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生活困难分析及对策_大学论文

大学生生活困难分析及对策_大学论文

大学生生活困难情况分析及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对策论文,困难论文,情况论文,大学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调查方法及对象

以问卷形式对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一~五年级学生生活情况作随机抽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500份,回收315份,回收率达63.00%,其中有效问卷313份,有效率99.3%。由于调查采用自愿参加,问卷不署名的形式,因此调查结果应是较为真实可信的。

二、结果与分析

本次调查对象中男生120人,女生192人,其中家庭居住上海市区的占61.34%;外地大、中城市的占7.67%;来自集镇的占18.21%;来自农村的占12.78%。分布面较广,比较能代表各个层次的生活情况。

1.影响家庭供给学生费的因素分析

在被调查学生中,双亲健在的有300人,占95.85%;双亲缺一、双亲全缺或双亲离异的有13人,占4.15%。后三种情况使家庭经济来源受影响,加重家庭及学生的生活困难。

在调查中还注意到,在313个家庭中,需瞻养老人的有55.5%,抚养其他在读小学、中学、大学及未就业子女的占38.34%。表明多子女家庭及需瞻养老人家庭有相当比例,也是造成学生生活困难的原因之一。

家庭成员每月总收入小于500元的3.83%;收入在500—1000元之间的占25.24%;在1000—2000元之间的占49.52%;收入大于2000元的占14.06%。在家庭成员每人月均生活费方面,小于250元的占15.65%;在250~450元间的占53.67%;在450—650元之间的占20.45%;在650~850之间的占5.75%;而大于850元的仅占1.60%。

2.学生生活费用来源的调查。

调查显示,学生生活费用的主要来源为家庭供给,约95.21%的学生有家庭供给,其中全部由家庭供给的约占56.23%;90~99%以上由家庭供给的约占22.63%;供给80~89%的约占13.74%;而家庭供给50~60%的约占1.60%,表明学生生活费用对家庭供给的依赖性是很大的,一旦家庭经济结构发生变化,必将影响到学生的生活。

学生生活费的其它来源有奖学金、助学金、贷学金及勤工助学收入。约10.22%学生参加勤工助学并有一定的经济收入,其中收入占生活费的为50%;有14.06%的学生用奖学金贴补生活费用;还有19.17%的学生将助学金、贷学金用于补充生活费用。

3.学生生活消费情况分析

调查表明,约76.04%的学生每月生活费用在200—400元之间,约5.11%的学生为400~600元,而小于200元的学生占17.57%;大于600元的学生仅占0.96%。

学生支出及消费的主要途径有伙食费用、购书、购生活日用品及文化娱乐性支出。

在伙食支出一项中,有57.83%的学生每月伙食费支出为150~200之间,200~300之间的占14.38%,大于400元的占0.64%,而100—140元之间的约为18.85%,低于80元的占5.43%,其中最低的每月仅支出50元伙食费。目前学生食堂一般膳食标准约人均每天8~10元左右,以每月平均在校21天计,每生每月伙食费在150~200元左右尚属合理。从以上统计资料来看,约72.85%的学生能够消费到一般伙食费水平以上,但还有24.28%的同学每月伙食费水平较低,这除了部分市区学生走读,每天只在学校用一餐的因素外,还应注意到有部分学生因生活困难而致伙食费不足,膳食标准较低,主要营养素摄入不足,长此以往,将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健康和学业的完成。

在购书一项中,约74.12%的学生每月有5~100元不等的购书支出,约70.69%的学生购书支出在10—30元之间,平均购书支出约为每人每月26.34元。表明尽管有的学生生活费拮据,但为了更好地学习,还是注意留出部分生活费用于购书以增长知识,说明学生中追求知识还是占主流地位的。

在购买日用品一项中,支出相差悬殊较大,支出最高的学生每月可达200元,而约有11.89%的学生月支出仅10元,64.22%的学生支出集中在20—50元之间,在100—200元间的占9.75%,人均月消费约为56.19元。

在文化娱乐性消费上,每月有文化娱乐性支出的学生约为74.76%,最高消为每月200元,最低消费每月5元,人均消费为每月34.55元,其中100—200元之间的占5.98%,50~90元之间的占31.20%,10—40元之间的占62.39%。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在日用品和文化娱乐消费方面,主流是健康合理的,但在少数学生身上显露出较高消费倾向,尤其是在相当部分学生生活费用较低的情况下,就显得较为突出,应注意加以引导和教育。

在调查中问及“想从家庭外得到生活费补贴,最可能选择的途径”时,约85.30%的学生愿意参加勤工助学,有38.34%的学生选择了争取奖学金,而要求申请助学金和贷学金的学生分别是7.35%和4.47%,还有8.95%的学生愿意通过其它途径。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学生是愿意通过参加勤工助学和勤奋学习去为自己挣得生活费。

三、讨论

根据对医学生生活情况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并由各年级学生座谈会了解到的学生生活情况,显示出学生生活困难比例有增高的趋势,这主要是由于学生生活费的支出增加和来源变化引起的,另外与学生消费结构不合理也有一定关系,下面就几个因素进行讨论。

1.学生生活费用来源变化的影响

在被调查的学生中,约有九成学生是有家庭供给生活费的,而约三分之二以上的学生则更依赖于家长提供90—100%不等的生活费,这说明家庭经济来源变化对学生生活影响是很大的。影响家庭经济状况的因素较多,主要有:

(1)家庭成员结构发生变化,父母双亡或缺一、父母离异等,使家庭经济收入减少;

(2)随着城市老龄化趋势,家庭需瞻养老人的情况日益增多。家庭需抚养其他就读的子女,尤其是就读大学的子女,加重家庭经济负担。

(3)目前正在逐步实行的大学收费上学制度加重了家庭经济负担;

(4)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产业结构发生变化,使得有些家长下岗待业,使一些家庭经济收入减少;

(5)来自农村外地的学生及知青子女,家庭经济状况也不容乐观;

2.学生患病造成的经济影响

除了应注意有上述各种原因的生活困难学生外,还应关心和帮助患病尤其是患慢性器质性疾病的学生,据从儿科医学院三~五年级学生中统计,患各种慢性器质性器疾病的学生占学生总数的3.33%,其中住院手术及其它治疗的占54.54%,这些学生因病需加强营养等无疑加重了经济负担。

3.学生消费结构中存在的问题

从调查中可以看到,在少数学生身上存在着较高消费的倾向,在日常生活中,有的学生沾染上了抽烟、喝酒等不良习惯;有的学生出手大方、动辄请客;有的学生披金戴银、浓装艳抹;有的学生讲究穿着高档,凡此种种现象,与其学生身份不符,与周围生活困难学生的消费形成强烈反差,为数虽少,影响较大,也增加了学生的经济负担,对此,应注意加以引导,使这些学生走出消费误区。

四、对策

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国家着力培养的未来人才,因此,大学生肩负着繁重的学习任务。为保证学生在校期间德智体健全面发展,顺利完成学业,学校各级领导和教师除了要对学生的政治思想、专业知识和能力培养、身心健康发展负责任外,还应把关心学生生活这项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并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因此,学校有责任采取有效措施帮助生活困难学生解决问题,使他们能在无后顾之忧的情况下安心学习。

1.学校应加大奖学金力度,完善助、贷学金制度

加大奖学金力度应是学校帮助学业优秀但生活困难学生的重要措施。随着大学收费制度的实施,学校应每年从中划出专款,建立奖学基金;还应想方设法,扩大筹资门路,争取社会的支持和资助来建立各种奖学金;同时应加大奖学金奖额的力度,改变目前面广数额小,对帮助困难学生起不到多大作用的局面。使奖学金真正起到既激励学生,尤其是生活困难学生努力学习,积极进取,又能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困难的作用。

不断完善助学金、贷学金制度,帮助生活困难,但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得到部分资助。对领取助学金的学生可以用学期学分晋级制来规定和促进他们努力学习,不断进步,对学习退步的学生采用预先警告制,起到警示作用。贷学金申请和发放应改变目前由学校管理的形式,应逐步由社会金融机构来管理操作,以更加规范学生的行为,使学生更加明确自己对自己行为应负的责任,促进学生的学习。

2.积极组织开展勤工助学

学校应把组织学生勤工助学这项工作提高到“劳动育人”的高度来加以重视。组织学生参加勤工助学既能培养学生劳动观念、工作能力、负责精神和自强自立的精神,也能让学生得到一定报酬,缓解生活困难,利于学生安心学习。调查表明,85.30%的学生愿意参加勤工助学,说明大多数学生有此要求,组织学生参加勤工助学是有基础的。

学生勤工助学应在学校统一组织和管理下,立足学校内,适当向校外扩展。应在校内积极开设勤工助学岗位,让学生利用学习之余在这些岗位上发挥作用,减少部分学生在社会上乱打工耽误学业也容易出事的现象。

学校应建立相应的机构——勤工助学中心,其职能为:①积校寻找校内、外勤工助学机会并提供给学生,应对这些岗位进行筛查把关,坚决杜绝危险性大、劳动强度高、投机取巧和违法乱纪等不利于学生的工作机会;②负责对学生进行岗前教育和培训,对学生进行法纪教育、劳动观念及自我保护教育,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工作技能培训和寻找勤工助学机会的技巧指导;③管理好在校内外勤工助学岗位上工作的学生,对他们的工作进行考评并建立资料档案,积累资料和经验;还要协调处理好学生与雇佣方因工作、报酬等方面的矛盾,既要加强对学生的管理,也要切实保护好学生的利益。

3.应提倡“校内消费”

随着社会消费水平提高,学生在购买生活日用品、文化娱乐消费及膳食等方面的支出呈上升趋势。为了尽量降低学生生活费用上升幅度,也为方便学生生活学习,应在学生中提倡“校内消费”,学校也应在措施、政策上予以保证,使学生“校内消费”成为可能。学校可吸收目前商界“降低零售价,吸引和方便群众”的做法,利用校内三产、小商店等窗口,降低日用品进货和销售价格,使学生购买日用品支出低于社会消费;食堂部门也应想方设法降低原料的进货价格,使学生在一日三餐中享受到价廉可口、营养充分的膳食;校内还应设立适应学生的文化娱乐场所,使学生在学习之余,能免费或低价享受到文化层次较高而消费层次大大低于社会的文化娱乐活动。通过一系列的措施,使学生做到一般消费不出校门,从而降低学生生活费用支出水平,也便于学生管理。

4.做好生活困难学生的思想工作

生活困难学生由于生活拮据等种种原因,容易形成自卑心理,使有的学生心情压抑、沉默寡言、不合群,甚至情情孤僻。因此,各级学生工作者除了要切实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困难问题外,还应从思想上、心理上帮助他们“解压”。要经常找这些学生谈心,鼓励他们明确人生的目的,勤奋学习,积极进取;动员他们多参加集体活动,增加与同学的接触,在良好的人际交往中消除心理障碍;还要发动班、团干部、党员、同学在生活上、学习上共同关心和帮助困难学生,引导他们一起进步;另外要加强校、院两级心理咨询指导机构在这方面的功能,主动给困难学生以心理指导。通过学校、老师、同学的共同关心和帮助,使生活困难学生感到温暖,看到希望和未来,集中精力,勤奋学习以完成学业。

关心和帮助生活困难学生既有利于学生,也有利于增强学生与党和政府的凝聚力,有利于维护安定团结的局面,增强学生的稳定。因此,学校各级组织应把关心和切实解决学生实际生活困难作为一个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

标签:;  ;  

大学生生活困难分析及对策_大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