要有复位前护理、夹板固定、功能锻炼护理等,综合护理干预能提高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的有效率,促进腕关节功能恢复。

关键词:桡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综合护理;腕关节功能

桡骨远端的松质骨与密质骨的交界处,解剖位置属于相对薄弱之处,年龄较大的患者一旦遭受轻微外力,即可形成骨折。所谓桡骨远端骨折通常指发生在桡骨远端关节面以上2~3cm内的骨折,又称之为辅骨下端骨折、缠骨下段骨折,多由间接外力引起[1],且多发于中老年,女性多伴有骨质疏松者。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70例,男23例,女47例,年龄46~80岁,平均61.8岁。70例患者均为单侧骨折,左侧25例,右侧45例。骨折距手法复位时间30min~24h。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所谓的无痛手法复位就是复位前给予患者患肢臂丛麻醉或者静脉复合麻醉,这样既可以达到止痛减少患者痛苦,同时还可以使患者头脑清醒,随时与患者进行言语沟通。复位由高年资的医生完成,患者采取仰卧位,患肢外展,持续牵引3~5min后实施手法整复骨折断端,复位后由助手维持对抗牵引防止移位,术者将准备好的外固定夹板将腕关节固定于功能位,注意骨折端腕关节的掌倾角和尺偏角。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干预组在原来的基础上给予饮食调配、心理调理以及功能锻炼指导等综合护理干预措施。

1.3评定标准

评定标准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评定。治愈:骨折对位、对线满意,骨折端有连续性骨痂通过形成,局部无压痛、纵向叩击痛,腕关节功能基本恢复或掌屈、背伸、旋转受限在15°以内;好转:骨折对位、对线欠佳,骨折处存在轻微压痛,轻度畸形,腕关节背伸、掌屈及旋转受限在45°内,未愈:骨折端未愈合或畸形愈合,压痛、叩击痛存在,腕关节功能障碍。

1.4评价方法

根据治疗前后X线表现及愈合后与健侧腕关节进行疼痛、活动、并发症等多方面评价对比,有效率=(治愈+好转)/例数×100%,无效率=未愈/例数×100%。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比较采用X2。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两组总体有效率为85.71%。干预组治愈26例(74.28%),好转7例(20%),未愈2例(5.71%);总有效率94.29%。对照组治愈19例(54.29%),好转8例(22.86%),未愈8例(22.86%);总有效率77.14%。两组腕关节功能恢复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护理

3.1心理护理 桡骨远端骨折多见于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多数患者均为急性跌伤,且受伤之后腕关节肿胀、畸形、疼痛剧烈,对于突如其来的灾害心里上很难接受,情绪躁动不安,恐惧手术及功能恢复的担心,对于每一个骨折来就诊的患者无论从语言方面还是动作服务方面,一定要表现出和蔼可亲,像对待自己的家人亲人一样,将心比心的去对待,语言温和,态度和蔼,动作轻柔,不要对患者造成新的疼痛动作。由于骨折端疼痛的刺激,心理紧张、恐惧,大多数老年患者合并心脑血管基础疾病,复位前护士向患者及家属宣教,向患者讲解复位的要素及配合要点,了解复位过程中如何放松,消除患者恐惧心理、增强其疾病康复的信心。

3.2外固定夹板护理 采用我院自制硬壳夹板塑性,在骨折远端背侧和掌侧各放置一块,骨折复位后用棉质压垫置于远端的背侧、近端的掌侧[3](如远端向掌侧移位,压垫应向相反的部位放置)。夹板外再用绷带包扎两层,注意松紧度,不要过紧或过松,过紧会加重骨折出血后肢体的肿胀,形成张力性水泡,有时患者诉夹板固定处皮肤痒,不要误认为是棉垫刺激造成,要想到有可能是肢体肿胀形成张力性水泡破裂而导致皮肤破溃,要根据每个病人的具体情况制作夹板的外形和大小,选择适合的夹板,避免因外固定夹板的因素加重患者的损伤,导致不良后果。

3.3血循环观察 手法复位后应用外固定夹板,使骨折的肢体肿胀进一步加重,当患者告知护士肢体肿胀,千万不要单纯解释说夹板固定病人都会出现肿胀,要随时观察肿胀肢体末梢血运循环、肢体颜色、知觉、温度以及运动情况,当出现肢端苍白或发紫、手指进行性麻木,表明静脉出现回流障碍。相反,肢端温度较低,说明动脉供血不足。要及时通知主治医生调整夹板松紧度,夹板保证固定的松紧度以手指提起绷带在夹板上下移动1cm为宜[4],过紧则影响远端血运循环,造成肢体缺血坏死或缺血性肌痉挛,过松则可使夹板松动而失去固定的作用,引起骨折移位。

3.4功能锻炼 应遵循循序渐进,避免纵向暴力和扭曲暴力的再损伤[5]。骨折复位固定后,折断肿胀、疼痛,患者不愿意活动,此时向患者讲解活动的重要性和正确性,鼓励患者练习握拳、屈伸手指关节。早期积极地进行各指间关节、掌指关节屈伸锻炼及肩肘关节活动,2~3周行功能位固定后进行腕关节背伸和桡侧偏斜活动,4~6周全部固定解除做腕关节屈伸、旋转活动直至功能恢复[6],避免长时间夹板固定引起腕关节功能僵硬。尚建军等[7]认为合理及早期功能锻炼是影响桡骨远端骨折后腕关节功能恢复的重要措施。吴长平[8]认为复位当天即开始指导患者功能锻炼,掌指及指间关节屈伸活动必须到位,以不疲劳为度,逐渐加大活动量,鼓励患者在可忍耐的情况下加大活动力度,促进功能恢复。在患者出院前向患者宣教定期门诊随访的意义,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讨论

老年骨折患者,当谈及手术时胆怯、害怕、不愿意接受,很多患者会说只要能愈合,好看不好看不重要,事实上,相对于老年患者,活动量少,对腕关节功能需求也随之减少,手术也并非绝对适合老年患者,对于严重骨质疏松患者,手术内固定螺钉把持力不够坚强稳定,导致骨折断端失败。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很多老年患者从心里上可以接受,而且骨折愈合后腕关节功能并非影响很大。骨折夹板固定期间,通过护理方面精心的观察病情、恰当的功能指导练习等护理干预,减少骨折再移位,提高骨折愈合率,使患者能够早日康复出院,减轻经济负担和心理负担,更能体现“以人为本”的护理观念,提高护理质量。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最终目的是为了骨折愈合,减少患者住院期间出现的各种并发症及医护人员的解决对策,位减少患者在日后的生活中减少腕关节功能障碍而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 张博,罗从风.骨科相关软组织损伤局部冷疗[J].国际骨科学杂志,2009,30(5):293-295.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ZY/T001.1 - 94.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

[3]张安祯,武春发.中医骨伤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265.

[4]吴长平.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治疗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2008,4:4 -5.

[5]张雄辉,肖智青,王爱民,等.小夹板和石膏托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比较研究[J].中国骨伤,2010,23(8):578 - 580.

[6]贺爱兰,红明学.实用专科护理丛书(骨科分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116.

[7]尚建军,赤强.骨质疏松型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0,5(27):87 -88.

[8]吴长平.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治疗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2008,4:4 - 5.

论文作者:孙维莉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8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4

标签:;  ;  ;  ;  ;  ;  ;  ;  

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无痛手法复位夹板固定术护理经验论文_孙维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