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未来农民增收的演变趋势分析_产品专业化论文

我国未来农户饲养演变趋势探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探析论文,农户论文,趋势论文,未来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畜产品需求增长是决定我国未来农户饲养演变的重要因素。在城镇,随着福利制度和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城镇居民畜产品消费的超前性得到遏制,并进入合理增长阶段;在农村,由于农产品价格低迷、农业劳动力转移速度放慢,农民收入增长形势严峻,畜产品需求快速增长的阶段暂不会到来。在此背景下,我们认为,未来我国农户饲养演变将主要呈现出以下趋势。

一、小规模分散饲养的主导地位短期内不会改变

(一)畜产品需求增长缓慢和价格低迷,使农户小规模分散饲养的低成本优势明显,竞争力增强

畜产品需求增长缓慢,畜牧业经营利润下降,加剧了不同饲养类型间的竞争。我国目前畜产品需求增长缓慢,供给相对过剩的局面在未来一段时期内不会改变,畜产品市场价格低迷,饲养利润下降不可避免。为争夺有限的市场份额,保持微薄的利润,不同饲养类型间必然展开更激烈的竞争。谁最终在竞争中取胜,取决于竞争的游戏规则及其各自的竞争实力。

在畜牧业初步实现商品化而没有达到现代化时,它与非农产业相比,服从不同的竞争规律。在非农产业中,特别是一些资本密集程度较高的工业企业中,由于企业各个环节都完全市场化,大企业与中小企业相比,因具有规模经济优势和技术创新优势而呈现出较强的市场竞争力,故表现出“大鱼吃小鱼”的一般竞争规律。而在畜牧业中,在农户分散饲养、专业户规模饲养和国有、集体企业化饲养并存的情况下,由于农户投入的劳动力、部分饲草饲料等往往不进入市场、甚至不计入成本,而专业户、国有、集体饲养的绝大多数环节都进入市场,因而表现出与非农产业不同的竞争规律。同时三种饲养形式之间提供的畜产品质量差异并不很大,不会出现大的价格差别,故生产成本成为决定产品竞争力的关键因素。1995、1996年全国农户散养生猪的单位主产品生产成本比专业户养猪分别多出0.27元和4.66元,比国有、集体养猪分别多出-0.26元和3.60元,如不计用工费用,则农户散养比专业户和国有、集体饲养成本都低(见表1)。在农业劳动力就业极不充分的情况下,农户散养利用剩余劳动力,其机会成本是非常低的。此外,由于粮食丰收和“卖粮难”,农户散养利用的自产剩余粮食,其机会成本也相对较低。当畜产品供过于求,价格下降时,农户散养的竞争力便表现出来,最先出现亏损并最终支撑不下去的只能是国有、集体大规模集约化饲养。其次是专业户规模饲养。也就是说,不是“大鱼吃小鱼”,而是“小鱼吃大鱼”。1998年、1999年猪肉价格下跌严重,使大部分国有、集体养猪场、养猪专业户处于微利和保本状态,一些饲料完全从市场购买、劳动力费用较高的养猪场(户)已出现亏损。1996年以来,鸡蛋价格不断走低,许多蛋鸡养殖企业,尤其是大城市郊区的较大规模商品蛋鸡场亏损严重。相反,北京周边农村的农户家庭养鸡发展得红红火火,鸡蛋大量涌入北京,抢占市场。

表1 不同饲养类型的生猪生产成本比较(元)

(二)农户小规模分散饲养的主导地位,在一定时期内有利于缓解我国饲料粮供给偏紧的矛盾 虽然我国目前的人均粮食占有量已达到400公斤,但人畜用粮比例高达1.4:1,饲料粮偏紧的状况在总体上并未解决。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我国的外汇支付、港口吞吐以及交通运输能力,客观上不具备大量进口饲料粮的条件。此外,粮食作为政治武器的特殊地位也不会改变,因而解决饲料粮的供给只能主要立足国内。这一方面需要调整种植业内部结构,适当扩大饲料作物种植面积,增加饲料粮产量;另一方面,则需要研制低精料型的全价配合饲料,降低配合饲料中饲料粮的用量,借以节约饲料粮。尽管专业户、国有、集体规模化饲养的精饲料转化效率高于农户小规模分散饲养,但由于后者充分利用了大量青贮饲料替代精饲料,能够有效节约饲料粮。我国畜牧业的一大特点是对粮食饲料的依赖性小。1995年我国肉类总产量突破5000万吨,居世界之首,比第二位的美国多出一半左右。美国每年消耗饲料粮约2亿吨,以此推算,我国需3亿吨左右,而实际约1亿吨,这就节约粮食2亿吨。当然,采集和收割青饲料需要大量劳动力,而目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较多,耕地和粮食产量却有限,正好利用充裕的劳动力弥补饲料粮的不足。这也是农户小规模分散饲养赖以生存的条件之一,未来当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出去,这个条件不复存在了,小规模分散饲养必将消失。

(三)农户小规模分散饲养减少的途径是非农产业的发展诱使部分农户放弃饲养业 通过非农化减少农户是扩大农户饲养规模、减少小规模分散饲养的唯一途径。在农户小规模分散饲养占主导的情况下,通过饲养组织间的竞争达到减少饲养户的目的是不可能的。只有大力发展非农产业,通过非农产业较高的比较利益诱使部分农户放弃农业,在饲养农户减少并且畜产品需求量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坚持下来的饲养户才会产生扩大饲养规模的强烈动因,并具备必要的知识、技术和物质条件。饲养规模的扩大又诱使农户饲养的各个环节逐步进入市场。只有在完全市场化的饲养农户占主导的情况下,同业间的竞争才会遵循规模经济的原则,进而加速农户饲养规模的扩大。众多学者的研究表明,至少在未来15-20年,我国畜产品供给主体仍是分散的小规模农户,尤其是农户饲养生猪、乳牛、肉牛更是如此。当然,在禽类产品供给中,中等饲养规模的农户所占比重会较大。

二、未来农户饲养继续呈现区域性不平衡

(一)农户规模化饲养主要集中在经济较发达、市场条件较好的地区 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我国农户饲养仍以小规模分散饲养为主,但由于区域间经济发展不平衡,规模饲养会在条件具备的部分区域首先发展起来。事实上,目前在经济较发达、市场条件较好的地区,规模化饲养已达到相当水平。而在经济比较落后、市场条件相对较差的地区,规模化饲养则处于萌芽状态。造成规模饲养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原因主要是:

1.经济发展水平制约资金投入规模和农户对风险的承受能力。畜牧业相对于种植业,对土地的直接依赖性较小,对资金的依赖程度较高。资金是决定饲养规模的首要条件。农户收入水平与饲养规模一般呈正相关,二者之间又相互作用。同时,收入水平还直接与风险承受能力有关。规模扩大意味着风险加大,只有收入水平较高的农户才有能力承担较大风险,并通过联合经营和采纳先进的饲养管理技术化解风险。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农户的收入水平普遍较高,饲养一定规模的畜禽不会受到资金限制,风险承受力相应也较强,因而规模饲养容易发展起来。

2.市场条件影响农户扩大饲养规模的积极性。人均收入水平较高的地区,城镇居民对畜产品需求旺盛,市场容量大,畜产品价格也较高,有的地区还直接面向出口,能获得更高的出口价格,在需求、价格和利益驱动下,农户常有扩大饲养规模的强烈冲动。而缺乏良好市场条件的地区,由于当地市场容量有限,畜产品价格较低,加之畜产品多为鲜活商品,不易长途贮运,即使运出来,加上运费和损耗,成本与销地价格相差不大,缺乏竞争力,因而农户很少有扩大饲养规模的强烈愿望。

未来规模化饲养的区域差异将继续存在,并可能因经济发展水平差距的拉大而相应扩大。但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形成,有利于刺激经济较为落后地区的农户扩大饲养规模,缩小区域差异。

3.综合配套服务体系是农户扩大饲养规模的必要条件。在经济较发达、市场条件较好的地区,饲料工业、畜牧科技推广和社会化专业服务组织比较发达,能为农户饲养规模化提供必要的物质和技术保障。

(二)区域专业化是农户饲养专业化的主要形式和发展基础 区域专业化在发达国家是最早出现的专业化形式,在我国也不例外。地区分工原则导致的区域专业化在我国已略显雏型,如川、湘、鄂、赣等省形成的生猪生产基地、冀、鲁、豫、苏、辽等省构成的蛋鸡生产区域,鲁、豫、冀、皖连成的中原肉牛带等。区域专业化在未来一段时期内是我国农户饲养专业化的主要形式,原因在于:

1.区域专业化开始只对自然资源条件有较高的要求,而对农户个人的资金条件要求不高。在资源条件适宜的地区,农户通过相互模仿达到群聚效应,就能形成初步的区域专业化。当然,这只是低水平的区域专业化,主要依靠饲养户的数量,而不是饲养户的规模。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认为是外延型区域专业化,而不是内涵型区域专业化。

2.许多粮食主产区分布相对集中,同时劳动力资源丰富,气候条件也较适宜,客观上提供了区域专业化形成的条件。

3.许多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农民收入较低,决定了在相当时期内农户饲养只能是小规模简单再生产和分布范围的扩大,缺乏进入较高水平专业化的资金和风险承受能力。但区域专业化是蕴育内涵型、高水平专业化的摇篮,未来的内涵型、高水平专业化将首先在目前外延型、低水平的专业化区域产生和稳步发展。

(三)农户饲养参与一体化经营只局部存在于规模化、专业化已开始发展的区域

1.发达国家的实践证明,牧工商一体化经营产生的基本前提是畜产品市场化和农户饲养规模化与专业化。未来一段时期内,我国是以农户小规模分散饲养为主和初步区域专业化的基本格局,不具备大量产生一体化经营的前提条件。这是由于农户小规模分散饲养具有较强的副业性和自给性,剩余产品数量少,比较容易找到销路,受市场变化的影响小,因而对参与一体化经营缺乏强烈的内在需求。

2.在部分经济发达地区和畜产品生产基地,农户饲养规模化和专业化已达相当水平,为大宗畜产品寻找销路成为饲养农户面临的最大难题,在此背景下,农户对市场的依赖性转变成加入一体化组织的强烈愿望,一体化才有产生的动因。目前,江西省上高县农民自己组织的生猪“直销兵团”,就是适应当地农民规模化和专业化饲养的需要建立起来的松散型产供销一体化组织,仅1997年上半年,“直销兵团”就运销生猪5.7万多头,有效解决了当地农户的卖猪难。

3.一体化组织所需的龙头企业不是一般的小企业,必须拥有雄厚的资金和市场基础,这样的企业为数不多,且常常选择饲料、劳动力资源充足,畜产品生产成本较低的区域作为一体化生产基地,因而也限制了一体化的普遍发展。如吉林省德大有限公司,就是利用吉林农村丰富的粮食资源,组织周边3个地区7个县市60多个乡(镇)的6190多个农户,养殖肉鸡5000多万只,年出口创汇6000多万美元,成为全国三大肉鸡出口龙头企业之一。

三、经济实用型新技术是未来农户饲养演进的主要技术路线

技术进步能有效增加畜产品产量,降低饲养成本。在利益驱动下,农户愿意采用畜禽新品种和饲养管理新技术,提高饲养效益。但由于我国的畜牧业尚未整体进入主要依靠新技术降低饲养成本、增强竞争力的阶段,农户采用新技术的压力还不是非常大,因而对新技术的选择性较大,再加上饲养规模的局限,只愿意采用成本低廉、操作简便、效益显著的新技术。这种技术选择特点决定了经济实用型新技术在农村的传播将最为迅速、广泛。近几年,适应市场需求结构变化、饲养效益显著的各种优良畜禽品种,如产仔多、抗病性强、瘦肉率高的杂交商品猪及其饲养配套技术,在农村受到普遍欢迎;满足农户利用自产粮食自配饲料需求的浓缩料、添加剂预混料,销路看好。这些都有力证明了农户选择技术的倾向性。可以预见,未来农户饲养演进的主要技术路线是适宜家庭小规模饲养的经济实用型新技术。

四、农户饲养的规模化、专业化发展同环境保护相结合

农户饲养的规模化、专业化是未来农户饲养演变的最终趋势,但必须将发展与环保统一起来,决不能以破坏环境和损害健康为代价换取农户饲养的发展。事实上,“环保问题”是关系未来农户饲养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当前应通过宣传教育增强农户的环保意识;制定严格的饲养法规和环保条例,规范农户的饲养行为;在饲养专业村和专业大户中,推行农家生活与畜禽饲养分开,以减少相互间的疾病传播;推广简便、科学的畜禽粪便处理技术,改善人畜生产、生活环境,切实保护空气、土壤和水资源;科学使用饲料添加剂,为消费者提供卫生、安全、无污染的畜产品。

标签:;  ;  ;  ;  ;  

我国未来农民增收的演变趋势分析_产品专业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